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看到《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一书时,想到了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勤快家长养出的是懒惰孩子;懒惰家长养出的是勤快孩子。
虽然我常说老百姓是最有智慧的,但对这句话却持保留意见,为的`是它绝对化了些,毕竟生活中有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事实存在。
这并不是说我对郑学志老师的观点也持保留意见,因为郑老师在偷懒二字上打了引号,还在前面加了一个”会”字。
”学生并不需要老师盯死看牢,并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
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
只是我们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们,总以为他们离开了班主任就不行。
”开篇的这段话,郑老师告诉我们,要信任学生,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这就是”会偷懒”.而我们班主任常常是深刻对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累并痛苦着,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也常听老师们念叨,某某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很有一套,老师在与不在教室,孩子们都一个样,有时老师不在,孩子们上自习,却十分安静。
这样的老师肯定是有方法,他就是一个能遥控、”会偷懒”好老师。
是懒之有道的。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
”是的,我们的学生如果都具有了这种动力,我们就可以做个”偷懒”的班主任了。
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
教育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学会做人,终生受用。
如果没有学会做人,即使学习成绩再优秀,恐怕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是没有益处的。
郑老师告诉我们,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让学会做人成为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我们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在其他细枝末节上我们自然就能偷偷懒了。
事实上,偷懒是一门学问,所以我说懒亦有道。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1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班主任,但是我觉得很累。
我每天早上到学校要先去教室点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学生学习。
每一个上午和下午几乎都是很紧张的度过,只要孩子们在学校,心就不敢有丝毫放松,半点懈怠,惟恐孩子们再有点什么问题,等什么时候,孩子们全部离开学校回家了,心才会踏实下来。
随着当班主任时间的增长,我真觉得自己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怎一个累字了得。
最近,有幸读了郑学志老师的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班主任也可以做得如此轻松。
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是从剖析老师们为什么活得累入手,提出树立光明正大的“偷懒”观念,到系统叙述“偷懒”的技巧,包括班级自动运行机制、学生自主化教育管理、精干干部培训等,全面告诉你如何科学“偷懒”、如何确保“偷懒”成功、如何留下“偷懒”好名声。
全国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在读过这本书后感叹道:“原来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关键不是自己不做,而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班主任把体力劳动变成一项有教育技术含量的工作!”。
说是偷懒,其实只有肯在班级管理上动脑筋、下功夫,只有愿意及时做出改变,只有敢于信任学生的班主任才能偷得成这“懒”。
简单地说,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从郑学志老师的书中,我收获了很多,其中“构建一个让学生自主的制度体系”和“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干部”这两部分内容令我感触最深,因为我在带我现在这个班的五年多时间里,也做过许多相关的尝试。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描述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的故事,探讨了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我曾经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教育学生。
然而,这本书告诉我,偷懒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这位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找到教育的关键点,避免了过度的教授知识。
他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偷懒的方式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本书还提醒我,不要陷入教育的功利主义漩涡。
现今社会普遍存在功利教育的现象,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位班主任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智力和体魄,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
此外,这本书还告诉我,在教育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需要被尊重、被倾听。
只有在一种自由的、平等的教育环境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地去爱学习。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的作为和观念。
我决定改变过去单一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我也会更加尊重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总的来说,《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读物。
它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
我相信,我们只有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创造力和才华的人才。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书心得

【班主任教育心得】做一名会“偷懒”的教师偷懒和会偷懒显然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曾记得有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一个懒人,懒得出奇。
妻子要切面条,叫他到邻居家借个面板。
他说:“不用借了,就在我背上切吧!”妻子在他背上切完面条后,问他:“痛不痛呀!”他说:“痛!我都懒得吱声。
”这个笑话我一直收藏着,我敬佩这位大师之懒,他可懒出了水平,懒出了境界!他的成功在哪里呢?我努力思考,四个方面:1、本身功底硬,敢于以身试刀。
2、不怕死,宁可自己以身试刀,也不肯做个勤快的人,向邻居借面板。
3、忍得住气,随便妻子在他背上切。
4、不怕痛,有点伤痛都懒得说。
有这四点,可以说他不愧为懒人之精神领袖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我们要想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那就得:一、要有会偷懒的技能。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偷懒没有技术,那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驾驭全局的能力。
别小看我们班主任:官很大嘛,看我们班主任有立法权——制定班规;有人事权——任免班干部;有行政权——处理班级一切事务;有司法权——对违纪的学生做出判决和处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象征,是班级的元首,是班级精神领袖。
