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囚绿记
囚绿记象征手法

囚绿记象征手法摘要:一、引言二、囚绿记的象征意义1.绿象征生命力与希望2.囚象征束缚与困境三、囚绿记的象征手法1.拟人化手法2.对比手法3.寓言手法四、结论正文:一、引言《囚绿记》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佳作。
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绿色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力与希望的赞美,以及对束缚与困境的反思。
本文将从象征手法的角度,探讨囚绿记如何巧妙地运用拟人化、对比和寓言等手法,使文章的象征意义更加深刻。
二、囚绿记的象征意义1.绿象征生命力与希望在《囚绿记》中,绿色被赋予了生命力与希望的象征意义。
文章描述了绿色的植物在困境中顽强生长,抗拒束缚,努力向上的精神风貌。
绿色在这里代表了一种永不屈服于黑暗势力的生命力量,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
2.囚象征束缚与困境囚绿记中的“囚”字,象征着束缚与困境。
文章通过描述主人公“我”将绿色的植物囚禁在黑暗的角落里,反映了一种对生命力的压制与束缚。
这种束缚不仅体现在对植物的禁锢,更体现了对心灵自由的限制。
囚象征着束缚,是与生命力相对立的元素。
三、囚绿记的象征手法1.拟人化手法在《囚绿记》中,巴金先生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手法,使得绿色植物具有了人的情感与意志。
文章中,绿色植物在困境中顽强生长,仿佛具有了抗争的意志。
这种拟人化手法,使得绿色的生命力与希望的象征意义更加鲜明。
2.对比手法囚绿记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绿色植物与黑暗环境之间的对比,绿色植物生长的困境与抗争的对比,以及“我”对绿色植物束缚与反思的对比。
这些对比手法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加强了文章的象征意义。
3.寓言手法《囚绿记》以一个关于绿色的故事为载体,寓言了人生中种种束缚与困境,以及生命力与希望的力量。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作者传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对束缚与困境的反思,使得文章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四、结论《囚绿记》通过巧妙地运用拟人化、对比和寓言等象征手法,使得文章的象征意义更加深刻。
上海初中语文教材目录2012年最新

预初上册教材目录(20110910)一有家真好1、祖父和我——萧红2、金黄的大斗笠——高风3、凡卡——契诃夫4、散步——莫怀戚每周一诗:望驿台——白居易秋思——张籍二同龄人的故事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6、花脸——冯骥才7、口哨——张海迪8、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9、两小儿辩日——《列子》每周一诗: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村晚——雷震三寄情山水10.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11. 古诗三首:观沧海——曹操望岳——杜甫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2. 词二首:菩萨蛮——韦庄卜算子——王观13. 山川之美——陶弘景每周一诗:暮江吟——白居易夜泉——袁中道四科幻天地14. 童话般的太空城——莫幼群15. 海底奇光——儒勒·凡尔纳16. 门外有敲门声——杨书森每周一诗:嫦娥——李商隐迢迢牵牛星——无名氏五动物世界17. 松鼠——布丰18. 云雀——儒勒·米什莱19. 藏羚羊跪拜——王宗仁20.森林中的绅士——茅盾每周一诗:蝉——虞世南画眉鸟——欧阳修六童心是诗21.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22. 星河——宗白华23. 我召唤青青的小树林——邵燕祥24. 留住童年——钱万成每周一诗:牧童词——李涉夜书所见——叶绍翁七读书有味25. 忆读书——冰心26. 美容新术——张秀亚27. 窃书记——林海音28. 为学——彭端淑29. 孙权劝学——司马光每周一诗:劝学——颜真卿赠外孙——王安石八小故事,大智慧30. 受宠的象——克雷洛夫31. 文字和狮子——伊索32. 一个采白芷花的城里人——冯雪峰33. 白兔和月亮——周国平34.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每周一诗:东栏梨花——苏轼水口行舟——朱熹附录:汉字预初下册目录(2012)一春天来了1、春——朱自清2、春风——林斤澜3、花的话——宗璞4、春之古韵:春夜喜雨——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江南春——杜牧每周一诗:春日——秦观雨晴——王驾二少年心事5、羚羊木雕——张之路6、在那颗星子下——舒婷7、一千张糖纸——铁凝8、为少年歌唱——简平三为生命喝彩9、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10、“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11、清贫——方志敏12、百合花开——林清玄每周一诗:对酒——秋瑾狱中题壁——谭嗣同四唐诗精华(上)1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14、黄鹤楼——崔颢15、山居秋暝——王维16、过故人庄-孟浩然17、李白诗二首:送友人、月下独酌每周一诗:鸟鸣涧——