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塔瓦河音乐赏析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赏析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赏析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斯美塔那(1824年~1884年)斯美塔那是捷克作曲家,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斯美塔那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5岁参加弦乐四重奏演出,6岁举办钢琴独奏会,8岁创作第一部作品。
1848年参加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运动,被迫流亡国外。
1850年任瑞典哥尔德交响乐团指挥。
1861年回国后任布拉格合唱团指挥。
1874年不幸双耳全聋,他在痛苦中辞去剧院指挥职务,以惊人毅力坚持音乐创作。
斯美塔那用他的作品激发捷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成为捷克的民族英雄,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者。
斯美塔那的主要作品有8部歌剧、11部管弦乐作品、2部弦乐四重奏,以及若干钢琴曲和声乐曲。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欣赏作品写于1879年,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
《我的祖国》综合了“交响诗”和“套曲”两种结构,是以捷克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历史以及祖国秀丽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等为题材而创作的。
作品共6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一部有标题的交响诗,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贯穿起来连成整体。
其中,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最为著名,艺术形象鲜明,通俗易懂,演出次数最多,最受人们的喜爱。
《沃尔塔瓦河》描写了贯穿布拉格的一条大河——沃尔塔瓦河。
斯美塔纳《沃尔塔瓦河》赏析

斯梅塔那《沃尔塔瓦河》赏析陈茜20090704310063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二班摘要:介绍了作为捷克最家喻户晓的六首交响诗之一的《沃尔塔瓦河》,它的作家简介、作曲背景、结构介绍以及我的感受。
关键词:捷克斯美塔纳沃尔塔瓦河正文: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1824——1884)被称为捷克音乐之父。
斯美塔那自幼就显露出了出色的音乐才华,他四岁开始学小提琴,五岁演奏海顿的室内乐作品,六岁当众演奏钢琴并开始作曲。
19岁时,斯美塔那已经形成了具有捷克民族特征的音乐创作风格,并且成为当时肖邦作品的最优秀的演奏者之一。
他创办了布拉格音乐学校,领导了发展捷克民族文化文化的多种音乐活动,创作、指挥、演奏、教学部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不愧为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斯美塔纳的一生是在不安定的政治背景下度过的。
在奥地利的统治下,波希米亚动荡不定,掀起了民族主义热情的浪潮,这股浪潮在1848年的起义时达到顶点。
年轻的斯美塔纳投身于爱国的事业中。
革命被镇压之后,布拉格的气氛对那些被怀疑是同情民族主义者的人来说是沉闷的。
1856年,斯美塔纳接受了瑞典的一个指挥职位。
在国外期间,他追随柏辽兹和李斯特而转向写作交响诗。
1861年,他返回波希米亚,重新开始他的民族艺术事业,并为布拉格建立一个用民族语言演出的剧院而奔波。
在他的八部爱国主题的歌剧中,有几部仍在他的祖国上演。
其中一部《被出卖的新嫁娘》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另一部同样重要的,建立了斯美塔纳声誉的作品题名为《我的祖国》,这是一部含有六首交响诗的组曲,在1874年—1879年间写成的。
这些作品浸透了波希米亚美丽的乡村景色,民间歌舞的节奏,以及壮观华丽的传奇。
斯美塔纳的整部作品有《维谢格拉得》、《沃尔塔瓦河》、《莎尔卡》、《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波尔城》和《勃兰尼克山》六部分组成。
在斯美塔纳坎坷的一生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留下了光辉的艺术遗产。
在捷克斯洛伐克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斯美塔那是我们的音乐家”。
试析《沃尔塔瓦河》

