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概说课件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超越功利,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艺
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 性,提倡法治和改革,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
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道德品质和仁爱之心,提倡仁政和礼治,对 中国古代政治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详细描述
庄子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被社会和物质的束缚所限制。他主张人 们应该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摆脱一切束缚和限制,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他认为,只有通 过逍遥游,人们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杨朱的利己主义与贵生思想
总结词
杨朱主张利己主义和贵生思想,认为人 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利益和生命,不要过 度追求名利和权力。
2023-11-10
先秦诸子概说
contents
目录
• 先秦诸子的产生背景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墨家思想 • 先秦诸子的影响与价值
01
先秦诸子的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诸侯争霸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 频繁发生战争,导致政治格局
动荡不安。
分封制度的瓦解
周朝的分封制度逐渐瓦解,中央集 权势力衰微,各国相争以实力说话 。
科举制度之源
墨子的尚贤思想是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之一。科举制 度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在中国历史上 存在了很长时间,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墨子的节葬节用思想与反对音乐的态度
节葬节用
墨子提倡节约和简朴的生活方式。他认为人们应该避 免浪费和奢侈,尤其是在丧葬方面。他主张简单的葬 礼和节约的生活方式,以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
《概说》

法
家
韩非子 ,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____ 他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战国末期 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 法治 ,反对儒家 成者。他主张____ 的礼治,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 的重视
学派 代表
主
张
老子 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达观,顺天忘
道家
我,主张遁世,主张返璞归真,顺乎 庄子 自然,清静无为,垂拱而治
的 是 响 。 空 之 前 远 的 、 , 原 也 创 可 作 以 之 说 强 是 而 绝 言 后 ,
派 风 格 之 多 、 哲 思 之 深 、 影
的 宝 贵 遗 产 。 这 一 时 期 就 流
先 秦 诸 子 都 是 我 国 文 化
儒家
一、儒家是由谁创立的? 孔子。 二、儒家传统经典有哪些? 《书》《诗》《礼》《易》《乐》《春 秋》,称为“六经”或“六艺”。 三、儒家代表人物有哪? 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道
家
道家: 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 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李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 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道”。 “道”的内涵有哪些? ①道是宇宙中的终极存在,它创造了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解“一”“二”“三”的内涵) ②道是规律性的东西。认为万事万物的形 成发展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提出“无为而 治”“小国寡民” 的社会观。提出“为而不 有”“至公无私”“柔弱胜刚强”人生观。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在 法国巴黎开会,会后这75位在各个领域取 得辉煌成绩、并且赢得全世界人民尊敬的 世界级大腕们联合发表了一份《巴黎宣 言》,这份宣言中有一句话,让中国人感 到无比的自豪,让世界感到震惊。这句话 是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 去,那就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 那里去汲取智慧。”
先秦诸子百家 概括

先秦诸子百家概括
1、儒家:孔子(春秋中期)《春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人编著的通史)(五经之一)、曾子(春秋后期)《大学》(四书之一)、子思(战国前期)《中庸》(四书之一)、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四书之一)、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2、道家: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经(老子)》、庄子(战国中期)《庄子(南华经)》
3、法家:申不害(战国中期)《申子》(大多散佚)、韩非(战国晚期)《韩非子》
4、墨家: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
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
(四书之一)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
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
《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
(五经之一)
《礼记》:传为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
《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
《诗经》: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主张:
1儒家:仁政,民贵君轻。
(儒士的哲学)
2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隐士的哲学)
3法家:“法制”,中央集权。
(谋士的哲学)
4墨家:兼爱,非攻。
(武士的哲学)。
《先秦诸子概说》

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到了周朝,形成了较 为完备的礼的制度,其范围之广,大到政治、 军事,小到穿衣、吃饭、摆设,几乎无所不包。 到了孔子时代,礼乐崩坏,孔子却用尽一生的 时间去推行周礼.
编辑课件
11
礼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 必作;过之,必趋。
法则,才能保持天地自然的均衡与和谐,即道
家说的“天人合一”。
编辑课件
28
抱朴守真----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纯朴纯真
的状态,保持内心的安宁平静,不为身外的利
禄、名声富贵等外物所牵累。
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自由,而
现实社会中的仁义道德、世俗价值、名位利禄、
政教礼法等都是束缚人、奴役人的藩篱。所以
编辑课件
18
宋时秦桧的私人密室“一得阁”落成,广 州守丞送来一卷地毯,大小尺寸与密室地面竟 分毫不差。这个地方官可谓马屁拍到家了。
当接到那卷地毯时,狡猾的秦桧想到,这人 既然有本事如此精确地刺探到自己密室地面的 尺寸,刺探自己其他的秘密就不在话下了。没 过多久,送他地毯的这个人就被秦桧除掉了。
为人处事要把握好分寸,过犹不及。
编辑课件
5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孟荀 子子子
老庄 子子
韩非子 墨子
编辑课件
6
儒家
编辑课件
7
儒家
孔子(前551~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儒家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的发展进程,深刻地影响著每 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也给全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 财富。
编辑课件
先秦诸子概说

