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冠龙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42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嗟.叹(jiē)谪.居(zhé)江渚.(zhě)静女其姝.(shū)B.纶.巾(lún)绮丽(qǐ)洗涤.(dí)凝神屏.息(bǐng)C.桀.骜(jiē)浸渍.(zì)屋椽.(chuan)同仇敌忾.(kài)D.宁谧.(mì)溯.流(sù)思忖.(cǔn)暴殄.天物(zhěn)2.下列各组词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踟蹰素兴夜寐搔首泣涕涟涟B.磬石民生多坚嬉戏联决演出C.酝酿桀骜不训点缀长歌当哭D.噩耗陨身不恤颓费否极泰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才见她虑及母校的前途,至于泣下。

②秋蝉的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③这次,一旦小布什领导下的美国及其盟友把萨达姆塞进“反恐”囚车,萨达姆纵有百般神力,也下台的厄运。

④我们的相声节目要是被春节晚会选中是一件高兴的事,但万一选不中也不必懊丧,以后的机会还很多。

A.黯然衰弱难免固然B.暗然微弱不免虽然C.黯然微弱难免虽然D.暗然衰弱不免固然4.下列各句中加点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他都无动于衰,稳如泰山,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

B.合并使浙江大学很多学科形成高原,在高原上造峰,比起在平原上造峰,其优势不言而喻。

C.提高质量对任何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

D.老李过去被同事称为才子,常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可是现在一有空便去打牌、钓鱼,懒得动笔了,真可谓惜墨如金。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克服懒惰松散的习惯?这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

B.“我的伞。

”他厉声说道:“把它还给我。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沉默不语沉鱼落雁B. 鸿毛纷至沓来沉鱼落雁C. 沉着沉鱼落雁沉默不语D. 纷至沓来沉鱼落雁鸿毛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对革命先烈为人民的英勇事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严格禁止乱砍滥伐、推广植树造林等。

C.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D.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公园吗?”她问道。

B. 他说:“我已经决定了,我要去北京上大学。

”C.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D.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喜欢古典音乐。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青出于蓝C. 胸有成竹D. 惊天动地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像眼睛,月亮像眉毛。

B. 老师的话像春风,吹散了心中的阴霾。

C. 这座大楼就像一座巨大的书山。

D.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B.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C. 《水浒传》描写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作者施耐庵。

D.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

7. 下列诗句中,表达情感最为强烈的一项是()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 下列对联中,上下联意思连贯、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 上联:春风杨柳万千条,下联:明月松间照清泉B. 上联:千里江陵一日还,下联:柳暗花明又一村C. 上联:春江水暖鸭先知,下联:明月松间照清泉D. 上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下联:明月松间照清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离骚》的作者是______,这篇诗篇以______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考试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计3小题,总分36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次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育提前全面实现,许多学校都通过QQ、企业微信等软件进行远程授课。

网络素养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素养,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意义。

将未成年人与互联网割裂开来,显然与时代发展趋势相悖,既不可取也很难实现。

很多国外研究显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所以,有必要引导全社会认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打造并推广符合未成年人人生发展和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

这次停课不停学的“实验”,暴露了我们大中小学师生网络素养的一些不足。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尚未被全面、合理、科学地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

无论是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由此,形成了两个完全脱节的世界:一边是孩子们在网络中自然生长,在缺少成年人引导的情况下建立起自己的秘密花园;另一边是一些家庭和学校视网络为洪水猛兽,只关心学生的核心科目成绩,对他们在网络中的言行毫无所知。

未成年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很大一部分是由同学、朋友等“非正规”教育渠道完成的,这导致一些青少年网络素养存在明显的短板,也由此产生过度沉迷、网络暴力等社会隐患。

因此,有必要将网络素养纳入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系统规划与组织,通过自主阅读、活动研讨等灵活而深入的方式,培养青少年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同时,家庭应承担起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

父母的网络素养对未成年人有言传身教的作用,与孩子的及时沟通也能避免前文所说的“脱节”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一项调研发现,亲子关系越好的家庭,孩子的网络认知能力、技术能力和创造能力越强。

不过,调研中的父母虽大多认同互联网对孩子有帮助,但是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

冠龙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冠龙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

冠龙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2008.11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3分)(1)春天去了一大半,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

……”——这使我更加惆怅。

(2)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

四年之前,我曾写过一篇《》,要将他们忘却。

他们就义了已经五个年头了,我的记忆上,早又蒙上了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这是第三回了。

自己出来的。

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我不去通知他了。

……”——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3)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企图给它流布的。

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

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而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

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

(4)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的一般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

这,,,,是对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

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5)那一世界有许多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

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6)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夜,鲁迅记于上海之且介亭。

