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苏州园林》同步试题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22分)1. (5分)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è________轩榭池沼丘________模样2. (4分)在括号里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完美的________ 池沼的________ 假山的________齐整的________ 景致的________ 愤怒地________3. (3分)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A.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作“华”。
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
________B.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________C.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________D.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________4. (6分)名著阅读。
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学校准备把下列名著投放到公共场所,供学生们阅读,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部,在书本的扉页写下你的推荐理由。
书目:《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堆荐的名著:《________》推荐理由:________5. (2分)(2018·遂宁) 关于下面语段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冰火山是一种在地球上找不到,但是在我们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存在的地貌类型。
它们通常出现在冰冻卫星或其他一些表面温度低于-150°的天体上。
在形态上,冰火山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它们从地表凸起,顶端有一个巨大的凹陷口,当喷发时,会排出四处流淌的液体。
关键性的差别是地球火山主要由岩石和重金属组成,冰火山主要是由坚固的冰壳构成,冰火山的岩浆也是冰冻沉积物,所以,在喷发时,会出现大量冰块喷出的奇观。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 第5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语文同步练习(解析版)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 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池沼.(zhǎo)鉴.赏(jiàn)重峦叠嶂.(zhàng)B. 丘壑.(hè)嶙峋..(línxún)镂.空(lóu )C. 琢.磨(zhuó)斟酌.(zhōu)蔓.延(màn )D. 轩榭.(xiè)心裁.(cái)盘.曲(pán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C项的注音有误,正确的应为斟酌(zhuó)。
2. 苏州园林名满天下,随便走进一个园,那惟妙惟肖的石雕,那巧妙____(决、绝)伦的亭台,那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会令人心旷神怡。
【答案】绝【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巧妙绝伦”意思是方法或技术灵巧高明,超乎寻常,无与伦比。
其中“绝”是“没有”的意思,所以用“决”字不恰当。
3. 没有错别字的是()A. 败笔蔓延玲珑盘屈嶙峋B. 堆叠闲适映衬自出心材C. 明艳阅历彩绘因地治宜D. 鉴赏工细雷同俯仰生姿【答案】D【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
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字形正误辨识,需要逐字审题,认真审读,巧用排除,注重积累。
A项应为“盘曲嶙峋”;B项应为“自出心裁”;C项应为“因地制宜”。
故选D。
4. 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B.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同步试题

18 《苏州园林》同步试题(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能够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但是技术。
也许是重峦叠嶂,也许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生多经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旅游者瞭望的时候忧如赏析宋元工笔云山也许倪云林的小品,登攀的时候忘记苏州城市,只感觉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广阔,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光景配合着部署。
水面若是成河流模样,经常安排桥梁。
若是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同样。
池沼或河流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听任自流。
还在那处部署几块玲珑的石头,也许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获取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收效。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旅游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2、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3、这段文字的结构是()4、旅游者“忘记苏州城市,只感觉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6、讲解以下词语。
(1)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假山特点是:。
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
8、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沼或河流边沿部署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
9、选文第 2 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表现了设计者们一生多经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10、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川映衬,互相当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xiè( ) 池沼.( ) 丘hè( ) 嶙xún( )斟zhuó( ) 镂.( )空jiàn( )赏qiáng( )薇模.样( ) 叠zhàng( ) 别具jiàng( )心二、语言表达2.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 (欣赏鉴赏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整完好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图画图案图形)美。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依靠依傍依赖)的。
(5)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 (赞扬赞颂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3.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2)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阅历:(3)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拍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斟酌:(4)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别具匠心:(5)设计师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因地制宜:(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俯仰生姿:三、综合性学习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
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
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苏州园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苏州园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001]](https://img.taocdn.com/s3/m/937334e3ad02de80d4d840e8.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8苏州园林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18.苏州园林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7.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
8.选文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__9.选文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__10.第③段中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18 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及答案

