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劈理和线理

合集下载

07劈理与线理

07劈理与线理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
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破劈理是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裂面,与矿物 组份的平行排列无关。其间隔一般为数毫米到数 厘米。
主要发育于轻微变质或不变质岩石中。
公共管理学
滑劈理(应 变劈理、折劈理) 是切过先存流劈理 的差异性平行滑动 面。
主要发育于 先存鳞片变晶结构 的板岩、千枚岩及 云母片岩之中。
根据劈理的成因和结构将劈理划分为三种 基本类型:流劈理(板劈理)、破劈理和滑劈 理。
公共管理学
流劈理是变质岩中最 常见的一种透入性面状构 造,由片状、板状或扁圆 状矿物或其集合体的平行 排列而成,具有使岩石分 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
是岩石在变质固态流 变过程中新生的平行面状 构造,岩石内部组分发生 压扁、拉长、旋转和重结 晶作用的结果。
是层理。
区分层理和劈理,一方面要洞察所 观测到的平行面状构造是否存在原生沉 积标志(如粒序层、交错层、波痕等), 特别要注意对特殊岩性和结构构造的标 志层的寻找,通过较大范围的追索,区 分层理和劈理之间的几何关系和空间展 布规律。
公共2管. 理测学定劈理参数和描述劈理结构特征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观察劈理的结构和几何形态,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岩石 化学、矿物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以确定劈理的类型。
在测定劈理参数和描述劈理的结构特征时,通常需要做以 下的工作:
劈理间隔 在垂直劈理的横截面上或垂直劈理面的定向标 本上来观察和测定。通常将劈理间隔分为四级:大间隔:> 5mm;小间隔:0.1~5mm;微间隔:0.01~0.1mm;连 续: <0.01mm。
研究这种关系,对查明大型构造的形态和形 成机制、大型构造变形的构造环境以及变形岩石 的力学行为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造地质学)7面理和线理

(构造地质学)7面理和线理

分隔褶劈理

间隔劈理(破劈理)
劈理域充填不溶物(粘土等),劈理两侧指示
物可错开,但不是滑动造成
间隔劈理应为压溶成因,而非剪裂成因
压溶的证据:鲕粒、化石标志
可与板劈理呈过渡,说明具有成因联系
不排除部分间隔劈理与剪切作用有关
三、劈理的形成机制及有限应变意义

1. 劈理的形成机制:
以压溶作用为主,同时可能有机械旋转和重结晶
构造。

2. 狭义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概念:通常是指次生
的劈理和线理,它们是广泛发育在变质变形岩石
中、在手标本或露头尺度上呈“透入性”展布。

透入性构造——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
它反映了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体,已均匀地发生
了变形。

非透入性构造——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地存在于地
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其附近,并 把均匀连续的地质体分化成若干部分。 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构造是相对的,与观察尺度相关。
具有良好的矿物优选方位
复矿岩:层状硅酸盐定向,围绕F、Q 单矿物岩:矿物压扁、拉长,平行排列
片 理 的 显 微 结 构
片理露头

片麻理--是深度变质岩区广泛存在的另一 种连续面理。 它是劈理岩石高度重结晶 的产物,有深浅两种矿物条带构成
连续劈理
板劈理 岩石类型 板岩 粒度(mm) 小于 0.5 劈开性 劈开完好 变质程度 低级变质 劈开后 板状 形态 原岩 泥质岩 千枚理 千枚岩 0.5-1 较完好 中级变质 千层微片状 泥质岩 片理 片岩 1-10 显著但差 中高级变质 透镜状到粗 造板状 各类岩石中 片麻理 片麻岩 大于 10 很不明显 高级变质 难以分开 各类岩石中
作用的参与。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构造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第二章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斜层理几个概念:岩层、沉积岩层、层面(顶面、底面)、厚度、原生构造。

岩层与地层概念的区别岩层的产状要素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

倾向:岩层最大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

倾角:岩层最大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没有间断。

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层序有间断,有地层缺失1.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第三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外力: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另一个物体施加于这个物体的力,有面力和体力。

