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纲(Pisces)
第十六章鱼纲Pisces

构成
中轴骨
附肢骨
头
脊
骨
柱
鳍
带
骨
骨
脑咽 躯 尾 颅颅 椎 椎
奇偶 鳍鳍 骨骨
奇鳍骨:支鳍骨,分为上中下3节。
偶鳍骨:基鳍软骨 和辐鳍软骨。有 双列型和单列型之分。硬骨鱼退化。
(2)骨骼系统
构成
中轴骨
附肢骨
头
脊
骨
柱
鳍
带
骨
骨
脑咽 躯 尾 颅颅 椎 椎
奇偶 鳍鳍 骨骨
肩腰 带带
肩带:悬挂胸鳍的骨。硬骨鱼有肩胛骨、乌喙骨、匙骨、上匙骨和 后匙骨,并通过上匙骨与头骨关连。软骨鱼的肩带不与头骨或脊柱 关连,只包括肩胛部和乌喙部两部分。
(2)间脑:大脑后方,内有第三脑室(光敏感细胞)。背有脑 上腺,腹有视神经,漏斗及脑垂体。有温度调节、心血管调节、 摄食调节、影响繁殖活动等功能。
(3)中脑:视叶,是所有脊椎动物的视觉中心。此外还可调 整鱼体位置及控制运动。内有中脑腔,与三、四脑室相通。
(4)小脑:身体活动的主要调节中枢,具有维持鱼体平衡、 掌握活动的协调和节制肌肉张力等作用,同时还是听觉和侧线 感觉的共同中枢。
后凹椎体:椎体前端凸出而后端凹入。两栖类及少数爬行类。
马鞍型或异凹型:椎体两端成横放的马鞍形。椎间关节活动性极大, 脊索已经不存在。鸟类的颈椎。 双平型:椎体前后两端扁平,椎体之间垫以纤维软骨的椎间以减少 活动时的摩擦。椎间盘内仍保留盘少量的脊索。见于哺乳类。
双凹型 前凹型
后凹型 双平型
(2)骨骼系统
1、鳃的构造 鳃弓:支持鳃的弧形软骨,一般有5对,前4对内缘着 生有鳃耙(过滤食物),最后一对特化成咽下骨。
五、呼吸系统
1、鳃的构造 鳃弓 鳃片
第17章 鱼纲1

水环境特点
水的密度和比重远远大于空气,对动物在水中运动会产生较大的阻 力。 但是密度较大的水体却又能轻而易举地使鱼体飘浮起来,这是水和 陆地2种生活环境的主要区别。 水体热容量大,水温的变化辐度较小,而海洋的温度几乎趋于恒定。 具有垂直对流现象,为深层和底牺性鱼类供给营养物质及氧气 。 表面结冰,有效阻止冰层下的水温继续降低和散热 ,有利于鱼类生 活和越冬。
前颌骨 颌弓: 1对. 上颌骨 齿骨 下颌骨 偶骨
咽颅
舌颌骨 舌弓:1对。 角舌骨 基舌骨 鳃弓:5对。 鲤科鱼类:下咽骨上无鳃, 可长咽喉齿。
关节骨
初生颌:软骨鱼类构成的上 下颌,是脊椎动物 最早出现和最原始 的颌,故称为初生 颌。 次生颌:硬骨鱼类的上下颌 为次生颌,因其出 现较晚。 齿式:表示鲤科鱼类咽喉齿 的一种方式。
鳞式:鱼类分类的一种依据。 表示方式 :
侧线上鳞数 侧线鳞数—————— 侧线下鳞数 5 如鲤鱼鳞式: 34- 38 — 8
皮肤功能: (1)使身体滑润, 减少 与水的摩擦力,有助于游泳前进,又能使皮肤不透水,维 持体内渗透压的恒定。 (2)保护体表使不受细菌等外来物的侵袭。
17.1.3 骨骼系统
(2)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成,也较原始,见于鲟鱼和雀 鳝等。呈斜方形,成行排列,不呈覆瓦状,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鱼体活动的灵活性。
(3)骨鳞:由真皮演化而 成,大多数硬骨鱼类具有。 略呈圆形,前端插入鳞囊 内,后端游离,彼此作覆 瓦状排列,有利于增加躯 体的灵活性。 圆鳞:游离一端光滑。鲤科 鱼类。 栉鳞:游离一端生有许多细 小锯齿状突起。多见于鲈 形目鱼类。
鱼纲(Pisces)

鳍脚
三、肌肉系统
1.头部肌肉 眼肌与鳃节肌 2. 躯干肌 大侧肌——被一水平肌隔分 为轴上肌与轴 下 肌。 棱肌——支配升降的纵行肌 肉。 3.附肢肌 4.发电器官
发电器官
四、消化系统
