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天》音乐课教学设计
(演唱)落水天-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唱)落水天-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为六年级音乐下册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一首湘文艺版的歌曲《落水天》的演唱教学。
本课将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知湘文艺版《落水天》歌曲的背景和情感表达;2.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和表现技巧;3.能流畅演唱《落水天》歌曲。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2.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3.让学生在合唱中学会合作、倾听和尊重。
情感目标1.爱好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2.了解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重要性;3.通过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A. 模块一:引入1.教师简单介绍安全知识和对生命的重视,引导学生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2.播放《落水天》歌曲录音,向学生传达湘文艺版《落水天》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背景,引起学生思考。
B. 模块二:学唱《落水天》歌曲1.将《落水天》歌曲分成多个小节,让学生反复跟唱;2.着重教授歌曲的调式、音乐节奏、发声技巧等;3.依照歌曲节奏设计简单动作,练习节奏感;4.教唱合唱部分,引导学生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与合作的重要性。
C. 模块三:合唱表演1.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唱一遍歌曲,加强歌曲感性理解和情感表达;2.针对唱出效果不好的学生,进行矫正;3.全班分组练唱,进行小组合唱;4.各小组之间比试,展示合唱成果;5.学生自由表演展示,以展现个人音乐表演能力。
D. 模块四:收尾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反馈和点评;2.探讨合唱的意义和乐趣,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3.鼓励学生在社交平台上互相分享学习体验和表演经验。
四、总结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六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落水天》。
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体现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社交性。
充分展示了学生在音乐表演中的个性与才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演技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可贵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3课歌曲《落水天》教案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3课歌曲《落水天》教案一. 教材分析《落水天》是一首富有广东地方特色的儿歌,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雨天玩耍的情景。
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体验雨天的快乐。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巩固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对儿歌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广东音乐的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雨天的体验各有不同,需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投入到歌曲学习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落水天》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使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培养对地方音乐的兴趣。
3.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广东音乐特点,如音调、节奏等。
2.歌曲中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3.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积极性,投入到歌曲学习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讨论。
2.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雨天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4.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落水天》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3.准备雨具,如雨衣、雨伞等。
4.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雨天的情景。
教师提问:“你们喜欢雨天吗?雨天你们会做些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落水天》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
同时,教师展示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
分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学习。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检验学习效果。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0课时《落水天》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0课时《落水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落水天》名曲的产生背景2.学习掌握《落水天》曲调,理解曲调的特点3.能够演唱《落水天》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4.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悟性和审美能力二、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诗歌海报、音乐CD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采用以诗抒情的形式介绍这首曲子:我们知道,许多音乐作品都有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首叫做《落水天》的音乐作品,这首曲子是为表彰一个勇敢善良的落水女孩而诞生的。
以下,我将朗读一首诗,它便是这首曲子的故事:浩浩洪涛,狂风呼啸,凄冷的寒冰,冻结着大海;一个女孩,急忙奔走,边跑边祈求,为什么不救?她哭泣着、求助着,可是,除了海风,没有任何声音回应;绝望、害怕是她的信念,她沉入了深海。
那么,这首曲子为什么叫做《落水天》呢?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好奇心发挥出来,一起来挖掘这首歌曲的精彩之处。
2.歌曲欣赏(10分钟)音乐老师播放这首歌曲CD,并利用投影仪播放歌曲MV,让学生欣赏这首曲子,并在听完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他们能否领略到音乐之美?是否还有其他感触?3.边听边描绘故事画面(15分钟)让学生听一次《落水天》的曲子,边听这首曲子,边在笔记本上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课堂上学生完成,然后教师找部分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脑海中描绘出的画面。
