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2018年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2)

合集下载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 人教版(II卷) (含答案)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 人教版(II卷) (含答案)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卷人教版(II卷) (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试卷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看拼音,写词语。

2、指出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了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患措B、突然,狂风和暴雨一齐倾泻下来。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启动,拉开了全国一项大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序幕。

3、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4、选词填空。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既……又……不仅……而且…… 严峻严格严厉为了迎接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争分夺秒,刻苦锻炼,要求自己十分()。

因为他们知道,奥运会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比赛的输赢()关系个人的脸面,()关系祖国的荣誉。

胜利()为个人出风头,()为祖国争光。

5、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厨橱震振( )窗()艺 ( )柜 ( ) 奋 ( )颤()慑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先补充词语,再根据要求选一选。

()()画栋万()()新张灯()()百()成()()()共赏()()绕梁见()知()()空见()上述成语中,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

2、辨析选择。

1.下面的4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王平不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

(2)王平知道老师不是在批评他。

(3)老师不是在批评他,王平不是不知道。

(4)老师是在批评他,王平是知道的。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II卷) (含答案)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II卷) (含答案)

2018年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II卷) (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试卷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1、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能组成词语()。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2、为迎新春,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下列对联最适合贴在书房门口是()。

A.门集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B.万户春风为子寿,半窗松雪论天伦C.春风得意千条绿,快马加鞭万里程D.立节可为千载道,成文自足一家言3、下列带点字容易读错,请你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

栗子(lì sù)摩平(mā mó)含糊(hú hù)寺院(sì shì) 计较(jiǎo jiào)养尊处优(chǔ chù)4、用“______”标出不同类的词。

(1)蒙古包民居竹楼四点金四合院(2)京剧藏戏黄梅戏越剧戏剧(3)虚伪夸耀勾当当机立断(4)平易近人和颜悦色斩草除根循循善诱5、选词填空。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既……又……不仅……而且…… 严峻严格严厉为了迎接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争分夺秒,刻苦锻炼,要求自己十分()。

因为他们知道,奥运会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比赛的输赢()关系个人的脸面,()关系祖国的荣誉。

胜利()为个人出风头,()为祖国争光。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1、按要求写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看拼音写汉字。

Mù sâm ài suì zhànɡ pãnɡ wǔ yí shān bái jūɡuî xì
()()()()()
二、读下面一段话,划去你认为字错误的读音。

大家都知道小明有一(yī yí yì yi)把精致的弹(dàn tán)弓。

但鲜(xiǎn xiān)为人知的是小明爷爷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用它打过日本鬼子。

要不(b ù bú bu)是亲耳听过老人家讲他的革命故事,我真是不(bù bú bu)敢相信。

三、用修改符号在原处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共八处错误)
一天晚上,方方和亮亮在一起同时看电视小品节目。

演员的精致表演,引得使他们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俩边看边谈。

他对他说:“言行不一至的人是一种极坏的作风。

”亮亮听了,点头表示同意赞同。

四、判断题。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

()
2、“我不会同意你的看法的。

”和“我怎么会同意你的看法呢?”这两句句子意思是一样的。

()
3、“山,被水围绕着;水,被山包围着。

”一句中的“;”叫作“分号”,在这里表示前后两句是并列关系。

()
4、苏格拉底是古代罗马的一位著名哲学家。

()
五、填空。

1、用正确的成语填空。

司马迁受其父的影响,立志写一本有关历史的()。

他年轻时候就
走遍祖国的(),一路上(),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在他写作过程中,他蒙受了()。

面对(),他(),终于完成了《史记》。

2、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的浪花和水珠()。

()的海风()小屋。

这小屋好似(),随时都有()。

3、“爷爷!爷爷!”强强()地大喊起来。

()的芦笛声将他的()。

这时候,他觉得()。

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


六、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上面一段话中“最大的一穗”指;“眼前的一穗”指。

2、再次读读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实际或听说的故事说说你现在的体会或感受。

七、课外短文阅读理解。

荒岛40天
沙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旅行。

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

“救命呀!”沙沙大声呼救。

但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听到他的喊声。

绝望的沙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来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着……
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海风吹醒了沙沙。

他睁眼四看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

天渐渐地黑了,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

沙沙哭着跑进了灌木丛中,度过了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晨,沙撒沿着海边走着,搜寻着可以吃的东西。

忽然他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

他如获至宝,他把帆布搭在树枝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了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

这样,他就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沙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的蘑菇是可以吃的。

于是,他走进了树林。

摘回了许多小雨滴状的蘑菇。

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内容来于-_课-件_园]别针和一段鱼线做成了一个钓鱼杆。

刚把鱼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

他猛地一挑鱼杆,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

接着,他捡回来许多蛤蜊。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了起来。

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了木屑,用一根小木棒不停地在石头里面钻呀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着起来了!活越烧越旺,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

不一会儿。

螃蟹烤熟了,沙沙美美地吃起来。

40天过去了。

这一天,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船长看见岛上
有火光,就派了几名水兵乘着小船来岛上查看。

于是,沙沙得救了,很快地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寻找—()发现—()
2.简要回答,沙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3.沙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画“√”。

(1)沙沙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
(2)沙沙在荒岛上能想办法找来吃的、住的,等待得到解放。

()
(3)沙沙是一个勇于克服困难、胆大的孩子。

()
(4)沙沙是一个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而且肯于动脑动手的孩子。

()4.读这篇短文,我们会自然地想起国作家写的《鲁宾孙漂流记》。

请你用少于50个字的话写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八、作文天地
在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同学中,选择一个同学,用一两件事来表现该同学的特点,把他(或她)介绍给大家,然后请大家猜猜他(她)是谁。

题目自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