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5课 辛亥革命

实用文档
材料二 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
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
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
人。
——佩弗《远东》
实用文档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 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 署才能生效。
第法五律章案、. 国公务布员法(律内及阁发总布实用理责命文档)令任于时内临,时阁须大副总署统之提。出
【探究】“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 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 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 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 布法律,及时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 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黄花岗 起义
实用文档
浙皖 起义
三、辛亥革命——过程
1、武昌首义——革命的高潮
(1)时间:1911年10月10
(2)主力:日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结果: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改号中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
(4)影响:
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实用文档
思想。
实用文档
(2)性质: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 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4)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
第15课辛亥革命

1、社会:甲午战后, 民族危机加重。
材料1: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 了……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 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 军制,编练新军等。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清政府:新政无法挽 救统治危机
小站练兵
建于1905年的山东电灯公司
施压
革命党人
支持 帝国主义列强
军 经外 事 济交 威 封孤 胁 锁立
立宪派、旧官僚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皇了帝,1是整.推反个翻动反统动君治统主秩治专序就制赖乱,以了建稳套定。立的共重和心—国。—(辛二政亥十革世治命纪民突中主然国化把的)这崛个起头砍掉
材料二:
1被9迫152取年.民消,帝袁主制世共。凯和公深开入复人辟帝心制(,思遭想到近全代国人化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
武昌起义爆发后,黎元洪 被部下从床底下拖出,被推举 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以致后来 有人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
(二)爆发
2.建立政权——成立临时政府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概况: 临时总统: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 和”
3.巩固政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族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2.思想准备——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主题: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 (方式);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政体)
改良
革命
3.军事准备——发动多次武装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第15课《辛亥革命》

(2)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这个封建势力的代表所夺取
3、辛亥革命的失败
1)表现: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2)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资产阶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第16课
第15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
考点分解 主要过程应该包括同盟会成 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 立、《临时约法》颁布、清 帝退位、袁世凯篡权等基本 史实。 (重点) 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共和制 代替君主制在中国近代化进 程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 化诸方面的作用。(难点)
简述辛亥革 命的主要过 程,认识推 翻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 中华民国的 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
件、武器、中心、代表)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剪辫子
中山装
旧时妇女
时髦女性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 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 下台,去世。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 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 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 场。 ——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 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 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 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 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 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第15课:辛亥革命

第15课辛亥革命1.史料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回顾辛亥革命问题:史料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提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史料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之;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由史料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提示】特点: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利。
结果:这种民主政体并未在中国真正建立起;袁世凯逐渐突破《临时约法》的限制,建立了独裁统治。
3.史料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问题:以史料的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之间的哪些事件评价较高?【提示】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4.史料“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问题:从史料来看,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提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非清朝人矣!”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主要是基于(A)A.他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纲领B.清朝是满族政权,他不是满族人C.他留洋海外,是归国华侨D.清朝政治腐败,他以此为耻2.“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
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辛亥革命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
1、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1)原因 (2)时间 2、辛亥革命的意义 3、失败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4、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 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三个思想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秋瑾:鉴湖女侠秋瑾,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1907年参与领导浙皖起义,就义时32岁。 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对于地主所有的土地,核 陆皓东: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徐锡麟:1907年发动浙皖起义,失败后惨遭剖腹挖心,殉难时34岁。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徐锡麟
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成功方面: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下诏退位,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895年筹划广州起义失败而就义,孙中山称他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就义时年仅27岁。
4、清帝下诏退位 4、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
第15课 辛亥革命1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内容腐败, 没个英雄作主。天乎太瞽!(gu)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lu) 豆剖瓜分,都为吾故土。 ——秋瑾《如此江山》
这首词仿佛使人回到了20世纪初风雨如晦的中国。为 了救亡图存,中华儿女奋起斗争却一次次失败,无数仁人 志士壮志难酬,抱恨终天。正当中华民族濒临灭亡的时候, 爆发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它以暴力推翻了帝 制,代之以民国,堪称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透过 武昌城头飘过的历史云烟,让我们从中寻觅 “东方的觉 醒”的历史轨迹!
有效训练
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 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 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 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孙中山所说 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颁布 返回
为什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会落到袁世凯手 中呢?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根本 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破坏 袁世凯的政治资本和手腕
帝国主义列强干涉和支持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 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 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十五大报开了闸门?
有效训练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 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 草草收场。自此,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 共击之” 。
中职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
政治纲领? 地位?
组织基础:革 命团体的建立
基本上结速了各革命团体分散 斗争的局面,使中国的民主革
命有了一个个统一的领导核心
和明确的奋斗目标 。
一、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理论基础:第一个比较完 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学们根据以上史料,总结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一、辛亥革命
局限:推翻了皇帝,成立了民国,但有民国之名,
(四)辛亥革命的意义——局限性 缺民国之实,底层民众也未能真正参与到革命中。
材料:"未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 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 了城,但却没 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 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作了 什么——这些名目 ,未庄的人都说不明 白——官、 带兵的人也还是先前的老把 总。 ——《阿Q正传》节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
1、结束了……;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社会法制化的过程
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使民主共和
朝观念废渐帝入溥人仪心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 声3、中革,除1陋2习天,后促复进辟社丑会生剧活就习草俗草的收近场代化。
一、辛亥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民国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国父孙中山 五色旗
时间?
地点?
国旗?
《大总统誓词》
一、辛亥革命
(三)辛亥革命的成果——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5课《辛亥革命》