王维客中作——李白五生活中的科学18、中国石拱桥——茅以升19、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贾祖璋20、统筹方法——华罗庚21、一百个问号之后——叶永烈每周一诗:游山西村——陆游丰乐亭游春——欧阳修六域外风情22、布鲁塞尔大广场——卢鸣23、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冯骥才24、马来的雨——胡绳梁25、在埃及数骆驼——周轶君每周一诗: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问刘十九——白居易七先哲智慧26、《论语》八则27、天时不如地利——《孟子》28、《吕氏春秋》两则29、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30、螳螂捕蝉——刘向每周一诗:登飞来峰——王安石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杨万里八读一本名著31、花果山拥立美猴王32、孙悟空棒打白骨精33、火焰山宝扇灭火焰每周一诗:海棠——苏轼泛吴淞江——王禹偁附录一诸子散文附录二常用修辞格七年级上册目录(20110910)一成长纪事1、表哥驾到——秦文君2、顶碗少年——赵丽宏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4、伤仲永——王安石5、周处——世说新语每周一诗:小儿垂钓——胡令能小松——杜荀鹤二故乡情思6、社戏——鲁迅7、滹沱河和我——牛汉8、藕与莼菜——叶圣陶9、枣核——萧乾每周一诗:杂诗(其二)——王维春夜洛阳闻笛——李白三唐诗精华10、杜甫诗三首(石壕吏、又呈吴郎、登岳阳楼)11、白居易诗二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12、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4、无题——李商隐每周一诗:月夜忆舍弟——杜甫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四山水清韵15、壶口瀑布——梁衡16、小石潭记——柳宗元17、白洋潮——张岱18、天目——袁宏道每周一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宿建德江——孟浩然五敢为天下先19、老山界——陆定一20、梅岭三章——陈毅21、永远执着的美丽——曲志红22、我看见了我的骨头!——唯夫每周一诗:红梅——王十朋过零丁洋——文天祥六少年诗情23、我为少男少女们唱歌——何其芳24、写给云——白冰25、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惠特曼26、一句话——闻一多27、青春万岁——王蒙每周一诗:渡荆门送别——李白韩冬郎即席为诗相赠·其一——李商隐七技艺超群28、卖油翁——欧阳修29、核舟记——魏学洢30、口技——林嗣环31、口技——蒲松龄32、明湖居听书——刘鹗每周一诗:草书屏风——韩偓望月怀远——张九龄八神话传说33、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34、中国民间传说两则——干将莫邪、孟姜女35、希腊神话故事两则——普罗米修斯、阿喀琉斯之死每周一诗:读《山海经》(选一)——陶渊明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附录一:唐诗的两座高峰附录二:怎样学习文言文(一)——注重诵读七年级下册目录(2012)一亲近自然1、山中访友——李汉荣2、溪水——苏雪林3、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4、囚绿记——陆蠡每周一诗:春寒——陈与义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二两代人的心灵沟通5、背影——朱自清6、秋天的怀念——史铁生7、给傅聪的一封信——傅雷8、父与子——马克·汉林9、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每周一诗:偶题(其一)——朱熹赠刘景文——苏轼三人贵有精神10、七根火柴——王愿坚11、生命的舞蹈——楚女12、陋室铭——刘禹锡13、爱莲说——周敦颐每周一诗:春晚二首(选一)(王令)浪淘沙(其八)——刘禹锡四风俗世情14、老北京的小胡同——萧红15、上海的弄堂——陈丹燕16、水乡茶居——杨羽仪17、安塞腰鼓——刘成章每周一诗:至节即事——马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五自然奥秘18、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19、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20、旅鼠之谜——位梦华21、诗人伤脑筋的鸭嘴兽——叶进每周一诗:兰溪棹歌——戴叔伦鲁山山行——梅尧臣六宋词集粹(上)22、苏轼词二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23、蝶恋花——柳永24、浣溪沙——晏殊25、采桑子——欧阳修26、卜算子——李之仪27、如梦令——李清照每周一诗:望江南——温庭筠梦江南——皇甫松七议论纵横28、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29、公输——《墨子》30、曹刿论战——《左传》31、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每周一诗:咏怀古迹——杜甫题乌江亭——杜牧八外国传奇故事32、初航——笛福33、制陶——笛福34、小人国被俘——斯威夫特35、了不起的粉刷工——马克·吐温36、大战风车——塞万提斯每周一诗:题都城南庄——崔护蝶恋花——苏轼附录:标点符号简表初二上学期教材目录(20110910)一爱在人间1、笑——冰心2、小巷深处——林莉3、芦花荡——孙犁4、哦!