幼儿园中班科学:不会飞的鸟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不会飞的鸟》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不会飞的鸟》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不同动物的认识和了解,学会分类。
2. 培养幼儿对鸟类特点的认识和了解。
3. 培养观察和探索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图片、幼儿童谣、幻灯片、实物鸟巢、羽毛、幼儿百科书等。
2. 教学环境:活动室、动物角、绘本区等。
3.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故事讲述、小组合作、幼儿探究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鸟儿飞翔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鸟儿在空中飞翔的形态和动作,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鸟儿会飞吗?为什么鸟儿能够飞翔?”2. 探究(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集体前往动物角,让幼儿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到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和行为,例如:鸟儿有翅膀,会飞;狗狗有四条腿,会跑;小猫有四只脚,会爬树等。
3. 图片展示(10分钟)教师出示多张鸟儿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鸟儿的特点。
教师可以问幼儿:“鸟儿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们能看出来吗?”通过图片展示,培养幼儿对鸟儿特点的认识。
4. 童谣学唱(10分钟)教师播放《小小鸟儿飞飞飞》童谣的音乐,引导幼儿一起学唱。
教师可以以歌曲为线索,引导幼儿了解鸟儿的特点和习性。
5. 故事讲述(15分钟)教师讲述《不会飞的鸟》的故事,通过故事的情节展示鸟儿无法飞翔的原因,并引导幼儿思考鸟儿为什么没有翅膀。
6. 制作鸟巢(15分钟)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盒子和一些干草、树枝等材料,引导幼儿合作设计和制作鸟巢。
教师可以提问:“鸟儿为什么要建造鸟巢?鸟巢有什么特点?”通过动手制作,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鸟巢的结构和功能。
7. 总结分享(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鸟巢,并邀请幼儿描述鸟巢的特点。
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展示自己收集的鸟类图片或书籍,让幼儿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延伸:1. 幼儿可以观察自己周围的鸟儿,记录鸟儿的外貌特征和行为,并画成图片或写成日记。
中班科学《不会飞的鸟》教案

中班科学《不会飞的鸟》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鸟会飞,并能够简单地解释这个过程;2.学生能够认识一些不会飞的鸟类,并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3.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法来分辨不同类型的鸟,并能够简单地描述它们的特征。
教学内容1. 鸟类的基本特征•鸟的生活习性(在树上、在水边、在地上等);•鸟的外形特征(鸟喙、翅膀、羽毛、脚爪等);•鸟的行动特征(飞行、游泳、奔跑等)。
2. 鸟会飞的原因•鸟的翅膀造型和翼展、翼面积的影响;•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升力、阻力);•鸟在飞行中的姿态调整和飞行能量的消耗。
3. 不会飞的鸟类•鸵鸟、企鹅、鸵形目等不会飞的鸟类;•这些鸟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不会飞的鸟类与其它动物的共存关系。
4. 鸟类分类练习•通过对鸟形态、生活习性的观察和比较来进行分类练习;•理解分类的基本原则(形态相似、生境相同等)。
教学重点•学习鸟类的基本特征,并理解鸟类的分类原则;•掌握鸟类飞行的原理和方式;•了解不会飞的鸟类的生态角色,并能够简单地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板书;•观察和比较练习;•问答交互;•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PPT幻灯片,包括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及分类练习材料;•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 导入•通过谈论和观察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们回顾鸟类的形态特征和飞行方式。
2. 讲解•教师通过PPT讲解鸟类的基本特征、飞行的原理和方式,以及不会飞的鸟类的生态角色;•适时加入问答环节,并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 练习•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们进行观察、对比和分类的练习;•学生们需要在小组内合作,并进行集体讨论。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们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鸟类的重要性和生态价值,激发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课后作业•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鸟类,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然后写一篇简单的报告;•学生们可以参加自然生态考察活动,并制作任务报告和学习心得。
不会飞的鸟中班科学教案

