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网2012北京市东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2东城一模语文答案ppt

• 18.(4分) ( 分 • 【答案要点】这位老师是一位颇有 答案要点】 才学、经历坎坷、对命运对生活能 才学、经历坎坷、 泰然处之的人。 泰然处之的人。 • 【结合文本分析】略。 结合文本分析】
• 19.(7分) ( 分 • ①(4分)【答案要点】在内容上,突出 分 答案要点】在内容上, 少年时代渴望郊游的急迫心情; “我”少年时代渴望郊游的急迫心情;在 结构上,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结构上,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 ②(3分)【答案要点】呼应题目;深化主 答案要点】呼应题目; 分 旨;令人回味。 令人回味。
• 17.( 分)AD(B项,文中只是捎带一笔, .(4分 .( ( 项 文中只是捎带一笔, 写出李白的足迹曾到过宣城, 写出李白的足迹曾到过宣城,没有进行描 也没有使文章内容丰满。 项 写,也没有使文章内容丰满。C项,没有承 上启下的作用。 项 上启下的作用。E项,这篇散文反映的是作 者对人生的思考0.(10分)围绕“天然”和“功夫” 分 围绕 天然” 围绕“ 功夫” 的关系,结合个人的阅读积累, 的关系,结合个人的阅读积累,进 行阐发。 行阐发。 • 观点明确:3分;有理有据,分析 观点明确: 分 有理有据, 中肯: 分 语言顺畅,表达清晰: 中肯:5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 2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分 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 14.(3分)A ( 分 • 15.(5分)【答案要点】①满足沙特 ( 分 答案要点】 人日常生活和宰牲献祭的需求; 人日常生活和宰牲献祭的需求;②满 足沙特人情感上怀旧的需求; 足沙特人情感上怀旧的需求;③缓解 沙特人看到澳大利亚人捕杀骆驼的痛 苦;④缓解阿拉伯半岛骆驼数量急剧 减少(沙特骆驼濒临灭绝)的忧虑; 减少(沙特骆驼濒临灭绝)的忧虑; 缓解澳大利亚“骆满为患”的压力。 ⑤缓解澳大利亚“骆满为患”的压力。 答出四点得5分 (答出四点得 分)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高三月联考语文试题

东城区普通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联考试卷高三语文(学科)命题校:54中学校 2012年1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跻.身(jǐ) 亟.待(jí) 独辟蹊径穿流不息B、尺牍.(dú) 皈.依(pàn) 白壁微瑕流言蜚语C、泯.灭(mǐn) 付讫.(qì) 再接再厉沧海一粟D、遏.制(jié) 风靡.(mǐ) 棉里藏针呕心沥血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⑴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素质),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环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
⑵苏轼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独树一帜/不落窠臼),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四大家”。
⑶前不久,这里曾山洪(暴发/爆发),致使公路堵塞,交通陷于瘫痪。
A、素养情境独树一帜暴发B、素养情形独树一帜爆发C、素质情境不落窠臼爆发D、素质情形不落窠臼暴发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那是一张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儒雅的学者,右边是一位柔美聪慧的莘莘学子....。
B、周洪宇明白,商场如战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由腰缠万贯的富翁,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
C、“东北二人转”的很多节目曲辞通俗,形式活泼,常演不衰,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D、中国领土主权不能得到尊重,钓鱼岛局势就不会一劳永逸....。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世卫组织的放射专家一直在与日本当局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密切合作,对不断变化的局势进行监测与评估。
B、当她拍摄完这部影片的时候,好评如潮,然后宣布正式退出了演员生涯。
C、自从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他就开始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doc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01.5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败绩.(jì) 幼稚.(zhì) 支撑.(chēnɡ) 断壁颓垣.(yuán)B.旖旎.(nǐ) 宣泄.(xiè) 娴熟.(shú) 落拓不羁.(jī)C.绰.(chuò)约吐露.(lù) 瀑.(pù)布振聋发愦.(guì)D.栖.(qī)息膜.(mó)拜嶙峋.(xún) 甘之如怡.(yí)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王小民1989年参军,并且..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是解放军某部炮兵团团长。
B.哥白尼的学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拥护者。
C.碳、氢、氧……可以说是最普通的元素了,然而..它们又是构成一切活跃灵动的生命的最基本的元素。
D.马老已经76岁高龄,近来又患了感冒,走路显得有些老态龙钟,然而..谁能料到,他在会后第二天突然病故了呢?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他跟着大队跑近前线,炮声越来越响了,清脆的枪声也渐渐地清楚了,淡淡的白烟也了,心头反而一步步平静下来……(叶圣陶《金耳环》)②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下笔。
(鲁迅《藤野先生》)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朱自清《燕知草序》)A.看见难以徘徊B.望见难以徜徉C.望见不能徜徉D.看见不能徘徊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届北京东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8

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案统一检测英语试题本试卷共 1 50 分。
考试时长 1 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 1 5分o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核威慑醍醐贯顶熟稔(ni cn) 虚与委(w百)蛇B.全天侯语焉不详着(zhu 6)落稗(b i)官野史C .编者按不胫而走考量(ii eng)厝(cu b)火积新D .挖墙脚饮鸠止渴债券(qu c n)数(sh u )见不鲜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制定任何改革措施,出台任何惠民政策,相关部门都必须要处心积虑....地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而绝不能仅凭某一个或几个领导的主观意愿和设想。
B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们纷纷到新华书店或通过互联网购买他的作品,一时间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拥有版权的出版社也开始酝酿重印他的文集。
C.睡眠时间与身体健康状况休戚与共,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咼,增大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因此,我们不管工作多紧张,也要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
