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故事

合集下载

残疾人自学平面设计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自学平面设计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自学平面设计的励志故事在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挑战和梦想。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勇气和坚持的故事,一个残疾人自学平面设计,用双手和毅力描绘出属于自己精彩人生的故事。

_____,一位因意外导致双腿残疾的年轻人,他的世界从此被限制在了轮椅之上。

然而,身体的束缚并没有困住他那颗渴望飞翔的心。

从小就对艺术充满热爱的他,在面对命运的挫折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平面设计这个充满创意和无限可能的领域。

起初,自学平面设计对于_____来说,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

由于行动不便,他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参加线下的培训课程,只能依靠网络上零散的教程和书籍来摸索。

但这并没有让他退缩,他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电脑前,一点点地学习软件的操作,理解设计的原理。

记得有一次,为了掌握一个复杂的设计技巧,_____在电脑前整整坐了十几个小时。

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让他的身体感到极度的不适,但他的眼神中却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当最终成功完成那个设计时,他脸上露出的笑容,是对所有付出最好的回报。

在学习的过程中,_____也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

由于无法亲自向老师请教,他只能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和论坛求助。

有时候,一个问题会困扰他好几天,但他从不轻易放弃。

他会反复尝试不同的方法,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除了技术上的困难,_____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

身边的人对他的选择并不理解,认为一个残疾人从事平面设计这样需要高度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工作是不切实际的。

但_____坚信,只要自己有梦想,有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_____的设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开始在一些设计平台上接一些小的项目,虽然一开始报酬很低,但他却非常珍惜每一个机会。

他认真对待每一个客户的需求,用心去设计每一个作品。

渐渐地,他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客户也越来越多。

随着经验的积累,_____的设计风格逐渐成熟。

他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融入到设计中。

广告传播中的故事型平面设计研究

广告传播中的故事型平面设计研究

广告传播中的故事型平面设计研究故事型平面设计在广告传播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画面,以及富有创意的设计元素,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同时又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广告信息和产品主张。

本文将探讨故事型平面设计在广告传播中的重要性,并探究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塑造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故事情节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故事型平面设计采用故事叙述的方式,以人物行为、设计元素的排列和背景等手法,营造出难以忘怀、引人入胜的视觉体验。

比如,一份全新的餐厅广告,如果只是简单的文字、图片等设计元素,很难让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而如果采用故事情节,例如描述某个顾客来到餐厅,品尝美食,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这样的故事更能引起人们共鸣,甚至有可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故事情节增强产品的可信度除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之外,故事型平面设计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可信度。

通过故事情节,可以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特点、功能,以及和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品牌故事及其价值观。

比如,一份故事型平面广告,可能通过讲述产品从哪里来,它的制作方式,为什么它如此独特等内容,让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一种亲近感,并有更多的信任度。

故事情节是塑造品牌形象的有力工具故事情节能够叙述品牌的历史、价值观和文化,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故事情节,可以让品牌以一种更加亲近和个性化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

比如,一份故事型平面广告,可能通过描述品牌的创始人,以及创始人的理念和信念,向消费者传达创立品牌的初衷和品牌价值观。

这样的广告将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提高品牌忠诚度。

故事情节能够带来更好的品牌认知度故事性的广告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关注,提高其对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还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品牌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更深入地了解品牌。