冬夜的灯光——莫里斯·吉布森每周一诗: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三衢道中——曾几二面对逆境5、我不是懦夫——王嘉鹏6、生命之线——乔·辛普森7、石缝间的生命——林希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每周一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郑燮三宋词集粹9、诉衷情——陆游10、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11、辛弃疾词二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每周一诗:卜算子·咏梅——陆游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四地球,我们的家园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13、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徐刚14、警惕生物入侵——林森15、大叔和我们的生活——周涛每周一诗:归园田居——陶渊明畲田词五首(其四)——王禹偁五心灵诗语16、西部畅想——孙德斌17、汗血马——牛汉18、采莲曲——朱湘19、短章一束:红叶——沙白雨——雷抒雁故乡——杨孟芳我——臧克家断章——卞之琳每周一诗:北陂杏花——王安石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六为学有道20、孔孟论道21、勉学——颜推之22、黄生借书说——袁枚2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24、问说——刘开每周一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陆游观书有感——朱熹七戏剧天地25、陈毅市长——沙叶新26、虎门销烟——叶元吕宕27、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每周一诗:听弹琴——刘长卿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八外国短篇小说选读28、变色龙——契诃夫29、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30、二十年后——欧·亨利每周一诗:早梅——张谓雪梅——卢梅坡附录:婉约与豪放——宋词概说八年级下册目录(2012)一祖国在我心中1、最后一课——都德2、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叶圣陶3、我爱着土地——艾青4、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每周一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别云间——夏完淳二人物春秋5、夏衍的魅力——王蒙6、钱钟书先生——黄永玉7、忆冼星海——茅盾8、木兰诗——《乐府诗集》9、巢谷传——苏辙每周一诗:贾生——李商隐蜀相——杜甫三慎思明辨10、不求甚解——马南邨11、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赵鑫珊12、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因格13、卖柑者言——刘基每周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淮中晚泊犊牛——苏舜钦四散曲小唱14、关汉卿二首:一枝花·不服老、四块玉·别情15、天净沙·秋——白朴1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7、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18、醉太平——无名氏每周一诗:沉醉东风·渔夫——白朴寿阳曲·远浦归帆——马致远五面对灾难19、血染的丰碑——汪浙成20、保卫大坝——钱钢21、沉船之前——舒特斯曼22、俄罗斯性格——阿·托尔斯泰每周一诗:无衣——诗经·秦风满江红——岳飞六生命的沉思23、外婆的手纹——李汉荣24、雁——石钟山25、麻雀——方刚26、火光——柯罗连科每周一诗:步出夏门行——曹操孤桐——王安石七艺术长廊27、晋祠——梁衡28、秦俑漫笔——和谷29、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朱伯雄30、莫扎特的单簧管,巴赫的双簧管——肖复兴每周一诗:题郑防画夹——黄庭坚听蜀僧睿弹琴——李白八动物的启示31、黔之驴——柳宗元32、黠鼠赋——苏轼33、束氏畜猫——宋濂34、狼——蒲松龄每周一诗:猫儿——林逋官仓鼠——曹邺附录:元曲四大家2011-9-29 初三语文上册课本目录一生活文化1、苏州园林2、周庄水韵3、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谢道韫咏絮)4、文化眼光每周一诗:咏绣障·春日偶吟二爱情如歌5、给女儿的信6、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7、致橡树8、贤人的礼物每周一诗:东栏梨花、生查子·元夕三走近鲁迅9、风筝10、故乡11、孔乙己12、诗两首(自题小像·自嘲)13、有的人每周一诗:观猎·春日忆李白四步入书林14、《安徒生童话》前记15、《真话集》后记16、《繁星》《春水》内容提要17、文中有“画”18、《窗》的艺术辩证法每周一诗:渔翁、鹧鸪天·代人赋五讲坛回响19、几年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20、最后一次的演讲21、敬业和乐业22、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演讲每周一诗:伐檀·硕鼠六世间百态23、差不多先生传24、劳山道士25、竞选州长每周一诗:山中寡妇·咏柳(曾巩)七忧乐天下26、岳阳楼记27、醉翁亭记28、诗两首(望海楼·登拟岘台)每周一诗:滕王阁·池州翠微亭八明清小说选29、煮酒论英雄30、武松打虎31、范进中举每周一诗:横塘·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附录一明清小说概述附录二怎样学习文言文(二)——注重积累。