不会飞的鸟中班科学教案引言: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科学教育,幼儿能够开拓思维,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本文将为中班幼儿设计一堂有趣的科学课,主题为“不会飞的鸟”,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鸟类,尤其是那些不会飞的鸟。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和区分不同的鸟类。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4. 通过手工制作,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实验,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书籍,介绍不同种类的鸟类。
2. 不会飞的鸟的模型或图片。
3. 工艺纸、剪刀、颜料等制作手工的材料。
4. 洗涤盆、水、沙子等用于模拟鸟类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的实验材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 (10分钟)幼儿园教室里展示一幅关于鸟类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谈论他们对鸟的认识。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例如:- 你们见过哪些鸟?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鸟有什么特点?它们怎么飞起来的?2. 探究活动: (30分钟)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鸟类,尤其是那些不会飞的鸟,并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和区分它们。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书籍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鸟类,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介绍不会飞的鸟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 为什么这些鸟不会飞?- 它们如何在地面上行动?- 它们如何寻找食物?与幼儿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疑问和观察。
3. 实验活动: (30分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不同鸟类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活动。
准备一个洗涤盆,在其中放入水和沙子,模拟湖泊或水边的环境。
然后,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些小鸟玩具,让他们通过模拟观察鸟类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一些问题,例如:- 这些鸟在水边是如何找食物的?- 为什么它们会在水里洗澡?通过实验,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鸟类的行为和习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会飞的鸟》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中班科学教案《不会飞的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教案《不会飞的鸟》含反思!活动目标1、丰富鸟的知识和经验,认识几种不会飞的鸟的形态习性以及演变。
2、萌发爱鸟护鸟的热情,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3、能在活动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背景音乐、《不会飞的鸟》ppt、大鸵鸟的视频、小鸟叫的声音。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做小鸟进入教室。
师:今天老师要来考考我们的小朋友,看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听听看这是什么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师:原来呀它是小麻雀,老师听说这只小麻雀想成为森林里最幸福的小动物。
要想成为最幸福的小动物呢,就是要找到各种各样的小鸟来和它做朋友。
但是它又不会找朋友,想请我们的小朋友来帮它找朋友,你们愿意吗师:老师呢想帮这只小麻雀找啄木鸟做它的朋友二、出示ppt,介绍生活中的小鸟。
师:你们帮小麻雀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它成为了森林里最幸福的小动物了,正邀请我们小朋友和它的新朋友玩呢!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鸟师:有这么多的小鸟,有麻雀,鸽子,小燕子……。
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在哪里见到过这些小鸟三、猜猜想想,哪些鸟不会飞。
师:刚刚我们小朋友见到的小鸟都有一个共同的本领是什么(飞)那你们觉得有不会飞的鸟吗师:先请小朋友猜猜看。
老师这里有一个记录表,这个表上有我们小朋友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小鸟,请把你们猜想到的答案写在记录表上。
中班科学教案《不会飞的鸟》

中班科学教案《不会飞的鸟》第一章:认识不会飞的鸟1.1 引入话题:介绍几种不会飞的鸟,如鸵鸟、企鹅等。
1.2 学习不会飞的鸟的特点: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1.3 观察图片,让幼儿辨别哪些是会飞的鸟,哪些是不会飞的鸟。
第二章:了解不会飞的鸟的生活习性2.1 介绍不会飞的鸟的生活环境,如鸵鸟生活在草原上,企鹅生活在南极等。
2.2 学习不会飞的鸟的生活习性,如鸵鸟善于奔跑,企鹅善于游泳等。
2.3 讨论:为什么不会飞的鸟会有这些生活习性?第三章:探索不会飞的鸟的生存智慧3.1 介绍不会飞的鸟的生存智慧,如鸵鸟的奔跑速度快,企鹅的保温能力强等。
3.2 学习不会飞的鸟如何应对天敌和寻找食物。
3.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模拟不会飞的鸟的生活场景。
第四章:不会飞的鸟的繁衍方式4.1 介绍不会飞的鸟的繁衍方式,如鸵鸟的蛋很大,企鹅的孵化过程等。
4.2 学习不会飞的鸟如何照顾雏鸟。
4.3 观察图片,让幼儿了解不会飞的鸟的雏鸟成长过程。
5.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复述不会飞的鸟的特点、生活习性、生存智慧和繁衍方式。
5.2 开展小组讨论:为什么不会飞的鸟能够在地球上生存下来?5.3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不会飞的鸟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结合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六章:观察不会飞的鸟的行为6.1 观看不会飞的鸟的生活视频,让幼儿观察它们的行为。
6.2 引导幼儿讨论不会飞的鸟在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生存技巧。
6.3 进行实地观察,如果可能的话,带领幼儿去公园或动物园观察不会飞的鸟。
第七章:了解不会飞的鸟的适应性7.1 介绍不会飞的鸟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沙漠、水域等。
7.2 学习不会飞的鸟的适应性特征,如皮肤颜色、羽毛结构等。
7.3 通过故事或动画,让幼儿理解不会飞的鸟的适应性对生存的重要性。
中班科学活动《不会飞的鸟》

