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耕地保护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40份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户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4年第04期摘要分析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对解决生产经营零散,实现全面小康、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依据云南省砚山县的问卷调查数据,采取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①受教育年限、承包地块的面积、承包地块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户所在区位对农地转出有显著性影响。

②年龄、职业类别、承包地距离、家庭总人口数以及务农人口数对农地转出意愿影响不显著。

农地转出意愿是受到承包地块特征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

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为增强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盘活农地承包流转,提高农户耕地利用效率,需要加大农村科技、教育投入,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农户调查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250-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5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asant Household’s Farmland Transfer out Wish—Based on a Survey of Households in Yansh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TAO Yan(Geography Department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500)Abstract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of farmland is of great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olv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hieving overall prosperity and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sation of rural agriculture.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from Yanshan County, Yunnan Provi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adopted to analys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farmland. The y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number of years of education, the area of contracted land, the number of contracted l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farming household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transfer of farmland.②Age, type of occupation, distance to contracted land, total household size and number of people working in agriculture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of farmland. The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 of farmland is constrained and influenc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racted land parcel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in order to enhance farmers’ willingness to transfer farmland, revitalise the transfer of contracted farmland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armland us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mulate preferential policies, reduce farmers’ burdens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so as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nd;Willingness to transfer out;Influencing factors;Binary logistic model;Farm household survey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YJSJJ22-B108)。

农户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2期)003339J.Sha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No.2Vol.212022农户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张雄,毛星月(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带来束缚,造成耕地利用率低下、耕地资源错配、农业生产效益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农村耕地经营权流转是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策略。

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共收集了537份问卷,筛选出影响农户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的14个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地区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较高,农户家庭主体特征、地区耕地特征、地区政策经济特征三大类别的因素,对农户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耕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对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科学化有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认知水平,建立起规范化的市场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农户参与耕地经营权流转的积极性,推动耕地经营权流转工作。

关键词:耕地经营权流转;农户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6X(2022)02⁃0019⁃12一、研究介绍(一)研究动机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农村劳动力外流,我国耕地撂荒弃耕现象日益严重。

据2021年8月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至2019年末全国耕地面积1.28亿公顷,较第二次国土调查相比减少了0.075亿公顷,平均每年耕地流失超66.67万公顷,迅速逼近1.2亿公顷耕地红线。

和全国整体耕地流失相比,部分地区形势更为严峻,西南一些乡镇常年性耕地撂荒高达30%,季节性耕地撂荒更超过60%。

耕地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耕地问题迫在眉睫。

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农田循环生产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农田产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关注并采纳农田循环生产技术。

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政策支持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农户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支持可以通过资金补贴、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形式来实现。

政策支持能够提高农户采用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的成本收益比,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增加农户采纳的意愿。

二、信息渠道农户对于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

农户如果了解到农田循环生产技术能够提高产量、改善土壤、节约资源等好处,就会更愿意采纳这项技术。

信息渠道的畅通对于农户采纳意愿具有重要影响。

三、资源条件农户自身的资源条件也会影响其采纳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的意愿。

如果农户有足够的土地、水源和劳动力,就更容易采纳这项技术。

相反,如果农户缺乏这些条件,就会对农田循环生产技术产生疑虑,影响采纳意愿。

四、经济收益农户采纳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

农户对于这项技术的经济效益是影响其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

如果农田循环生产技术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农户就会更愿意采纳这项技术。

五、风险承受能力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相对传统的农田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农户在技术上具备一定的能力。

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会影响其采纳意愿。

如果农户缺乏技术能力或者对于技术风险缺乏信心,就会影响其采纳意愿。

六、社会因素农户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影响其采纳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的意愿。

如果周围的农户都在采纳这项技术,就会对其他农户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从而增加其采纳的意愿。

相反,如果农户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这项技术持负面态度,就会影响其采纳意愿。

农田循环生产技术农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主观因素影响分析

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主观因素影响分析

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主观因素影响分析基本农田是指国家为维护农田生态安全和农田资源保护的需要,根据耕地质量、农业区位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划定的,不得非农化、非农建设的耕地。

基本农田整治是指对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和恢复,以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农民参与基本农田整治是整个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农民的参与意愿对整个整治工作的开展和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参与基本农田整治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民的投入与收益直接关系到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意愿程度。

农民参与基本农田整治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耕种成本、土地流转费用、离迁费用等。

而在整治完成后,农民能够获得的收益不一定能够立刻见到,这种长期性、不确定性的回报往往会影响农民的参与意愿。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农田的生产条件差异很大,有的地方可能需要更多的投入,而收益并不一定高,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农民的意愿。