囚绿记

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012天津卷)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答案参考: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
从充满生机、展现柔美、蕴含灵气的 “绿”变成“固执、无亲热”的“病孩 子”,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 写“常春藤”吗? 是否还有别的用意?请大家结合文 中背景和作者简介分析。
陆蠡(1908-1942):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 烈士。曾陆蠡负责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 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 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 便遭关押。 后被押解到汪伪政府所在地南京,审讯时,敌人问: “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 “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是:“绝不可能!”7月21 日被害时,年仅34岁。
神往
欢愉
倾慕
段落
1-4段
5-7段
4字定内容
因绿择房
爱绿赏绿
作者情感
喜悦满足
热爱留恋
8-11段
12-13段 14段
牵条囚绿
释绿祝福 怀念绿友
固执自私
诚意关爱 思念怀恋
作者初次见到“绿”是什么反应? 当时的“绿”与作者关系怎么样? (请用课文的话语回答)
喜悦而满足;欢喜;毫不犹豫;截爽。 我与绿色—— (心灵的慰藉) 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视若至宝,孤独中的伴侣; 和我对语,相互了解;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 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现代文线索作用分析题

线索作用分析题一、什么是线索作用分析[理在书中]先弄清线索与行文思路的区别: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虽然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已涉及线索,但这种涉及只是将线索作为解题的一种手段,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并不是考查线索本身;而高考却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考查的重点往往是线索的作用。
二、怎样考线索作用分析[题在书外]三、怎样答线索作用分析[学考贯通]线索作用分析“2步走”第一步:找出线索——“4看”定线索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例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在水之外活着葛水平①一条宽阔的谷地间,曾经有一条河流过,如今一群羊恰似河的洪峰滚出山间,向远处四散而去。
这生殖的土地,鲜花盛开,青草繁茂,正好做了羊们的口粮。
一切都是晴朗的光照,数丈宽的河道蜿蜒,下游一位年长的老汉说:“往山里走是它的源头,公家人叫它沁河源。
走到我的脸前头我们喊它秋水河,因为当年秋天雨水多它的声音大便有了这个外名。
”②沁河,南北贯穿晋东南。
我们立足的这个县就叫沁源。
沁源,因三晋名水——沁河六出其源于山中而得名。
山间沁河的六个源头清泉喷涌,碧水成溪,汇成了绿水沁河。
③它魅惑了天地两界。
更主要的是魅惑了我。
④车开入河道,河卵石高低起伏着,有青草填补了它们的缝隙,黄绿交织,有繁荣,有寂灭,也有疼痛。
⑤河谷两岸没有人烟。
云朵让天空无限扩大,空了的村庄让我六神归位。
这样的时候,因了空气的绝对新鲜和纯净,声音的穿透力也特别强,不知名的小鸟啁啾声声,在空旷中游走,那啁啾声便遥远了一切,透明了一切。
我们奔跑而去,让景色生动起来。
一条道被水漫过,人走在水道上,两行杨树形成密匝匝的绿色拱道,在一个马蹄形的缺口前水流分开到两边山脚下。
“源”至此而出。
⑥泉水清澈,冰凉清甜,东边泉眼水流湍急,西边泉眼水流平缓,两股泉水流出数十米后汇成一股,顺河谷而渗入地下。
囚绿记

《囚绿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主旨;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囚绿的经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品味本文淳朴清丽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达到把握全文整体脉络的目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由“爱绿”到“囚绿”再到“释绿”的情感的变化。
