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塔瓦河音乐欣赏

合集下载

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体验策略——以《沃尔塔瓦河》教学活动为例

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体验策略——以《沃尔塔瓦河》教学活动为例

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体验策略——以《沃尔塔瓦河》教学活动为例方建军【摘要】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体验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体验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所有领域和全部活动中。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Music is an hearing art,and experiencing music is the base of whole music learning activity,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Music experienc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rough all music teaching fields and activity organization.In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take different tactics for students at varied levels to guide them participate in it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ir life-long music study and appreciation.【期刊名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3页(P122-124)【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体验;策略【作者】方建军【作者单位】余姚市马渚镇初级中学,浙江余姚31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71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是初中人教版音乐教材中的重点欣赏曲目。

乐曲采用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通过描绘两岸美丽景色以及风俗人情,表现了作者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 》模块 沃尔塔瓦河主题赏析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 》模块 沃尔塔瓦河主题赏析精品教案

《音乐鉴赏》模块《沃尔塔瓦河》主题赏析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沃尔塔瓦河》的段落结构,有感情地背唱主题旋律2、过程与方法:能用音乐要素复述《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的基本特点,对比教学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曲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三、教学重点、难点《沃尔塔瓦河》各主题的段落表现手法四、教具准备《沃尔塔瓦河》视频,钢琴五、作品分析1、作者简介斯美塔那(1824~1884) 捷克作曲家。

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与钢琴。

1843年去布拉格师从著名音乐教师普洛克什学习音乐理论与作曲。

1848年,捷克爆发了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血气方刚的斯美塔那积极响应,创作了歌曲《自由之歌》、《布拉格大学生进行曲》、《国民近卫军进行曲》等。

革命失败后,斯美塔那被迫流亡国外达5年之久。

1861年,斯美塔那回国后,为发扬民族音乐文化而奔波,他筹建了“捷克民族剧院”,创办了“捷克艺术家协会”等。

1874年,斯美塔那患耳疾未能治愈。

全聋后,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作品,为发展捷克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捷克近代音乐之父”。

斯美塔那一生创作有8部歌剧,其中《被出卖的新嫁娘》最著名,其他代表作有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小提琴和钢琴二重奏《我的故乡》等。

他的音乐作品同捷克民间艺术有密切联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特征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乐观的爱国主义精神。

2、背景资料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

这部交响诗套曲创作于1874年9月,当时,可怕的耳疾残酷地折磨着他,但斯美塔那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写完了这一巨作。

它由六个乐章组成。

每个乐章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标题交响诗演奏,也可整体联接起来演奏。

这部作品以捷克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斗争历史和传说、波希米亚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为题材,经过精心的构思,以宏伟的气势和充满诗意的笔触,描绘了捷克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风土人情。

音乐欣赏课《沃尔塔瓦河》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沃尔塔瓦河》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沃尔塔瓦河》教学反思本文旨在对音乐欣赏课中授课《沃尔塔瓦河》的教学效果做出反思。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反馈的综合分析,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

一、教学内容在本次音乐欣赏课中,我们选择了《沃尔塔瓦河》作为教学素材。

这首乐曲描述了流经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的伏尔塔瓦河的壮丽景色。

这是一首充满欢快与活力的作品,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我们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作曲家贝多芬以及他的创作背景。

然后,我们带领学生仔细聆听了整首曲子,并讲解了其中的乐曲形式、旋律特点以及乐器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我们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感受乐曲所描绘的视听感受。

二、教学方式针对音乐欣赏课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首先,我们通过投影仪播放了乐曲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场景。

同时,我们还安排了音乐家的现场演奏,使学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其次,我们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料,向学生介绍了《沃尔塔瓦河》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构思。

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提升了学生对乐曲的兴趣和理解。

最后,我们借助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了他们对音乐欣赏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学生反馈在本次音乐欣赏课中,学生的反馈表明我们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生们不仅对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扩展了对音乐的感知。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课堂教学,他们对《沃尔塔瓦河》这首乐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音乐欣赏的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改进建议尽管本次音乐欣赏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意识到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应加强对音乐基本概念的讲解,使学生对乐器、乐曲构成等方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沃尔塔瓦河音乐赏析

沃尔塔瓦河音乐赏析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

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乐曲的主题部分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由弦乐器奏出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取自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史诗般咏唱的美,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音乐欣赏--《沃尔塔瓦河》

音乐欣赏--《沃尔塔瓦河》

音乐欣赏--《沃尔塔瓦河》音乐欣赏--《沃尔塔瓦河》教材分析:捷克作曲家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乐,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教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作品,感受和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感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2、能听辨出音乐的段落、体裁、演奏乐器及表演形式。

3、感受作品内在所包含的情感。

4、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5、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难点:欣赏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感受作品的表面特征,体会作曲家深刻的创作意图。

教学策略及创造性教学设计以音响、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相互交汇的手法,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以引导、启发等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将作品中深厚的爱国情怀时刻贯穿其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放VCD——01)。