消化管与消化腺 1. 消化管 口腔——咽——食道—— 胃——肠——肛门 消化管从表——里由:浆膜、 肌肉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 组成。 在粘膜层内壁上有褶皱(硬 骨鱼类)或螺旋瓣(软骨鱼 类)。 作用:延缓食物在消化管移 行速度和增加吸收面积。
第二节 鱼纲的主要特征
鱼类比圆口类更为进步的机能结构,主要表现在: 1、出现了上、下颌。与无颌类相比称为有颌类。
2、有鳍条支持的鳍作为运动器官。
3、脊柱代替了脊索。 4、脑与感觉器官更为发达,脑分为明显的五部分。
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特征
1、身体仅分为头、躯干和尾3部分。头骨与躯椎间缺 乏颈部,头部不能灵活转动。 2、体形多呈梭形,在水中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体表 多被鳞片。 3、以鳃进行呼吸,鱼的呼吸动作是依靠口的开关,鳃 弧的张缩以促使水的通入与流出。 水——口——咽——鳃裂——体外 4、血液循环是单循环。与鳃呼吸相联系,鱼类心脏只 有一心房一心室。
头骨 中轴骨骼 脊柱及 肋骨 内骨骼 附肢骨骼 支鳍 骨 软骨——圆口纲动物和软骨 鱼类所具有。 硬骨——硬骨鱼所具有。 软骨性硬骨 分为 膜性硬骨
带骨
(一)中轴骨骼
1、头骨 脑颅:包藏脑及视、听、 嗅等感觉器官。
咽颅:左右两侧包围消化 管的前段,分别
支 持上下颌、舌和
鳃。
由颌弓、舌弓和 鳃 弓组成。
鳍式
概念: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形式,称为鳍式。 鳍棘的数目——大写罗马数字;软鳍条的数 目—— 阿拉伯数字;鳍棘与软鳍条连续时用“-”表示, 鳍棘或软鳍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D分 离时, 则以“,”分开。 鳍式是鱼类的分类标准之一。
鱼纲Pisces

硬骨鱼类——有鳃盖,内有 鳃腔,后缘有鳃
盖 膜,鳃 盖膜与峡
部 是否相 连,是淡
水 鱼类的依据之一。
软骨鱼类——无鳃盖及鳃腔, 咽部有鳃孔5-7对,
开 口于体外。
鳃盖与鳃孔
鳃盖膜与峡部的关系是 淡水鱼分类的依据。
躯干部
侧线:身体两侧各有一 条,与鱼体背部 轮廓大体平行的 一条线,由皮内 侧线管开口于体
第十六章 鱼纲(Pisces)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述
鱼类出现在古生代的志留 纪,到泥盆纪已演化出四大 类: 棘鱼类:原始有颌动物。代
表——梯棘鱼(栅 鱼)。 盾皮鱼类:体被盾甲,具偶
鳍,歪尾。 软骨鱼类:最古老的裂口鲨。 硬骨鱼类:最古老的为古鳕
类。古内鼻孔鱼类 现代硬骨鱼类主
体—— 辐鳍鱼类。
鱼类的四种体型
2、侧扁型 如鲳鱼。
3、平扁型 如魟与鳐。
鱼类的四种体型
4、棍棒型(鳗形) 5、其它类型的体形
鱼类的外形
分头、躯干和尾部。没 有颈部。 如何区别? (1)头与躯干的分界线 软骨鱼类:最后一对鳃
裂。 硬骨鱼类:鳃盖的后缘。 (2)躯干与尾的分界线
肛门或泄殖孔或臀 鳍的起点。
鳍
偶鳍:成对。 胸鳍(P)与腹鳍(V)。 基本功能:维持身体 的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
表 侧线鳞上的小孔
连 接而成。一种水
流 的感受器。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的结构 腺层:上部。
表皮 生发层:基部。
疏松层 真皮:由结缔组织组成。
致密层 皮下层:不发达,含有色素细胞、
脂肪细胞和毛细血管。
皮肤的衍生物
第十六章 鱼纲(Pisces)

第十六章鱼纲(Pisces)[知识点]鱼类的内部结构、鱼类分类、鱼类洄游、鱼类起源。
[重难点]重点了解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的区别,鱼类洄游的类型、机制,了解常见鱼类;鱼类与水生生相相适应的特征。