D .这本研究航天技术的专著,其学术价值无可置疑,但只适合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讲,内容显得过于艰深,读来有些不知所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作为最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名片之一的北京中轴线,贯穿旧城南北两端,基本格局尚存,沿线汇集了北京不同时代的建筑之精髓,印证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历史变迁。
B .书写时代的即将结束,预示着人与字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已经终结。
与此同时,屏幕文化造就了另一种关系的可能性——我们将不再书写文字,而是选择字体。
C.在伦敦奥运会上,继孙杨夺取男子400M自由泳金牌之后,又夺取了男子1500M自由泳的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游泳选手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创造了奇迹。
北京东城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北京东城区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语文试题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勘误表察言观色付梓(z)焚膏继晷(gu)B.度难关山清水秀下载(zi)泾渭分明(jng)C.综合征蛛丝蚂迹胡诌(zu)酩酊大醉(mng)D.孤零零独辟溪径谄媚(chn)心宽体胖(png)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专家就“如何打造美妙课堂”的问题坐而论道,一线教师听后非常激动,觉得收获颇丰。
B.在新加坡你可以品尝到星洲辣蟹、肉骨茶和娘惹菜等美食,品类之丰,实在是擢发难数。
C.时隔二十多年,我们再次欢聚一堂,与曾经呕心沥血培育我们的韩教练共享天伦之乐。
D.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及其对诸子百家的禁锢,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受投资者对欧洲出台债务危机解决方案的乐观预期等因素的影响,纽约油价再次重返每桶90美元,B.当苏格拉底、柏拉图与学生对话的时候,巾国也出现了孔墨孟荀等人弟子众多、充满天下的盛况。
C.国土资源部严禁工商企业借口“租赁”“流”之名下乡圈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D.据有关部门介绍,全国律师代理的各类诉讼案件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司法公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先河,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
B.“未人麒麟阁,时时望帝乡。
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
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该诗写了与西汉苏武有关的事。
C.雨果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家,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他的“美丑对照”的审美原则。
D.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他的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如《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2012年北京高考模拟系列试卷(一)语文试题

2012年北京高考模拟系列试卷(一)语文试题【新课标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魏晋时代的“啸”魏晋名士,风流倜傥,雅好长啸。
然而啸却不是由他们所首倡,早在《诗经》里就屡次提到啸,《小雅·白华》中就有“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之语。
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吹口哨。
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
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
妇女用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大概是古代所常见而现代已较陌生的一种习俗。
不过,啸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葛洪的《神仙传》记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
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至东汉时,这种音调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啸,逐渐从妇女和巫师那里进入文士的生活圈。
魏晋以后,关于吟啸的记事更加常见。
这时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
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
可是在“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荦卓不群之士由主张达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时代背景下,这却正是他们很欣赏的一种姿态。
所以吟啸之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啸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顗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
一模答案-高中语文

201201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A项,郑重其事,档dàng案;C项,演绎,潜qián移默化;D项,D城垣(yuán)】2.B【A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C“不足为训”意为“不能当作法则或典范”,属于望文生义;D“不情之请”意为“不近人情的请求”,用于对人有所请求的客套话,不合语境。
】3.D【A多余重复,“大约”和“许”去掉一个;B暗换主语,“终因伤势”前应加“小悦悦”;C成分残缺,应去掉“根据”】4.B【④“甚至绝望轻生”照应“绝境”,紧承“自暴自弃”,语意逐步加深,应排首位;⑤“它的……”与横线后的文字“它不能……”句式一致,衔接更自然,应排在末尾;②紧承④;③①是对②如果不选择“生”而选择“死”作出的假设;⑥又回到选择“生”的话题,语意连贯】5.C【C,“巧授连环计”的是庞统。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B【欣赏】7.A【A介词,表被动。
B“到”;比。
C相承;转折。
D拿;因为】8.A【例句为定语后置句A定语后置句B被动句C状语后置句D判断句】9.B【参见第1题,“爱”是欣赏之意】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答案(略)11.及益赞于禹/伊陟赞于巫咸/并飏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辞也/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12.(1)云归而岩穴瞑(2)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3)徘徊于斗牛之间(4)夜泊秦淮近酒家(5)唯见江心秋月白(6)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7)满城春色宫墙柳(8)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每空1分,有丢字、多字、错别字不给分)13.(7分)答案①C(3分)②要点:相同点: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
《忆秦娥》借对水、风、月、云等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
2012东城一模终稿