《沃尔塔瓦河》是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写于1874年。
当时的斯美塔那遭到了耳鸣的不幸,但还是继续完成了此杰作。
这部套曲由六个独立乐章构成,分别是《维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沙尔卡》、《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波尔》与《布朗尼克》。
1作曲家通过统一的构思和主题贯穿的手段联结起来,形成了这一部展现爱国情结的交响套曲。
其中《沃尔塔瓦河》是最能体现套曲主题,大众最喜欢的一个乐章。
整个乐章大致分为九个部分,引子部分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暖。
慢慢合二为一出现“沃尔塔瓦河主题”,在森林、草地、田野穿梭…...在这过程中有热闹的乡村婚礼,有水仙女的翩翩起舞。
因此,“森林狩猎”、“乡村婚礼”、“水仙女之舞”三个主题相继出现。
之后,河流继续奔跑,主题再现,顺着圣约翰峡谷奔泻而下,此处为乐章的展开部。
最后经过维谢格拉德堡,流入易北河,由再现第一乐章“维谢格拉德主题”步入尾声。
作曲家热情的赞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示了沃尔塔瓦河的瑰丽与壮美。
对于母亲河的赞美,作曲家融入了深刻的民族情感、民族艺术风采,创新的交响音乐写作手法和个人风格特征,谱写了这脍炙人口的美丽乐章。
笔者反复聆听这首曲子,被作曲家具有特色的创作特点所吸引,从而产生了一些想法和思考。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点的阐释。
一、音乐中的民族性《沃尔塔瓦河》体现了作曲家的民族情结,这与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上半叶,是捷克民族文化复兴时期,音乐与文学重新走向繁荣,为提高捷克人的民族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批的艺术家和文1毛宇宽,《斯美塔那及其不休巨作<我的祖国>》,《音乐研究》,1980年第2期。
学家开始发掘和整理民间艺术瑰宝,斯美塔那也不例外。
因此,他的音乐带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当然,作品中深刻的爱国情结,与他跟随捷克民族文化教师多年的学习有直接关系。
在此期间,他接触了许多祖国体裁的绘画、文学作品和民间音乐,使他的才能在充满革命、爱国的气氛基础上成长起来。
交响诗《沃尔塔瓦河》赏析

石顽强搏斗,暗示着捷克人民不畏强暴、
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源头
沃尔塔瓦河主题
林中狩猎 乡村婚礼 月光下精灵之舞 次日清晨的沃尔塔瓦河
圣约翰大峡谷
整个作品音乐流畅,色彩壮丽、清新,蕴 藏着无限的深情厚意,是一首捷克人民爱 国主义的壮丽赞歌。
精 灵 之 舞
主奏乐器
长笛、单簧管、 小提琴弦乐组
音乐情绪
抒情、诗意、表达作者对沃 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林中狩猎
小号、圆号奏出号角主题来描绘沃尔 瓦河正流过一片茂密的森林。
X. X X X X X
X
X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
X. X X X X X
X
XX
X
Back
乡村婚礼
运用捷克民间波尔卡舞曲,表现村民们 热闹喜庆的婚礼场面。
2/4
X
XX
Back
月光下的精灵之舞
长笛、单簧管奏出起伏波动音型,小提 琴在高音区奏出优美动听慢板旋律,好似 精灵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Back
1、用什么乐器表现?
2、力度、速度、情绪与前面比较有何变化?
乐队齐奏、铜管乐、打击乐突出,力度 加强,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描 写沃尔塔瓦河通过险峻峡谷时,与拦路巨
沃尔塔瓦河赏析

沃尔塔瓦河赏析《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 音乐赏析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
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乐曲的主题部分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由弦乐器奏出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取自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史诗般咏唱的美,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沃尔塔瓦河赏析

沃尔塔瓦河赏析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第二首沃尔塔瓦河赏析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是斯梅塔那在1874年9月已明显感到耳聋灾难来临时创作的,他以顽强的毅力于1876年完成了由六首交响诗组成的全曲。
