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告诉了我们什么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正如探索宇宙需要基础物理学一样,理解经济体系的运作需要宏观经济学的知识。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本质,更能够帮我们更好地应对个人和家庭面临的经济问题。

阅读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宏观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经济现象,理性地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为个人和家庭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

在宏观经济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是GDP(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之和。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GDP的增长率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然而,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经济发展的质量。

如果只是单纯地强调GDP的增长而不考虑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可持续性,那么对人类社会自然界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不负责任行为。

另外,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政策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维护汇率稳定和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

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常被用来应对经济周期中的不同阶段。

在经济低迷时期,中央银行会采取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措施,以刺激消费和投资活动,促进经济复苏。

而在经济过热时期,则需要采取收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等措施,以维持经济稳定。

当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是万能的,它们也会面临操作上的限制和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在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需要考虑到政府的政治和经济目标、利益相关方的态度和反应等诸多因素。

所以,中央银行和政府需要在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非常谨慎和稳健。

在宏观经济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失业率。

宏观经济心得(精品5篇)

宏观经济心得(精品5篇)

宏观经济心得(精品5篇)宏观经济心得篇1宏观经济学习心得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财政状况等方面。

宏观经济学习心得是指在学习宏观经济知识后所获得的感受和收获。

在学习宏观经济知识之前,我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并不是很了解。

但是,通过学习宏观经济知识,我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宏观经济学习让我更好地理解了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在学习宏观经济知识后,我了解到经济增长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学习这些因素,我对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宏观经济学习让我更好地理解了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在学习宏观经济知识后,我了解到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应量、需求量、劳动生产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学习这些因素,我对于通货膨胀的内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宏观经济学习还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失业率的概念。

失业率是指一个国家失业人口的比例。

在学习宏观经济知识后,我了解到失业率是由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经济周期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学习这些因素,我对于失业率的内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宏观经济学习还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财政状况的概念。

财政状况是指一个国家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

在学习宏观经济知识后,我了解到财政状况是由税收、政府支出、债务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学习这些因素,我对于财政状况的内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宏观经济学习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让我更好地把握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财政状况等方面的内在机制。

这些知识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宏观经济心得篇2宏观经济学习心得导言宏观经济是我在经济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在翻开宏观经济学这本书之前,我对经济的理解,还停留在柴米油盐的价格波动,工资的涨跌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上。

但当我真正深入其中,才发现这是一个无比广阔且充满趣味的领域。

宏观经济学,这几个字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让人感觉有些遥不可及。

但随着一页页的翻阅,我逐渐发现它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不是那种只存在于金融大佬们的会议桌上,或者经济学家们的高深研讨中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

书中提到的各种经济指标,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等,一开始让我感觉有些头疼。

这些生硬的名词和复杂的计算方式,差点让我望而却步。

但当我耐下心来,仔细琢磨,却发现它们背后都有着生动的故事。

就拿 GDP 来说吧,以前我只知道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但却不明白它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通过书中的讲解,我了解到 GDP 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账本”,记录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这包括我们吃的面包、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甚至是我们享受的各种服务,比如理发、看病等等。

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国家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工厂,那么 GDP 就是这个工厂在一段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的总价值。

这个“工厂”里有无数的“生产线”,有的在生产食品,有的在制造汽车,有的在提供教育服务,而 GDP 就是把这些五花八门的“产品”价值统统加起来得到的数字。

再来说说通货膨胀率。

以前听到这个词,就觉得它是个让人心慌的东西,好像会偷偷地把我们的钱变得不值钱。

但现在我明白了,通货膨胀有时候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悄悄地改变着商品的价格。

比如说,以前 10 块钱能买一大包薯片,现在可能只能买半包了。

这就是通货膨胀在作祟。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

妈妈一边挑选着蔬菜,一边抱怨着:“这菜价涨得也太快了,上个月西红柿还两块钱一斤,这个月就三块五了!”我当时就在想,这是不是就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呢?后来我查了资料,发现菜价的上涨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季节变化导致供应减少,运输成本增加,或者是整体的物价水平上升。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学科,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环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在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更是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的方方面面。

最近我读了一本宏观经济学的书籍,让我对这个学科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宏观经济学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首先,学习宏观经济学使我意识到经济体的复杂性。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各种宏观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而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框架和模型,我逐渐理解了这些指标是如何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以及它们对经济体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性。