东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统一练习(一)英语试卷2012.4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s so nice to hear from her again. , we last met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A.What’s more B.That’s to sayC.In other words D.Believe it or not答案是D。
21. — Why didn’t you pay the bill for Tina?— I offered to, ______ she refused.A. andB. butC. orD. so22. — You must b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trip back to Sydney.— Yes. I ______ wait any longer.A. can’tB. mustn’tC. needn’tD. shouldn’t23. Several times Kelly heard her name called but when she turned around to see ______ it was, no one was in the room.A. whoB. whereC. whyD. what24. — What are your rules for carry-on luggage, Madam?— You ______ only one piece of luggage on the plane, Sir.A. allowB. allowedC. are allowedD. were allowed25. My brother is tall with curly hair, wearing a pair of glasses. You ______ him very easily.A. recognizedB. have recognizedC. will recognizeD. had recognized26. The question ______ at the next meeting will be a hard one.A. to discussB. to be discussedC. discussingD. being discussed27. —That’s a great sweater. I have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it before.— You think so? My grandmother ______ it for me.A. makesB. madeC. has madeD. had made28. ______ equal opportunities, both Frank and Billy may accomplish the task.A. GivenB. GivingC. To giveD. To be given29. Why don’t you bring ______ to his attention that you’re too ill to go on working?A. oneB. itC. thisD. that30. —Jack,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Doctor Brown?— I ______ to him for years. I don’t see how anyone else could do better.A. wentB. will goC. had goneD. have been going31. ______ Jason is willing to help, he doesn’t have much time available.A. AsB. SinceC. WhileD. Unless32. —I don’t think I want to live in the dormitory next year.—But check out the cost first. I wouldn’t be surprised if you ______ your mind.A. changedB. will changeC. have changedD. would have changed33. Many of the students who hope to enter the university will be disappointed because only one third ______ for admission will be accepted.A. applyB. to applyC. appliedD. applying34. Has it ever struck you ______ it would be like to have no one you could trust?A. thatB. whoC. whichD. what35. Sam remembered several occasions in the past ______ he had experienced a similar feeling.A. whatB. whichC. whereD. why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微课网(/website/student)北京市东城区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钉书机根深蒂固机械.(jiâ) 蓦.(mò)然回首B. 全天候如毛饮血汗.(hán)毛痴.(chī)心妄想C. 贴标签误入其途粳.(gēnɡ)米退避三舍.(shâ)D. 路由器知书达理矫.(jiǎo)正股肱.(ɡōnɡ)之臣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代雷锋、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同志的微博能够从众多的名人微博中脱颖而出....,确实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B. 具有艺术气质的人,能够从“书写”中领略到生命的稍纵即逝....,把每一笔划、每一个字都看作生命与情感状态的记录。
C.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的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D. 只有懂得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不贪图蝇头小利,不轻信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 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平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4.下列文学形象与其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窦娥②哈姆莱特③芦柴棒④大堰河A.①关汉卿②塞万提斯③茅盾④徐志摩B.①马致远②莎士比亚③茅盾④艾青C.①关汉卿②莎士比亚③夏衍④艾青D.①马致远②塞万提斯③夏衍④徐志摩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④⑤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0世纪的中国文学从古老的历史中走来,它①过与传统母体文化断裂的痛苦,更②到降生的喜悦。
③ , ④ , ⑤。
但中国文学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迫使它必须清醒,由清醒而冷静,由冷静而自强。
①感受②经历③被迫敞开的国门令它茫然失措④浓烈的“老中国”气息使它步履维艰⑤突如其来的“欧风美雨”更是让它惊叹自卑A. ①②⑤④③B. ②①④③⑤C. ①②⑤③④D. ②①③④⑤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
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
弘曰:“此儿终当为长者..。
”僧虔善隶书。
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①书,以此见.容。
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
王献之②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谁为第一?”僧虔曰:“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
”上笑曰:“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
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
亡曾祖领军书,右军③云“弟书遂不减吾”。