对班级要收放自如,全都在你一手掌控之中才能“偷偷乐得清闲”,否则,将会沦落为领导谈话的对象。
2、要有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
说白了,偷懒其实是一件脑力活,不是体力活,就得像张秀老师讲的“我的教育伊甸园”那样,我看她做什么事都讲策略,也是,我们农村有句俗话:“划算划算当得个半。
”这句话算是道出了偷懒的精髓——运筹帷幄,全在计划中安排。
3、要有“忽悠”学生的能力。
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当时我看了后,很受启发,真的一个健康人,被赵本山一“忽悠”。
就急巴巴地买了一根对自己根本没用的拐杖!多有水平的嘴巴皮,其实我们的工作就是卖嘴巴皮,我们的嘴巴不活泛,牙根不健朗,说话鼓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你如何让学生在你偷懒的时候卖力工作,卖力学习呢?二、要有一颗豁达的心班主任要挨得冷落,受得批评,听得进话。
读郑学志《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读郑学志《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郑学志《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这书名非常吸引人,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班主任是多累的一个岗位,简直就是苦行僧,说出来全是泪,还可以偷懒啊?其实念懒经并不新奇,火了很久、最近特别火的马云也曾经念过懒经: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
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
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
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
勤勤恳恳的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就退学了。
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懒得记这些东西。
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还有更聪明的懒人:懒得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懒得的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懒得一个一个的杀人,于是他们发明了原子弹;懒得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懒得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CD;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都懒得再说了。
结果,马云让大家懒得去逛街,成功创建了阿里巴巴帝国。
看来,不懒没前途啊。
在爱岗敬业的教育界,也有人唱懒经,郑学志老师唱了,而且说很早就有人唱了。
民国的陶行知、当代的魏书生,都提出了学生自主的教育思想。
所以,郑老师也不是原创,只是把前人的懒经发扬光大,完善成体系,他称之为自主化教育管理,并且将其内涵、核心理念、心理学基础、意义、手段等明白阐述。
明白人应该看明白,郑老师教大家要会偷懒,而不是去懒惰,可不是叫你去看天吃饭。
班主任当然该勤奋,可是勤奋就是好班主任吗?不一定,可能忙的都是不该忙的事情。
吴非老师说,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人在勤奋地工作。
所以,会偷懒就是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马云说: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
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
郑学志老师也告诫,真正的偷懒不是不做事情,而是将个人能量最大化,将自己工作的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
会“偷懒”也是极好的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会“偷懒〞也是极好的---(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刚看到这本书时,我笑了,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怎么能?假设是高年级的班主任,则还好,相对而言,学生年龄大了,在思想上、学习习惯上都逐渐成熟,也具备肯定的自控能力。
而像我,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学生年龄比拟小,自控能力比拟差,在许多方面都要依赖于老师的监督和提示,怎么闲的下来?就拿我这半年的班主任生活来说吧:每天都要比别人早起半小时,吃饭也是着迅速慌应付过去,匆匆忙忙来到教室,催促值日生清扫卫生,然后便开始早读。
整个上午和下午都要注意是否每个学生都在教室里,一旦发觉问题,便连忙想方法处理。
可以说一天里不敢有丝毫懈怠,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唯有等到孩子们放学回家了,方可坐在椅子上喘息片刻。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充满了好奇:一个偷懒的班主任能将班级治理好吗?是怎么偷懒的呢?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才明白:事必躬亲的班主任不见得能把班级治理好,往往形成“师勤而生惰〞的局面。
一个好的班主任贵在懂得“治理“这两个字,“偷懒〞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懒惰,它是治理的一种最正确境地。
让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治理机制,那我们岂不可以落得悠闲自在,我要努力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偷懒第—步:小助手,不仅仅指班长、学习委员等固定的班干部,还包含一些临时的,如收发作业小助手,收发作业并不只是组长的事情,适中选一些表现优异或有进步的学生来帮老师做些事情,他们是极其乐意的,还可以激起学生们的好胜心理,无需多强调课堂纪律,他们自然就会坐得端正、听得认真。
小助手的良好利用,可以帮我们班主任分担很多任务,而且当我们不在班级时他们也可以援助老师治理班级,维持课堂纪律。
偷懒第二步:奖惩制度,尽量详细具体,多采纳加分制度,并让学生熟记于心。
学习或表现进步了、主动援助同学了、清扫卫生干净了等都可以加分;如果做了错事,主动来成认或做好人好事来抵偿,可以不扣分。
关于奖惩制度积分则由专人来负责记录,每周进行总结,总分前三名成为班级的“典范之星〞,并将照片贴在班上进行宣传。
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推荐五篇]
![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4fa66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7c.png)
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推荐五篇]第一篇: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懒”亦有道——做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大港一中戚笑微我看到《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一书时,想到了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勤快家长养出的是懒惰孩子;懒惰家长养出的是勤快孩子。
虽然我常说老百姓是最有智慧的,但对这句话却持保留意见,为的是它绝对化了些,毕竟生活中有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事实存在。
这并不是说我对郑学志老师的观点也持保留意见,因为郑老师在偷懒二字上打了引号,还在前面加了一个“会”字。
“学生并不需要老师盯死看牢,并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
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
只是我们做班主任的太不信任他们,总以为他们离开了班主任就不行。
”开篇的这段话,郑老师告诉我们,要信任学生,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这就是“会偷懒”。
而我们班主任常常是深刻对班级工作大包大揽,累并痛苦着,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也常听老师们念叨,某某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很有一套,老师在与不在教室,孩子们都一个样,有时老师不在,孩子们上自习,却十分安静。
这样的老师肯定是有方法,他就是一个能遥控、“会偷懒”好老师。
是懒之有道的。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