内力:是同一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固有内力和附加内力。

应力: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应力场: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均匀应力场、非均匀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规模上:局部构造应力场、区域构造应力场、全球构造应力场时间上:古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表示构造应力场中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作用方位的应力迹线应力集中:在均匀应力场中局部的应力异常增大现象应力集中一般出现在以下部位:断裂的端点、拐点、分枝点、错列点和待交会点及空洞周围等。

光弹实验和数值计算可以显示出应力集中现象。

均匀变形:岩石的各个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称为均匀变形。

非均匀变形:岩石各点变形的方向、大小和性质变化的变形称为非均匀变形。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改变量横向线应变/纵向线应变=泊松比泊松比<=0.5弹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外力解除后,又完全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构造地质学劈理(6.1)--劈理

构造地质学劈理(6.1)--劈理

( 3 )顺层劈理: 平行岩层层面的劈理
(流劈理、顺层滑动)
( 4 )断裂劈理: 断层带内和附近两盘发育的各种劈理。 平行或斜交;直线、弧形或“ S” 型
( 5 )区域性劈理: 区域性应力作用下变质变形的产物。 多为流劈理、滑劈理
第二节 劈理的形成机制和应变意义
一、劈理的形成作用
1. 机械旋转: 片状、板状矿物旋转到垂直于压缩 方向的定向排列
优选方位。
2. 劈理石: 夹在劈理域之间的平板状或透镜状的岩片,原
岩的成分仍被保留。
二、劈理的分类
1. 传统分类:
( 1 )流劈理:由片状、板状、扁圆状矿物或 集合体的平行排列构成的,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 薄片的性能,是在固态流变过程中新生的面理。
( 2 )破劈理:岩石中密集、平行的剪切破裂 面或压溶劈理域。
第六章 劈 理( cleavage )
第一节 劈理的结构、分类
1. 面理 面状构造, 由矿物成分、粒度、定向或颜色的变化构成
(1) 原生面理: 原始沉积、原始结晶产生(层理、流面等)
(2) 次生面理: 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劈理、片理、破裂面)
沉积岩的层理
郯庐断裂带内 糜棱岩的面理
2. 透入性构造
( 2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 隔,肉眼能直接鉴定劈理域和微劈石。
( 包括:褶劈理、间隔劈理、破劈理、流劈理
3. 劈理产出的构造背景
( 1 )轴面劈理: 产状平行与褶皱轴面的劈理。 岩性均一、粘度差小的岩系中易产生,
更平行
( 2 )层间劈理: 受层面控制,与层理斜交的劈理。 在硬岩层中密度小,与层面交角大; 软岩层中密度大,与层面交角小
( 3 )滑劈理:切过先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 动面(带),带中 ( 新、老 ) 矿物定向排列,构 成劈理域。

05 第五章 噼理与线理

05 第五章 噼理与线理
与岩性及其它构造之间的关系
6.1 劈理与层理的区别

产出的地层和岩石类型 层理—沉积岩 劈理—变质岩
成因 层理—原生(沉积成因) 劈理—次生(变形、变质成因)



层理
沉积物的颜色、大小、成分等变化显
示出的,在层理面上有可能见到层面 暴露标志; 斜层理往往限于某些层位(砂岩、含 砂质岩石),与上、下层面的交切关 系不同; 没有定向的变形组构存在。
一、小型线理

(一)拉伸线理(stretching /elongation lineation) (二)矿物生长线理(mineral growth lineation) (三)皱纹线理(Crenulation lineation) (四)交面线理(intersection lineation)
分割褶劈理
带状褶劈理
带状褶劈理
带状褶劈理
3 劈理的应变意义

反映岩层的能干性差异 (劈理发育的密度、劈理与层理之间的交角 大小及其变化趋势) 劈理面一般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变面 (用于进行应力应变分析)

3.1 劈理弯曲与折射现象
是由于岩性的渐变和突变引起的一
种现象。
劈理弯曲=岩性的渐变导致劈理有规则
劈理面相当于最大压扁面
即应变椭球体的xy面
4 劈理与褶皱的关系
轴面劈理 在褶皱不同部位劈理与层理
之间的关系 劈理与变形岩层的地层层序
轴面劈理
与褶皱轴
面平行的 劈理
褶皱不同部位劈理与层理之间的关系
转折端部位: 劈理与层理 相垂直 褶皱翼部: 劈理与层理 斜交或者平 行
劈理用于判断相对运动方向的依据

