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雾霾、全国联合启动才有效
治理雾霾的措施有哪些

治理雾霾的措施有哪些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雾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雾霾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还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改善大气质量,治理雾霾已成为各国的共同任务。
本文将探讨治理雾霾的措施。
首先,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是治理雾霾的关键一步。
工业生产是雾霾的主要源头之一,工业排放的危害不可小觑。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确保其严格遵守环保标准。
加强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技术要求,推动工业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技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其次,改善交通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之一。
尤其是城市交通,是雾霾的主要源头之一。
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直接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推广低排放和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另外,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采取公共交通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污染的产生。
第三,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也是治理雾霾的重要举措。
绿化能够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公园和绿地,种植大量的树木和花草植物,提高城市的氧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应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保护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系统,增加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和净化能力。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清洁能源是治理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它们不会产生污染物,对空气质量没有负面影响。
政府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
最后,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也是治理雾霾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公众采取环保行动,例如节约用电、减少不必要的开车行程、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等,从个人出发,共同参与治理雾霾的行动。
综上所述,治理雾霾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业排放的监管、改善交通排放、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及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
雾霾 治理 方法

雾霾治理方法
针对雾霾治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监管和执法,限制工业企业、车辆和燃煤燃油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 发展清洁能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依赖,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 治理大气扬尘:加强城市道路、建筑工地、工业场所等扬尘污染的管控,采取覆盖、湿化、喷洒等措施,控制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
4. 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并采取更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加强车辆排放的监测和管理,促进汽车技术进步。
5. 提高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养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生活方式。
6. 进行大气污染源监测和预警:建立大气污染源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预警空气污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7.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污染治理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
应对全球大气污染问题。
这些方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来实施,从而共同减轻雾霾造成的危害。
PM2_5治理需全民总动员

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1月/16日/第001版PM2.5治理需全民总动员不能总是在雾霾出现后才启动临时应急预案,而要做到早预防、早行动,建立雾霾防治的长效机制本报记者郭顺姬受访者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邵敏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从几个数字就可以看出过去几天“PM2.5问题”的严峻程度。
1月12日,北京、河北等地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
1月13日零时,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显示严重污染。
截至目前,多地PM2.5值仍居高不下。
对各地“PM2.5爆表”应怎么看?短期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还需多久?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
客观看待“PM2.5值爆表”现象中国经济时报:对近日各地出现的“PM2.5值爆表”现象,你怎么看?周宏春:北京地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直接原因是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
同时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大、区域连片污染也有影响。
再加上一些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城市建设扬尘多以及汽车尾气排放量大等。
可以说,此次现象的产生涉及到工业结构、城市规划、应急防护等多个方面,需多层次、多方位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变。
邵敏:我们应客观看待这次“PM2.5值爆表”现象。
自去年我国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后,各地积极规划,PM2.5数据也陆续公布,进步有目共睹。
不过,问题在于,有些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压力下难以顾及环保工作。
华北地区的空气污染物数值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就没有明显下降,平常我们留意不到,但这一次“爆表事件”正好暴露了我们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的缺失。
减排不能临时“抱佛脚”中国经济时报:要缓解“PM2.5值爆表”现象,短期来看,哪些方面可以率先突破?周宏春:像秸秆燃烧、城市烧烤、企业排污以及不文明施工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改进管理方式解决的。
另外,车辆尾气排放也对PM2.5有重大影响,政府部门可以征求市民意见,对机动车出行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可以考虑针对汽车的排量大小征收排污费。
治理雾霾的措施有哪些

治理雾霾的措施有哪些雾霾,是一种由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混合形成的有害气象现象,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的危害,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就治理雾霾的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工业企业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以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管,督促其合理使用污染治理设备,减少废气排放。
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大对违规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让其付出相应的环境代价,促使企业改善污染排放行为。
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同时,也可以限制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雾霾的发生概率。
三、加强交通管理交通是城市雾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车辆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污染,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限行限号、推广电动汽车、建设公共交通系统等。
通过加强交通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四、提高环保意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治理雾霾的根本之策。
政府可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教育公众关注环境保护,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也可以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人人都重视环境保护,才能共同减少雾霾带来的危害。
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为了有效治理雾霾,必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政府可以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保障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只有通过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才能有效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
六、加强环境监测加强环境监测,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对于治理雾霾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
同时,也可以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并治理污染源,防止雾霾的发生。
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雾霾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还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源头控制、技术创新、政策法规等方面探讨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一、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在源头控制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治理雾霾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控制机动车污染机动车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机动车的数量,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鼓励居民步行或骑自行车等方式来控制机动车污染。
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汽车等方式来减少机动车污染。
3.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是雾霾的重要来源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废气治理等方式来减少工业污染。
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开发新型环保材料新型环保材料可以替代传统的污染物排放材料,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开发新型环保材料,推广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等方式来促进技术创新。
3.加强环保科技研发环保科技研发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环保科技研发等方式来促进环保科技的三、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是治理雾霾的重要手段。
在政策法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雾霾治理目标