春秋战国,处士横议,诸家蜂起,由诗的时代进 入了理性散文的时代,诸子百家的高谈阔论和无 羁的争辩,留下了一批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们的 个性和文辞共同造就了一代散文的辉煌。近代中 国社会和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变革,在新文化运 动的强力裹挟下,研究观念和方法出现了时代性 转型,由传统走向了现代,先秦诸子研究呈现出 新的风貌,涌现出一大批颇具现代意义的成果。 就文学与散文艺术研究而言,学界就其繁荣原因、 发展演进、文学性及其艺术手法等进行了广泛的 探讨。回顾诸子散文的百年研究历程,分析其得 失,探讨新的发展路向,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先秦 诸子散文艺术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孔子观水感叹天地之化,无一息之停留 , 在于勉励人们自强不息,进学不已。只 有对社会人生怀有使命感的人,才会有 如此深沉的感叹。只有对自然虔诚感戴 的人,才会敏感于自然的美德:如今人 们往往对世事感慨不深,对自然缺乏情 感,应该从孔子的教导中获得感悟。
儒家认为求知者殊途同归:天资高的人 能通过自悟获取知识;有的人通过学习 获取知识;有的人靠解决困惑取得知识。 注意,所谓“生而知之”不是天生什么 都知道,而是善于自悟,事事洞明。 儒家指出修道者殊途同归:自觉求道; 为利求道;为环境所迫求道。
孔子指出修养人格重要的是任何时 侯不能违“仁”:致富、脱贫、短时间、 匆忙间、挫折、困厄间,都要维护仁德。 当今社会,人们为了脱贫、致富,求取 地位、金钱等有无违背“仁”的地方? 你为了个人或亲戚朋友的利益、方便, 有无在短暂间、匆忙间、颠沛流离间违 “仁”的地方?从现实的思索中体会孔 子人文精神的不朽意义。
人格的魅力
孔子的人格魅力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的人格魅力
孜孜不倦的学者 知人论世的智者 兼善天下的仁者 乐观坚毅的通者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PPT课件

CHENLI
30
2【译文】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 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
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
为之的坚韧品质。 CHENLI
12
•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 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
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资料。
•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论语》共20篇,每
长沮曰:“夫执舆(yú) (4)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ú,同“欤”)?”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ì)之(5)?且而与 其从辟(6) (bì)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 (yōu)而 不辍(chuò)。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名、阴阳等。
CHENLI
1
儒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 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 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 》《乐》《春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
CHENLI
2
儒家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的创造者。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先秦诸子文化概说(全文)