1.选文的题目是《》,作者是,原名。

“四年之前,我曾写过一篇《》,要将他们忘却。

”(请在横线上写出篇目名)(4分)2.第(2)段中划线部分是对白莽出狱情形的描写,这样描写目的是___________ _。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doc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doc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题包括“试题卷”“答题卡”和“答案卷”三部分。

2、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蓝色圆珠笔、2B铅笔写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瘦削.(xiāo)攫.取(jué)惬.意(qiè)惊惶.失措(huāng)B、晦.气(huì)提.防(dī)熟谙.(ān)疏不间.亲(jiàn)cāo)朔.风(shuò)服帖.(tiě)敛声屏.气(bǐng)C、粗糙..(D、咆哮.(xiào)连累.(lèi)埋.怨(mán)阴错阳差.(chà)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誊写吝啬玷辱轻手蹑脚交头结耳B、黜逐蓝褛殉情兵荒马乱悬梁刺骨C、鼓噪凭吊嗟怨胁肩谄笑蝇头微利D、赍发涵养诀窍杯盘狼藉得意洋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在我们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不妨“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

③2005年1月1日,中国红十字会已接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款承诺近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520万元人民币已转交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印度洋海啸”受灾国的红十字会。

④被称为“本届政府工作重中之重”的减免农业税政策,在以温家宝为代表的政府官员前往农村四处探访的行程中逐步,关注农民的学者称中国农民在2004年过了最舒心的一年。

高级中学期中考试高二上学期语文试卷

高级中学期中考试高二上学期语文试卷

高级中学期中考试高二上学期语文试卷命题:朱娟华周建中审核、校对:仇爱平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1.答卷前,将班级、姓名、学号填在卷Ⅱ的密封线内。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语文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滑稽.(jī)愠.怒(yùn)菲.薄(fěi)岁在癸.丑(kuí )B.喋.血(diã)贮.藏(zhù)浸渍.(zì)强.颜欢笑(qiǎnɡ )C.豢.养(quàn)孙膑.(bìn )骄横.( hânɡ ) 长歌当.哭(dānɡ )D.攒.射(cuán) 惩创.(chuānɡ ) 慰藉.( jí ) 放浪形骸.(hái)2.下列各组中汉字书写全对的一组是A.寥落汲取旋涡殒身不恤B、踌躇伸冤陷井黯然泣下C、错谔苟活枯槁飘洋过海D、绯红屠戮炫耀浑浑恶恶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 待到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⑵ 真的猛士,将更而前行。

⑶ 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透出一派清韵,更让人难以。

A.苟安愤然释怀 B.偏安愤然忘怀C.偏安奋然忘怀 D.苟安奋然释怀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王刚考取了北京大学,李阳被上海交大录取,从上幼儿园起就一直没有分开过的一对要好的同学就这样劳燕分飞....。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D.我厌恶那些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

5. 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 优厚 ).. ( 怜悯抚育 ) B.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C.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 更是)D.余久卧病无聊.. ( 烦闷 )6. 与“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暑”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B.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yǔ)B. 雕梁画栋(diāo)C. 毛遂自荐(xuàn)D.美轮美奂(huà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他自己的刻苦努力。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C.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导致许多乘客错过了航班。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成绩优异,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B. 这个项目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C. 他的言辞锋利,让人不敢反驳。

D. 她的厨艺精湛,做出的菜肴色香味俱佳。

4.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独树一帜。

B. 她的演讲慷慨激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C. 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深受同事们的尊敬。

D. 那位领导工作能力强,运筹帷幄,把公司治理得井井有条。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变换后:他锻炼身体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B. 原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变换后: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原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变换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原句:他非常喜欢阅读。

变换后:阅读是他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6.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树梢,好像一个大玉盘。

B. 那座山像一头雄狮,屹立在远方。

C. 他的歌声像泉水一样清澈,像山风一样悠扬。

D. 他的眼神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7.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B. 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作家。

【高二】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二】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二】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A.踟蹰(zhī chú)转徙(xǐ) 迁谪(zhé) 纶(guāng)巾B.?傺(chà chì) 荠(jì)麦幢幢(chuáng) 窒(zhì)闷C.伶俜(ling pīng) 罗衾(qīn)沙渚(chǔ) 三匝(zhā)D.凝噎(yē) 溘(kè)死神妪(yū) 落蕊(ruì)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3分)()A.祭祀轮廓虔诚宠姬佞臣爽心悦目B.恶梦幽远萧瑟缕心刻骨变幻莫测C.翌日苍桑嘲哳清俊飘逸雾失楼台D.憧憬懊悔霄禁一椽破屋千帆竞发3.选出解释有错误的一组(3分)()A.落寞(冷落,寂寞)开济(扶助)漫(不要)嗟荣辱夙(早上)兴夜寐B.宁谧(安静)盎(洋溢)然翠峰如簇(丛聚)可堪(能忍受)回首C.啜(喝)茗颔(点头)首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久负(享有)盛名D.陶(快乐)然倏(极快地)然山居秋暝(晚)游目骋(放开)怀4.选出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A.他从旧营垒中冲出来,但一尘不染,始终保持着崇高的品质。