雾霾治理目标雾霾治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的健康,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雾霾治理目标。
首先,雾霾治理的最基本目标是减少PM2.5浓度。
PM2.5是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总称,它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
高浓度的PM2.5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降低PM2.5浓度是雾霾治理的首要目标。
其次,雾霾治理的目标还包括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雾霾的形成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密切相关,尤其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因此,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是降低雾霾程度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加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监管,提高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等。
再次,雾霾治理的目标还包括改善能源结构。
能源结构的改善可以减少对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同时大力推广节能减排的措施。
通过实施这些举措,可以逐步改善能源结构,降低雾霾的产生。
最后,雾霾治理的目标还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
及时准确地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雾霾的形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正在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系统,加强对雾霾的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总而言之,雾霾治理的目标是通过降低PM2.5浓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环境监测预警能力等手段,最终实现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的目标。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才能取得雾霾治理的成果。
国家公务员时事政治:驱散雾霾应有共治思维

国家公务员时事政治:驱散雾霾应有共治思维时事政治:环保部日前通报了最近大规模雾霾天气期间,京津冀部分城市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情况。
在肯定相关城市迅速反应、积极应对的同时,对一些不力方面也进行了点名批评。
专项督查、指出问题、提出要求,环保部此举可谓是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扎实动作。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不少城市PM2.5频频爆表,空气质量屡刷新低,原本多出现于秋冬的雾霾,如今动辄就能横扫大半个中国,久久盘踞、流连不去。
这充分说明,治理雾霾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事,也远非某几个人某一群人之责。
你治我不治、时治时不治、名治实不治,肯定不行。
驱散雾霾,需要全国一盘棋,中央统一部署,统筹治理;各地高度重视,确保政令畅通。
只有汇聚智慧、形成合力,防治举措才能从一时一地的单打独斗,转化为强有力的刚性制度。
雾霾反复袭扰,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过去粗放型的、大量牺牲资源环境的发展模式,已经再也难以为继了。
雾霾作为这一矛盾突出的外在表征,解决起来必须要有科学态度和发展视角。
当前,人们生产生活对资源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单纯搞一刀切,不是关停就是限制,结果势必造成“此地关一处煤矿、彼地就开一个煤窑,此地限一种低端产业,彼地又上一批粗放项目”的尴尬。
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进一步发展来解决,创新驱动发展,实现调结构、转方式,实现更清洁、更健康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雾霾为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霾显然也非朝夕之功。
环境污染,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制造者,治理起来自然也需要全民参与、群策群力。
面对极端雾霾天气,与其谈霾色变,视茫茫、心惶惶,一天到晚怨天尤人,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参与进来,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革新自己的生活方式。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每一个人都需要动真格,都需要出实力。
让13亿人享受更高层次更好水平的小康生活,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优美的生态环境必不可少。
驱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升级的过程。
2014年全面“治霾”开启

2014年全面治霾开启文/本刊记者 郭建鹏雾霾,已经进入全国治理阶段。
在全国各地召开的2014年地方“两会”上,参会者都不约而同瞄准了“治霾”。
其中,北京地区治理雾霾的措施最引人注目,不仅确定了7600亿元的巨额治理投资、将用市场手段治理雾霾,北京市人代会更是决定实行立法权建立《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打出了分量十足的“组合拳”。
从各地主要领导、各界代表的言辞中可以感觉到,治理雾霾的决心之强、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全面治霾,一触即发。
. All Rights Reserved.18|治霾“心切”“提头来见”、“壮士断腕”,这是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北京市“两会”期间谈到治理雾霾时最为“著名”的两个词。
治理雾霾的决心,不只停留在“口头”上,在北京市“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就是《条例》,当通过审议、正式颁布后,《条例》将成为全国首部地方治理大气污染的法规。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北京之所以下定决心通过立法治理雾霾,这和持续“糟糕”的大气质量有关,更来源于2013年一系列中央方面的“压力”,刚刚进入新年北京市就表露出了治理雾霾的坚决态度,在全国将起到很强的引领作用。
上海治理雾霾的进展也被各方紧密关注。
在上海市“两会”期间,各界代表对当地治理雾霾工作并不满意。
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闽健向上海雾霾治理“开炮”,他说,上海一直高度重视,只是光重视远远不够;上海市政协委员祝君波直言,上海市的雾霾治理“勉强打60分”……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冯琦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社会上对上海治理雾霾的效果不是很满意,但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各界都没有对“雾霾”达成共识,那么在治理的过程中也存在差异。
事实上,上海市在短期内能够出台的应对政策已经做到了,但是治理雾霾不能完全取决于政策在短期内产生效果。
治理雾霾,河北省率先成为突破口。
2013年,河北省“忍痛”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治雾霾、全国联合启动才有效
王见定教授指出:京津冀已联合治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也有这个趋势,这是由它们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决定的,这固然有它好的一面,但从全国治霾层面上来说,这个方法还有不科学的一面。
由于空气是流动的,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没有联合治理,会造成治霾相互打架,不仅得不到好的结果,还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王见定教授的方法是尽快地把三北防护林的“乔改灌”工程完成,越快越好,基本恢复到我国原有的季风气候的状态。
即长年有西北风和东南风贯穿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如果这时候再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减排”,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因各自为政治霾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既有效地治了霾,又可大幅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这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赶快行动起来,那些不解决问题的没完没了的论证该终止了(实际上王见定教授早已完成了必要的论证),因为老百姓的生命不允许这种状态继续下去。
注:“乔改灌”工程进行过程中,各地的“减排”不能停止,但不能追求极致,因为最合理的“减排”应在“乔改灌”工程完成以后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2)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
(3)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4)王见定:《撕开防护林,救活全北京、救活全中国》,新浪博客,2016-01-23.
(5)王见定:《大气变暖的真实含义》,新浪博客,2016-04-22.
(6)王见定:《三北防护林挡住了西北风的佐证》,新浪博客,201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