”是的,我们的学生如果都具有了这种动力,我们就可以做个“偷懒”的班主任了。
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
教育的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学会做人,终生受用。
如果没有学会做人,即使学习成绩再优秀,恐怕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是没有益处的。
郑老师告诉我们,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让学会做人成为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我们做了正本清源的工作,在其他细枝末节上我们自然就能偷偷懒了。
事实上,偷懒是一门学问,所以我说懒亦有道。
要想偷懒,班主任得先勤快。
要勤动脑思考治班良策;要勤读书学习,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要勤开班干部会议,及时给班干部以方法指导并从那里及时了解班务动态;要勤做异质学生的思想工作,直到他们把学会做人、健康成长作为他们内心的渴求;有时还需要我们勤动手,如打扫卫生时,我们拿起扫把扫地,给学生做示范,树榜样,立标杆,以身作则。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作为教育行业工作者,我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一直持续着。
近期,我阅读了一本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书籍《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
作者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和建议。
在读后,我深感这本书是一部值得班主任们深入研读的好书。
班主任的工作挑战书中首先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班主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与传统观念中认为班主任是一种辅助教师的角色不同,作者强调了班主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从千辛万苦的学生管理、家长沟通,到疲惫不堪的课后工作和考试监督,班主任肩负着许多责任和义务。
这些挑战让人陷入一种无法逃脱的忙碌状态。
懂得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偷懒会让你更优秀。
这并不是鼓励班主任偷懒,而是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来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强调了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技巧和建议。
例如,使用科技手段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减少班主任在办公室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作者还鼓励班主任将一部分时间用于个人成长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与家长关系除了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建立良好的师生与家长关系也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起一种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
他提倡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同时,对于家长的互动和沟通也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鼓励班主任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期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
班主任的职业发展与自我提升除了工作技巧和沟通技巧,作者还强调了班主任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他认为,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作者提供了一些建议,如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研读相关书籍、参与学术研究等。
他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班主任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并在教育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班主任,但是我觉得很累。
我每天早上到学校要先去教室点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学生学习。
每一个上午和下午几乎都是很紧张的度过,只要孩子们在学校,心就不敢有丝毫放松,半点懈怠,惟恐孩子们再有点什么问题,等什么时候,孩子们全部离开学校回家了,心才会踏实下来。
随着当班主任时间的增长,我真觉得自己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怎一个累字了得。
最近,有幸读了郑学志老师的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我才惊喜地发现原来班主任也可以做得如此轻松。
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是从剖析老师们为什么活得累入手,提出树立光明正大的“偷懒”观念,到系统叙述“偷懒”的技巧,包括班级自动运行机制、学生自主化教育管理、精干干部培训等,全面告诉你如何科学“偷懒”、如何确保“偷懒”成功、如何留下“偷懒”好名声。
全国著名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在读过这本书后感叹道:“原来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关键不是自己不做,而是如何运筹帷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班主任把体力劳动变成一项有教育技术含量的工作!”。
说是偷懒,
其实只有肯在班级管理上动脑筋、下功夫,只有愿意及时做出改变,只有敢于信任学生的班主任才能偷得成这“懒”。
简单地说,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从郑学志老师的书中,我收获了很多,其中“构建一个让学生自主的制度体系”和“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干部”这两部分内容令我感触最深,因为我在带我现在这个班的五年多时间里,也做过许多相关的尝试。
我觉得,要“偷懒”,就要让班级管理自主化。
所谓班级管理自主化,就是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自觉学习,自觉锻炼,自主生活。
为此班主任首先应该抓好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的培训,树立干部队伍的威信,刚开始要手把手地教,然后再慢慢放开。
另一方面,班主任还要抓好榜样的示范作用,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的效果是有形的。
对于学生身边的榜样我们要大树特树,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什么是与非,培养他们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
有了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再加上学生干部的相互监督,慢慢的,孩子们就会自觉学习、自主生活了。
当然,我们建立人性化的班级制度也很重要。
人性化的班级制度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它的约束,而如果制度太死、过于严苛,反倒会激发孩子们的抵触心理。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
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
”是的,对于我的学生们,如果都能有了这种动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
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你才能够达到师生成长的双赢境界。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背后得有足够的底气,这和班主任的个人魅力、素质修养、丰厚知识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想“懒”起来,先必须“勤”起来。
要想懒的更巧,更有成效,还要不断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