B.这是一架电子分析天平,它能精确地称量微量物质,其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C.如果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置若罔闻。

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4分)()A.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B.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D.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A.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B.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C.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D.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A.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C.胜似闲庭信步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B.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C.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期冠龙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完成1-5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1、“不仅如此”的“如此”是指。

(1分)这个短语在文中的作用是。

(1分)2、“这里豁然开朗了”的“这里”是指。

(1分)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2分)3、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巨大成就是。

(2分)4、对上文中“运动规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B.指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规律。

C.指对剩余价值的认识。

D.指剩余价值产生的规律。

5、文中“在黑暗中摸索”是指。

(1分)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二课外现代文阅读(12分)回家许达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噪着要回家。

有乡思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连没老家的也要返乡间。

西方人的乡情虽也诗意,却不如中国的丰富深刻。

希腊史诗《奥德塞》叙述伟大的回家旅程,但自荷马以后,西方人漂泊更远了。

英国作家却斯特顿认为英诗里最美的一行是“遥远的在山那边”。

有些诗人,像格雷、朋斯、丁尼生,也写过类似的诗句。

一直到当代小说里,海明威的老人在鱼被吃后,想起究竟什么打败他时,他大声自答:“没有,是我走得太远了。

”然而走远后,西方人并不一定像中国人感到“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秦观)。

这归心在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上,也在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上;无动词,因诗意已被乡思贯通了。

乡思扩展了民族与历史意识。

英文里的“父土”“母土”,或“家土”,我们叫“祖国”,把时间推得更远,感情拉得更近了。

英文里的“生地”或“家镇”,我们叫“故乡”,把时空亲切地连在一起。

中国诗人甚至把空间概念“旧家”或“故家”当作时间概念“从前”用,仿佛提到过去就想起家。

家与孝牵住中国人,照礼不许远离。

然而留在家有时更要挣扎。

唐朝王建有首诗写被官吏差遣的水夫,胸被纤索擦破了,脚被石砾割裂了,曾想溜掉算了,却又觉得“父母之乡去不得”;孝思使他忍痛拉船。

离家既然出于不得已,出门前就拜祖宗,保佑早回来;有的还从井里挖出一把土,在异地生病时当灵丹服,想家时当亲人抚,而识字的就写诗了。

开始是离开后,偶尔忆起的浓甘薯香;逐渐是流浪中,时常遇见的薄人情味;后来是泥泞思路上,一踏就滑倒的激情;再后来是拥抱祖乡的意识。

结束前,惨的是归不得:“我已无家,君归何里”;悲的是不得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妄的是不敢归,被江南迷住的韦庄甚至还吓别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但一般人的肠很有韧性,由于谋生、灾难、做官、放逐、当兵、亡国而离乡的,即使空肠也要回家。

出外谋生的盼望回去团圆。

只因拒绝补破网而出去,回来就不愿是补破梦。

虽然无地,仍要生儿女,自己只好出去,留下怨妇望君早归,硬望成石头了。

即使有地,也不够女儿耕,儿女只好出去,想出头天。

同样奋斗,不同遭遇,以至有敦煌抄卷提到的富不归贫不归,再贫下去就死不归了。

为生活,甚至不得不出国也已几百年了。

在异邦,用筷子,怎样夹都不如家乡味;思想起,怎样卧都不像长城;捧唐诗,怎样吟都不成黄河。

再不如,不像,不成也要精神上认同;然而身在国外嚷叫心爱国内,口再响亮头顶的仍是别人的天空。

不愿空做烟囱冒烟,袅袅了了,乡思却变成精神分析家艾利克生所指的自责,责备自己脱离了把自己踢出的土地,良知吵着要回去。

即使几乎什么都有,做官的也叫不如归。

中国的官僚制度一向发达,为了公正防私,不准在故乡当官。

当官的在外,因大家不认识反而歪哥。

他们被罚怀乡,偶尔圣贤起来学在陈国时的孔子吵着要回家。

清朝来台湾当官的大多要尽快捞回家,像凤山教谕吴周祯苦吟“落落竟忘归”是例外,连少数好官像孙元衡都哼“他乡莫望远”。

从前好官也被功名误,慨叹“故乡回首已千山”(陆游),但也有不全为功名的被放逐后更发愿回去服务。

屈原早就用很多“兮”标点实话了,以后敢说实话建议或抗议的,都不怕到荒野想家。

到比荒野还恐怖的战场打战的士兵数着归期。

不像西方个人主义的反战诗很少提起家,从前中国诗反战的一个原因是要回家,早在《诗经》里就表达得很清楚。

回乡“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徂东山”归来的士兵,段段“零雨其蒙”,回到家却发现妻已改嫁了。

