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

合集下载

欧阳修的沧浪亭

欧阳修的沧浪亭

欧阳修的沧浪亭欧阳修的沧浪亭《沧浪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通过对想象中的沧浪亭的描写,表达自己对友人不幸的'政治遭遇深深的同情,并由人而己,宣泄了自己遭打击受贬谪的牢骚。

《沧浪亭》年代: 宋作者: 欧阳修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土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欧阳修的更多诗词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苏州沧浪亭简介

苏州沧浪亭简介

苏州沧浪亭简介
苏州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内城区西北部的沧浪亭街,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沧浪亭由明代文学家苏东坡所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它的建筑格局以水为中心,有曲桥、回廊、小亭、假山等传统园林元素,构成了一幅水墨画般的美丽景观。

沧浪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木结构的三层楼阁,名为“浣花斋”,是沧浪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从阁楼上可以俯瞰整个沧浪亭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

沧浪亭的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富。

它是苏州文化的代表,曾经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苏东坡、陆游、张若虚等文学巨匠都曾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沧浪亭还是传统艺术的重要场所,有许多传统文艺表演,如苏州评弹、苏州昆曲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沧浪亭还有许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沧浪亭送别”,讲述了苏东坡在此与好友王安石分别的故事。

据说,苏东坡和王安石在沧浪亭品茗赏景时,忽然想起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满江红》。

这首歌表达了苏东坡的忠诚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至今仍然流传广泛。

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沧浪亭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沧浪亭游览,欣赏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典园林—沧浪亭

古典园林—沧浪亭
亭上刻有名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明道堂为清同治十二 年巡抚张树声所创,袭苏 舜钦《沧浪亭记》中语 “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之意而名。“明道堂”为 全园最大的主体建筑,座 落在园正中主轴线上,面 阔高大三宽间敞,,庄严肃穆,堂内陈设清代红木家具,华丽庄重,四周廊屋
与戏台连为一体(戏台民国间毁)。明清两代,此处为文人讲学之 所。
沧浪亭玩法
“沧浪胜迹” 石碑坊原立于沧浪 亭门前,三门四柱, 檐角飞翘,显得古 朴、庄严。是苏州 唯一树有石牌坊的 古典园林,现移至 人民路口。
面水轩 临
水建筑名“面 水轩”,四面 厅形式,落地 长窗为墙。取 唐杜甫《怀锦 水居止》诗: “万里桥西宅, 百潭花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句意而名。窗下波 光荡漾,游鱼戏水,景色宜人。
看山楼一瞥
看山楼飞檐翘角,结构精巧,外 形美观。登楼可俯视南院、农田 林舍,远则可眺望城外,西南方 七子、灵岩、天平诸山峰。
翠玲珑 在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南,
是几间平面曲折布置的小馆。取 苏舜钦诗意“秋色入林红黯淡, 日光穿竹翠玲珑”为名。建筑以 竹为主题,盖因沧浪亭是苏州园 林中种竹最早、品种最多者,现 存有近二十个品种的竹子,如答 竹、苦竹、慈孝竹、毛环竹、湘 妃竹、水竹、青秤竹、哺鸡竹、 “黄金嵌碧玉”竹和“碧玉嵌黄 金”竹。小馆长窗近地,窗外芭 蕉掩映,竹影移墙,清风乍来, 文人雅士筋咏作画的佳处。室内桌万椅竿均摇刻曳竹,节是图案,并有对联一 副曰:“风重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点明了所处环境的优雅宁 静。
沧浪亭的造园巧于
因借,精在休宜,园外借 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 特风貌,园内古木参天, 山幽林茂野趣十足,建筑 造型别致,环山而造,复 廊依山傍水,堂轩简朴无 华,园内一百零八个漏窗 图案精美生动,精巧变化 无一雷同,为园中一胜。 在众多的古典园林中,沧 浪亭以城市山林的风格独 树一帜。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NEXT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
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 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 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 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 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5. 建筑特色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xxx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目录沧浪亭ຫໍສະໝຸດ 林文学赏析1. 简介 沧浪亭,坐落于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它的设计和建造融合了中国传 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展示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2. 历史由来 沧浪亭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当时的苏舜钦被贬谪到吴中。他在那 里发现了一块约六十寻的空地,三面环水,没有民居,树木茂盛,与城市截然不同。于是, 他花费四万钱买下这块地,并在北岸筑亭,取名"沧浪亭",这源于他对"沧浪之水清 3. 园林布局 沧浪亭的布局特点是面水而筑,以山为主。大有"未主园林先成景,一泓清水绕门前"之感。 隔水相望,廊阁隐现,古木参天 4. 园林景观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沧浪亭园林文学赏析
沧浪亭的造园巧于因借,精在休宜,园外借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特风貌,园内古木参 天,山幽林茂,野趣十足。建筑造型别致,环山而造,复廊依山傍水,堂轩简朴无华,园 内108个漏窗图案精美生动,精巧变化,无一雷同,为园中一胜。沧浪亭以城市山林的风 格独树一帜 6. 印心石屋 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实为假山石洞,登楼可览远近苏州风光。此外还有仰止亭和御碑 亭等建筑与之映衬 7. 面水轩 我以我眼看沧浪,谢谢观赏 感谢观看