形成条件 强硬岩层和软弱 岩层相间分布 有垂直于层面方 向上的应力作用

No7-1 第7章 劈理和线理

No7-1    第7章    劈理和线理

4、劈理的应变意义 、
有限应变测量表明: 有限应变测量表明:劈 理一般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 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 理一般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 平行于压扁面。 平行于压扁面。 在变形岩石中, 在变形岩石中,绝大多 数劈理与褶皱同期发育, 数劈理与褶皱同期发育,大 平行于褶皱轴面。 致平行于褶皱轴面。
在含有化石的板岩中: 在含有化石的板岩中: 平行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 形体较窄 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 平行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形体较窄。 垂直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 形体较宽 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 垂直于劈理迹线方向的化石,形体较宽。
2、劈理的结构 、 劈理域 具有“ 具有“域”的构造 岩石中由云母或绿泥 劈理域 岩石中由云母或绿泥
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 或薄层的区域。宽约0.005mm, 或薄层的区域。宽约 , 又称云母域 云母域( 域 又称云母域矿物的集合体组成的 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体组成的 区域。呈透镜状,宽约1mm- 区域。呈透镜状,宽约 - 0.01mm或以下,又称石英域(Q 或以下, 石英域( 或以下 又称石英域 域) 。
复 习 题
透入性构造、非透入性构造的含义。 透入性构造、非透入性构造的含义。 的含义 名词解释:劈理、劈理域、微劈石域、 名词解释:劈理、劈理域、微劈石域、连续性劈 不连续性劈理。 理、不连续性劈理。 板劈理与片理的主要特征。 板劈理与片理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褶劈理、间隔劈理? 什么是褶劈理、间隔劈理? 劈理方向与应变主应力方向的关系? 劈理方向与应变主应力方向的关系?
1) 连续劈理
指劈理域和微劈石域不能用肉眼进行鉴别的劈理。 劈理域和微劈石域不能用肉眼进行鉴别的劈理。 不能用肉眼进行鉴别的劈理 根据其粒度或域构造发育的程度再细分为板劈理、 根据其粒度或域构造发育的程度再细分为板劈理、 粒度 再细分为板劈理 千枚理和片理。 千枚理和片理。 A. 板劈理 矿物粒径一般小于 小于0.2mm, 矿物粒径一般小于 , 使岩石具有良好的可劈性 具有良好的可劈性, 使岩石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可 十分平整的薄板。 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以板岩中的板理最为典型。 以板岩中的板理最为典型。

No7-1 第7章 劈理和线理

No7-1 第7章 劈理和线理

二、劈理
二、劈理
当劈理域变得十分窄,并切截了微劈石中的连续劈 理,使相邻的微劈石截然分开,则是分隔褶劈理。从带 状褶劈理到分隔褶劈理还存在有过渡类型。
二、劈理
B、间隔劈理
一般相当于破劈理,由一系列的平面交织线带、缝合线 带的薄膜与其间的微劈石组成。劈理域一般较窄,间隔常以 毫米计。在显微尺度上,多数间隔劈理的细缝中充填着粘土 等不溶残余物质,形成劈理域,并能使两侧层理错开。
二、劈理
虽然破劈理看似微断层, 但它不是滑动面,其上没有擦 痕和磨光面,如有化石被劈理 穿切,劈理域的两侧找不到化 石的对应部分,而是在一侧常 只遗留下化石的极小一部分, 或完全被溶蚀掉。这说明破劈 理并非由剪切破裂机制形成, 而主要是压溶作用的不溶残余 物堆积形成劈理域,进而形成 破劈理。
二、劈理
2) 不连续性劈理
不连续劈理指劈理域和微劈石可用肉眼鉴别的劈理。 不连续劈理以用肉眼能分清劈理域和微劈石为特征, 再据微劈石的结构可分为两类:
➢ 褶劈理 ➢ 间隔劈理
二、劈理
A、褶劈理 褶劈理是由先存的连续劈理 形成紧密相间、平行排列的微褶 皱发展而来的。其间隔一般为 0.1- 10 mm。褶劈理面大致平行 微褶皱的轴面。微劈石一般以石 英长石为主。其次是层状硅酸盐 矿物,其中保存有先存连续劈理 的微褶皱。
B. 片理
片理是发育在中一高级变质岩中的透入性面状构 造。
片理它与板劈理的区别是结晶程度的差异。晶体 的粒径大于0.1mm,一般在1-10mm。片理使岩石裂开 程度不像板岩那样完美,但仍显著,常劈成透镜状或 粗糙的板状。
二、劈理
片理露头
二、劈理
在复矿物组 成的片岩中,片 理的域构造十分 明显,层状硅酸 盐呈交织状绕透 镜状或平板状的 长英质分布,具 有组构连续、优 选定向的特点。