在开展基本农田整治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经济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激励政策,提高农民的参与意愿。

二、土地流转问题在基本农田整治中,土地流转是一个重要环节。

土地流转不仅需要农民自愿,还需要整个村庄或乡镇的集体决策。

由于基本农田整治需要对土地进行整合,使得整治后的耕地更加合理、高效利用,因此土地流转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工作中,土地流转问题却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由于土地流转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引发了农民的担忧和不信任,对整治工作充满了疑虑和抵触心理;由于我国的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完善、信息不对称、合同不规范等问题,也给农民增加了一定的风险成本。

在进行基本农田整治工作时,需要针对土地流转问题制定出明确的政策措施,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理解和接受度。

三、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也是影响农民参与基本农田整治意愿的主观因素之一。

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补偿政策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关注。

生态补偿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对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进行的一种经济性激励。

在农村地区,耕地生态补偿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可以有效地鼓励农户保护土地和生态环境。

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的意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经济因素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的意愿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生态补偿政策可以为农户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这可以作为农户参与的一种直接激励。

在农村地区,土地是农户最重要的生产资产,因此农户对于土地的增值和保护非常重视。

如果参与生态补偿可以提高土地的价值,那么农户就会更倾向于参与生态补偿。

一些研究表明,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家庭规模等经济因素也会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产生影响。

2.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态补偿政策的设计是否合理、实施是否到位对农户的意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机制不够完善,农户可能会认为参与生态补偿并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从而减少参与的意愿。

政府的宣传和引导也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意愿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政策的意义和成效,激发农户对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农户的参与意愿。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

农户的参与意愿往往和他们对于环保态度的认知和态度有关。

如果农户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积极的态度,那么他们也更愿意参与生态补偿。

当农户身边的邻居和朋友也参与了生态补偿,这也会对农户的参与意愿产生影响。

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可以激发农户对于生态补偿的积极参与心态。

4.土地利用方式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他们参与生态补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种植农作物的农户更愿意参与生态补偿,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改变种植方式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主观因素影响分析

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主观因素影响分析

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主观因素影响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基本农田整治工作中,农民的参与意愿对于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当前基本农田整治中存在着农民参与意愿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基本农田整治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研究农民参与意愿的主观因素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民参与意愿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除了经济因素外,政策、文化和社会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参与意愿的形成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基本农田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本研究旨在分析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的主观因素,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基本农田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研究,可以为提高农民参与意愿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促进基本农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实现农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1.2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的主观因素,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影响农民参与意愿的各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如下:1. 探究不同经济条件下农民参与意愿的差异性,分析经济因素对农民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提升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提供对策建议。

2. 研究政策因素对农民参与意愿的影响,分析政策的合理性和实施效果,为政府部门提供优化政策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3. 探讨文化因素对农民参与意愿的影响,分析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现代农田整治理念之间的关系,为文化因素对农民参与行为的引导提供思路。

1.3 研究意义基本农田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和整治基本农田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是基本农田整治的主要参与者,其参与意愿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治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研究基本农田整治中农民参与意愿的主观因素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深入研究农民参与意愿的主观因素,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农业保险作为一种补偿农业风险损失的手段,在稳定和保障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目前,由于地理位置、环境、农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了解农业保险的农民保险意识和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将帮助政府、保险公司的保险政策制定和农业保险的发展,也有助于减少农民农业的资金风险和压力在你的生活中。

关键词: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样本特征与研究假设的提出1、样本特征该调查对80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12份。

由于男性是务农的主要劳动力,因此该次调查对象主要为男性,男性占比达到89.7%。

在该调查中,农户中已经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占总调查农户的79.65%;听说过农业保险,但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0.9%,经过该次调研,发现影响这些未购买农业保险的124户农户的因素具有多样化,最主要的原因为:一是农户认为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农业产量损失的概率不高,为64户;二是农业保险理赔程序复杂,农户无法及时收到理赔款,为19户;三是农户在购买农业保险时,政府所提供的补贴比例低,为26户;四是在农村改革发展之后,农业生产的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降低,农户不在意是否受到损失,为15户。

然而,对农业保险一无所知,从未听说过农业保险的农户占总农户的3.85%。

从已获得数据可知,近几年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加大,并且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农户进行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该次调研中,共有488户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其中,购买意愿十分强烈的农户占比为32%;愿意购买的农户占比为61%;主观上并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而购买的农户占比为7%。