宏观经济学帮助我认识到经济体是一个复杂而互动的系统,要全面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次,宏观经济学让我明白了政府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政府通过调控税收和支出、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干预经济活动,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促进就业的目标。

通过研究政府的干预和政策选择,我认识到政府在宏观经济中扮演着调节和引导的角色,政府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经济体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全球化对于宏观经济的重要性。

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了复杂的国际经济体系。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研究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等问题,理解和分析国际经济关系的运行规律。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宏观经济学帮助我们认识到国际经济的相互依存和联动性,以及全球经济合作和治理的紧迫性。

最后,宏观经济学也引发了我对经济学的更深层次思考。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体而非个体,从宏观角度来分析经济问题。

然而,经济行为的根源和基础却是个人的决策和选择。

因此,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依存。

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需要深入学习微观经济学,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和问题的本质。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书籍,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宏观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政策制定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对整体经济运行的研究,而不是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

通过对经济的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等指标的研究,宏观经济学试图揭示经济的运行规律。

同时,宏观经济学也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在了解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后,我开始对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政府政策、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等。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一个微小的变化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经济出现波动甚至危机。

宏观经济学试图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运用统计方法来理解和预测经济的运行,但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书中,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但在实际操作中,政策制定者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经济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制定者需要及时获取和分析经济数据,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

其次,政策制定者需要权衡不同的政策选择,考虑到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性。

最后,政策的执行和效果评估也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政府和市场的有效配合。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宏观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决策工具。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个人来说,了解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形势,做出明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宏观经济学的书籍,我对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政策制定的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在接触宏观经济学之前,我对经济的理解就像在迷雾中摸索,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小片景象,对整体的经济运行毫无头绪。

但当我真正深入学习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之后,我仿佛被赋予了一双能够穿透迷雾的眼睛,开始看到经济世界的全貌。

宏观经济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它把各种经济现象、政策、数据等零散的碎片整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而清晰的画面。

在这个画面中,我看到了国民收入的波动,通货膨胀的压力,失业率的起伏,以及政府和央行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经济周期的部分。

经济周期就像是经济世界的“心跳”,有时强劲有力,有时又虚弱无力。

我想到了我家附近的那个商业街,前几年经济繁荣的时候,那里简直是热闹非凡。

新的店铺一家接着一家开,人来人往,生意兴隆。

特别是那家小小的咖啡店,总是挤满了人。

老板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雇了好几个员工。

可后来,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整个商业街都变得冷清了许多。

咖啡店的客人少了一大半,老板不得不裁员,自己一个人在店里苦苦支撑,脸上满是愁容。

从这个小小的商业街,我看到了经济周期对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繁荣时期,大家都充满了希望,纷纷投资创业,消费也旺盛;而衰退时期,人们变得谨慎,企业缩减规模,失业率上升。

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宏观经济的波动并不是抽象的数字变化,而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

再比如说通货膨胀。

以前对于物价的上涨,我只是简单地觉得东西变贵了,生活成本增加了。

但通过宏观经济学,我明白了通货膨胀背后复杂的经济机制。

有一段时间,猪肉价格飙升,家里餐桌上的猪肉明显变少了。

妈妈总是抱怨说:“这猪肉价涨得也太离谱了,都快吃不起啦!”不仅是猪肉,其他的生活用品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那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物价的问题,感觉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而宏观经济学告诉我,通货膨胀不仅仅是物价的上涨,还可能与货币供应量、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稳定,以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学告诉了我们什么

宏观经济学告诉了我们什么

身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发现,如果你不懂得宏观经济知识,不会看汇率,不懂得利率如何,不知道税率,不知道经济增长率,不了解物价指数的正与负,不知道失业率的高与低,这些数据是如何变化的你都不清楚的话,你怎么敢投资,怎么去选择职业,怎么能办好你的企业、搞好你的城市,乃至你的国家呢?所以我们试图去了解宏观经济,试图掌握一定的经济规律,希望在宏观经济大潮中把握机遇。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发现宏观经济其实就在你身边,宏观经济学如此生动,如此贴近你的生活。

提起宏观经济,也许你会想:“宏观经济离我们太远了,那都是国家的事,是政府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不,其实宏观经济就在你身边,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宏观经济之中。

比如说,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很低了,这是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

