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理

合集下载

东莞简介介绍

东莞简介介绍

02
经济发展现状与产业特色
经济发展概况
地区生产总值
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位 居全国前列,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产业结构
东莞市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同 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
外贸出口
东莞市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 一,外贸出口额长期居于全国前列 。
主要产业及特色产品
庄影视旅游区等。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东莞市将继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品质和形象。
挑战
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东莞市需 要应对一些挑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提高等。同 时,也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 服务水平。
东莞市不断加强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 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为教育科技创 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师资力量
东莞市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科技人才 ,为教育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高等教育与科研机构介绍
高等教育
东莞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涵盖了理、工、文、管等多个学科领域,为教育科 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人才交流与合作
东莞市积极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个城市和地 区建立了人才合作关系,为东莞市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 人才保障。
未来合作展望与建议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东莞市应继续加强与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推动东莞市的国 际化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
东莞市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东莞市 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东莞人文地理PPT资料18页

东莞人文地理PPT资料18页
林公园 游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有“南天圣地”之美誉。
旗峰 公园
—旗峰公园位于莞城以南4公里的黄旗山,公园占地面积1600亩,内有山林公园、人 工湖、植物园、黄旗古庙、黄岭道院、廉泉、黄旗山顶灯笼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十数处, 是游人踏青、了解东莞历史的好去处。
目录
一、东莞总概述 二、东莞特产及美食 三、东莞名胜景点 四、东莞交通 五、东莞知名商业街及商场 六、东莞热门商家
东莞总概述一
东莞市位于 广东省中南 部,珠江口 东岸,北接 广州,南连 深圳。
东莞总概述二
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现辖32个镇区 (含4个区,28个镇),546个村委会,132个居委会。全市陆地 面积2465平方公里,158.96万人,外来暂住人口为440.45万人。 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 侨乡。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 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 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 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 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 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莞选择白玉兰为东莞市市花,象 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东莞的市树是荔枝树。
【注:广东四大名园 包括顺德清晖园、番 禺余荫山房、东莞可 园、佛山梁园。】
东莞名胜景点
东莞其他著名景点
虎门 大桥
--虎门大桥与威远炮台遥相呼应的虎门大桥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 索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是东莞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大桥全长15.76公里,主桥 长4.6公里,桥面双向6车道,主跨888米,以跨度大且不用钢锁吊住的高难度造桥技术 闻名。虎门大桥的建成通车,跨海连接了虎门、番禺两地,使东莞成为沟通穗、港以 及珠江两岸和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交通枢纽。

东莞百科知识

东莞百科知识

东莞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民族英雄袁崇焕、抗日名将蒋光鼐、著名画家邓 白、举重冠军陈镜开等都是东莞籍人,著名的岭南画派也发端于东莞可园。

东莞1985年撤 县建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现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86个村委会、205个居委 会。

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底,常住人口694.9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 174.8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520.11万人。

截至2011年,港澳同胞约100万人,海外华侨约30 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中文名称: 外文名称: 别名: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下辖地区: 东莞市 Dongguan 莞城、浪都、香都《莞香》 地级市 广东珠江三角洲 石龙、樟木头、虎门、长安、厚 街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面积: 人口: 东莞市南城街办鸿福路99号 0769 523000 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 2465平方公里 822万(2011年) 机场: 火车站: 车牌代码: 市花、市树: 城市代码: 历史名人: 商界领袖: IT 领袖: 方言: 气候条件: 著名景点: 广府话(东莞话) 、客家话 亚热带季风气候 可园、粤晖园、虎门炮台、孙中山先 祖故居、袁崇焕纪念园 周边机场-广州机场、深圳机场 东莞火车站,东站,石龙火车站 粤S 白玉兰、荔枝 441900 邓世昌、袁崇焕、孙中山、蒋光鼐 陈瑞球、李祖泽、梁乃鹏、方润华 王志东、张志东、邓裕强目录 地理位置 行政区划  东莞概况1、地形地貌  2、城市气候  3、城市水文  4、矿产资源  5、动植物资源 6、地方语言  7、人口  7、城市荣誉  8、城市规划与城市化  社会经济1、经济规模  2、收入之首  3、东莞之最  4、经济产业  5、现代农业  6、世界工厂  7、电力能源  8、电信通信  9、水利工程 历史文化  莞邑风情1、民间艺术  2、地方美食  3、地方特产  科教文卫1、教育  2、文化  3、卫生  4、体育  交通运输1、公路 桥梁  2、铁路  3、高铁  4、轻轨  3、航道  4、港口  5、站场 名胜古迹1、主要景点 2、重点文物 历史名人 当代名人1、电子科技界 2、政治界 3、建筑界 4、工商界展开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中国华南,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