中班科学活动《不会飞的鸟》
二、教学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一些不会飞的鸟的形态和习性。
2.教育幼儿在外出游玩时,爱护鸟类。
三、教学准备:
1.鸟类世界的照片、录象
2.收集鸵鸟、企鹅图片。
四、教学重难点:了解一些不会飞的鸟的形态和习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法、讨论法、现代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科学《不会飞的鸟》,活动前我请家长的帮助查询资料,这大大增加了幼儿获取知识的通道;有的家长能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引导孩子一起认识,这对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通过两个谜语来激发幼儿兴趣,虽然有些孩子在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看过鸵鸟,或者是鸵鸟的图片,但是,对它的生活习性不怎么了解。
所以我准备了课件,让孩子了解不会飞的鸟分别叫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鸵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现在他们知道了鸵鸟奔跑起来速度非常快,为什么它不会飞是和身体特征有关的等等。
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大胆地表达,兴趣非常浓厚,活动效果很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会飞的鸟》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不会飞的鸟》含反思教案名称:不会飞的鸟班级:幼儿园中班科目:科学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不会飞的鸟的外形和行为,了解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资源:1.插图或照片展示不会飞的鸟。
2.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或鸟类园。
教学准备:1.图片或照片展示不会飞的鸟。
2.相关的绘本故事书。
3.一些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15分钟):1.通过展示图片或照片,让幼儿观察不会飞的鸟。
2.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不会飞的鸟的外形和特点,例如:身体形状、颜色、喙、脚等。
3.提问:为什么这只鸟不会飞?鸟类的特点是什么?探究(30分钟):1.分小组,每组给幼儿分发一本鸟类绘本故事书。
2.引导幼儿观察绘本中的鸟类形象,与不会飞的鸟进行对比。
3.让幼儿互相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不同的鸟类特点和习性。
实践(40分钟):1.前往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或鸟类园,让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
2.引导幼儿用照相机或手机拍摄所观察到的鸟类照片,并记录鸟类特点和习性。
3.回到教室,让幼儿用纸板、颜料、毛笔等材料自由绘制自己观察到的鸟类。
4.让幼儿展示、分享自己绘制的鸟类作品,并描述其中的特点。
反思(15分钟):1.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一开始的观察到的不会飞的鸟进行对比。
2.询问幼儿对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什么新的认识?3.提问:如果我们看到不会飞的鸟,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扩展活动:1.组织观察其他动物的活动,例如:蚂蚁、蚯蚓等。
2.进行关于动物保护的讨论,让幼儿思考自己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不会飞的鸟以及实地观察其他鸟类,让幼儿了解鸟类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反思环节,让幼儿思考如何保护动物和环境,培养了他们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可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促进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不会飞的鸟》

授课教师:
2023-12-20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与实录 •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 课程资源整合与利用 • 教师团队建设与发展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案背景及目的
引入主题
通过介绍不同的鸟类,引出“不会飞的鸟”这一主 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图片展示
展示不同种类不会飞的鸟的图片 ,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形态和 特点。
学生实践与操作
观察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提供不同种类不会飞 的鸟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 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手工制作
引导学生使用纸张、颜料等材料,制 作自己心目中的不会飞的鸟,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归纳小结与拓展
知识总结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不会飞的鸟的特点和原因。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探索更多关于不会飞的鸟的知识,与家长一起分享和交流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鸟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这些特殊的 鸟类。
04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作品分析,评估 学生是否掌握了《不会飞的鸟》的相 关知识,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学生参与度
教学资源利用
分析教案中设计的教学资源是否得到 了充分利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和掌握知识。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 发言、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评估 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02
03
04
教学内容反思
回顾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考是 否充分涵盖了《不会飞的鸟》 的相关知识点,有无遗漏或重 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课堂设计
中班科学:不会飞的鸟
教师:***
日期:***
XX幼儿园
活动目标:
1、丰富鸟类知识和经验,认识几种常见的不会飞的鸟,了解其特征。
2、通过课前知识经验的准备以及观看幼儿用书,和幼儿介绍,进一步增进对鸟的认识。
3、拓展知识面,知道可以通过多种的途径解决自己的疑问。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收集一些不会飞的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师说谜底,请幼儿猜谜底,引出主题
二、引导幼儿观看幼儿用书,认识鸟类动物
师:请小朋友看着图,说说图上有写什么鸟?你认识它们吗?
它们是些什么鸟?这些鸟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幼儿回答
师:这些鸟都会飞吗?哪些鸟不会飞?它们为什么不会飞?
三、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知识经验
师: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找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鸟,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的鸟有什么地方不同的?
师引导幼儿相互介绍,再请个别幼儿上来大胆地介绍自己的鸟。
并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