那么,假设存款利率降为零时,你还会不会去银行存钱?很多人一定说存钱,只有少数人说不存钱。

大多数人在想:“我要是不存钱,我的很多事情都解决不了。

比如,我的孩子需要上学,我需要上医疗保险,如果失业了我的生活怎么办?如何着落?家里还有老人需要赡养等等。

”因为大家都这样想,所以你不敢花钱;因为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不好,所以你要存钱。

很多人这样问道:“我们手中有钱,但是我们不知道投到什么地方能够赚钱?”比如,我们把钱投到股市,可股市现在这么低迷;我们去做汇市,又没有经验;我们投资实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却卖不出去。

那让我们怎么办呢?只能把钱攥在手里。

所以,现在许多人有钱都在人力资本上投资,他们去接受继续教育,去到大学里接着读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在想了,说政府在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把我国的经济刺激起来?不要让经济这么冷了。

如果你是办企业的,你就会感到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

也许你会问,怎么现在的东西不像1993年时那样好卖呢?为什么许多产品都压在库里呢?当我们把商品送给超市去卖时,超市要等3个月后才把钱支付给我。

好多的原材料厂家又等在门口给我们供货,还说,你们先用着吧,几个月后你们再给我钱。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整体经济运行为主要对象的学科。

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阶段,学习宏观经济学都是不可避免的任务。

最近,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著作,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首先全面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和研究方法。

通过梳理不同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通胀、失业等问题的理论框架和观点,我逐渐明白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多元且复杂的。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凯恩斯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派别。

他们各自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对我而言,这些理论分歧的存在并不是件坏事,因为它们多角度地解释了经济现象,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本质和复杂性。

书中一章所述的经济增长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资本积累到技术进步,不同的因素都在推动经济增长。

而其中,技术进步被认为是最终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技术进步,生产力会得到提高,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

这让我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的紧密关联。

除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也是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者详细阐述了通胀和失业的不同类型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这些内容,我了解到通胀和失业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复杂的经济现象,需要通过综合的政策手段来解决。

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结构改革都可以对通胀和失业产生影响。

另外,宏观经济学的跨国比较也作为书中重要的内容出现。

通过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对比,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

政治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路径。

这一点对于我作为一个世界公民来说尤为重要,它提醒我在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时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总的来说,这本宏观经济学的著作让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我不仅了解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了解了经济增长、通胀、失业等问题的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发现,如果你不懂得宏观经济知识,不会看汇率,不懂得利率如何,不知道税率,不知道经济增长率,不了解物价指数的正与负,不知道失业率的高与低,这些数据是如何变化的你都不清楚的话,你怎么敢投资,怎么去选择职业,怎么能办好你的企业、搞好你的城市,乃至你的国家呢?所以我们试图去了解宏观经济,试图掌握一定的经济规律,希望在宏观经济大潮中把握机遇。

通过这次学习我才发现宏观经济其实就在你身边,宏观经济学如此生动,如此贴近你的生活。

提起宏观经济,也许你会想:“宏观经济离我们太远了,那都是国家的事,是政府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不,其实宏观经济就在你身边,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宏观经济之中。

比如说,现在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很低了,这是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

那么,假设存款利率降为零时,你还会不会去银行存钱?很多人一定说存钱,只有少数人说不存钱。

大多数人在想:“我要是不存钱,我的很多事情都解决不了。

比如,我的孩子需要上学,我需要上医疗保险,如果失业了我的生活怎么办?如何着落?家里还有老人需要赡养等等。

”因为大家都这样想,所以你不敢花钱;因为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不好,所以你要存钱。

很多人这样问道:“我们手中有钱,但是我们不知道投到什么地方能够赚钱?”比如,我们把钱投到股市,可股市现在这么低迷;我们去做汇市,又没有经验;我们投资实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却卖不出去。

那让我们怎么办呢?只能把钱攥在手里。

所以,现在许多人有钱都在人力资本上投资,他们去接受继续教育,去到大学里接着读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在想了,说政府在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把我国的经济刺激起来?不要让经济这么冷了。

如果你是办企业的,你就会感到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

也许你会问,怎么现在的东西不像1993年时那样好卖呢?为什么许多产品都压在库里呢?当我们把商品送给超市去卖时,超市要等3个月后才把钱支付给我。

好多的原材料厂家又等在门口给我们供货,还说,你们先用着吧,几个月后你们再给我钱。

企业家们感觉做企业很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简单的经济现象说明:我国的经济冷了,物价指数下来了,利率也降低了。

