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
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
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
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
英汉语言差异概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系统: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使用字母来表示音节和单
词;而汉语则是一种表意文字,使用笔画或部首来表示意义。
2.语法结构:英语主要依赖于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而汉语
则更多地依赖于词序和虚词来表达。
3.词汇意义:英语单词通常具有明确的意义,而汉语中的词语往
往需要结合语境才能理解其意义。
4.表达方式:英语表达方式倾向于直接明了,而汉语则更倾向于
使用委婉和隐晦的方式表达。
5.文化背景: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导
致了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语义理解上的不同。
这些差异使得英汉互译时需要考虑到语言的特性和表达习惯,以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英语与汉语的翻译差别

英语与汉语的翻译差别一.基本翻译概念之共核、异核。
1.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共同点――共核世界上的语言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各种语言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共同点。
比如,希特勒说过,谎言重复千遍就会变成真理。
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这两个说法之间就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思维方法。
汉语与英语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共重合点。
甚至,汉、英、法三种语言之间都存在着共通之处。
For example, in a content-focused text a metaphor may be considered as translated quite adequately if it is represent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by an expression of the same semantic value although not by metaphor or a comparable image. A form-focused text, however, would demand that whether the metaphor be traditional or a new creation by the author, it should be represented in the target language by an equally idiomatic metaphor of similar value or significance, 85 whether a traditional one is available or a new one must be created. This demand is not as difficult as it would seem to be at first sight.(Reiss 2004:59)Reiss 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些比喻意义相同的说法,并在注释中举出了一个例子“Quel bon vent vous amène! (What good wind brings you here!)”。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1. 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常被翻译为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
例如:英语句子 "I drink tea"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喝茶"。
2. 汉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而英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例如:英语句子 "a red car" 在汉语中翻译为"一辆红色的车"。
3. 汉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而英语中的状语一般放在句尾。
例如:英语句子 "I often go to the park"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经常去公园"。
4. 英语中存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没有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如:英语句子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写的书"。
5. 汉语中的句子通常比英语中的句子更加简洁,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修饰语或补充语来传达完整的意思。
例如:英语句子 "He is a teacher"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是一位老师"。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句子结构差异,实际翻译时还会受到具体语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正确的翻译需要考虑词语选择、语序调整和意义传递等因素。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英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之一。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社会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翻译难度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讨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文化差异是英汉翻译中不能避免的存在。
这种差异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词汇、词序、语态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句子强调部分放在句首,而在汉语中放在句尾。
这种差异使得翻译中的语言表达非常困难。
2、逻辑思维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英语思维方式较为逻辑,重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汉语思维方式则较为象征与比喻,强调意象和情感。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译者对语言的理解、选择和表达,导致翻译的精度和准确性下降。
3、文化内涵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之间还存在文化差异。
汉语文化历史悠久,注重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而英语文化则更加开放多元,讲究个人自由与权利。
这种文化差异会涉及到翻译中的词汇选择、语言表达、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
二、解决方案为了在英汉翻译中有效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以下方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1、读懂原文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必须先理解原文的文化特点和背景知识。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效地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2、适度的文化调整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受众和文化内涵适度地对原文进行调整。
例如,将饮食和节日的翻译调整为与受众文化相符的词汇和表述方式,从而使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3、避免直译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等直接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方式。
在翻译中,直译往往会导致译文的意思不准确或者表达方式拗口,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直译的方法。
4、加大文化学习与交流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来进行解决。
翻译者需要加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提升翻译质量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英汉翻译中的一些文化差异

5. “马拉松”的妙用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跑是一项体育比赛,这是一个超长距离跑, 全长42公里。 后来又出现了一些运动项目,也就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英语单词。 它们的名字则都和马拉松有关而产生的。 Marathon n.马拉松 ;耐力比赛 walkathon n.长途步行竞赛 talkathon n. 冗长的演说 workathon n.紧锣密鼓的工作 bikeathon n. 长距离自行车赛 telethon n. (由television marathon缩写而成)长期连续电视节目。 所以,以athon后缀的词表示时间持久的活动;运动等。
3. “低头族” 在英语中是怎么翻译的?
新时代产生了一个新词,这个词现在连很多词典都赶不及将它载入。
人们对智能手机过度迷恋,大部分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低头专注在自己 手机上而冷落、忽略身边的人。为了描述这种现象,澳大利亚的 麦考瑞词典 杜撰出了一个新的英语词汇:phub。这个词的构成挺有意思的
英语中 phone 是电话, 另外有个词snub 是个动词“冷落、怠慢”。于是两 个词一组合就成了phub vt. 专注手机而冷落身边人, 而phubbing 自然就名词 化了, 表示“低头玩手机”的状态 ,phubber “低头玩手机的人”,这就是我 们所说的“低头族”了
他负债累累,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2.I am in deep water, I have to borrow from Wang just to pay Zhang. That's to say, I have to rob Peter to pay Paul. 我深陷困境,我不得不借王家来还张家。也就是说我不得不拆 东墙补西墙。
英语与汉语翻译的差异