责任内阁
(2)性质: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2、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的支持
对清:逼宫退位 革命派软弱、缺 乏实力 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革命派:迫孙中 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 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性质:资产阶级(1)内容(原则)
主权在民 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 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 自由平等 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 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三权分立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 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四、评价辛亥革命
1、功绩:
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局限: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三民主义
3、军事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 义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武昌首义——革命的爆发
(1)时间: (2)主力: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 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 朝统治土崩瓦解。但革命潜伏着失败 的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材重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材难点 : 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从1894年兴中会 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 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2)性质: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原因?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的支持 对清:逼宫退位 革命派软弱、 缺乏实力 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革命派:迫孙中 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例题3“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 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这副对联创作的时间应该为 ( B) A. 1911年 B.1912年C.1946年 D.1950年 例题4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 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 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 C.扩大内阁权力D.反对封建专制
二、辛亥革命——背景篇 19 20
清 政 世 府 纪 干 末 什 1、列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 么 世 去 纪 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了 初 ! 中 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和预 ! 国 备立宪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 怎 么 啦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⑴民族革命的目的什么?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驱除鞑虏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恢复中华 ⑵政治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与三民主义又 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 (核心) 创立民国 是什么关系?
社会革命 ⑶社会革命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实行“耕者有其田”,解决社会贫富不均问题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补充和发 不是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展)
B
四、辛亥革命——评价篇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么认识,为什么?
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 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 度上达到了。
四、辛亥革命——评价篇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 开创“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 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革除旧风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 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 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请回答: 以上四则材料分别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
三、辛亥革命成果——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 国号
国都 国旗
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 南 京 五 色 旗 孙 中 山
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1)内容(原则)
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 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请愿、 自由平等 选举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 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三权分立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 责任内阁 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三、辛亥革命成果——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
1.排序: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清帝退位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位 2.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国旗,临时大 总统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直接目的是为 了限制谁?根本目的是维护什么制度? 4.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1895的新 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
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 15%, 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5)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 空虚
第十五课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过程篇 二辛亥革命——背景篇 三辛亥革命 ——成果篇: 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 四辛亥革命——评价篇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前提)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思想准备 论战双方: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论战主题: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论战影响:更多的人开始冲破改良思想, 投身革命
(3)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义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一、辛亥革命——过程篇
武昌首义——革命的爆发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2)革命党人:熊秉坤 金兆龙 (3)结果: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荐黎元洪为都
督,宣布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 改号中华民国
(4)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 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资产阶级的做了哪些准备?
(1)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名称 时间 地点 性质 其他
中国第一个 标志着资产阶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资产阶级革 级民主革命运 命团体 动的兴起 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 总理: 性的资产阶 宗旨: 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 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 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 会革命。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思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革 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 命是否完成了这一任务?
失败: 1.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2.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例题5.我们说“辛亥革命失败了”的主要依 据是 D ( ) A.没有建立新的政权 B.临时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C.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北京
湖北军政府 成立后,
湖南、 陕西、江西、 云南、上海、 浙江、贵州、 江苏、安徽、 广西、广东、 山东、四川 等15省份宣布 独立。
例题1: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在宣告独立时,仅" 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 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 都督。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主要现象是 ( ) c A.辛亥革命迅速扩展 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旧官僚投机革命 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例题2: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 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 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 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B (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