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国学笠翁对韵计划2
二年级下册国学《笠翁对韵》教案

国学教课设计科目:国学内容:工作计划及教课设计班级:二( 5)班姓名:薛素莉1、《笠翁对韵》教课设计(一)一、教课目的: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经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育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课过程:一、开场白今日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朝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说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
下边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随着朗诵的节奏挪动,朗诵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理解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解说第一段要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同说文意。
三、朗诵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竞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诵,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采集春联。
2、《笠翁对韵》教课设计(二)一、教课目的: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经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育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课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隐士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课要点:背诵《笠翁对韵》;教课难点:拓展知识——古诗赏识。
四、教课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现(着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优秀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建展现自我的时机,建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试试朗诵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课生学习文中的冷僻字,为朗诵打扫阻碍。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和押韵的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笠翁对韵》的知识,创作简单的对仗和押韵的诗句。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笠翁对韵》的文本,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提高合作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笠翁对韵》,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学生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笠翁对韵》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对仗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对仗和押韵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笠翁对韵》的内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
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学和对仗押韵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掌握对仗和押韵的技巧。
学生能够运用《笠翁对韵》的知识,创作简单的对仗和押韵的诗句。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笠翁对韵》的文本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创作活动的参与和表现。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教师对《笠翁对韵》的基本内容和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活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和视频,展示《笠翁对韵》的文本和相关的文学素材。
提供在线资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第五章: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5.1 导入通过引入古代对仗文学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笠翁对韵》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对仗和押韵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2 教学内容展示分阶段讲解《笠翁对韵》的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对仗和押韵的手法和效果。
结合具体诗句,讲解对仗和押韵的技巧,并示范创作过程。
笠翁对韵全文

祁县第三小学国学经典《笠翁对韵》考级内容(四)第一级:国学经典小学士 对仗篇一yī东dōng天tiān 对duì地dì,雨yǔ对duì风fēng 。
大陆dàlù对duì长空chángkōng 。
山花shānhuā对duì海hǎi 树shù,赤chì日rì对duì苍穹cāngqióng 。
雷léi 隐yǐn 隐yǐn,雾wù蒙méng 蒙méng。
日rì下xià对duì天tiān 中zhōng。
风fēng 高gāo 秋qiū月yuè白bái,雨yǔ霁jì晚wǎn 霞xiá红hóng。
牛niú女nǚ二èr 星xīng 河hé左zuǒ右yòu ,参shēn 商shāng 两liǎng 曜yào 斗dǒu 西xī东dōng。
十shí月yuè塞sāi 边biān ,飒sà飒sà寒hán 霜shuāng 惊jīng 戍shù旅lǚ;三sān 冬dōng 江jiāng 上shàng,漫màn 漫màn 朔shuò雪xuě冷lěng 鱼yú翁wēng。
四sì支zhī泉quán 对duì石shí,干gàn 对duì枝zhī。
吹chuī竹zhú对duì弹tán 丝sī。
山shān 亭tíng 对duì水shuǐ榭xiè,鹦yīng 鹉wǔ对duì鸬lú鹚cí。
二年级笠翁对韵大阅读计划

《笠翁对韵》朗读、朗诵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我校领导积极倡导语文教师利用晨读朗诵经典,我们二年级级部经过反复的斟酌,确定朗读、朗诵《笠翁对韵》。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二年级级部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笠翁对韵》,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笠翁对韵》上卷十篇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
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
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活动设计

活动反思
采用启发式感悟诗情,诗意 。让生能进一步背诵诗文,感受国学经典。
活动名称: 经典诵读 指导教师:
时间
地点
参与
人数
活动内容
国学经典《笠翁对韵》
活动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正音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
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 ),鹡对( ),翠馆对( )。
七贤对( ),爱日对( )。
虎类( )蚁如( ),列辟对( )。
陈唱临春( )。隋歌清夜( )。
空中事业( ),地下文章( )。
三、拓展练习,四、总结。
活动效果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国学笠翁对韵教案