东莞介绍

东莞介绍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

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

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

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

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

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

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5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

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东莞现辖32个镇区,546个村委会,132个居委会。

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6.19万,常住人口640多万,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

东莞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

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

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大部分为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线115.98公里(含内航道);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

东莞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高产区盛产水稻及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东莞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东莞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东莞是哪个国家的城市?东莞是中国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沿海地区。

下面将为您介绍东莞这座城市的概况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东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北临深圳,东临惠州,西接广州,南濒珠江口,距香港和澳门仅几十公里。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东莞成为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二、历史沿革东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国时期东吴黄龙元年,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东莞先后归属于南海郡、东莞县等行政区划,至1985年升级为地级市。

东莞在近几十年间的发展进程中,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人们的目光。

三、经济特征1. 制造业中心东莞地域内产业区域块集中,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尤以电子信息产业和通讯设备业为代表。

目前,东莞已形成了一个以家电、电子、服装、塑胶、玩具等为主导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在全国范围内,东莞是一个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并且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优质外贸合作基地东莞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成为广东省对外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纽带。

近年来,东莞外贸发展势头迅猛,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逐渐提高。

东莞企业凭借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敏锐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 人才聚集地东莞作为一个经济发达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来此就业创业。

东莞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政策,建设高水平的教育和科研机构,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东莞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

四、文化与旅游东莞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景点。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各具特色的民俗传统,还有迷人的自然景观。

东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历史古迹、名胜古镇、生态园区等。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凤岗梁国家森林公园、茶山老街、西湖梦幻谷等。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独特的东莞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东莞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含答案)

东莞市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含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绘制地图时,其图幅大小与所选比例尺的对应关系是( )A. 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B. 图幅越小,比例尺越大C. 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大D. 图幅的大小与比例尺的大小成反比【答案】 C【解析】【分析】解:绘制地图时,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的图幅越大,比例尺越小,地图的图幅越小,图幅大小与比例尺成正比。

故答案为:C【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其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实际范围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则地图的图幅越大,反之越小。

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1)如在野外宿营,一般不能选择图中①处的主要原因()A. 位于陡崖,地形坡度大B. 位于山脊,风力强大C. 位于鞍部,地形复杂D. 位于河谷,山势陡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2)图中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

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D(2)A【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①等高线向高值凸出是山谷,山势陡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不适合野外宿营;D符合题意。

(2)受地形条件影响,山谷中,修公路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图中甲是沿等高线修建,虽然路途远,但是坡度小,安全,施工难度低;A符合题意。

【点评】(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盆地等高线数值外高内低;山谷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陡崖处有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2)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修建的限制较少,在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修建的原则主要是少占耕地,可以以高架路的形式减少对耕地的侵占;山地地区对交通线路修建限制较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陡坡上呈之字形修建,可以减小车辆爬坡难度。

东莞地理

东莞地理

东莞地理学习资料第一课:经济走廊南粤明珠1、位置:珠江下游,珠江口东岸,地处港-深-穗经济走廊中间2、区划: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面积2465平方千米,32个镇(区),596个村(居)委会3、经济:广东四小虎:中山、顺德、南海、东莞,亚洲四小龙:南韩、台湾、新加坡、香港;新兴制造业名城。