沧浪亭

沧浪亭

9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

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

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

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

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

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

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越所书。

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苏州园林沧浪亭导游词(四篇)

苏州园林沧浪亭导游词(四篇)

苏州园林沧浪亭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

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

人称“千古沧浪水一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

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

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

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

石柱上石刻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

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构作精巧,环山就有____个,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沧浪亭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堂”。

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

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

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

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

相传乾隆帝南巡时,曾召誉满江浙的苏州评弹艺人王周士于此堂内说书。

堂南,“瑶华境界”、“印心石层”、“看山楼”等几处轩亭都各擅其胜。

折而向北,有馆三间名“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的特色之一。

现植各类竹____余种。

“翠玲珑”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沁人心脾。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译文鉴赏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译文鉴赏

归有光《沧浪亭记》原文|译文|鉴赏《沧浪亭记》这篇文章是作者应佛徒文瑛的请求而写的一篇专记。

全文以不到三百字的篇幅,记述了沧浪亭的历史变迁,并通过古今对比,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化的感慨,表现了自己对名利等的淡泊胸怀。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沧浪亭记》原文明代: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译文及注释译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面环水,从前是苏子美建造沧浪亭的地方。

文瑛曾多次请我写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是写亭子的胜景,您就记述我修复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从前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曾在内城的西南修建了一个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

到吴越被宋国灭亡时,这个园子还没有荒废。

最初苏子美在园中造了沧浪亭,后来人们又在沧浪亭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住进了和尚。

这是从沧浪亭到大云庵的演变过程。

大云庵至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文瑛寻访亭子的遗迹,又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

这是从大云庵到沧浪亭的演变过程。

历史在变迁,朝代在改易。

我曾经登上姑苏台,远眺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争夺的对象,子胥、文种、范蠡筹划的事业,如今都已消失殆尽了,大云庵和沧浪亭的兴废,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如此,钱镠趁天下动乱,窃据权位,占有吴越,国富兵强,传了四代,他的子孙亲戚,也借着权势大肆挥霍,广建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沧浪亭,却被和尚如此钦重。

《沧浪亭》古诗

《沧浪亭》古诗

《沧浪亭》古诗1.《沧浪亭》[宋]欧阳修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蘖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土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2.《沧浪亭》[宋]胡宿窜逐本无罪,羁穷向此忘。