通过这些活动,品牌的知名度还会不断得到提高并扩大。

综上所述,故事型平面设计在广告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面设计师 施德明

平面设计师  施德明
施德明作品令人振奋之处在于开拓人们的视野,使我们看到平面 设计的无尽可能。他把设计建基于意念而非矫饰和潮流之上,新的联 想引致更丰富,更满意的回响。 这种方法的优点有一个明证,去年他就赢得无数的奖项和引起评 论界的关注。虽然对种种赞誉感到欣慰,但施德明也意识到它们对创 作过程的微妙影响。“危险在于令你过于舒适惬意。”他指出“困于 某种固定程式绝对是件危险的事,危险在于把设计方法沦为单纯的小 花巧。我不反对花巧,我很喜欢花巧,但仅限于合衬和有意义的前提。 又或者虽然无意义,但有新意,令人惊奇,才会加以运用。这也可以 是很公式化的,就像永远将运用Franklin Gothic字体和永远五种字型层 叠那样。我最敬佩那些去改变这一切的设计师,这需要勇气,我希望 我也能这样做。”这种谦谨态度值得注意,一方面抢在那些随时准备 将他列为仅有几招花拳绣腿的人之前,堵他们的口,更重要的是给自 己更多的空间去实验和改变,也进一步去模糊梦想家和实践者、意念 和实践之间的界限。
1、强调意念的CD包装设计
• 施德明一直致力于音乐包装,“我非常喜欢做cd封面,好处在于客户都是那些你想见的,想 和之一起工作的人,我爱音乐,我不用再说‘我又不喜欢这产品,干嘛还费劲推销它呢’之 类的废话了。设计的格式也很好,一张cd有多个面,每个都必须完美配搭以适应音乐本身。 把努力花在这么小,可以随身携带的东西上,那感觉实在是好,这是唯一不会给人扔掉的包 装”。 在他的cd包装设计中,施德明为平面设计的各个环节带来了一套全新的关系。他强调意 念,敢于把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使其中非视觉的元素获得了无法忽略的重要性。他认 识到包含图形的和非图形的设计方面,各个方面融合成一个整体,结果往往是1+1>2的。 他的作品中也有不变的元素。在他为香港广告公司4a创作的作品募集海报中那种幽默就 是他感觉尤为解脱的,“我特别喜欢那种需要我和客户的勇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终都 成功了的项目。” 他的设计融合了质感与概念,“如果不是单纯地铺砌,而是把意念扭成一个整体,往往 会更好。但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是整体意念的完整部分。我最讨厌那些为了凑数最后才添 加上去的东西。”施德明为Toto,世界最大的浴室设备生产商设计的企业形象中,他把项目 基于水纹这样一个主题。“一开始,施德明送来一个普列克斯玻璃盒子”,项目主管阿弗利 得· 波克回忆到,“里面有一块布和一张带连续水波纹的透明纸,他要我们往盒子里倒上热水, 把布放在水上,再把透明纸放在布上,那张纸摊开变形成为水波的形状,我为这种独特的方 案所震动。他抓紧这一点加以发挥,打破了平面印刷的局限”。他不断变化形式及美妙的创 造性,为cd包装设计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并为这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客户包括滚石、 hbo、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时代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等,还曾经5次被提名格莱美奖,并最终以 “说话的头脑”盒装激光唱片获奖。

纽约平面设计派

纽约平面设计派

阿尔明·霍夫曼(Armin Hofman,1920-)
阿尔明‧霍夫曼是瑞士知名平面设计师和 教学者,巴塞尔学派代表人之一。他作为瑞士风 格的重要设计人。
他以海报设计享誉世界,其招贴作品强调动态平 衡与低调简约的美学,字体与颜色的使用都很精 简。他的作品对后来的建筑设计方面也有很大影 响广泛被许多著名美术馆所收藏。
阿列克斯·斯坦维坦 (Alex Steinweiss,1916-2011)
纽约平面设计派 的另外一个重要代表人 物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 司(Columbia Records) 的设计指导阿列克 斯·斯坦维坦。
他在设计中不断 寻求利用视觉语言表 达音乐的方式,在设 计中广泛运用生动的 布局和图形,加上比 较有理性的欧洲现代 主义平面设计结构。 他的设计讲究平衡, 注封面的图形和音乐 内容的吻合和一致性。
UPS快递公司
NEXT COMPUTER 公司标志
美国Cummins(康明斯)公司
西屋电器产品公司
兰德作品的设计风貌富于变化,且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在设计过程中,兰德 对出发点和归宿点都从人性的角度加以思考,坚持简洁洗练、自由和隽永的艺术 表现之路。鲜明且强烈的色彩运用、清新诙谐的幽默感,使得兰德的作品意蕴丰 富且韵味无穷。兰德在设计领域的突破开拓了新的设计文化。兰德在设计中以其 严谨的构图、线面简洁的几何图形拒绝了无谓的形式,而独求平面艺术的真谛, 承袭着由包豪斯倡导的现代派设计理念和美学原则。
保罗·兰德(Paul Rand,1914-1996)
保罗·兰德是纽约平面设计派最重要 的奠基人和开创人,他认为平面设计虽然 应当注重理性、次序,但是更应生动活泼、 引人注意。所以,他采用了照片拼贴等欧 洲设计家创造的方法,形成既理性又生动 活泼的设计风格。兰德从事的平面设计范 围非常广,从杂志刊物、书籍的设计到广 告海报设计,再到企业形象设计,都有涉 足。

平面设计作文

平面设计作文

平面设计作文
《我与平面设计的那些事儿》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平面设计这档子事儿。

记得有一次,我接到个任务要设计一个海报。

那可真是让我头大啊!我坐在电脑前面,看着那空白的画布,就像看着一片茫茫的荒原,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就这么呆呆地盯着屏幕,脑子里一片混乱。