鱼类:是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以鳍运动,具上、下颌的一类脊椎动物。
鱼类是一类分布广,种类多(24000种,是脊椎动物之冠),形态多样,适应性强,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脊椎动物。
与以下鱼区别:墨鱼(乌贼),鲸鱼、娃娃鱼、鳄鱼、七鳃鳗、文昌鱼……第一节鱼纲的主要特征一、体多呈纺锤形(流线型),体表多被鳞片,皮肤富有粘液腺;1.身体分区:①头:吻端至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鳃盖骨的后缘(硬骨鱼类)②躯干:软:最后一对鳃裂、硬:鳃盖后缘。
至肛门(或臂鳍起点)。
鲽鲆类至体腔末端或尾椎。
③尾:肛门(或臀鳍起点)→最后一木文尾椎骨无颈部:为鱼类与陆生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
软骨鱼类身体分区硬骨鱼类分区2.体轴与体型A.体轴:头尾轴AA’、背腹轴BB’、左右轴CC’。
三轴互相垂直B.体型①纺锤型: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
如鲨、青鱼②侧扁型:左右轴相对缩短,背腹轴显着增长,中下层鱼类。
如:武昌鱼③平扁型: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特别短,底栖种类,行动迟缓,如鳐、魟等。
④棍棒型:头尾轴特长,左右、背腹轴短几乎相等。
身体延长呈棍棒状,如黄鳝。
此外,还有其它形状:如带型:如带鱼。
球型:如刺河鲀。
箱型:如箱鲀。
其它不规则型,如海龙、海马、翻车鱼等。
3.鳞片是皮肤衍生物,具保护体表的作用。
根据形状不同分三种:A.楯鳞:与牙齿为同源器官。
表皮:形成釉质。
B.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成。
为硬骨鱼中原始的鳞片,见干鲟鱼、雀鳝。
C.骨鳞:由真皮形成。
a.圆鳞:游离端后缘光滑,大多数硬骨鱼类。
如鲤鱼等。
b.栉鳞:游离端后缘有许多细小锯齿或齿状突起。
如:大、小黄鱼、鲽等。
例外情况1.无鳞:如鳝、鲶、黄鱼桑、鱼危等2.呈刺状:如刺鲀等3.骨板状:如海马等。
2_鱼纲(Pisces)

第三节
鱼类的躯体结构概述
一、体形与皮肤 (一)体形 1.身体由于栖息环境不同而形成各种形态 鱼类的体型大致分为几种:
鱼类的几种体型
1、纺锤形或梭形 如鲨鱼。 栖息在水上层,快 速持久游泳
2、侧扁型 如鲳鱼。 栖息水中上 层,游泳较 慢,不敏捷, 很少长距离 迁移
3、平扁型 如魟与鳐。 栖息水底, 行动迟缓
头骨
软骨鱼类 脑颅:构造简单,只是 一个软骨 脑箱保护着脑部。在脑箱的背前方 留一孔——囟门,上覆以结缔组织 形成的纤维膜。 咽颅:由七对软骨弓组成。 颌弓:1对,形成上下颌。 腭方软骨:在背面左右2块, 形成上颌。 麦氏软骨:在腹部左右2块, 形成下颌。 舌弓:1对。支持舌部。 鳃弓:5对。支持鳃。
2.消化腺
肝脏与胰脏
软骨鱼类:可明显地区分出肝脏与胰脏。 硬骨鱼类:胰脏大多为弥散腺体。与肝构成肝胰脏。
肝脏:分泌胆汁。
咽颅
初生颌:软骨鱼类第一对颌弓构成的上下颌,是脊椎动物最早出现 和最原始的颌,故称为初生 颌。 次生颌:硬骨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上下颌分别为前颌骨、上颌骨 和齿骨等膜骨构成,因其了现较晚称为次生颌 。
2、脊柱和肋骨--(1)脊柱