野烟含怅望,落日满沧浪。

乱草荒来绿,幽兰死亦香。

楚魂招不得,秋色似潇湘。

3.《沧浪亭》[宋]蒲寿宬晓色桃蒸霞,春阴柳垂雾。

为问桥下船,沿流到何处。

4.《沧浪亭》[宋]杨杰沧浪之歌因屈平,子美为立沧浪亭。

亭中学士为日醉,泽畔大夫千古醒。

醉醒今古彼自异,苏诗不愧离骚经。

5.《沧浪亭》[清]永瑆沧浪亭子枕石湖,宋贤遗迹俱荒芜。

杨花轻轻遗作队,蒲叶短短凫将雏。

薄游城南趁佳日,烟景稍旷笙歌疏。

欧公诗话自千古,衡剂未肯分梅苏。

6.《沧浪亭》[宋]毛珝濯缨人去水空寒,事属明时欲问难。

日暮客归园馆闭,鹭鸶飞上石棋盘。

7.《沧浪亭》[宋]沈东草蔓花枝与世新,登临空复想清尘。

只今唯有亭前水,曾识春风载酒人。

8.《沧浪亭》[宋]胡珵昔闻沧浪亭,未濯沧浪水。

先贤眇遗迹,壮观一何侈。

飞桥跨木末,巨浸折胡壘。

糟床行万瓮,缭墙周数里。

废兴固在天,庶用观物理。

缅怀嘉佑世,周道平如砥。

相君贤相君,子美东南美。

如何一网尽,祸岂在故纸。

青蝇变白黑,作俑弱焉始。

所存醉翁文,垂耀信百世。

无忘角弓咏,嘉树犹仰止。

同来二三子,感叹咸坐起。

缥瓷酹新汉,毁誉均一洗。

忽逢醒狂翁,一别垂二纪。

隽哉老益壮,论事方切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翠玲珑一景
仰止亭
仰止亭是座半亭。南廊壁 上嵌有陶澍的《沧浪五老 图咏》(潘奕隽,韩桂舲, 石韫玉,吴玉松,陶澍)。 朱珔的《七友图》(陶澍, 卓秉恬,朱士颜,梁章钜, 吴庭琛,顾莼,朱珔)。
非 关 貌 取 前 人 有 德 有 言 千 载 风 徽 追 石 室
但 觉 神 传 阿 堵 亦 模 亦 范 四 时 俎 豆 式 金 阊
秋色入林红黯淡 日光穿竹翠玲珑
建筑以竹为主题,盖因沧浪亭是 苏州园林中种竹最早、品种最多 者,现存有近二十个品种的竹子, 如答竹、苦竹、慈孝竹、毛环竹、 湘妃竹、水竹、青秤竹、哺鸡竹、 “黄金嵌碧玉”竹和“碧玉嵌黄 金”竹。小馆长窗近地,窗外芭 蕉掩映,竹影移墙,清风乍来, 万竿摇曳,是 文人雅士筋咏作画的佳处。室内桌椅均刻竹节图案,并有对联一 副曰:“凤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点明了所处环境的优雅宁 静。
明道堂内
位于明道堂南,瑶 华本是传说中的仙 花,色似碧玉,借 喻园主心境纯洁, 境界宽广,目光远 大。原为园主会客 处。

看山楼一瞥
看山楼飞檐翘角,结构精巧,外 形美观。登楼可俯视南院、农田 林舍,远则可眺望城外,西南方 七子、灵岩、天平诸山峰。
位于看山楼下,额为 道光御书。名称取佛 家语衣以表性,法乃 印心。洞口可林则徐 任江苏巡抚时书写的 园灵证盟字额。为巡 抚陶澍所立。
观听无邪 则道以明
明道堂初为南宋韩世 忠所建,后成为明清 讲学之所,曾设紫阳 书院.正谊书院,做过 二程学祠, 原名寒光 堂。清巡抚张树声所
清 斯 濯 缨 , 浊 斯 濯 足
智 者 乐 水 , 仁 者 乐 山
创建,是园内最大的主体建筑。原为苏州特产金砖铺地, 后毁,改水泥方砖。室内悬有宋代三块石碑拓本(天文图, 地理图,平江图)
沧浪亭地处苏州城南三元坊,
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
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
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 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 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 明、清四大园林。
苏舜钦
宋荦
韩世忠
沧浪胜迹
“沧浪胜迹” 石碑坊原立于沧浪 亭门前,三门四柱, 檐角飞翘,显得古 朴、庄严。是苏州 唯一树有石牌坊的 古典园林,现移至 人民路口。
五百名贤祠
由陶澍创建,祠内有 594幅历史人物石刻,, 为清代名家顾湘舟所作。
作之师:语出<<论语>>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 师”
春秋:季札 伍子胥 孙武 汉代:董仲舒 三国:顾雍 西晋:张翰
唐:刘禹锡 白居易 韦应物
宋: 范仲淹 文天祥 韩世忠等
明:周忱 况钟 海瑞
清:顾炎武 林则徐 黄公望 沈周 文徵明 唐寅 祝“殷勤莫使清香远, 牢合金鱼锁桂丛”诗句。
清香馆内的树根家具是 福建榕树精制
御碑亭
这是康熙五十八年赐予江苏 巡抚吴存礼的,内有康熙皇 帝书写的一诗一联。
御碑亭
藕花水榭
沧浪亭的漏窗
漏 窗
谢谢观赏!
碑 记 厅
真山林
面水轩
临 水建筑名“面 水轩”,四面 厅形式,落地 长窗为墙。取 唐杜甫《怀锦 水居止》诗: “万里桥西宅, 百花 潭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句意而名。窗下波 光荡漾,游鱼戏水,景色宜人。
面水轩内


亭 临 流 水 地 欺 趣
室 有 幽 兰 人 亦 情
心 灯 清 影 闻 照 妙 无 香 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