然后我开始在网上找各种灵感,东看看西瞅瞅,眼睛都快看花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些觉得还不错的设计元素,心想这下应该能有点进展了吧。

结果真正开始动手的时候,不是这个图形放得不对劲,就是那个颜色搭配起来怪怪的。

哎呀呀,可把我给愁坏了。

我一会儿试试这个字体,一会儿又换换那个排版,忙得是不亦乐乎,可怎么看都还是不太满意。

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个迷宫里转圈圈,怎么都找不到出口。

就这样折腾了好久好久,我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我赶紧动手实施,嘿,你还别说,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

看着逐渐成型的海报,我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就像自己种的花儿终于绽放了一样。

最后海报完成的时候,我那成就感爆棚啊。

再看看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纠结和苦恼,但这就是平面设计的魅力呀,它能让我不断去探索、尝试,然后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独特满足感。

所以啊,平面设计可不只是在电脑上动动鼠标那么简单,它里面的故事和乐趣多着呢!咱以后还得继续和它打交道,看看还能有啥好玩的事儿发生。

这就是我和平面设计的一段小故事,怎么样,有意思吧!。

华人设计大师陈幼坚平面设计作品赏析120页

华人设计大师陈幼坚平面设计作品赏析120页
陈幼坚通过视觉传达出的核心设计理念: 5000年中华文化+西方设计手法=传统的非传统表达。
纵观陈幼坚的平面设计作品及其平面设计理念,我们可以看到,继承和创新这对相 对的概念始终贯穿于他的作品和理念中。没有继承,创新无从谈起;没有创新,继承就 失去了目的。
成就与名誉
荣誉众多 荣誉、财富、经历、名声到了62岁的他这里早已是囊 中之物,从一个不懂设计的门外汉到国内、国际数百 个奖项的获得者,他用了20年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 代他开始确立并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地位。给别人打了 10年工,为自己做了20多年事,其间没有太多痛苦不 堪的艰难险阻,也没有过多苦水要诉。以至于他到50 岁时便发觉自己该做的事已经做完了。
“四喜娃娃”由此得名。 还有一种颇具传说故事性的解释:明代有个解元解晋,有一次皇帝召集众才子,让
他们每人制作一个手工艺品,并解释自己作品的内涵。解晋灵机一动,构思了这个“四 喜娃娃”造型。皇帝问他何为“四喜”,解晋随口答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四喜,故名‘四喜娃娃’。”
“艺术挂钟”作品中,他将中国的文字作为载体, 并用数字的巧妙融合使挂钟既有东方文化内涵 又十分具有国际现代感。
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
陈幼坚是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但对中国文化 遗产的执着和骄傲,并没有使他变成一个固守 传统的“艺术遗老”,而是让东西文化在他的 设计理念中更为合理地融结在一起。 他成功地揉合西方美学和东方文化,既赋予作 品传统神韵又不失时尚品味的优雅,展出的有 柄瓷杯、茶叶盒、文具以及杯垫等作品中国风 味浓重,却又不失优雅精细。 在平面设计的表现中应在选择这个民族传统元 素时考虑它的表现中应在选择这个传统元素时 考虑它是否具有普遍性。比如,汉字、火药、 书法、唐诗寓言、碑林等都具有普遍性,只有 是本民族的普遍性的东西,同时才能具有国际 的普遍性,才能得到其他民族人民的认可。陈 幼坚在他的多幅设计作品里,采用了汉字、书 法、绘画等中华民族普遍性的传统元素。

平面设计史大纲

平面设计史大纲

世界平面设计史纲要☐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是在平面空间中的设计活动,是二维空间中各个元素及其组合的布局设计,包括字体、版面编排、插图、摄影的采用,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在于传达信息,表现方式是以印刷技术实现。

相关领域: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s design),界面设计(interface design),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平面设计作品,多指印刷批量生产的产品如书籍装帧、包装装潢、广告、标志、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出版物的字体与版面设计,建筑设计的表现、工业设计的表现、影视动漫多元媒体(multimedia)设计也采用平面设计的若干手法。

☐影响平面设计的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综合,集中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文化品味。

平面设计是在中国最早得到完善的。

汉代蔡伦发明造纸术,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代的《金刚经》(公元886年)十九世纪机械化印刷技术促进了平面设计大发展,大众化市场需求产生平面设计师职业。