4. 音乐课堂表演(15分钟)将学生按小组分组,并让每组DIY一番,让每组演绎一下《落水天》.可自己选择演唱或是混声演唱,或使用器乐演奏等任何方式表达。
5. 探究曲目特点(15分钟)请老师为学生播放这首《落水天》的曲子,并让学生听一下旋律、曲调,在听完之后请学生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旋律怎么样,是否能够领会到这首歌曲的特点?6. 课后作业请学生在家听《落水天》这首歌曲CD,并根据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写一段心得体会,并在下次音乐课开始之前交给音乐老师。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的和声和旋律有一定的谆谆喜爱,但是我们还需要学生们更深入的理解与欣赏,纵观全篇让学生真正能够领略音乐之美,从而更加深入地去爱音乐,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震撼与感动。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落水天》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落水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落水天》是一首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教材,这首歌曲描绘了下雨天的景象,通过歌词和旋律展现了人们在不同天气下的不同心情。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下雨天的宁静和舒适,第二部分则表达了人们对晴朗天气的期待和向往。
这首歌曲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旋律和歌词,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和歌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现,对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更感兴趣。
然而,部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尚有欠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落水天》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天气下的心情变化,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协同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独特韵味。
2.歌曲旋律中的音准和节奏。
3.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天气的心情变化。
3.小组合作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汲取情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落水天》的教材和音频资料。
2.准备相关天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设施。
4.准备小组合作活动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雨天的感受。
同时,播放歌曲《落水天》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注意方言词汇的读音和含义。
音乐落水天教案

音乐落水天教案教案标题:音乐落水天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音乐落水天,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落水天的背景介绍和演唱。
2. 音乐落水天的曲式和乐器演奏。
3. 学习和演奏音乐落水天的乐谱。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音乐落水天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播放音乐落水天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主体活动:3. 分组让学生合作进行乐器演奏,例如使用打击乐器模拟水的声音。
4. 学生学习和演奏音乐落水天的乐谱,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调整乐谱的难度。
5.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落水天的曲式结构,如引子、主题、转奏等,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巩固活动:6.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演唱音乐落水天的歌词。
7.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和演唱自己的版本,加入个人创意和表演元素。
评价活动:8.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演奏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
9.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发展音乐才能。
拓展活动:10.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或音乐家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或演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落水天和中国传统音乐。
11.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
教学资源:1. 音乐落水天的录音或视频。
2. 打击乐器和其他乐器。
3. 音乐落水天的乐谱和歌词。
4. 音乐专业人士或音乐家的讲座或演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合作演奏和合唱的活动,学生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参与更多的音乐活动。
落水天-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落水天-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落水天》这首歌曲的歌词、曲调、节奏等元素。
2.学会模仿人声表现水中欢快的氛围,提高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练习发音、韵律等基本音乐技能,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的介绍《落水天》是一首节奏欢快、韵律明快的儿童歌曲,来源于民间,非常具有娱乐性。
这首歌讲述的是人们在水中游泳的欢乐场景,透过音乐表达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和自在潇洒的心情。
2. 歌曲的演绎1.首先,播放这首歌曲的录音,让孩子们初步熟悉这首歌曲的基本曲调和节奏。
2.然后,带领孩子们模仿歌曲中各个部分的人声。
例如,开始部分的“哎呀哎呀”、中间部分的“哈哈哈”,以及结尾处的“落水天,哈哈哈”等等。
通过让孩子们口感歌曲中的音调音色和韵律,加深孩子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最后,让孩子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段歌曲的人声,并逐一进行表演。
同时,老师随时对孩子们的表演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孩子们更准确地出现人声,并达到人声的最佳效果。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初步采用讲解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介绍歌曲和演示表演技巧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而后进行分组,让孩子们通过进行小组合作,加深对尤其人声技巧的领会,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能对《落水天》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获得了较大的艺术享受和课堂成就感。