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
”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
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
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
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
谢综书,恨少媚好。
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
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
(取材于《南齐书》) 注:①掘笔:秃笔。
②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③右军:右军将军。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终当为长者..长者:年长的人B. 右军后进..后进:后来长进C. 天然放纵..放纵:不受约束D. 亦得入流入流:列入流品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B. 乃.题后答羊欣书见.重一时正乃.不称名C. 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D. 无以.辨其优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皆以.美于徐公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B.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C. 卿可谓善自为谋矣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D. 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
B. 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
C. 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辈都来向庾翼学习。
D. 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
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
(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以与晋室有仇常背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之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酒酣,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靓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
”因涕泗百行。
帝于是惭悔而出。
(取材于刘义庆《世说新语》)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8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左传·曹刿论战》)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④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⑤春如旧,人空瘦。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陆游《钗头凤》)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7分)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①(元)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
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
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既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与曹诗感情的共鸣。
C.“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深夜栖息在蒹葭丛中的困境。
D.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清新委婉的风格。
②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沙漠之舟”重归故里沙特素有“骆驼之乡”的美称,沙漠占其国土总面积的28%。
骆驼是继承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骆驼肉和骆驼奶不仅是当地人的美味佳肴,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骆驼毛则是纺线织布的好原料。
一年一度,有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并在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宰牲献祭,献祭的牲畜只能是羊、牛和骆驼三种家畜。
然而,自从1938年沙特打出了第一口油井,石油就成了沙特人致富的法宝。
依靠丰厚的石油出口收入,沙特的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改变,高速公路网把各大城市连为一体。
汽车早已取代骆驼,成为多数沙特人的代步工具,骆驼则成了一些人怀旧的宠物。
据统计,阿拉伯半岛上的骆驼数量正急剧减少,30年内可能会完全消失。
如今,沙特阿拉伯每年朝觐期间屠宰的数以千计的骆驼,只能依靠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
为了解决骆驼长途运输问题,沙特正考虑以每艘约7000万美元的造价,在新加坡建造专用货轮。
与沙特骆驼濒临灭绝不同的是,澳大利亚“骆满为患”。
从19世纪中叶起,为修建铁路,澳大利亚人从沙特、巴勒斯坦和阿富汗等地引进了一万头骆驼用来运送建筑材料。
20世纪初,随着铁路开通以及汽车的普及,骆驼被放养到野外。
骆驼的繁衍力特别强,而且没有天敌,数量与日俱增。
如今,澳大利亚的野生骆驼估计约有120万头,活动面积达330万平方公里。
当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时,骆驼群便会为了寻找水源而向周边地区迁移,破坏植被、糟蹋庄稼、影响交通,给牧区和农业区居民造成严重影响。
骆驼排出的粪便还会产生大量影响气候的二氧化碳。
数年前,澳大利亚牧民和农场主就自发组织起来捕杀野生骆驼。
为保持生态平衡,澳大利亚政府做出决定,拨出专款租用直升机捕杀野骆驼,计划最终把野生骆驼数量减少三分之二。
沙特过去只从苏丹和索马里进口骆驼,之所以改从澳大利亚进口,一个重要原因是沙特人感情上难以接受澳大利亚捕杀骆驼的计划。
(取材于2012年1月6日《人民日报》)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从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中,都可以感受到骆驼在游牧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B.沙特每年在宰牲节屠宰的数以千计的骆驼,只能靠从澳大利亚、苏丹、索马里进口。
C.公路铁路开通和汽车普及,使骆驼成为沙特人怀旧的宠物,也让澳大利亚“骆满为患”。
D.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澳大利亚政府决定组织牧民和农场主租用直升机捕杀野生骆驼。
15.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沙漠之舟”重归故里的作用。
(5分)16.“澳大利亚‘骆满为患’”这一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不少于200字)(10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徽州道上①傍晚必须赶到屯溪。
主人刚沏的新茶喝了二道,还那么青绿,就不得不停杯启程了。
皖南晴雨不定,早上还是大晴天,这会儿变脸,下起雨来。
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北方的干燥却不曾使我忘掉家乡雨丝的记忆。
中学时,每当春秋远足郊游,最怕的就是阴雨天,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担心屋檐的滴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