第二课:人口密集粤客杂居4、人口:著名侨乡,暂居人口多;人口总量居广东省第三位,人口密度居第二位;2006年人口密度3064人/平方千米5、语言:粤方言为主,粤客杂居,唯一一个纯客语镇——樟木头第三课:常年树绿四时花开6、气候: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夏季,多偏南风,暖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温和少雨。

7、农业:“鱼、米、果之乡”,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粮食作物可一年三熟。

8、灾害:台风和暴雨,寒潮,降水不正常出现干旱。

第四课:东江蜿蜒平原辽阔9、河流:东江流经东莞,注入珠江口的狮子洋,东江支流有石马河和寒溪水(东深供水工程)10、地形: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六课:岭南果香IT大市11、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水果、水产、畜牧、蔬菜,向“四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一体化)和“三高”(高质、高产、高效)方向迈进。

12、工业:“三来一补”广东省第一家——太平手袋厂在虎门兴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转型,从以服装、纺织、塑料制品为主转向以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电子元件等为主,电子及通讯产品生产已成为第一工业支柱。

13、基地:虎门——服装名城石龙、清溪、黄江、石碣——电脑生产基地厚街、大岭山——家具制造大朗——毛纺业第七课:经济腾飞新城崛起14、城市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15、城建: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文化新城、生态绿城,“广东省文明城市”,发展高新产业,建设东莞的“硅谷”——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选学内容:中国乡镇之星——长安服装名城——虎门崛起的物流中心——常平“小香港”——樟木头第一课1.东莞历史悠久,三国吴时立县,名为东官,迄今已有1760多年的历史,相传南朝梁时,改称为东莞,原因是()A.地处广州之东,境内又盛产莞草(即水草)而得名B.地处广州之东,“官”和“莞”音相近,决定换成东莞C.为纪念历史人物而改名D.根据境内河流名称而定名2.2005年东莞行政区划共分为()个镇(区)A.35个 B. 32个C.23个D. 37个第二课1.读p7表2.2,从东莞三类产业人口比例变化可以看出,东莞逐渐发展成为()A.制造业为主的城市B.农业为主的城市C.服务业为主的城市2.读p8图2.2,东莞人口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A.本市户籍人口比例增长快B.外来暂住人口剧增C.本市户籍,外来暂住人口比例差逐渐缩小3.东莞市境内流行粤方言,绝大部分人讲()A.粤方言B.客方言C.潮州话4.全市只有一个镇是纯客语镇,它是()A.长安B.塘厦C.清溪D.樟木头第三课1.传统的赛龙舟在以下哪个月份举行()A.5月底至6月上半月B.8-9月份C.10-11月份2.东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濒临海洋,属于()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3.东莞市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配合较好,粮食作物可()A.一年二熟B.一年三熟C.二年三熟D.一年一熟4.以下哪种气象灾害东莞不常见()A.台风和暴雨B.寒潮C.龙卷风和干旱D.沙尘暴第四课1.流经东莞的主要河流是()A.东江B.西江C.北江2.东莞的地形以()A.丘陵、山地B.平原、丘陵C.平原D.丘陵3.东莞市最高峰时()A.大岭山B.黄旗山C.莲花山D.银瓶嘴4.以下几种水果不是东莞本地产的是()A.荔枝B.龙眼C.梨D.菠萝第六课1.目前,东莞农业初步形成四大支柱产业,农业资源得到了较合理的利用,以下不是东莞农业支柱产业的是()A.水果B.水产C.水稻D.畜牧2.东莞水果种植面积较大的两种是()A.荔枝、龙眼B.香蕉、菠萝C.荔枝、香蕉D.龙眼、菠萝3.读p37图6.4,东莞企业结构逐渐调整,现在呈现出()A.轻工业为主B.重工业为主C.轻重工业并重4.东莞已发展成为工厂大市,主要表现在()A.加工电脑整机所需的零部件,95%以上可在东莞配齐,电子及通讯产品生产已成为第一工业支柱B.全市每百人拥有电话213.5部C.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城乡程控电话网5.东莞的哪个镇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服装名城”()A.大朗B.虎门C.厚街D.大岭山(各镇的特色工业是什么?)第七课1.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提出新的宏伟目标,以下4个选项哪个不是符合东莞实际()A.现代制造业名城B.文化新城C.金融中心D.生态绿城2.东莞的“硅谷城”是指()A.松山湖B.莞城C.南城D.虎门。