教师也通过指导和辅助,使孩子们的口感听力、韵律感、协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对于未来的音乐学习和素质教育都是较好的补充和提升。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0课时《落水天》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10课时《落水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落水天》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和创作背景;2.学习并掌握《落水天》的歌曲歌词、曲调和节奏;3.练习唱歌,提高唱歌能力;4.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落水天》这首歌曲的学习。
三、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落水天》的歌曲歌词、曲调和节奏;2.练习唱歌,提高唱歌能力。
四、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2.教师备好相关课件和资料;3.学生备好课本。
六、教学步骤与过程第一步:温故知新有没有同学听说过《落水天》这首歌曲呢?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和创作背景。
第二步:正式学习1.听音乐。
请同学们先认真听一听这首歌曲,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2.学歌词。
配合歌曲,老师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同时提醒同学们注意发音和语调。
让学生自己跟着歌曲唱几遍,帮助他们熟悉这首歌曲。
3.学节奏。
老师教授这首歌曲的节奏,并让同学们随着节奏拍手。
第三步:练习唱歌老师让同学们再次唱这首歌曲,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帮助他们提高唱歌的能力。
第四步:开展音乐表现老师现场为同学们演示这首歌曲的表现方式,同时要求同学们自己表现这首歌曲,让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和练习,同学们对于音乐的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深度了解了歌曲背景故事,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也有了提升。
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加强音乐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听音乐的能力。
落水天-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落水天-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落水天》这首经典童谣的歌词与旋律;2.学会使用人音教育资源网站,听取不同版本的《落水天》;3.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落水天》,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4.通过集体演唱《落水天》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5.通过手语教学与演唱,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学生对《落水天》歌曲的理解和情感体验;2.集体演唱《落水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手语教学与演唱,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难点1.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落水天》,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2.学生在集体演唱和手语教学中的表达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人音教育资源网站;2.包含《落水天》歌曲的音乐资源;3.课程PPT;4.手语图示和课堂展示工具。
四、教学过程1. Warming Up(1)神秘音乐在课堂开始前放一段神秘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2)学生听取落水天不同版本学生使用人音教育资源网站听取不同版本的《落水天》。
2. Presentation(1)学唱《落水天》老师引领学生学唱《落水天》。
(2)欣赏版权方演唱《落水天》学生欣赏版权方演唱的《落水天》,体会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欣赏多位明星版演唱学生欣赏多位明星版演唱的《落水天》。
3. Practice(1)集体演唱《落水天》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唱《落水天》,并体验合作和团队精神。
(2)教学手语老师演示并教学手语,学生跟随老师练习。
(3)手语展示每位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将学到的手语展示给全班。
4. Production(1)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自由发挥,演绎他们自己的版《落水天》。
(2)合唱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演绎,全班进行评选并合唱展示最佳作品。
5. Assessment老师观察学生在集体演唱和手语教学中的表达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并给予评价。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落水天的歌词和旋律,并深入了解到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水天》
教学目标:
1.能用方言有感情的学会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并能用竖笛吹奏其旋律。
2.能认真听赏广东音乐《旱天雷》,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的基本情绪。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演唱广东客家民歌《落水天》,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钢琴
教材分析:
《落水天》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流行于广东地区乡情味极浓的一首民歌,富于特色的××××·节奏型贯穿全曲,旋律由“6 1 2 3”四音组成,歌词朴实感人,表现了旧社会穷苦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遮雨的可怜情景,同时又具有风趣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
听赏《旱天雷》,体会广东音乐活泼、明快的风格特点。
认识扬琴、粤胡两件乐器,在歌曲中感受各自独特的音色特点。
二、歌曲学唱
1、聆听:播放课件《落水天》,引导学生从广东民间风土人情中感受广东民歌的风格,情调。
指导:(1)歌曲的情绪如何?有什么特点?生:优美而悲伤;比较短小。
(2)与《旱天雷》有哪些不同?生:力度、速度、情绪上都有所不同。
2、带问题(2)复听歌曲。
3、教师范唱:
指导:(1)歌曲由哪几个音组成?生听后回答:6、1、2、3四个音组成。
4、学生自主学习歌曲:
提示:(1)用“葫芦丝”吹奏旋律;
(2)同桌合作学习歌曲,吹一吹、拍一拍或唱一唱;
(3)遇到什么困难?试着帮一帮、想一想。
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将旋律、节奏及歌词相结合学会演唱歌曲。
5、处理歌曲:
(1)换气记号。
教师加换气记号后,学生再次吹奏、演唱。
(2)你最想做什么?你不能做,什么心情?那像歌中的人呢?生:玩,沮丧、生气;着急、悲伤。
(3)悲伤时,语气如何?哪句最能体现出来?生:较弱;最后一句。
6、活动:
由学生跟随录音学唱“广东客家方言”歌曲,从中感受广东民歌风格。
小组或师生合作,有吹、有唱、有拍奏。
齐奏或齐唱歌曲。
7、了解广东民歌,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拓展与提高。
或者创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内容,老歌新唱,激发兴趣。
三、小结
说说你对广东音乐的印象,能复述其特点吗?
课后,听赏《步步高》,继续感受广东音乐的特点;了解广东音乐“三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