了解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教学设想: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深化,从品位凝聚着作者情感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关键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绿”的象征意义,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雨后的彩虹吗?你知道它是有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种颜色?为什么会喜欢这种颜色?因为绿色是希望之色,绿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的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的歌咏之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简介作者及背景: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诗集《海星》、散文集《竹刀》《囚绿记》,他的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质。
资料一: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囚绿记》ppt课件

揠 苗助长(yà)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 的心情, .... 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B. “应试教育”这种急不暇择 的心态非常值得警惕! .... C. 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 毫不犹豫 地推开了两个学 .... 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 D.四年的大学生活,丰富了国防生专业文化知识 ,夯实了军 政素质基础,铸造了永不屈服 的铁骨。 ....
生乙:囚前是美丽的:“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伸开柔软的卷
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囚后变得柔弱:“它渐渐失去了青苍 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
了的孩子。”
6.难点突破 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 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 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由“绿色”到“绿友”,这一变化表明了作者对常春藤感情的变化。
城市草
查一路
①在城市里,看见草,人的眼睛都绿了。草在城市里是珍贵的,点 缀在风景区,犹如在硕大的王冠上镶几颗绿宝石。
②草,是乡村的皮肤,现在移植几块到城里,竟显得弥足珍贵了。
不再叫草,而叫绿地。绿地是很有魅力的,常常被开发商利用,绿 地面积多少,彰显一个小区的品位,我有几次购房的经历,被看中 的不是住房本身,而是所在小区里的小草和大树。绿油油的一片, 望着心里舒服。
3.结构图解
赏绿 囚绿 囚绿记 释绿 念绿
喜悦 对自由 不快 光明的 恼怒 向往 祝福
4.主题解说 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章。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 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 ,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抒发了对光明与 自由的向往之情,含蓄地讴歌了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 5.重点聚焦 师:作者为什么要“囚绿”?“绿”在被“囚”前后有何区别? 生甲:作者“囚绿”是为了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 点燃心灵的希望。
囚绿记

司马迁, 受宫刑,却 能忍受这世 间最大的耻 辱,因为他 心中有未完 成的《史 记》。
北京市人,“文化 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 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 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 返回北京,顽强生活, 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 业作家。作品主要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夏日 的玫瑰》《合欢树》等 等。
“绿”指的是作者寓所窗口的常春藤。 “囚绿”是因为喜爱。
整体把握
课文哪几段写“囚绿”的?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给每个层 次拟一个类似 “囚绿” 这样动 宾结构的小标题)
整体把握
结构思路
情感
1.寻绿(1—4段): 从窗户写起, 交代绿的由来。
2. 观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3.囚绿 (8—12段):文章主体,与文章标题
• 5、作者“囚绿”后对绿的称呼有了 怎样的变化?被囚者是不是也和作者 有着同样的心情?如果不是,又有何 表现?
• 绿友。
• 依旧向外生长,向着阳光的方向。绿 友“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 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者为什么要囚绿? 后来为什么又放 绿?