未婚的木兰从军,听到黄河呜咽,胡骑叫嘶,就听不到父母叮咛;凯旋后天子要把官衔给伊,伊毫无兴趣,因要快回去!人民防守边疆为的不是争功名而是保乡土。

唐朝征战繁多,边塞也苍凉了。

听到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日日双眸滴清血”(贯休)。

战士流血未死还流泪,只因要回家。

既然想家就振作回去。

归途心情“百尺风中旗”(孟郊),行路更难,“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终于回到祖地,有的用胡语胡吹,乡人越听不懂,他越得意。

有的乡音依旧,但未离乡的孩童不认识老头,“笑问客从何处来?”(贺之章)幸亏仍懂乡音,没被撵出去。

从前吴越王钱镠回乡后,也学刘邦把酒给乡亲喝并唱歌;但歌文雅得没人听懂,他改用乡音唱山歌时,大家才欢快的合唱。

回乡有的只唱唱,有的要长住。

陶潜住下后,比喻自己是失群鸟飞回孤松潜起来,并不想服务乡土;他一大早出去耕种,晚上才“带月荷锄归”,穷得开心。

回乡有的满怀壮志,发现早已无家了,但总坚信家是自己创造的,最好在故乡。

6文章的第二段讲到,西方人与中国人的乡情虽也有诗意,“却不如中国的丰富深刻”。

请你结合文段作出简要分析。

(3分)7正确理解“有的还从井里挖出一把土,在异地生病时当灵丹服,想家时当亲人抚,而识字的就写诗了”在文中的含义。

(3分)8文章引用大量古今中外的诗文,从写作的角度看,这样是为表达什么?(3分)9文章最后一段中说到钱镠回乡请乡亲喝酒唱歌,但歌文雅没人听懂,他改用乡音唱山歌时,大家才欢快地合唱。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3分)三古诗文默写(五选四,4分)10 一骑红尘妃子笑,。

11 同是天涯沦落人,。

12 ,百年多病独登台。

13 ,蜡炬成灰泪始干。

14 念天地之悠悠,。

四诗歌鉴赏(5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5 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16 有人认为,全诗侧重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你认为是这样吗?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对抒情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五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15分)轻轻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7这节诗中描绘乐曲用的最多的修辞方法是()(1分),并分析比喻的表达效果。

(2分)18 请按表现乐曲的不同填空,①形容乐声粗重的________ (1分)②形容乐声轻细的________(1分)③形容乐声流畅的________(1分)④形容乐声冷涩的________(1分)19 这节诗中“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试分析其作用。

(3分)20 解释词语(各1分)突出乍22 联系全文,怎样评价《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3分)六课外文言阅读(12分)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谓盂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

曹沫(鲁庄公的武士曹刿)之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yáo,大锄)耨(nòu,锄草的农具。

)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盂尝君曰:“善。

”乃弗逐。

(引自《战国策》)22.与“曹沫之奋三尺之剑”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报养刘之日短也B.佯狂不知所之者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翻译下列句子(各3分)23、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24.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25、盂尝君最终没有赶走舍人,其根本原因是什麽?(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家人吃年夜饭。

“谈谈你们的新年新愿望!”父亲对三个孩子说:“看看谁的最高明。

”“我的愿望是样样考第一!”刚进高中的大儿子说。

“我的愿望是希望能不惹爸妈生气!”就读初二年级的二儿子说。

“我没有愿望……”小女儿讲。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我只知道要存钱买一套故事书。

”每个人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因为当别人在“愿望”时,她却已经决定要“做”了。

请以“最高明的愿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字数在800字左右。

2005---2006年冠龙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题纸1、“不仅如此”的“如此”是指这个短语在文中的作用是2、“这里豁然开朗了”的“这里”是指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3、上文所论述的马克思的巨大成就是4、对上文中“运动规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5、文中“在黑暗中摸索”是指。

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6 答:。

7答:8 答:。

9答:。

三古诗文默写(五选四)10 一骑红尘妃子笑,。

11 同是天涯沦落人,。

12 ,百年多病独登台。

13 ,蜡炬成灰泪始干。

14 念天地之悠悠,。

15 答:。

16 答:。

17这节诗中描绘乐曲用的最多的修辞方法是(),比喻的表达效果是:。

18 ①形容乐声粗重的_______ _ ②形容乐声轻细的________③形容乐声流畅的________ ④形容乐声冷涩的________19 突出乍20 答:。

21 答:。

22.( )23、翻译:。

2翻译:。

25答:2005---2006年冠龙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1、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承上启下。

2、对资产阶级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阐述了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对于认识资产阶级社会运动规律的本质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