劈理、节理与线理

劈理、节理与线理

2.发育在火山岩中的柱状节理
柱状节理与熔岩流面垂直,岩柱体横断 面多呈六边形,也有呈五边形、四边 形者。其成因一般 认为与熔岩流冷缩 有关。 柱状节理主要发育 在玄武岩中。
美国加利福尼亚玄 武岩中的柱状节理 右下方小图是岩 柱体横断面
三、线理
线理是岩石中发育的一般具有透 入性的线状构造
矿物集合体 定向排列显 示出的拉伸 线理
主要特征 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线理,如岩浆岩的流线 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线理,如拉伸线理、皱纹线理 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 而显示的线状构造。A 型线理。 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形成的线理。 A 型线理。 皱纹线理:由先存面理上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形成的线理。 交面线理: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 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 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一种似香肠状的构造。 窗棂构造: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铅笔构造:褶皱的泥质板岩或粉砂质板岩中常见的一种线状构造,由两组 或两组以上平行面状构造交切分割而成。 带呈束地在一定变质岩层中出现。 杆状体由变质作用中产生的析离物组成。
第五章 劈理、节理与线理
背景图片为北爱尔兰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
本章主要内容
一、劈理 •劈理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劈理的成因 •面理置换 二、节理 •张节理与剪节理的概念与特点 三、线理 •小型线理与大型线理的主要类型 •线理的成因
一、劈理
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 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 生面状构造。
滑劈理又称应变滑劈理或褶劈理,发育于先 存面理的岩石中,是一组切过先存面理的差 异性平行滑动面。滑动面实为滑动带,构成 劈理域。 S1 阿尔金恰什 S2 坎萨依片岩 中的滑劈理 (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入性构造——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 它反映了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体,已均匀地发生 了变形。
非透入性构造——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地存在于地 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其附近,并 把均匀连续的地质体分化成若干部分。
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构造是相对的,与观察尺度相关。
A--显微尺度 B--小微尺度 C--小型尺度 D--中小型尺度 E--中型尺度
泥质岩
片理 片岩 1-10 显著但差 中高级变质 透镜状到粗 造板状 各类岩石中
片麻理 片麻岩 大于 10 很不明显 高级变质 难以分开
各类岩石中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和微劈石域可 用肉眼加以鉴别,在露头和手标本上就 可显示其不连续的构造特征。
可分为间隔劈理、褶劈理
褶劈理:以一定的可见间隔切过先存连续 劈理,早期的连续劈理民生挠曲或细微褶皱
一、线理分类
1.定义—指露头上或手标本上的次生平行透 入性线状构造。
2. 根据规模的大小,分为:
1)小型线理:包括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皱纹线理和交面造、铅笔构造和压力影构造。
在中小尺度上一般不具有透入性,仅在大型尺度上尚 可能是透入性的,所以有时候称其为线状构造更为妥 当一些。
千枚理--介于板劈理与片理之间,发育于富 含泥质的板岩中,具丝绢光泽
千枚理主要见于千枚岩中,其结晶矿物较大、肉眼可见
片理:
矿物重结晶程度高,发育于中、高级变质岩石 中
φ > 0.2 mm(1-10mm) 具有良好的矿物优选方位 复矿岩:层状硅酸盐定向,围绕F、Q 单矿物岩:矿物压扁、拉长,平行排列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主要内容