国学笠翁对韵教案
教案名称:国学笠翁对韵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学经典《国学笠翁》中的对韵内容和意义;
2. 学习对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国学笠翁对韵的内容和意义,对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难点:对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
1. 《国学笠翁》相关课文和资料;
2. 对韵的相关知识和例子;
3. 诗歌创作的范例和指导。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国学笠翁对韵的诗句和解释,引导学生了解对韵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讲解:介绍国学笠翁对韵的背景和意义,讲解对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何通过音韵和意义上的对比来创作对韵诗歌。
示范:老师示范一些对韵的诗句,并解释创作的过程和技巧,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对韵的运用。
练习:让学生进行对韵的练习,可以通过给定的词语进行对韵创作,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
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对韵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总结:总结对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强调对韵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和美感。
作业:布置对韵诗歌创作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练习和创作。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延伸: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国学笠翁对韵的讲座或深入探讨,拓展学生的国学知识和文化视野。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诗歌鉴赏和创作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对韵诗歌的创作水平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激励学生继续提高。
《笠翁对韵》

娥皇女英的故事 娥皇女英是尧的两个女儿,尧年老的时候,寻找接班人,当时舜是一个部落的首领,才干出众,名声远扬,得到了很多人的推 举。尧为了考察舜的德行,想 出一个计策,他把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同时嫁给了舜为妻子。娥皇女英和舜相敬如宾,其乐融融,造就了爱情史上的一段佳 话。三年之后,尧看到舜和自己的两 个女儿相处得非常融洽,自己的女儿被调教得非常有妇德,对舜的品行非常满意,确定了舜的人品之后,尧就把帝王的位置传 给了舜。后来,舜死在苍梧之野,娥 皇和女英去舜死的地方寻找,泪流不止,甚至把青竹都染得泪渍斑斑。那里的竹子得名“潇湘竹”或“湘妃竹”。 娥皇女英是古代劳动妇女妇德的杰出代表,她们和舜之间的夫妻情深打动了世世代代的人们。 笠翁对韵 (五) 国学片段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 我是小助手 吹竹:吹奏竹制的箫管一类的乐器。弹丝:弹奏琴瑟一类的乐器。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水谢:水上架台,台上建屋。 鸬鹚: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可驯养。 五色笔:传说中江淹在年青时梦到晋代学者和诗人郭璞赠送给他的让他才思大进 的五色笔。 十香词:耶律乙诬陷辽道宗皇后萧氏和伶人私通,假造《十香词》作为证据,皇 帝赐皇后自尽。 泼墨:大量用墨渲染。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我是小翻译 泉水和石头相对,树干和枝叶相对,吹奏竹制的箫管一类的乐器和我弹奏琴瑟一类的乐器相对。有建筑在台上的房屋,也有建 造在水上的房子,鹦鹉和鸬鹚相对,江淹曾获赠五色笔才情大涨,萧后曾因《十香词》被诬自尽。有人泼墨渲 染,有人觥筹交错。 考考你的智慧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树干.(ɡān ɡàn)干.净(ɡān ɡàn)弹.琴(tán dàn)子弹.(tán dàn)2.解释下面的词语。 吹竹:弹丝:泼墨: 3.短文中写了两种鸟,分别是什么?请你写出类似的鸟的名字来吧! 弘扬传统文化 江郎才尽 南朝有个人叫江淹,年轻的时候,他大名鼎鼎,是个才思泉涌的文学家,可 是后来,到了年老的时候,江淹的才华却像消失了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江淹在年老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睡午觉的时候,梦见一个叫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文通,我有一支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通过诵读《笠翁对韵》,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
2. 通过诵读《笠翁对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
3. 通过诵读《笠翁对韵》,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 通过诵读《笠翁对韵》,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多爱读读诵诵,虽然其中的字他们可能大多不认识,虽然诗句的意思弄不明白。
不过,兴趣是最大的老师,相信孩子们能够完成本学期对国学的学习任务。
若能形成立身处世、谨言慎行、言而有信的好习惯,那就令人欣慰了。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国学学习《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分为上下卷,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对,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目标
1. 熟读、背诵经典名句;
2. 大概理解名篇名段的意思;
3. 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古代对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六、主要方法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多种形式教学。
2.注重游戏教学。
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火眼金睛、接龙、藏宝、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 举行国学背诵小能手评比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教学内容的检测和评价
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个人展示,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八、教学进度安排
1.每周学习一课,做到不间断。
2.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经过上学期的国学教学,我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