英语与汉语翻译的差异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我们就不能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用英语表达思想。
所以,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对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
鉴于此,我将其差异方面的知识归纳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英语的屈折语现象①动词的屈折变化(包括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语态、动名词、不定式等的变化。
)②名词单复数的屈折变化③代词的屈折变化(包括数和格的变化)④比较形容词的屈折变化⑤词性的变化二、英语冠词现象由于汉语没有和英语冠词相对应的词语,学生在使用英语冠词方面会因此受其累,常常缺乏良好的意识和习惯。
冠词是英语句子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英译汉时,“the”或者省去,或者用指示代词表示;反之,在汉译英时,就要在需要的地方加用冠词。
例我是老师,你是学生。
【误】I am teacher and you are student.【正】I am a teacher and you are a student.三、连词的用法不同现象在英语中,有了“因为”就没有“所以”,有了“虽然”就没有“但是”,二者只能有其一,而在汉语中二者皆有。
例因为我们有同样的爱好,所以我们是好朋友。
【误】Because we have same hobbies,so we are good friends.【正】Because we have same hobbies,we are good friends.【正】We have same hobbies,so we are good friends.四、英语一致现象(1)主谓一致主语和谓语动词应保持数和人称上的一致,而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动词则没有这样一致性,即无论主语的人称和数如何,动词形式都没有变化。
例现在,这个男孩想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英语。
【误】Now the boy want to do his best to learn English well.【正】Now the boy want s to do his best to learn English well.(2)称谓一致例史密斯一家人尽力让我感到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重形态 —汉语轻形态
In grammar
English Pronoun: there is change in gender and case. Singular or plural form
He—she, her—his, he—they
English Verb : there is change in tense, voice, etc.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group, most reconstructive surgeries(修复手术) resulting from dog bites are performed on dog owners and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respectable respectful respective
English Nouns also have many suffixes(-al, -tion, -ment).
arrival, invention, management
In Chinese, there are about 150 words and expressions with “生”, while in English, there are more than 230 words formed with semi-, 260 words with auto-, and 300 with micro-.
“The butterflies use the forest as an umbrella and a blanket,” said Lincoln Brower, a biology professor. “if they get wet, they lose their tolerance to freezing.” he told Reuters by telephone.
He died in 1998. This poem was written by Emerson
Βιβλιοθήκη In word formation
English Adjectives have different suffixes(-able, -ful, -tive) to convey difficult meanings.
宝玉举目见北静王世荣…… 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前 来参见,世荣从轿内搀住,见 宝玉……面若春花,眼如点漆。 北静王笑道:“名不虚传,果 然如‘宝’似‘玉’。问“衔 的那宝玉嵌在哪里?”宝玉见 问,连忙……取出,递与北静 王细细看了,又念了那上面的 字,因问:“果灵验否?”贾 政忙道:“未曾试过。”北静 王……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 手问宝玉几岁,宝玉一一应答。 北静王见他语言清朗……又向 贾政笑道…… —专用名词与代词的比为15: 1
Well, meanwhile Becky was the greatest comfort to her, and she gave a couple of gowns(礼袍)…and showed her friendship by abusing all her intimate acquaintances to her new confidant(知 己)…and mediated vaguely some great future benefit— to marry her perhaps to Clump(土块), or to settle her in some advantageous way…, or at any rate, to send her back…when she had done with her. —名词合代词比是2:11
“deinstitutionalization” —让住院的精 神病人出院
The use of Pronoun
English uses many Pronouns which makes English concise and energetic. Chinese prefer more Nouns and fewer Pronou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