当第一次公演时,他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了。
这六首交响诗分别是:第一首“维谢格拉德城堡”,描写古代具有光荣斗争历史的古城,并再现出古代捷克人民的光荣形象;第二首“沃尔塔瓦河”,描写了纵贯南北的捷克最大的河流——沃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及诗一般的传说;第三首“美女沙尔卡”,写的是民间传说中民族女英雄的故事;第四首“波西米亚的森林”,生动地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第五首“塔波尔城”及第六首“布朗尼克山”,描写人民与异族压迫者的英勇斗争,和对未来胜利的讴歌。
沃尔塔瓦河乃是南北纵贯捷克全国、。
并流经首都布拉格的一条著名的河流。
作者用音乐刻画沃尔塔瓦河水缓缓地流往成乡僻壤,展现其沿岸的优美景色及农民们生活习俗,从而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刻画了捷克的秀丽风光,倾吐了作者对于祖国的深忱的爱。
沃尔塔瓦河全区可分为八个部分:一、“沃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沃尔塔瓦河的水源原是由两条小溪汇合而成。
乐曲先是在弦乐、竖琴伴奏下,竖笛奏出了一个委婉曲折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一;再用单簧管奏出一个与长笛音调反向行进的音调,表现水源之二。
然后,管弦乐的配器逐层加厚,音乐不断加强,表现出由涓涓细流逐渐汇合成滚滚的合川。
接着,在潺潺水声的伴奏下,小提琴声部唱出了一个民歌风的优美旋律,宽阔而又舒展,它成为贯穿全曲的“沃尔塔瓦”的基本主题二、“林中狩猎”在抒情主题未结束时,突然,四支圆号齐声奏出了嘹亮的号角式音调,它与小提琴走出的流水音调交织在一起,使人恍然若见在河边的树林里,鼓角齐鸣,犬马奔驰,正在进行一场紧张而热烈的狩猎活动的场景。
三、“乡村婚礼”当狩猎的号角声逐渐远去,河面恢复了片刻的宁静。
不久,又传来了一阵轻快、活泼的捷克民间舞曲“波尔卡”的乐声。
这大概是村里的农民们正在庆祝一对青年那女的婚礼吧:那样充满了欢乐,似乎是沃尔塔瓦河也受到了感染,随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呢!四、“月光及水仙的舞蹈”随着“波尔卡”乐声逐渐成绩下来,夜幕降临了,万籁俱寂,唯有那沃尔塔瓦河依然在缓缓地流淌着。
沃尔塔瓦河(交响乐)赏析

沃尔塔瓦河竖琴拨响串串琵因音,圆号以极其微弱的力度在长音上爬行,在这迷迷朦朦、水波荡漾、阵阵涟漪飞溅的背景下,小提琴在高音区咏唱出晶莹优美的象征水仙女的主题.沃尔塔瓦河水继续向前奔流,当它穿越圣·约翰峡谷时,巨浪猛烈的冲击着石头、峭壁,发出雷鸣般的吼声.这里的音乐没有旋律,只有紧张、阴暗、严峻的音响在不断增涨,铜管乐器和定音鼓的加入,使音乐更加凶险.河水终于冲出了险滩,这时速度加快、力度增强,音乐骤然明亮、坚定,沃尔塔瓦河主题由原本柔和、暗淡的小调式转为明朗的大调,它波澜壮阔、满载胜利的喜悦向前奔腾.最后,沃尔塔瓦河来到了离布拉格不远的城堡—维谢格拉德,所有的管乐器高昂地奏出这来自第一首交响诗中的古老城堡的主题,象征着捷克民族历史的悠久.滔滔河水依旧向前奔流,并渐渐地消失在远方.作品内容:“1.两条小溪从源头始流,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2.汇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向远方流去。
3.它流过响着猎人号角回响的森林,穿过丰收的田野。
欢乐的农村婚礼的声音传到它的岸边。
4.在月光下水仙女们唱着蛊惑人心的歌曲在它的波浪上嬉游。
5.黎明时刻,沃尔塔瓦河从斯维特扬峡谷的激流中冲出,在岸边轰响并掀起浪花飞沫。
6.沃尔塔瓦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
7.在美丽的布拉格的近旁,它的河床更加宽阔,带着涛涛的波浪从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的旁边流过。
8.河水流向天际,流向远方。
”从来没有一首曲子像这样细腻的描写一条河流,它让捷克人引以为傲的沃尔塔瓦河更富灵性。
乐曲为e小调 6/8拍子自由曲式,全曲由引子及六段音乐加尾声组成。
引子.先由两支长笛互相衔接奏出波动的音型,不久又加入两支单簧管以同样奏法奏出与长笛反向流动的音型,描写了沃尔塔瓦河由数条小溪溶汇而成:第一段是单三部曲式,小提琴深情地奏出贯穿全曲的主要主题——沃尔塔瓦河主题:中间部主题转为G大调,使音乐更加雄壮、明朗。
再现时又通过主题的大小调交替.把情感的浪潮步步向前推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间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起源于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由李斯特所创,大多以诗歌、戏剧、绘画、故事传说、历史事迹及自然景物等文学作品为题材,是音乐与外在世界和姐妹艺术相结合的结果。