为了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更亲密, 以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我”抑郁之心,燃 起“我”对生活的希望。
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我”被青藤那顽 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 作者仿佛看见了呼唤光明和自由的千千万万个 中国人,故珍重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 “绿囚”。
概括归纳
课文中的常春藤有何特点? 绿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归纳主旨
《囚绿记》作者通过对窗前的一株 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 写,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 发了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囚绿记

爱绿
囚绿 释绿 怀绿
值得骄傲的朋友 优美的性 格和黄金的心和一个崇高的灵魂 接触 ——巴金
一株普通的常春藤为 何在作者心中激起北沦陷,作者身在上 海“孤岛”,此时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 陆蠡也用笔参加了伟大的战斗。
陆蠡之死
1942年,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日本人曾提审陆蠡: 日本人问他:“你爱国吗?” 他大声回答:“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么(汪伪政权)?”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答曰:“绝对不能征服!” 受尽酷刑而牺牲。
根据文章理解,完成下列两个句子 例句: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 盼等着雨水。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 带着你对绿色的敬意,你能描写一处 你最欣赏的绿色之景么? 要求:扣住景色特征来写,字数60字左右。
授课教师:陶 珏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 2、积累词语。 3、文题中“绿”文中指 ,那文中哪些 句子是写“绿”,在文中标出。摘抄你认为写 得最优美的句子并概括“绿”的特点。 3、作者为什么要囚 “绿”?作者对“绿”又 有怎样感情变化的历程?从文中找出表现其感 情变化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4、“绿”为何如此打动作者?试结合写作背 景,了解创作主题。
批注
自由环境下绿的情貌 柔软(质地)、攀住、舒 开(动作) 嫩、青、老——生命历程 下雨时悦耳动听的“淅 沥”的歌声,应风而起 的“婆娑”的舞姿 在描写中抒发爱绿之情
.
.
.
既然题目为《囚绿记》, 哪些地方是写绿?作者对这 些“绿”怀着怎样的情感?
作者对“绿” 的情 感有哪些变化,你能用最 简洁的语言概括么?
独具慧眼 才华横溢
既然题目为《囚绿记》, 哪些地方是写绿?作者对这 些“绿”怀着怎样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家其人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绿 “你爱国吗?” 一 “爱国。” 样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的 陆 “不赞成?” 蠡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 被折磨吐血而死。
背景链接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催我南 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 不能再留连于烽火四逼的旧都……
将醇美的甘露化作一片爱意
有人说:绿色是阳光的种子
把宽厚慈祥化为茁壮的生命力
有人说:绿色是无私的化身
层层绿叶只为衬托花儿的美丽
囚 绿 记
陆 蠡
字音
陆蠡( lí ) 涸辙( hé zhé ) 淅沥( xī lì ) 猗郁( yī ) 移徙( xǐ ) 婆娑( suō) 瞥见( piē ) 蕈菌( xùn) 揠苗助长( yà )
当你在春天发现第一棵破土的嫩芽时
你是否感到惊喜
当你在夏日看到绿满大地时
你是否感到惬意
当你在阳光下, 看到层层绿叶衬托下的鲜艳花朵时
你是否升起一层Leabharlann 畏当你在秋天看到绿叶枯黄,飘飘坠落时
你是否感到惋惜
绿色是生命的赞歌
绿色是幸福的天使
没有绿色,阳光将失去作用
没有绿色,生命将毫无意义
有人说:绿色是雨水的种子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 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 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 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 愿它繁茂苍绿。
这段叙事除了交代提前离开北平,提前“放绿”的原因外,还有什
本侵略者的憎恨皆尽含其中,突现出文章的主题。)
④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
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
愿它繁茂苍绿。
体味这句话语言的含蓄优美。联系前文,由“绿友”
到“绿囚”到“囚人”词义的转移,体现了什么? (由“绿友”到“绿囚”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 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珍重”、“祝福”,更是隐 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 往。)
初读课文
品读悟情
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 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 白。(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我囚禁你,因为 你 。
爱
初读课文
2.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你能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吗?
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 “囚禁”起来的事。
3. 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 “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 短语概括全文内容。
当我们的生命 之绿被囚住时,我们 不能失去生机,更不 能枯萎和凋零!要永 远向着阳光生长!勇 敢地追逐生命的美 丽和辉煌!