该研究将对已经购买农业保险的488户农户的个人信息特征和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农业保险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

2、研究假设从该次调研结果来看,农户年龄处于30~50岁最为集中,说明该年龄段为该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劳动力。

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研究

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研究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未考虑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 对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 和激励机制,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
性和有效性。
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可能存在地域性和局限 性。
对农户分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够深入和完善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要点二
测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中的LIKERT量表法,对农户的态度和行 为进行评分,并计算加权得分。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模型验证
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验证农户分化程度 与耕地保护意愿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关系。
结果分析
分析不同分化程度的农户对耕地保护的意愿差异,并探 讨其影响因素。例如,高分化程度的农户可能更关注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耕地保护意愿更高。同时 ,低分化程度的农户可能受经济压力和传统观念影响, 对耕地保护意愿相对较低。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的重要保障。保护耕地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耕地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 化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 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且分布不均 衡。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 快,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也不 断下降。
《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 研究》
2023-10-27
目 录
• 引言 • 农户分化现象及其影响 • 耕地保护及其重要性 • 农户分化对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机制 • 数据来源、变量设置与模型验证 •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的技能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非农就业的适应性。

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对国家出台的政策关注比较少或者理解不到位,这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政策宣传解读,提高他们的政策认识度。

要让农民了解土地流转的有利性,以增加他们流转的积极性,从而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

参考文献[1]李新仓: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法律对策研究:基于辽宁的实证调研[J].农业经济,2016(2).[2]陆继霞、何倩:生计视角下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某县龙村的实地调查[J].农村经济,2016(2).[3]孙自铎:农业必须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1(2).[4]胡新艳、罗必良:新一轮农地确权与促进流转:粤赣证据[J].改革,2016(4).[5]赵光、李放: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促进作用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9).[6]郭晨阳、陕永杰: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7]洪名勇、关海霞: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2012(8).[8]钟晓兰、李江涛、冯艳芬: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3,35(10). [9]徐美银:发达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426份调研问卷的实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0]孙翱翔、刘远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热的理性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1).[11]韩松: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法学,2012(1).[12]殷志扬、程培堽、王艳等: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基于江苏省3市15村303户的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 [13]牟安平、郭青霞:黄土丘陵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0).[14]张明月、薛兴利:基于ISM模型的家庭农场发展的约束机理解析[J].农村经济,2016(7).[15]贺雪峰:改革语境下的农业、农村与农民———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涉农条款解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3).(责任编辑:胡春雨)农户耕地保护意愿调查———基于份问卷马道萍(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保护耕地的质量和数量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最终执行人,其耕地保护意愿是否积极是关键点。

本文通过设定问卷对河南省原阳县240名农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入手,了解到原阳县耕地保护的现状,并通过建立Logistic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分析表明:耕地规模与耕地经营打算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耕地前景看好程度与耕地投入成本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

最后结合问卷数据,探讨了提高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建议。

关键词:耕地保护;农户意愿;Logistic模型一、引言现行的中国耕地保护制度主要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制度、土地税费制度及耕地保护法律责任制度。

这些耕地保护制度是建立在政府的主导与规划管控上的,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强制实施,规定着地方政府和人民都有遵守法律制度与履行耕地保护的义务。

随着不可逆的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一代”、“农二代”、“农三代”渴望涌入城市分享城市化发展的成果,如果耕地保护制度的最终执行人———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得不到调动,那么出台的政策法规的绩效将会下降。

所以提高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将是中国耕地保护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之一。

国外关于耕地保护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侧重于耕地生态保护方面,这主要来源于农户本身的社会责任感。

但农户参与保护耕地的意愿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主观因素包括感知行为控制、情感因素、行为态度、道德责任感等;客观因素98包括农户个人特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资源禀赋(耕地面积、耕地所有权)、经济收入、相关政策等(保护性耕作的补贴金数量);国内的研究集中在耕地保护的数量和质量上。

基于农户意愿的耕地保护方面侧重于农户本身的认知程度以及补偿制度方面的研究,而农户会不会主动进行耕地保护的重要因素是农业与非农业经济利益的差距,如若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差距无法平衡,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便得不到调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我国耕地保护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许多的不足。

本文立足已有研究基础,通过对原阳县实地调查,了解耕地保护中农户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结合地方实际,总结出提升农户参与意愿的建议。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耕地保护的新形势1、耕地保护机制下的耕地质量问题在保障粮食安全的背景下,耕地所面临的质量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2014年,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调查点位中,耕地部分的污染比例达到19.4%,即受污染耕地约占全部耕地的五分之一,其中采矿业、工业、污灌水是五大粮食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最主要的污染源。