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沃尔塔瓦河赏析

沃尔塔瓦河赏析

沃尔塔瓦河赏析《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音乐赏析

沃尔塔瓦河音乐赏析

沃尔塔瓦河音乐赏析(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

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乐曲的主题部分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由弦乐器奏出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取自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史诗般咏唱的美,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课件 2024—2025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课件 2024—2025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一源头
长笛
第二源头
单簧管
林中狩猎
乡村婚礼
水仙女的舞蹈
1、力度、速度、情绪与前面比较有何变化? 2、 用什么乐器表现的?
源头
沃尔塔瓦河主题
林中狩猎
乡村婚礼
月光下水仙女的舞蹈 次日清晨的沃尔塔瓦河 圣约翰大峡谷
尾声:流向远方
交响诗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 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文字 性的交响诗称为“音诗”,描写自然景物 等绘画性的交响诗成为“音画”,以童话 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称为“交响童话”。
《沃尔塔瓦河》
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 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 第三乐章《萨尔卡》 第四乐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第五乐章《塔波尔城》 第六乐章《布朗尼克山》
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那 (BedrichSmetana)
• 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著名的 民族乐派作曲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 琴,后又学钢琴,八岁开始作曲。 1848年参加了反抗 异族压迫的革命 运动,起义失败后在国外流亡五年, 1861年回国后为发扬民族音乐而奔波 。 1874年不幸两耳全聋,内心极度 痛苦,仍以难以置信的毅力继续从事 创作。因此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 奠基人”、“新捷克音乐之父”。
乐曲曲式结构: 奏鸣曲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沃尔塔瓦河音乐欣赏
沃尔塔瓦河是流经捷克一条大河,被捷克民族称为“母亲河”。

《沃尔塔瓦河》是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交响诗。

这首富有感染力的、流畅自然的e小调旋律在全曲中起着主导的统一的作用。

而森林狩猎的音乐乡间婚礼的民间波尔卡与主题音乐有机的结合。

乐曲最后转为F大调,显示了沃尔塔瓦河流向布拉格的更加壮阔于气势雄伟。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

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

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

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村庄,岸边传来了轻盈欢快的波尔卡舞曲。

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载歌舞地举厅婚礼。

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

木管乐器宁激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

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

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

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着流动音型,朦胧的月光倾泄,沃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

黑夜将逝,表现沃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出现。

音乐渐强,乐队的全奏,铜管乐肆虐的喧嚣,木管乐尖锐的啸叫,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峡谷中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

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

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

大调的基本主题由乐队全奏着,显得更加宽广妩媚而感人至深,充满了欢乐利力量。

沃尔塔瓦河流过了布拉格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第一首交响诗中史诗般的“维谢格拉德”主题两次响起,这个主题象征着捷克人民的伟大和光荣,整部交响诗集也有机地贯穿在一起。

最后,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动的旋律,宛如河水从容地流向天际,流向远方……
2. 欣赏《沃尔塔瓦河》
提示:两条小溪主题及长笛、单簧管的音色;沃尔塔瓦河主题;林中狩猎主题及圆号的音色;乡村婚礼主题及波尔卡的音乐体裁;水仙女主题及其清淡缥缈的和声音色;河水冲出峡谷险滩主题及其强大的力度、浓重的和声音色;乐曲的文化内涵及其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交响诗的知识概念;民族乐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主要贡献
(1)欣赏《沃尔塔瓦河》的教学工作,最好与演唱《我的祖国》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祖国》这首歌的歌词,为理解《沃尔塔瓦河》的音乐内涵奠定了一些基础,而它的曲调又将《沃尔塔瓦河》的重要主题展示了出来。

这就为聆听《沃尔塔瓦河》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因为课时的关系,在聆听《沃尔塔瓦河》全曲之前,应该引导学生熟悉乐曲中的一些主题音调。

如:沃尔塔瓦河源头及两条小溪的主题;沃尔塔瓦河主题;林中狩猎主题;乡村婚礼主题;水仙女舞蹈主题;维谢格拉德城堡主题。

针对这些主题,有的要熟悉其曲调,有的要熟悉其和声音色,例如:水仙女的舞蹈主题——和声音色清淡、虚幻、缥缈;河水穿越峡谷险滩主题——和声音色浓重、浑厚、雄壮、有力。

有的要熟悉其音乐体裁,例如:乡村婚礼主题的音乐体裁是波尔卡(2/4拍)。

有的要熟悉其配器,例如:水仙女的舞蹈及河水冲出峡谷险滩。

在上述关注点上,要尽量突出重点,不要一般化的面面俱到。

为达到这些目标,可以利用课本上“实
践与创造”第二题的学习内容。

(3)完整地聆听全曲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结构形式,联想想象乐曲所蕴含的内容,认识和理解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4)与聆听乐曲有关的音乐知识,如:交响诗、管弦乐队的分组及其常用乐器、斯美塔那等,要融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解决,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这些音乐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及文化内涵,但要控制这些知识的容量和教学时间,尽量做
到适可而止。

5. “实践与创造”中部分问题
的答案:
第一题的答案:
第二题的答案:
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斯美塔那
波尔卡舞曲——乡村婚礼
长笛单簧管演奏的波动音型——一股温暖、一股清凉的两条小溪清淡缥缈的和声音色——月亮,水仙的舞蹈
厚重、浓郁、磅礴的和声音色——穿越险滩峡谷的河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