第一章平面设计在工业化以前的发展过程☐原始平面设计的开端文字,各种形象的符号,原始人洞穴壁画、雕刻、石刻,巴比伦《汉摩拉比法典》(公元前1800年),古埃及《死亡书》(前1370年),中国的甲骨文(公元前1300年)、青铜器图案、印刷术(950年),拉丁字母的起源是古希腊字母(前1700年),阿拉伯数字。

☐字母的创造和在平面设计中的使用罗马字体(拉丁文字)在西元二世纪普及1.古典风格: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综合。

2.凯尔特人(Celtic)的书籍设计:基督教手抄文书,比如圣经。

《都罗之书》(680年)3.卡罗林时代(the Caroline)平面设计的复兴公元789年,国王查理曼发布命令,努力统一整个欧洲书籍的版面标准、字体标准、装饰标准。

4. 西班牙的图画表现主义风格发展书籍抄本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复杂插图装饰,书籍四周有华贵的阿拉伯风格图案花边装饰;并在公元945年出现了完全以图案为中心的装饰扉页,扉页采用非常工整的几何图案布局,色彩绚丽。

平面设计知识:设计故事的技巧和实践

平面设计知识:设计故事的技巧和实践

平面设计知识:设计故事的技巧和实践设计故事的技巧和实践设计是一门艺术,和文学、电影等艺术一样,都有其“故事性”。

而故事的核心在于情节,情节的牵引和延展能够为故事增加感染力和兴趣点,也是设计中最基础的元素。

在实践过程中,设计师需要用各种技巧和手段去讲好一个故事。

1、画好主人公一个好的设计故事必须有一个好的主人公。

主人公是设计故事中最关键的一环,他(她)是故事的推动力和展示点。

设计师需要为主人公塑造一个饱满的形象,从肢体语言、眼神、动作等方面来体现主人公的性格和情感。

还可以采用人物渐进式的设计手法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主人公,使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挖掘。

2、设置情节设计中的情节就是一件件事情链接在一起,串联起整个故事。

设计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设计不同情境,寻找不同角度的“入口”,让观众一点点地体验主人公的成长和改变。

为故事穿上一条主线,让故事能够自然而然地推进下去。

3、展示场景场景对于故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是主人公成长、经历各种情境的设定。

设置好场景能够在某种方式上更全面去展现主人公的性格和故事内涵。

设计师可以从这些不同的场景去考虑具体构图方式,比如说室内、室外、复杂或单纯的背景设置等等。

同时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去呈现情感和情境氛围,提高观众对故事的认同感。

4、打造故事情绪故事情绪包含了人物的情感、动作和声音等方面,是设计故事的灵魂所在。

设计师可以通过调整设计中人物、场景的情绪来提高故事体验度,比如说使用动画来增加夸张或是减缓人物的情感举措达到好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和声效的使用来表达故事情感,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的感受和想法。

五,插入细节细节是设计故事提高体验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设计师应该注重细节刻画,从一些不经意的地方去给观众留下印象,比如说衣服上的细节、场景中的杂物、对话的寓意等等。

这些细节可以是一个人物的小动作,也可以是或背景偶然出现的小小描写,让观众对故事场景更加真实地描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设计故事》
--初尝平面设计教学案例
教材采用浙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高中版),第三章“媒体的采集与制作”中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以下称PS)学习部分。

该节是PS学习的起始篇,是学生初次接触PS软件,学生的学习重心往往会定位在如何学好制作技巧,而忽略了学以至用。

操作技能提高了,但最终设计出来的作品却浮光掠影、肤浅平庸、单薄空泛,缺乏内在的意蕴与生命,缺乏思想内容与审美意义,像过眼云烟,很快被人淡忘。

在平面设计学习之初就向学生灌输作品寓意的重要性,让设计的眼光在生活、学习中挖掘出设计的灵感,运用视觉语言,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等信息传达给其它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PS软件的界面及其简单的操作,包括文件的基本操作、魔棒工具的使用、图层面板相关参数的设置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制作一幅平面作品,学会自主分析平面作品,掌握部分PS学习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平面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感受、亲历技术应用对表达所产生的神奇效力,使学生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中提升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技术来实现平面表达与交流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平面作品的欣赏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我们习惯用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心情,其实也可以用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从各个渠道收集和珍藏了许多的图片资料,通过图像处理软件PS对这些图片资料的处理,赋予图片新的寓意、新的灵魂,让图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心情。

欣赏和分析作品:
作品一作品二其它作品(省略)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体会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PS只是创作工具,如何将自己的创作意图用PS表达出来才是平面设计制作的最终目的。