物价指数下降说明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厂家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好价钱;利率为什么这么便宜,说明银行的日子不好过。

企业投资不赚钱,谁还去借钱?大家都去银行存钱,而不去借钱,银行怎么生存?银行哪有钱支付储户的利息?所以,当利率向下降的时候,物价指数向下降的时候,说明这时我们的经济已经变冷了。

那么,经济变冷的时候,政府该怎么办?政府告诉大家,你们去消费吧,我现在让银行给你们贷款;你们可以去买房,可以去买车,孩子上大学你们也可以到银行来贷款,你们还可以贷款去投资企业,等等。

所有的消费,银行都愿意给我们贷款,你们花钱吧。

因为只有人们花钱,才能把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买走,企业才能收回钱来继续生产,这是政府使出的第一招,它在刺激消费。

同时,政府使的第二招就是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的这几年投资西部十大工程,修了三峡工程,建了京九铁路,还有许多高速公路,政府做了很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政府在加大投资,扩大政府的支出。

政府这样做一个铺垫和示范,告诉人们,你们来投资吧!这些都是有钱可赚的。

大家都来投资吧,只有加大投资,我国经济才能持续高速增长。

政府拉动经济的这一招,是在刺激投资。

政府使的第三招就是扩大出口。

政府告诉企业家,你们出口吧,出口可以退税,很合适。

它鼓励企业出口。

当我们的企业把产品打向国外市场的时候,人家买了我们的产品,钱就会流回到国内来,把我国经济的这块蛋糕做大,我国的经济增长加快了,我们每个人的收益就会增加。

所以,我们看到,政府刺激经济有三个办法:一是鼓励消费,二是扩大投资,三是加大出口。

只有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拉动起来。

所以,我们常听说,政府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说的就是政府刺激经济的手段。

也许有人会问:“政府这几年不是一直都使这三招吗?为什么我国物价指数一再走低,利率也是一降再降,经济怎么就起不来呢?”这是因为所有人的心理预期不好。

当人们有很多顾虑的情况下,他们不愿意投资,也不愿意消费,因为物价指数下降,东西越来越便宜。

人们投资赚钱难,大家又舍不得花钱消费,那经济能不冷下来吗?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很多人在想,我们投资什么领域能赚钱呢?去投资股市,发现股市这么低迷;去做实业,发现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

政府的政策意图一定要让老百姓接受,如果人们都不想去做的事情,政府也是无能为力的。

这就是宏观,宏观就是这样。

宏观既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以某个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说,政府力图拉动经济增长,这要看我们全国人民是否愿意跟上,企业是否愿意去投资,我们个人是否愿意去消费,我们企业的产品能不能打入国际市场。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宏观经济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很多时候我们看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觉得政府的力量很强大。

但是当我们回过头去,看一看政府的日子是否不好过?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自己是政府的话,是不是也很难?政府现在有很多困难,它难在钱不够花。

为什么政府的钱不够花呢?因为政府的支出大于收入。

政府的支出为什么这么大呢?因为政府要养活4000多万的公务员队伍;政府需要养军队、养公检法;政府需要扶助贫困地区;政府需要解决下岗工人的问题,解决国企问题;政府需要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呆烂账问题;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政府需要花钱,可它的钱从哪里来呢?政府的钱主要从税收中来。

如果企业效益不好的话,税收就不会加大。

政府支出多,收入少,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政府要让经济继续维持下去,怎么办?政府需要发行国债。

那么,什么是国债?国债跟税收不一样,它是政府向大家借钱,是大家用没有消费的钱拿来买的国债。

大家不是把钱都存到银行了吗?我国1997年银行储蓄余额为4.6万亿元人民币,到2003年初已经增加到9万多亿元人民币了。

政府在问,你们为什么不花钱了呢?给你们涨工资发的钱,你们怎么也存起来了呢?看到居民储蓄额一直在增加,政府就说了,经济既然这么冷,我就找你们借钱花吧。

并且告诉大家,买国债的利率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

于是很多人都买了国债,国债就是政府借大家的钱来花。

可是你知道吗?政府借债也是要还本付息的。

国债到期的时候,政府不但要把本钱还给你,还要加上相应的利息给你。

国债是政府的一个负担,它要用将来的税款来偿还。

因此我们说,国债的规模应该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出问题。

比如,1998年在俄罗斯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债券市场危机。

政府发了很多国债,答应支付很高的利息,到最后兑现不了,还不上了。

不但本国的老百姓,还有很多外国银行都买了俄罗斯的国债。

结果,国家处于破产的边缘。

这时,如果债权国强行逼债,实际上俄罗斯政府就真的破产了。

再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首先从泰国开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等一系列国家和地区都被卷了进去。

