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概说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说课讲解PPT55页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说课讲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先秦诸子选读概述 -完整版PPT课件

3、人生观 在儒家的思想里面,人的一生应该是十分积极向上的,道家的观念就是在人生
之中顺应自然生活的过程,人应该在生命的过程中不断的顺应自然,从而达到自我 的完善,平时多观察身边自然的事物,从而进行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佛教大家肯 定并不陌生,讲究的是一手普度众生的信念,以自己的仁爱之心来超度更多人于水 火。
主张以道为师,随顺造化 (继承和发扬老子学说)
老子是道家学派 的创立者,
“老庄学说”
墨 家
墨子 《墨子》
墨 翟
战 国 初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攻、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
墨家创立者 与儒家并称“显
学”
法 韩非子 韩 家 《韩非子》 非
战 国 末
“法治”(法律)、“术治”(手段) “势治”(权势)
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要著作及 著作的特点。
家(邹衍)
兵家(孙武、孙膑)
纵横家(苏
秦、张仪)
杂家(吕不韦)
农家(许行
)
发展顺序:春秋晚期( 儒家 、 道家 )
战国初期( 墨家 )
战国中期( 道家 )
先秦诸子概说 三、先秦诸子的思想
学 尊称 姓 时 派 著作 名 代
主要思想及主张
备注
儒
原创 精品教案 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一、概说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2、名称:各学派的代表或著作,统称“先秦诸子”3、成因:春秋战国时期需要人才,新士人可以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发表言语,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代表,于是出现了不同的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主要流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5、形成局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6、结果:留下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二、主要人物、著作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代表性的著作是《论语》、《孟子》、《荀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著作是《墨子》。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代表性的著作有《老子》《道德经》、《庄子》。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代表性著作有《韩非子》等。
三、主要思想、主张:儒家:孔子=礼、仁、中庸孟子=性善、民本、仁政墨家:兼爱、兼相爱(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道家:道庄子:以道为师、随顺造化四、著作特点:《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文章的深刻道理和做人的准则。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3。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1、理清学习障碍:(见《完全解读》P14)•1)、拼音•2)、通假字……..2、背诵课文二、导入:1)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称孔子,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3)《论语》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

整理课件
18
先秦诸子
诸子百家(新士人) 主要学习:
• 儒家:礼、仁、中庸
正名(君臣父子)
• 道家:道,自然无为
• 墨家:兼爱,非攻
• 法家:法治、术治、
势治
蕴含的智慧
• 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做人智慧)
•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处事智慧)
• 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
(平衡智慧)
• 做一个称雄天下的人
(领导智慧)
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
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
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
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
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
整理课件
6
儒家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一、张扬性善说(人都有恻隐、 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二、宣扬民本思想。 三、提倡仁政。
整理课件
7
儒家
荀子(前313~前230年),名况 字卿,称“荀卿”或“孙卿”,是先秦最 后一位儒学大师。
整理课件
11
家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韩 非子、李斯等。韩非子,他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思想 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 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重视。认为“法 治、术治、势治”都是帝王之具。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残酷 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 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概说