学会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创作思路。

[第一幅作品分析]
师:每一幅平面作品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第一幅作品如果让你来命名的话,你会付于它什么的名字呢?为什么?
生:跨越,因为那个人是从画中跨越出来。

师:外在的表现是跨越,延伸一下,他是从画里走出来,画是虚拟的世界,能否说明他从自己的个人内心世界走出来,是他个人内心成长的一个跨越?
生:两者跨越的跨度可真不一样。

师:每幅平面作品,它的背后都应有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寓意,这样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第二幅作品分析]
师:第二幅作品是将一幅京剧脸谱挂在一位美女的脸上,试想如果挂到了一位非州黑人的脸上,这幅作品能表达什么呢?
生:中非友好(大多数学生给出的是这个主题)。

师:京剧脸谱挂在一位非州汉子的脸上,主题是“中西文化交流”,曾在2006年获全国学生平面作品一等奖。

因此打破常规,作品的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是创新。

师:请大家欣赏其它作品,你都会给每幅作品进行怎么的命名呢?你都看到每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寓意了吗?
[学生欣赏其它作品]
总结:平面设计的难点不在于技术上达不到,而在于创意。

(2)案例实现
操作技巧掌握:通过作品欣赏中的一幅“人和自然”环保平面作品实例让学生掌握魔棒工具、移动工具及图层面板的使用。

叶子图小孩图人和自然成品图
师: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这幅作品用小孩子(代表着明天的太阳)和绿叶的自然融合、叠加,突出“人和自然”的环保主题。

我们通过平面制作软件PS来完成这个实例,来熟悉PS的界面及相应的一些基本操作。

演示:新建800*600像素的“人和自然”文件。

【文件】-【新建】
打开“叶子”。

【文件】-【打开】
设疑:能否更快速打开多张图片。

演示:鼠标双击PS的灰色工作区域来完成打开“孩子”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PS的菜单命令操作可以使用其它方法快速完成,提高PS操作速度。

设疑:如何将“叶子”和“小孩”图片的正确内容移动到新建的文件中。

演示:使用魔棒工具正常选取了“叶子”外的白色区域,通过反选,完成“叶子”的选取,通过移动工具将“叶子”移动到新建的文件中。

使用魔棒工具无法完成“小孩”区域的选取,因为“小孩”图片背景色彩不单一。

设疑:如何将“小孩”图片正确的选取呢?
演示:“魔棒工具”工具选项栏上的羽化值设置及添加、删除选区等的操作。

设计意图:掌握“魔棒工具”、“移动工具”使用,包括工具选项栏上参数的设置。

设疑:“叶子”和“小孩”图片的自然融合、叠加效果如何实现呢?
演示:将“叶子”图层移动到“小孩”图层上,将“叶子”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结果看到小孩脸部出现叶子的纹路。

生:效果不错,可是和模仿的成品图不一样呀?
设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才能达到和作品一样的效果呢?
生:图层次序不对。

将“叶子”图层移动到“小孩”图层下,再将其“小孩”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

师:对,PS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图层,图层的叠加就像是纸张叠加一样,一层层往上叠加,最上层的内容可以遮盖次层的内容。

演示:将“小孩”图层重新移动到“叶子”图层下方,将“小孩”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叶子”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设置为“正常”,作品完成。

师:大家也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其它图层混合模式的效果如何。

设计意图:掌握PS中图层的概念,及图层相对应的一些简单操作。

3、课堂练习
基础题:初次接触PS的同学使用课内实例提供的图片,完成课内实例的效果。

提高题: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同学使用老师提供的新素材,进行模仿或创作合成图片。

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以自己的姓名加作品名称(学生拟定)以PSD格式提交。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布置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平面制作练习。

4、案例小结: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总结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三、课后反思
让学生建立一个“超越技术”的基本理念。

技术无疑是重要的,没有精湛的技术,再好的思想情感都无法表达出来,但是,现实情况正如一位辅导老师说的“技术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创意”。

故这堂课先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平面作品,去体会每幅作品的寓意,让学生的创作意识大大增强,善于从创意出发,深入思考,挖掘作品的内在意义。

并让学生利用最基础的PS技术初次尝试设计一幅平面作品,通过给作品起名学会提炼主题,让平面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思维导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

这堂课采用思维导图来总结,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课堂最后的评价,教师只将技术进行总结,其它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去欣赏。

因为进行逐个作品的评价是不可能的,且教师的用语和视觉都有限,需要进行多种评价方式的探讨。

附:学生作品
浙江省温州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陈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