很多国家借了大量的外债,最后债务链条断掉,本国货币出现大幅贬值。

2002年阿根廷金融危机,政府也是还不上外债了。

当货币贬值的时候,谁最倒霉?谁来承受通货膨胀的后果?当然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去承受。

阿根廷金融危机发生不到半年,阿根廷比索就贬值70%,人民承担了货币贬值带来的全部损失。

知道了政府的难处,又看到一系列周边国家因债务危机导致国家经济崩溃的惨状,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我们手中的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反而表现出升值的趋势呢?我国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也发了不少国债,为什么我国没有出现像上述国家那样的问题呢?因为我国政府没有采取到银行透支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而是采取了发国债的方式,找大家借钱花。

这是政府对国民负责任的表现。

等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了,大家缴的税多了,国库里有钱时,再把国债借的钱还给大家。

而且,我国发的国债大部分是内债,就是让自己人买的债务,只有少部分是外债。

所以,我们有抵御外债风险的能力。

谈到政府发国债,它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政府用发国债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

政府调控经济,它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货币政策。

你知道谁管着我们手中的货币足值与否?我们手中的钱今天为什么比昨天值钱了?谁来控制货币供给的闸门?我们说,是中央银行在控制着货币供给的闸门。

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用两只手:一只手用财政政策,另一只手用货币政策。

一国的中央银行在控制货币供给的闸门。

当它觉得经济太冷的时候,会把水放出来,这个水就是钱。

中央银行打开了货币供给的水龙头,钱就会哗哗地流出来。

当中央银行打开水龙头时,它就在告诉大家:“借钱消费吧,贷款利率已经很便宜了;借钱投资吧,资金成本已经很低了。

”中央银行把钱放出来,就是要把经济拉起来。

同样,当它感觉经济太热的时候,就会关紧水龙头,把货币抽走。

你是否还记得1993年时的情景,那时我国经济太热了,出现了开发区热、股票热、房地产热等许多过热的现象,经济热到没法再热的地步。

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7%。

这么高的通货膨胀率等于我们手中的钱贬值了20%以上。

例如,钢的价格从每吨1000元人民币涨到了每吨4000元。

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飞涨,大家感觉今天不去买东西,明天手里的钱就会发毛了,不值钱了,所以拼命抢购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怎么办?如果让经济一直热下去的话,就会出问题。

于是政府动用了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压缩基建规模,不允许再上新项目,压缩楼堂馆所的建设;中央银行提高利率,让人们存钱;抽紧银根,减少贷款;压缩投资,用一系列的措施减少资金供应,拧紧水龙头,把钱抽走。

我国政府花了三年多的时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

那么,也许你会问:“让我国的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不好吗?让这架飞机一直在天上飞着不好吗?政府为什么要让它…软着陆‟呢?”如果把一国经济比做一架飞机,它是不可以一直在天空中飞着的,因为它需要加油、需要维修。

如果让它一直飞着,不着陆,那么,当它出现问题已经停不下来时,就会坠毁,这时摔坏的不仅是飞机,还有飞机里的所有乘客。

一国经济同样如此,当经济太热时,当物价飞涨时,经济就要减缓下来了,否则就会出现硬着陆,整个经济就会摔得粉碎。

所以,经济不能一直热下去,当经济太热的时候,政府就会采取措施,压缩消费,压缩投资,把过热的经济压下来。

我们看到政府在调控着宏观经济,一个手段是财政政策,另一个手段就是货币政策。

实际上,政府还有一个手段,是它的对外经济政策,政府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是可以做文章的。

比如,政府用“出口退税”的政策来鼓励出口。

当今世界各国,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关起门来不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上的往来,它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出口和进口,这就涉及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就产生了一个国际收支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