1、概述 2、劈理 3、线理
1. 广义面状和线状构造概念:岩石种的各种构造 可以概括为面状和线状构造两大类。 断层、节理面、褶皱轴面、层理、劈理面—— 面状构造。 褶皱枢纽、各种面状构造之间的交线——线状 构造。
2. 狭义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概念:通常是指次生 的劈理和线理,它们是广泛发育在变质变形岩石 中、在手标本或露头尺度上呈“透入性”展布。
褶劈理间隔一般为 0.1-10 mm
褶劈理类型
带状褶劈理 分隔褶劈理 存在过渡类型
带状褶劈理
分隔褶劈理
间隔劈理(破劈理)
劈理域充填不溶物(粘土等),劈理两侧指示 物可错开,但不是滑动造成
间隔劈理应为压溶成因,而非剪裂成因 压溶的证据:鲕粒、化石标志 可与板劈理呈过渡,说明具有成因联系
方向与其所属的褶皱的枢纽方向一致。b型线理
4)交面线理
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 成的线理.
b型线理
二、大型线理
1. 石香肠构造
又称布丁构造,是 强度差异较大岩层 互层的层系受到垂 直或近垂直层理的 挤压变形而成。
属b型线理
2. 窗棂构造
强硬岩层组成的 形似窗棂的半圆 柱状大型线状构 造。通常出现在 强弱岩层接触的 界面。属b型线理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主要内容
1、概述 2、劈理 3、线理
一、劈理的结构特征
1、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 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2、具有域构造:
劈理域
微劈石域
二、劈理的类型
1.传统分类:破劈理、流劈理、滑劈理 2.结构分类
连续劈理: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 全部定向,或劈理域间隔极小,以至 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劈理域或微 劈石的劈理。
3. 杆状构造
由石英等单矿物组成 的细小的杆状物。杆 状构造通常位于变质 岩石中小褶皱的转折 端。属b型线理
4. 铅笔构造
泥质和粉沙质岩石常 见的、能使岩石劈成 铅笔状长条的一种线 状构造。属b型线理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主要内容
1、概述 2、劈理 3、线理
要点: 1. 劈理的结构特征和主要类型 2. 劈理的成因和有限应变意义 3. 线理的主要类型和应变意义
3. 根据与变形岩石中物质运动的主轴以及与 应变主轴的关系,分为:
1) a型线理:与物质运动方或最大应变主轴方向
平行;
2) b型线理:与物质运动方向垂直,或与应变椭
球的中间应变轴平行。
二、小型线理
1) 拉伸线理
由拉长的大理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 其集合体平行排列所显示的线状构造。
它们是塑性拉长的产物,其拉长方向与应变椭球的 X轴方向一致。
属 于 型 线 理
a
2)矿物生长线理
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定向排列而成。
在变质变形过程中矿物在引张方向重结晶的结果, 由于矿物生长方向往往指示岩石的塑性流动的拉 伸方向。属于a型线理
3)皱纹线理
由先存面理上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微 细褶皱的波长和波幅常在数厘米以下。
不排除部分间隔劈理与剪切作用有关
三、劈理的形成机制及有限应变意义
1. 劈理的形成机制:
以压溶作用为主,同时可能有机械旋转和重结晶 作用的参与。
褶劈理的形成过程示意:
压溶作用
2. 劈理的应变意 义:
平行XY主应变面, 垂直最大压缩方 向。
第七章 劈理和线理
主要内容
1、概述 2、劈理 3、线理
可分为:板劈理、千枚理和片理、 片麻理。
板劈理--重结晶矿物颗粒细(φ<0.2mm), 见于低级变质的泥(砂)质岩石中
劈理域: 富含云母、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 宽0.005mm,层状硅酸盐平行或交织排列。 某些类型劈理中此域可以缺失
微劈石域: 透镜状,近等轴,1- 0.01mm,缺乏明显优 选方位
片 理 的 显 微 结 构
片理露头
片麻理--是深度变质岩区广泛存在的另一种 连续面理。 它是劈理岩石高度重结晶的产 物,有深浅两种矿物条带构成
连续劈理
板劈理
岩石类型 板岩
粒度(mm) 小于 0.5
劈开性
劈开完好
变质程度 低级变质
劈开后
板状
形态
原岩
泥质岩
千枚理 千枚岩 0.5-1 较完好 中级变质 千层微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