18 苏州园林【课前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池沼.( ) 砌.砖( ) 着.眼( ) 琢.磨( ) 蔷.薇( )轩.榭( ) 庸.俗( ) 模.样( ) 斟酌..( ) 阑.干( )lín xún( ) 邱hè( ) lòu空( ) 重luán( )叠Zhàng(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用文中原话说出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及其具体体现。
4.口语交际。
(1)Mary小姐想游览中国的园林,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请你以一名导游的身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服她来苏州园林游览。
(2)为了说服May小姐来苏州园林游览,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一副对联送给她。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下联【课堂检测】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4题。
(13分)(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认真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然后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说明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训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训练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23题;共57分)1. (5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1)设计者和匠师们yīn dì zhì yí________,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xuān xiè________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bài bǐ________。
(4)或者是chóng luán dié zhànɡ________,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qiū hè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2. (8分)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易,自出心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②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招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错别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改正: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 (3分)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________(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________(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那时就极严重地________(询问、审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4. (1分)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鉴赏映衬因地治宜自出新裁曼廷鲤鱼重峦叠障俯仰生姿________5. (3分)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人教八年级上册(部编)语文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

部编八上语文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xiè(榭) 池沼(zhǎo) 丘hè(壑)嶙xún(峋) 斟zhuó(酌) 镂(lòu)空jiàn(鉴)赏 qiáng(蔷)薇模样(mú)重峦叠zhàng(嶂) 别具jiàng(匠)心2.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鉴赏(欣赏鉴赏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完整完好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图画图案图形)美。
(4)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依靠依傍依赖)的。
(5)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赞扬赞颂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3.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样本,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价值。
(2)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3)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拍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考虑事情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4)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5)设计师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4.下面语段中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
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
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苏州园林》同步试题(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2、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3、这段文字的结构是()4、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6、解释下列词语。
(1)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假山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第2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10、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头、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1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即使技术,更是艺术。
(二)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
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A.着力B.着重C.下手D.考虑(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A.单调B.冷清C.孤独D.清闲(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A.曲折B.缠绕C.突兀D.蔓延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A.记叙和描写B.描写和议论C.描写、抒情和议论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A.下定义B.打比方C.分类别D.举例子E.作比较F.列数字6.“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7、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8、“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9、第①句中“着眼在画意”的意思是( )A.重视图画的意味B.从图画的意境上考虑C.观察画面的意趣D.把眼光放在表现一定的情调上10、对“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议论,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B.是说明,告诉这样设计的艺术目的C.是叙述,表明这样设计的艺术感受D.是描写,体现这样设计的艺术魅力11、这节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加横线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它的理解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3、苏州园林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有的还具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下列诗文名句中哪些加点词可以用表现这种效果?()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陶渊明《桃花记》)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C.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欧阳修《醉翁亭记》)D.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蒲松龄《山市》)4、指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3)用图画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5、第6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发挥想象,把上面文字看做一幅优美的图画,根据审美感受,你认为这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苏州园林》答案(一)1、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池沼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2、不能。
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3. 总分4.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5.分类别6.(1)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2)不该相同而相同。
(3)精巧细致。
7.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或者……身在山间8.大多引用活水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9.B10.D11.B(二)1、(1) D (2) A (3) C2.B3.B4.苏州园林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5.B、D 、E6.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7.从概括到具体8. 举例子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9.B 10.A11.①句12.强调游览者面对这种成就所产生的愉快感觉(三)1、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美。
作比较,打比方2、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3、C4.(1)作比较(2)举例子(3)打比方5、有墙壁隔着。
墙上有镂空图案。
有廊子界着。
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6、层次丰富(多)、景致幽深(深)等《苏州园林》阅读练习阅读文段(一)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式不该错过的。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茎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1、文中“□□”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布局、配合、映衬、层次]2、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那句?[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句中的“有”和“不过”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原句突出到过的园林少,如果互换就强调到过的园林多,与原文内容不符}2、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4.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c)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5.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
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 6、”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愿望”是指(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游览者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图画”一词在文中起的作用是(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8、简析文中加点词“一切”、“决不”的作用。
[“一切”“决不”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苏州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9、“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在本段中具体指那些“点”?[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二)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