位于脑颅后边,由一串软骨或硬骨的椎骨关连而成,取代脊索成为 体轴,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躯干椎:椎体、髓弓、髓棘、锥体横突 躯干椎 尾 椎:椎体、髓弓、髓棘、脉弓、脉棘 鱼类的椎体两端凹入,叫双凹型椎体 双凹型椎体。 双凹型椎体 相邻的椎骨借前后关节突相连,中央 形成球状腔,内有残留的脊索。椎体 中央有小管与残留脊索相连,因此残 留脊索呈念珠状。 各椎骨的髓弓连成椎管,内有脊髓通 过。脉弓连成脉管,内有血管通过。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1、皮肤的结构 鱼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 组成 表皮 分为: 腺层:上部。 生发层:基部。 真皮:由结缔组织组成。 疏松层 致密层 皮下层:不发达,含有 色素细胞、脂肪细胞和 毛细血管。
鱼纲(Pisces)

五、呼吸系统
• • • • • • 鳃 哺助呼吸器官:如皮肤、口 咽腔表面、褶鳃(鳃 上器)、鳔。 1.鳃的结构 具5对鳃弓,前4对鳃弓内缘 着生鳃耙,最后1对特化成咽 下骨(或下咽骨)。 • 鳃弓的外凸面上——2片鳃丝, 每一片鳃丝——半鳃,2片鳃 丝合为一全鳃。 • 共有4个全鳃。
鳃的结构
• 软骨鱼类:原始,鳃孔直接 • 开口于体外。鳃 • 间隔发达。咽每 • 侧具四个全鳃,一 • 个半鳃。 • 硬骨鱼类:鳃裂有鳃盖保护, • 鳃间隔退化,咽 • 部每侧有四个全鳃。 • 以总鳃孔通体外。 • 鳃片:由许多鳃丝组成,上 • 密生毛细血管。
鳍
偶鳍:成对。 • 胸鳍(P)与腹鳍(V)。 • 基本功能:维持身体 • 的平衡和改变运动方向。 奇鳍:不成对。 • 背鳍(D)、臀鳍(A)和 • 尾鳍(C) • D+A:维持身体平衡,防止 • 倾斜摇摆,帮助游泳。 • C:结合肌肉的活动,可以稳 • 定身体,控制游泳方向并 • 能推动鱼体前进。
鲤鱼的头骨
• 枕骨区:围绕枕骨大孔,包 括基枕骨、外枕骨和上枕骨, 其中外 • 枕骨为一对。
• 脑颅背面:自前往后的骨片 有成对的鼻骨、额骨、顶骨、 颞骨。
• 脑颅腹面:犁骨、副蝶骨各 一块。
1、头骨
• • • • • • • • • • • 前颌骨 上颌 颌弓: 上颌骨 齿骨 下颌 偶骨 咽颅 关节骨 舌颌骨 舌弓:1对。角舌骨 基舌骨 鳃弓:5对。 鲤科鱼类:下咽骨,上无鳃, 可长咽喉齿。
1.消化管
• • • • • • • • • • • • • • 舌:在口咽腔的底部。上有味蕾, 有辨别食物的机能。 鳃耙 位置:着生在鳃弓的内缘。 作用:滤食器官。 鳃耙的数目、形状和疏密状况 与鱼的食性有关。 肉食性鱼类:粗短而疏。 杂食必或草食性鱼类:短而疏, 数较多。 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细长而稠密。 食道:短。 胃:膨大。前后有贲门与幽门。 肠:分化不明显。长度与食性有关。
鱼纲(Pisces)

脊髓
一种管状的结构。乳白色。低级中枢。在高级中枢的 支配下进行调节。
2.外周神经
脑神经:共有10对。 脊神经:从脊髓发出, 按节排列。
包括背根(传入)与 腹根(传出),两者 合并成脊神经,穿出 椎骨后,分成背支、 腹支和内脏支。
3.植物性神经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功能:调节内脏器官的 活动。
软骨鱼类
脑颅:构造简单,只是 一个 软骨脑箱保护着脑部。 在脑箱的背前方留一 孔——囟门,上覆以 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膜。 咽颅:由七对软骨弓组成。 颌弓:1对,形成上下颌。 腭方软骨:在背面左右2块, 形成上颌。 麦氏软骨:在腹部左右2块, 形成下颌。
三、肌肉系统
1.头部肌肉 眼肌与鳃节肌 2. 躯干肌 大侧肌——被一水平肌隔分 为轴上肌与轴下 肌。 棱肌——支配升降的纵行肌 肉。 3.附肢肌 4.发电器官
发电器官
四、消化系统