东莞防雷公司

东莞防雷公司

东莞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

地处东经113°31′ -114°15′北纬22°39′-23°09′。

北距广州59公里,东南距深圳99公里,距香港140公里。

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

当地地质结构要主为花岗岩和变质岩风化残积土层,土壤电阻率高,,根据气象部门的权威预报,处于强雷暴地区,年雷暴日为80.3/d,证明该地区遭受非常大的雷击灾害。

东莞雷暴日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附录D,东莞的雷暴日数为76.1d/a,属于高雷区。

依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一,计算其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3次/a;根据GB5002.0.4条规定:预计雷击次数大于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应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雷电概述雷电概述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更可高达数十万安培。

千百年来,雷电所造成的破坏可谓不计其数。

落雷后在雷击中心1.5-2Km半径的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过电压损害线路上的设备。

雷电灾害如同暴雨、飓风一样都属于气象(自然)灾害,它与水、旱、刑事犯罪、交通事故统称为影响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六大灾害。

雷电产生于雷暴,而雷暴往往伴随强对流天气而形成,是由大气环流和当地气象因素决定的。

雷暴是积雨云中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并伴有火花放电,强大电流通过时,又使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响声,即雷电。

闪电有枝状、片状、带状、球状,其中枝状最为常见。

雷暴的能量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的大气不稳定能所供给的。

每年进入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大气中的不稳定能增加,因雷暴始发于春季,盛夏,太阳辐射强烈,大气不稳定能储存多,雷暴频繁。

秋冬以后,太阳辐射减弱,因而雷暴逐渐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地理》学习资料
第一课:经济走廊南粤明珠
1、位置:珠江下游,珠江口东岸,地处港-深-穗经济走廊中间
2、区划: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面积2465平方千米,32个镇(区),596个村(居)委会
3、经济:广东四小虎:中山、顺德、南海、东莞;亚洲四小龙:南韩、台湾、新加坡、香港;东莞市为新兴制造业名城
第二课:人口密集粤客杂居
4、人口:著名侨乡,暂居人口多;人口总量居广东省第三位,人口密度居第二位;2006年人口密度为3064人/平方千米
5、语言:粤方言为主,粤客杂居,唯一一个纯客语镇——樟木头
第三课:常年绿树四时花开
6、气候: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夏季,多偏南风,暖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温和少雨
7、农业:“鱼、米、果之乡”,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粮食作物可以一年三熟
8、灾害:台风和暴雨,寒潮,降水不正常以致出现干旱
第四课:东江蜿蜒平原辽阔
9、河流:东江流经东莞,注入珠江口的狮子洋,东江支流有石马河和寒溪水(东深供水工程)
10、地形: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第六课:岭南果乡 IT大市
11、农业:四大支柱产业:水果、水产、畜牧、蔬菜,向“四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一体化)和“三高”(高质、高产、高效)方向迈进
12、工业:“三米一补”广东省第一家——太平手袋厂在虎门兴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转型,从以服装、纺织、塑料制品为主转向以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电子元件为主,电子及通讯产品生产已成为第一支柱
13、基地:虎门——服装名城石龙、清溪、黄江、石碣——电脑生产基地
厚街、大岭山——家具制造大朗——毛纺业
第七课:经济腾飞新城崛起
14、城市化: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15、城建: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文化新城、生态绿城,“广东省文明城市”,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东莞的“硅谷”——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选学内容:
中国乡镇之星——长安服装名城——虎门
崛起的物流中心——常平“小香港”——樟木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