土壤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就得不到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表现在耕地的数量上,也表现在农产品的质量上。

当前,确保耕地质量安全要综合施策,要治土、治水、治污,科学使用化肥,严格控制农药,并依靠科学技术来支撑。

2、严守耕地数量上的18亿红线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尤其是要坚守永久农田基本保护制度,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

1994年莱斯特·布朗在国际上发表《谁来养活中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面对着国际国内对于中国粮食的疑虑,中国政府承诺中国能靠自己养活,1996年首次提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即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占用单位就要负责开垦与占用耕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实行18亿亩耕地红线对于保障耕地粮食数量上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1、数据来源通过对河南省原阳县12个乡镇开展的实地调查,本文搜集了240份数据。

预调查阶段,对问卷内容和选项进行反复询问,使调查内容尽量适合目标对象,以此保证问卷的内容效度。

正式调查阶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本调查共发放240份问卷,回收24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2%。

2016年,原阳县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实行先占后补,确定了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65360公顷,基本农田57510公顷,为全县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

2017年,原阳县通过实行建设用地先补后占,确保了全县耕地面积稳定在62387公顷,基本农田53373公顷。

目前,关于原阳县农户耕地保护的研究相对较少,尚未有关于原阳县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文献,因此本文选取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性。

2、样本描述(1)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分布。

对受访者所在村集体是否进行过宣传教育活动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图1。

所在村集体没有举行过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的有80人,占比33%;举行过宣传教育活动,但次数很少的有80人,占比33%;举行过耕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且较多次的村集体有9个,占比4%;不太清楚的受访者有71人,占比30%。

可以得出在原阳县所调查的村集体内,关于耕地保护的宣传活动非常少,甚至是没有。

(2)是否愿意增加耕地的投入成本分布。

通过对240位农户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9%的农户在国家愿意提高种粮补贴的前提下增加粮食产量的投入成本(资金、精力、时间等);21%的农户不愿意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成本的投入。

此外,在调查中,86%的农户认为随着物价的上升,耕种成本在提高,因此,国家提高及影响因素研究数据的实证分析河南郑州450001)图1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分布99图2增加耕地成本投入的意愿种粮补贴,更容易激发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如图2所示。

(3)耕地前景看好程度分布。

通过调查数据整理可知,42.5%的原阳县农户对耕地是抱着种一年是一年的打算;45.8%的农户没有长远考虑;11.7%的农户对耕地前景看好,打算继续耕种。

当调查问到农户对三年后耕地经营的打算时,有41%的农户持有不确定的态度;27%的农户愿意把全部或部分土地流转出去以获得流转收益;32%的农户对于耕种经营持乐观态度,打算继续耕种。

四、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1、Logistic 回归模型的构建根据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本文利用SPSS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二元Lo-gistics 回归分析模型,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影响程度。

模型中将耕地保护责任人作为因变量,假设认为耕地保护责任在耕地的农户不愿意进行耕地保护,而认为耕地保护责任人在农户本身的愿意积极进行耕地保护。

将是否愿意增加耕地投入成本、耕地规模、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耕地前景看好程度、耕地保护目的中的防止水土流失与耕地经营打算当作自变量。

模型中相关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本文选用二元Logistics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如下:ln=(P 1+P )=β0+β1X 1+β2X 2+β3X 3+…+β6X 6+μ式中,X i 为自变量即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i=1...6);βi 为回归系数(i=1...6),β0为常量;u 为残差项。

采用SPSS 对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分别得出各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B)、标准差(S.E.)、Wald 统计量、自由度(df)、显著度(Sig.)和幂指(Exp (B))。

回归系数为正表示此变量对因变量产生正相关,反之负相关;标准差表示的是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统计量与显著性反方向变化,显著性越低,则统计量越高,数据越有代表性。

此次检验中,如果显著性(sig)小于0.05,便认为此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通过运用SPSS 进行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是否愿意增加耕地投入成本、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耕地前景看好程度与耕地保护目的中的防止水土流失对耕地保护行为的产生有显著性影响,如表2所示。

2、模型研究结果解释根据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可以得出原阳县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主要因素的显著性和影响程度,具体解释如下。

第一,“宣传教育活动”、“是否愿意增加耕地投入成本”、“耕地前景看好程度”、“防止水土流失”与耕地保护意愿呈现出显著性,分别为0.01、0.04、0.032、0.0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