消化管与消化腺 1. 消化管 口腔——咽——食道——胃— —肠——肛门 消化管从表——里由:浆膜、 肌肉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组 成。 在粘膜层内壁上有褶皱(硬骨 鱼类)或螺旋瓣(软骨鱼类)。 作用:延缓食物在消化管移行 速度和增加吸收面积。
(二)附肢骨骼
鳍骨——奇鳍骨和偶鳍骨。 带骨——肩带和腰带。 1. 奇鳍骨 2.偶鳍骨 (1)胸鳍骨及肩带 肩带 软骨鱼类:位脑颅后呈半环 状,不与头骨或脊柱关连。 组成:肩胛骨和乌喙骨 硬骨鱼类:由肩胛骨、乌喙 骨、锁骨(匙骨)、上锁 骨和后锁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鳍腹位
圆鳞
牙鲆 鲆左鲽右
舌鳎左 鳎右
发电器官
约有百余种鱼具有发电器官,发电器官所在位置 因种而异。电鳐在头两侧,长颌鱼在尾两侧,电鳗在 身体前、腹、后部三处。发电器官电压、电流充足时 可防御、摄食,不充足时可起声纳作用,释放电脉冲 与同伴联络。 发电器官是由肌细胞特化成的电细胞(电板)构 成的。每个电细胞的电位差约0.1v,发电器官的动 作电位是每个电细胞的电位差之和。电流强度由所有 电细胞助横切面的总面积决定。
– 单循环 即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 脏一次。 心脏(缺氧血) 入鳃动脉 鳃 (多氧血) 出鳃动脉 背大动脉 流 全身 静脉(缺氧血) 心 脏
血循路线
单循环
头动脉环
背动脉根2
背大动脉1
尾动脉2
出鳃动脉8-10
颈动脉2
头部各器官
躯体肌肉 内脏动脉 入鳃动脉8-10 尾静脉2 腹大动脉1 肝门静脉 动脉球1
鲫 鱼 消 化 系 统
消化道
口咽腔 →食管→ 胃→肠→肛门
消化腺
肝脏
胆汁
胰液
胰腺
鲫 鱼 消 化 系 统
有鳔的鱼类,鳔内气体调节有二种方式: 1.通过鳔与 食道相连的鳔管,称为通鳔类(physos1omous);
另一种是无鳔管的闭鳔类(physoclistous),鳔内具 气体分泌和重吸收的系统,其中的红腺能从具有动脉和静 脉对流系的毛细血管网中分泌气体到鳔内;鳔的另一特殊 的卵圆区能行气体的重吸收。
七 鳃 鳗 的 头 部 :
角质齿
七 鳃 鳗 的 头 部
上齿 舌 下齿
眼
七 鳃 鳗 的 口 :
七 鳃 鳗 的 口 :
七 鳃 鳗 与 寄 主 :
眼 外 鳃 孔
七鳃鳗的寄生
七鳃鳗的生活史
七鳃鳗的骨骼系统
第16章 鱼纲(Pisces)
软骨鱼
身体分部 (1)头: 口端位 有颌 无触须 鼻孔一对 眼一对 内耳 鳃裂 (2)躯干: 鳍 鳞 侧线 (3)尾
△硬骨鱼纲 1.硬骨。 2.骨质鳃盖,硬鳞或骨鳞,多为正型尾。 3.体外受精,生殖系统结构特殊。 4.具动脉球。
四、鱼类的洄游及资源保护 1.洄游 生殖洄游 索饵洄游 越冬洄游 2.资源保护
螺旋瓣(spiral valve) :鲨、 鳐等软骨鱼类 的肠管中有由 肠壁向管内突 出呈螺旋形薄 片结构。具有 延缓食物通过 和增加消化吸 收面积的功用。
鳃上有泌盐细胞。
软骨鱼类:血液中有高浓度的尿素(20-25 ‰ ) 体液浓度高于水的盐浓度,肾小体发达。
鲤鱼的生殖系统
前半规管
后半规管
听嵴
水平半规管
瓶状囊听斑 瓶状囊听斑
卵圆囊听斑 球囊听斑
鱼的内耳
二、分类 △软骨鱼纲 1.软骨。 2.板鳃,盾鳞,歪形尾。 3.鼻孔和腹位。 4.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假胎生 (雄性具鳍脚)。 5.心脏具动脉圆锥,肠内具螺旋瓣。
– 总鳍鱼亚纲(Crossopterygii) 出现于泥盆纪、繁盛于古生代和中 生代的原始硬骨鱼。具鳃、鳔(或肺) 和内鼻孔。体表覆以整列鳞(最原始的 鳞片),具螺旋瓣肠。偶鳍基部有发达 的肌肉,其中骨骼的排列类似陆生四足 类。现存一种,即矛尾鱼。