课堂小结
解读文章的方法: 1. 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文章;
2.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
情体验,理性思考的语句,把握主旨;
3. 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明确象征意
总结课文归纳主旨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散
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通过
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抒
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 顽强抗争的精神” 给你什么 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 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 好。
怒”。这里的“恼怒”,并不是作者对绿的感情发生了逆
转——不爱“绿”了,而恰恰是爱之深,恼之切。“魔念”
是作者对自私自利的心灵的自省。
品读第12、13段
③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朊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 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 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 到了。” 么作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点明写作背景,看似简单叙事,而被迫离开故都的无奈和对日
2.作者为什么要 “囚 绿”?绿色枝条 在被囚住之后经历了怎 样的变化过程?作者笔 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研读课文 1.从第13-14段的字里行间,你发现作 者写作本文时处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
日寇入侵,华北人民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触摸绿之魂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
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 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 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在沦陷后 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 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 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 ,惨遭杀害,时年34岁。
品读第10、11段
怎样表现绿藤的“固执”?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② 作者因爱绿而囚绿,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绿。这两
① 这两段对被“囚”的绿的描写主要运用了那种修辞手法
段写出了在“囚绿”过程中作者复杂的心理状态,试谈谈
你对作者看似矛盾的心理的理解。 作者因爱绿而囚绿,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绿。作者
无法改变绿藤的“固执”,甚至为它的“固执”而“恼
司马迁,受宫 刑,却能忍受 这世间最大的 耻辱,因为他 心中有未完成 的《史记》。
张海迪,高位截瘫。 以顽强的毅力自学 了小学、中学、大 学及研究生的专业 课程。其间克服病 痛和困难进行创作, 至今已出版大量的 作品。
家作活 。,, 现潜 为心 专文 业学 作创
肢 瘫 痪 , 顽 强 生
因 积 劳 致 残 , 下
义。
练笔
续写一段话:作者离开北平时,把瘦黄
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
福,愿它繁茂苍绿。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 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一株被“囚禁”多
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再 见
海伦· 凯勒是美 国一位残障教育 家。19个月大时, 因为一次高烧而 引致失明及失聪。 毕业于哈佛大 学.
从小失去听 力,曾是个 全聋全哑的 小女孩周婷 婷是我国第 一位少年聋 人大学毕业 生、中国的 “海伦· 凯
“我告诉人们跌倒了要学会爬起来,幵开始钟爱自 己。” ——尼克· 胡哲
.
“没手,没脚,没烦恼。”——尼克· 胡哲
2. 作者给文中的“绿”赋予了怎样 的时代意义。
蓬勃
希望、生命
自由、光明
象征
固执
向阳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托 物 言 志
日军残害中国人民 绿一样的中国人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 1937年卢沟桥事变 绿一样的民族气节 1937年“卢沟桥事变”
绿
永不屈服于 黑暗
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 暗”的精神,颂扬了向往光明、自由、坚强 不屈的广大中国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 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物 象征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言 志
象征向往光明、自由、坚 强不屈的广大中国人 托
总结概括
赏绿 观伸须展叶 忘不快记忆 润等焦之心 喜悦满足
囚 绿 记
囚绿
饰简陋房间 慰抑郁之心 燃希望之情
爱绿至极
“七七”事变起 放绿 提前南归去 点明主旨 开释不屈囚
思绿 想圆窗绿友 怕见面生疏 惦念牵挂
顽强抗争, 向往光明
尼克· 胡哲(Nick Vujicic尼克· 武伊契奇)生于澳大利 亚,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海 豹肢症”,但更不可思议的是﹕骑马、打鼓、游泳、 足球,尼克样样皆能,在他看来是没有难成的事。他 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 “杰出澳洲青年奖”。为人乐观幽默、坚毅不屈,热 爱鼓励身边的人,年仅30岁(注:2012年30岁),他 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激励和启发他们的 人生。
写作思路
赏绿(1~7) 囚绿(8~11) 抒 情 线 索
情感变化
喜爱 留恋 无比的喜悦 爱怜
放绿(12~13)
思绿(14)
尊敬 祝福 怀念 期盼
品读课文
1.读一 读你最喜欢 的语段或语 句,并说说 你喜欢的理 由。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 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