交响音画、交响素描、交响叙事曲、交响童话、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范畴。
交响诗通常有标题,通过主导动机等手法表达具体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帮助欣赏者去感受音乐的意境、塑造真实可感的音乐形象。
其曲式结构灵活多变、不规则,可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自由曲式创作,并常将不同结构糅合在一起,通过主题变奏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性格迥然不同的派生主题,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
沃尔塔瓦河的源头是两条小溪,一条清凉,一条温和。
第一源头用长笛轻飘飘地奏出,第二源头用单簧管吹出竖琴拨出晶莹的浪花配器清淡、用波浪式音型在乐曲的引子里,长笛和单簧管的两种不同的流动音型,形象地而现了黎明时分沃尔塔瓦河源头的潺潺淙淙的山泉。
小提琴清脆的拨弦和竖琴晶莹剔透的泛音不时出现,犹如清泉涌出的浪花飞溅,闪烁着点点银辉……乐曲的主题部分以大小调交替方式显示两条小溪汇合在一起向前奔流,由弦乐器奏出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逐渐充满力量形成巨大洪流,这就是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取自一支朴素的捷克民歌,充满迷人的诗意和壮观的史诗般咏唱的美,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音乐的洪流继续向前奔腾,沃尔塔瓦河流过了茂密的森林,猎人的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在森林中回响着,作者使用圆号、小号来表现猎人号角,以明朗的大调色彩和八六拍的节奏来表现猎人正午时分的狩猎场景。
弦乐器奏出了宽广、抒情的基本主题。
这段音乐表现了正午时分的大河在山门沟壑中翻腾、奔跑,一往无前。
这个主题充满了迷人的诗意,时而又有着史诗般咏唱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沃尔塔瓦河的无限热爱。
河流流经了村庄,岸边的村庄里传来轻盈欢快的乡村波尔卡午曲,这是黄昏时分,村民们正在举办婚礼,它纯朴、明朗、典雅、活泼,表现了村民们载歌舞的婚礼场面。
这时候的音乐以轻柔舒缓为主,意在表现。
在配器上,作者用单簧管和小提琴,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给人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去的感觉。
欢快的节奏向远处隐去,舞曲的回声逐渐消散,音乐也逐渐转弱。
木管乐器宁激柔和的鸣响中,夜幕徐徐地降临了。
这时的音乐充溢着神秘幻想的色彩,优美动人虚无飘渺的主题由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在高音区缓缓地奏出,这是一群美丽的水仙女在银白的鳞鳞月光下翩翩起舞。
长笛和单簧管不停地吹奏着流动音型就如同那仙女的舞姿,伴着朦胧的月光倾泄,沃尔塔瓦河静静的流淌着。
沃尔塔瓦河继续向前奔流,音乐逐渐的紧张起来。
基本主题以第一小提琴和双簧管共同演奏,其它弦乐器以十六分音符上下起伏变化,以造成逐渐紧张的音乐气氛,预示人们即将遇到险恶的考验。
黑夜将逝,表现沃尔塔瓦河的基本主题在黎明中出现。
这段音乐是全曲戏剧性的高潮,音乐渐强,乐队的全奏,铜管乐肆虐的喧嚣,木管乐尖锐的啸叫,描写了河流在圣约翰湍滩,峡谷中所形成的汹涌激流,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陡崖峭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从而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以此来喻示捷克人民不畏强暴、勇敢战斗直至胜利的精神。
终于,滔滔的河水映着初升的太阳冲出了险境,景色豁然开朗。
沃尔塔瓦河变得波澜壮阔,意气风发。
大调的基本主题由乐队全奏着,显得更加宽广妩媚而感人至深,充满了欢乐利力量。
这沃尔塔瓦河冲出峡谷、重新奔腾波澜壮阔的形象它来到了布拉格来到了象
征光荣历史传统的维谢格位德古城堡乐曲主题变成了E大调它充满着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汇入到宽广的易北河它说明了捷克民族坚强的民族它必将最后的胜利!沃尔塔瓦河流过了布拉格古老的维谢格拉德城堡,第一首交响诗中史诗般的“维谢格拉德”主题两次响起,这个主题象征着捷克人民的伟大和光荣,整部交响诗集也有机地贯穿在一起。
最后,小提琴上奏出了波动的旋律,宛如河水从容地流向天际,流向远方……每一位胸怀祖国大地的音乐家,无不怀着滚烫的赤子之心,炙热的爱国之情,深情的歌颂着。
为什么我们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音乐是灵魂的完美体现,当那来自心底的旋律,化成了无数的音符,回响在你我的心间,音乐更是跨越了语言和肤色的障碍,成为你、我、他心中共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