– 肺鱼亚纲(Dipnoi) 原始而又形态特殊的一类淡水鱼,与 总鳍鱼亲缘关系密切。具鳃、鳔(肺)和内 鼻孔,进入鳔(肺)的动脉来自胚胎期第6 对动脉弓(与肺动脉同源)。大部分骨骼为 软骨;口腔内具有特化的齿板;脊椎骨无椎 体,仅有椎弓和脉弓。具螺旋瓣肠和动脉圆 锥。
– 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
是现代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纲,占
现代鱼类总数的90%以上。体被骨质圆鳞、 栉鳞或无鳞。骨骼的骨化程度高。无内鼻孔, 无泄殖腔,以肛门和泄殖孔通体外。
硬鳞总目
骨骼大部分为软骨,体被硬鳞。如中华鲟。 全骨总目
硬骨较发达,体被硬鳞或圆鳞。仅残留极 少种类,均产于北美洲。如弓鳍鱼、雀鳝。 真骨总目
鲫鱼结构
尾 躯干 头
尾鳍 背鳍
臀鳍
腹鳍
胸鳍
腹鳍腹位
位于腹部,较低等 的鱼类。如鲤形目
位于胸鳍下 方鳃盖之后。 如鲈形目
腹鳍位于鳃盖之间的喉部如鳕鱼
无腹鳍
鲫鱼原位观察
硬骨鱼
被侧线管分支穿透的鳞片称为侧线鳞 (lateral line scale),侧线鳞的数目、侧线上 鳞(由背鳍起点基部至侧线这一长度上的鳞 片数目)和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基部至侧 线这一长度上的鳞片数目)是分类的依据之 一,通常以鳞式(scale formula)表示。
全世界分布约20000种,占现生鱼类的90%。 骨化程度高,体被圆鳞或栉鳞。约35目。
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该纲占鱼类种类的90%以上;硬 骨;各鳍具真皮性辐射状排列的鳍条; 无内鼻孔;体被骨鳞;有骨质鳃盖; 多为正尾;无泄殖腔。 总目的分类意见不一。
腹鳍腹位 圆鳞
大马哈鱼
心室1 心房1 静脉窦 肝静脉1 肾门静脉2
侧腹静脉2
前主静脉2
总主静脉2
后主静脉2
鱼类以中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为氨和尿素。 生活在不同水环境中的鱼有不同的排泄机制: 硬骨鱼类: 体内含盐量 水环境含盐量 淡水硬骨鱼 7 ‰ < 2 ‰ 肾小体发达 海水硬骨鱼 7 ‰ > 20‰ 肾小体退化
全世界已知的现存软骨鱼类约有800 种,其中鲨类约340种,鳐类约430种,银 鲛类约30种,它们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 平洋和大西洋。
我国的软骨鱼类有190多种,大多数 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缺乏寒带性种 类,其中以南海分布的种类最多,东海次 之,黄渤海最少。
•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一般为硬骨,体被硬鳞、圆鳞或栉 鳞,鳃裂外有骨质鳃盖骨保护。鼻孔和 口多为端位。多数具鳔。大多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少数为卵胎生。正尾型。 • 总鳍鱼亚纲 • 肺鱼亚纲辐 • 鳍鱼亚纲
鲤鱼的鳞式表示为:
鱼类的椎体两端凹入,叫双凹型椎体。相邻的椎骨 借前后关节突相连,中央形成球状腔,内有残留的脊索。 椎体中央有小管与残留脊索相连,因此残留脊索呈念珠状。
各椎骨的髓弓连成椎管,内有脊髓通过。 脉弓连成脉管,内有血管通过。
韦伯氏器:
鲤科鱼类的前3块 脊椎的一部分变化成韦 伯氏小骨,包括三角骨 (捶骨)、间插骨(砧 骨)和舟骨(蹬骨), 三角骨的后端和鳔壁相 接触,舟骨和内耳的围 淋巴腔接触。水中的声 波引起鳔内气体产生同 样振幅的波动,通过韦 伯氏器传导到内耳,从 而感受到声波,类似于 陆生脊椎动物的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