关系是无济于事的,相反,讲仁爱,不仅不能止
乱,反而姑息养奸。
比如,他曾举“不才之子”来说明。他说
“不才之子”为恶,父母怒之而不改,乡亲讥 之而不为动,师长教之而不为变,只有官吏捕 头拿着刑具来了才因惧怕而变其节易其行。为
什么呢?其不改恶行,是因为作恶可以得利;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 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 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 有为而免遭斤斧;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 终其天年。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 身也。” 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法家
韩非子其人与伦理思想
一、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是指秦统一六国以前,主要
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 们的著作。
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各国竞相招 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而此时,教育 已经开始向乡民普及,打破了以往学在官府的局 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新士人。这 些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有独立的人格, 他们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 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无用之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 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 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 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 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 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 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 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 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 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 此之寿。”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课件备课讲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指遇事能 明辨不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 的总结.
❖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 四种:
❖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 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课件
先秦诸子概说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 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新士人有独立的人 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 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儒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 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 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 《乐》《春秋》。
但他主张的极权政治、高压政策、残酷 的刑罚等等,主要是针对劳动人民的,这又 是违反人民的利益的。
先秦诸子
诸子百家(新士人) 主要学习: • 儒家:礼、仁、中庸 正名(君臣父子) • 道家:道,自然无为
• 墨家:兼爱,非攻
• 法家:法治、术治、 势治
蕴含的智慧
• 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做人智慧) •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处事智慧) • 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 (平衡智慧) • 做一个称雄天下的人 (领导智慧)
儒家思想
• 孔子: • 思想的核心:礼(对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
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 理想人格的核心:仁(仁爱)义(礼以行义) • 张扬中庸之德(反对过与不及) • 正名:君臣父子 • 孟子: • 性善说: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仁、
义、礼、智的发端 • 民本、仁政 • 荀子:人能征服自然,人性恶,以法助礼
先秦诸子选读概说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鼓励。
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导入新课。
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学派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盛局面,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通常把当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称为“先秦诸子”。
本册选修课本选择儒、墨、道、法4家共七子的著作,分为七个单元。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要点: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庄子》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5、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讨论:通过讨论学习,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各家学说并非泾渭分明,壁垒森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这样,后世的文人学者,以至帝王,均兼收各家之长,并非只囿于一家言论。
讨论陶渊明、王羲之等人言行,可以看出他们分别受哪家思想影响较大,又兼有哪家思想。
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板书: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2、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墨子》3、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整理)先秦诸子选文概述(最终版)

(整理)先秦诸子选文概述(最终版)第一篇:(整理)先秦诸子选文概述(最终版)概述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ζ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ζ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ζ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
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基本体例:
• 解题---勾勒论语各课的主题思想,了解 孔子的主要观点。
• 摘录---摘录阅读中感受最深的语段。 • 翻译---摘录重点语段,字字落实翻译。 • 评述---用一句话概括所摘录语段的主旨。 • 用一句话发表自己的见解。 • 用一句话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推荐阅读:
• 南怀瑾:《论语别裁》 • 鲍鹏山:《论语新读》 • 于 丹:《于丹论语心得》
《论语》主要体式: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
后记录孔子的回答;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 的对话经过情形;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 言论。
至圣孔子
华
中
夏
华
思
传
想
统
智
文
慧
化
的
的
源
先
泉
师
学习要求:
阅读整理7个小专题后的“链接”内容,以 “我眼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人物介绍。
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
文化
• 1.不追求系统和深度; • 2.还原诸子,尤其是孔子。 • 3.诸子散文对现实社会的作用;
关注现实 联系当下 • 4.诸子散文对个人精神品格的影响。
传承文化、提升思 想
• 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
• 阐发经典的现代意义是重点
•
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
•
文化传承和提升思想是目的。
大家好
儒、墨、名、法、道、阴 阳
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诸子 的智慧
• 儒家: 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做人智慧)
礼、仁、中庸 、 正名
• 道家: 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处事智慧)
道,自然无为
• 墨家: 做一个和谐博爱的人(平衡智慧)
兼爱,非攻
• 法家: 做一个称雄天下的人(领导智慧)
法治、术治、势治
先秦诸子散文发 展阶段:
文字
• 1.重要的实词(高考考纲120个实词)、文言 句式、文言虚词、源于诸子,流传至今的成语、 熟语、格言(尤其古今异义的成语);
• 2.有些语句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不必过于讲 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
• 3.注意古今汉语的比较和沟通(关注文言练习 中富有探究性的题目)。
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文章
•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
主要作品:《论语》、《老子》和《墨子》。
•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叶。
主要作品:《孟子》、《庄子》。
• 第三阶段是战国末年。
主要作品:《荀子》、《韩非子》。
教学内容
• 从语言来说,它们是古代汉语; • 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散文文体; • 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儒家思想及《论语》
儒 家 思想:
• 孔子:
礼、仁义、中庸之德、正名
• 孟子:
性善说、民本、仁政
• 荀子:
人能征服自然,人性恶,以法助礼
说说你了解的
《论语》儒家经典: Nhomakorabea知识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书名: 《汉书·艺文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
人,及弟子相与言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夫子 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称之‘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