先秦诸子文化概说(全文)东周以前只有官学而无私学,只有官书而没有私人著书。
这是因为,三代时期阶级对立森严,统治贵族不仅拥有政权与土地,而且还专有知识,平民与知识和教育是绝缘的。
我国最早的知识分子是由上古的巫史演变而来,巫掌卜筮,史掌记事。
他们都接受贵族供养,并为他们服务。
据《尚书多士篇》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书几乎都是官方卜师的占卜档案。
从事作典作册与文化创作,既需要有足够的思想与著书闲暇,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才有可能,这样只能由为贵族供养并脱离生产的巫史官员来从事。
三代时期,笔墨纸帛还没有发明,那个时候只能以龟甲竹简代纸帛,以刀刻漆书代笔墨,将竹简用绳连结而书册,这样一来书籍典册就极为笨重,成书不易,藏书也难。
所以只有官府才有能力制典作册,平民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
所以,周代以前的书籍《诗》《书》《礼》《乐》《易》《春秋》等都是官书,是由官方委派专门的官员来负责编辑造册的。
其中《书》为周代史官所记载的文告档案,《诗》为同周代乐官所保存乐词,《礼》为周代礼官所保存,《春秋》是鲁国史,是鲁国史官所记录保存的档案。
及至春秋时代,新兴的地主阶层逐渐登上权力的舞台,以周王为首的三代世袭的贵族阶层的社会地位降落,贵族降为平民,同时也就将知识和受教育的权利带入了平民阶层,从而才有了发展平民学术的可能。
孔子首先开了私人讲学与私家著述的先河。
为什么偏偏是孔子,而不是别人?孔子出自落没贵族的家庭,所以他自小就有接触知识与教育的机会。
孔子的祖先本是宋国贵族,适鲁后才为平民。
孔子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平民,而在孔子以前是没有人做过此类工作的。
对于平民而言,知识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激发了他们极大的热情。
所以孔子以后,私人讲学著述之风大行于天下,而从学之众是后世所罕见的。
又遭逢乱世,学者无一不想尽其所学改制救世,而新兴的地主阶层又极需新的文化工作来维护他们新近崛起的社会地位,养士之风也成为那个时代的风尚,于是便导致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状态,成为我国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
《先秦诸子概说》课件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的先 第 二
背秦 章 景诸
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政治:诸侯争霸,战乱频繁 经济:铁器广泛使用,农业发展迅速 思想: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兴起 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等科技发展迅速
诸子百家产生的历史条件
诸子百家的地域分布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鲁国、齐国等地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楚国、齐国等地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宋国、鲁国等地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韩国、秦国等地 兵家:以孙武、吴起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齐国、魏国等地 纵横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主要分布在秦国、楚国等地
政治制度:先秦诸子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儒家的仁 政、道家的无为而治等。
社会伦理:先秦诸子的社会伦理思想对 中国古代社会伦理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无为而治 等。
先秦诸子对世界文化的贡 献和影响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等,强调仁爱、礼义、忠诚等道德观念,对东 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流派
创始人:孔子
主要思想:仁、 义、礼、智、信
代表人物:孔子、 孟子、荀子
影响:儒家思想 对中国传统文化 和价值观产生了 深远影响,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 核心内容之一。
创始人:墨子
墨家流派
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政治主张:尚贤、节用、非攻
影响:对后世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产生影响
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强调天人合一
和暴力
政治思想:主 张“尚贤”, 即选拔有才能 的人担任官职
哲学思想:主 张“非命”, 即反对天命论, 认为人的命运 掌握在自己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家九流”
“三教九流”
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 种学术流派。“三教”:指 儒教、道教、佛教。“九流” 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儒家、 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 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人格魅力
天 不 生 仲 尼 , 万 古 长 如 夜 。
孔子的人格魅力
孜孜不倦的学者 知人论世的智者
兼善天下的仁者
战国(前475-前221)
前6年/4年-约29年/30年 耶稣
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原因
经济上 井田制崩溃 政治上 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崛起 思想文化上 学在民间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 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 儒、墨、道、法、阴阳、名、 纵横、杂农、小说。西汉刘 歆在《七略诸子略》中讲小 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战国
荀况
秦朝
西汉
被禁
成为统
——
焚书坑儒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论 语》、《老子》和《墨子》。多为语录体,语 言简朴、警策。 第二阶段: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庄 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题论文过 渡。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层次清楚,文辞生 动。 第三阶段:战国末年,主要有《荀子》、《韩 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逻辑严 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
兵 家
孙武
孙膑
战国 《孙膑兵法》
强调以“盈”胜“虚”
时期 春秋
发展情 况 开创 发 展 并 完 善 理 论
主要情况 代表人 物 孔丘 儒家的创始人,主张以得治民。“仁”, “礼” 孟轲 性善论;除“仁”外,还提出“义”, “仁”、“义”相铺相乘;提出“民为 贵,君为轻”的思想。其逻辑思维是: 人性善→仁义→仁政→爱民→爱民之道 在养民 性恶论;唯物主义思想家;民心向背是 成败的关键。其逻辑思维是:人性恶→ 需用礼仪来改造人→要尊师重礼→重君 父与法纪→一切君父与法纪以人为本
释迦牟尼 孔子 老子
春秋(前770-前476) 苏格拉底 前469年-前399年 约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 柏拉图 前427年-前347年 亚里士多德 前384年-前322年 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 庄子 前369年-前286年 荀子 前313年-前238年 秦始皇嬴政 前259年-前210年 韩非 前281?-前233年
优游自在 淡泊名利 隐于江湖 甘心寂寞 出世脱俗 匿于荒野
学 派
代表人 所处时 物 期
代表著作
主要观点
孔丘
春秋
儒 家
孟轲
战国
整理《诗》 《书》著《春 秋》 《孟子》
“仁”、“礼”
性善论;“义”;“仁 政”;“民为重,君为 轻”
性恶论;要用礼仪来改 造人 反对战争,具有朴素辩 证法思想;研究“自 然”、“忍耐” 认为一切都是虚伪的; 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 象进行深刻批评。
乐观坚毅的通者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不失赤子之心杀身成仁来自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能屈能伸,能上能下 乐天知命,自得其乐,独善其身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庄子逍遥型的理想人格
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 遵循规律的理性意识 不为物累的超然品格 物我为一的高超视域 不与物迁的独立风骨
荀况 李儿
战国 春秋末
《荀子》 《老子》
道 家
庄周 战国 《庄子》
——续表 法 家 墨 家
李浬 韩非
墨翟
———— 战国 《法经》 战国末 《韩非子》 提出一套适合封建专制君主 需要的理论;强调法、术、 势。 兼爱、非议、主张节约 春秋战 《墨子》 国之际
反对战争;提出“不战而去 战国 《孙子兵法》 任之兵”、“知彼知己,百 战不殆”等充满辩证法的观 点。
黑格尔讲过,当提到家的时候,我首先想到 的是古希腊文化,它给我一种家园的感觉。 那么,我们中国人要寻找自己精神家园的话, 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开设这门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两个字:回家, 回到几近丢失但仍然温馨可靠的家园。
在世界历史上,公元前600-公元前 300年被称作文化的轴心时代。
约前 565 年-前 485 年 前551年-前479年 约前571?-前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