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1)

合集下载

分光计的调整和色散曲线的测定

分光计的调整和色散曲线的测定

分光计调节及棱镜玻璃折射率的测定光线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光线将改变传播的方向,结果在入射光与反射光或折射光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夹角。

通过对某些角度的测量,可以测定折射率、光栅常数、光波波长、色散率等许多物理量。

因而精确测量这些角度,在光学实验中显得十分重要。

•• 分光计是一种能精确测量上述要求角度的典型光学仪器,经常用来测量材料的折射率、色散率、光波波长和进行光谱观测等。

由于该装置比较精密,控制部件较多而且操作复杂,所以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调整,方能获得较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分光计的调整思想、方法与技巧,在光学仪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学会对它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有助于掌握操作更为复杂的光学仪器。

对于初次使用者来说,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

但只要在实验调整观察中,弄清调整要求,注意观察出现的现象,并努力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指导操作,在反复练习之后才开始正式实验,一般也能掌握分光计的使用方法,并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掌握调节和使用分光计的方法;2.掌握测定棱镜角的方法;3.用最小偏向角法测定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分光计(JJY型1’),双面镜,钠灯,三棱镜。

【实验原理】:•• 三棱镜如图1 所示,AB和AC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称为三棱镜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镜的底面。

图1三棱镜示意图•• 1.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如图2 所示,一束平行光入射于三棱镜,经过AB面和AC面反射的光线分别沿和方位射出,和方向的夹角记为,由几何学关系可知:••图2反射法测顶角2.最小偏向角法测三棱镜玻璃的折射率假设有一束单色平行光LD入射到棱镜上,经过两次折射后沿ER方向射出,则入射光线LD与出射光线ER间的夹角称为偏向角,如图3所示。

• 图3最小偏向角的测定转动三棱镜,改变入射光对光学面AC的入射角,出射光线的方向ER也随之改变,即偏向角发生变化。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预习报告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预习报告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双二下A组16号力9班倪彦硕20090116402010年12月14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计的原理与构造,学会调节分光计;2.用最小偏向角发测定玻璃折射率;3.掌握三棱镜顶角的两种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1.分光计的结构及调节原理(1)望远镜分光计中采用的是自准望远镜。

它由物镜、叉丝分划板和目镜组成,分别装在三个套臂上,彼此可以相对滑动以便调节。

中间的一个套筒里装有一块分划板其上刻有“”形叉丝,分划板下方紧贴着一个侧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小棱镜,小棱镜与分划板贴合的面上刻了一个空心十字形,绿色小灯从小棱镜另一个直角面射入,从空心十字形中射出(透出的就是一个绿色十字形)。

如果叉丝平面刚好在物镜的焦平面上,则从小灯射出的绿光经过棱镜的全反射后,从物镜(凸透镜)中会射出平行光。

在物镜前方放一面反射镜,将绿光反射回来,则反射光(仍为平行光)进入物镜后还将汇聚在焦平面——即叉丝平面上。

此时通过目镜就能观察到叉丝平面上清晰的“”形和绿色十字,且不会有视差。

这就是用自准法调节望远镜适合于观察平行光的原理。

如果望远镜光轴与平面镜的法线平行,在目镜里看到的绿色十字形应该与“”形叉丝的上交点重合。

叉丝分划板小棱镜(2)平行光管平行光管由狭缝和透镜组成。

狭缝和透镜之间距离可以通过伸缩狭缝套筒来调节。

只要将狭缝调到透镜的焦平面上,则从狭缝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就成为平行光。

狭缝的刀口是经过精密研磨支撑的,为避免损伤狭缝,只有在望远镜中看到狭缝像的情况下才能调节狭缝的宽度。

(3)刻度盘分光计的刻度盘垂直于分光计主轴并且可绕主轴转动。

为消除刻度盘的偏心差,采用两个相差180°的窗口读数。

刻度盘的分度值为0.5°,0.5°以下则需用游标来读数。

游标上的30格与刻度盘上的29格相等,故游标的最小分度值为1′。

2.用最小偏向角法测玻璃的折射率一束平行单色光入射到三棱镜的AB面,经折射后由另一面AC射出,如图所示。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数据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数据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数据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分光计进行实验前的调节和校准。

2.了解分光计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3.掌握正确使用分光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分光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质溶液中的吸光度的仪器。

它利用可见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其中,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主要包括光源调节、参比室准直和检测器的调整。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打开分光计,等待设备自检完成后将样品室盖子打开。

2. 光源调节:将光源选择开关调到“光源0”位置,选择合适的波长(常用的为400-700nm),调节光源亮度旋钮,使光强适中,不要过亮或过暗。

3.参比室准直:将光源选择开关调到“光源R”位置,选择合适的波长,转动参比室准直旋钮,使参比室中的光点在水平垂直的位置上都能对准,并保持稳定。

4.信号调整:将光源选择开关调到“光源S”位置,选择合适的波长,调整红外零位旋钮,使信号稳定且静止。

5.测量样品:将样品室盖子放下,选择合适的波长,根据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打开样品室盖子,用吸管将待测溶液加入样品室,然后盖上样品室盖子。

记录吸光度数值。

6.清洗样品室:将样品室盖子打开,用去离子水冲洗样品室,然后用吸水纸擦干。

实验数据:波长(nm),吸光度----,----400,0.124420,0.215440,0.312460,0.416480,0.517500,0.609520,0.705540,0.792560,0.874580,0.949600,1.013620,1.071640,1.118660,1.157680,1.19700,1.219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出吸光度与波长的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吸光度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讨论与总结:1.在实验中,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需要耐心和准确性。

特别是在参比室准直和信号调整步骤中,要细心调整,确保调整准确。

2.在选择样品测量范围时,要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值合理选择,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范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实验目的】(1)分光计原理与构造,调节分光计; (2)最小偏向角法测定玻璃折射率; (3)两种方法测量三棱镜顶角。

【实验数据与数据处理】1、 推导折射率n 的不确定度Δn 的表达式,并根据仪器的测量精度估计出ΔA 和Δδ代入并估计出Δn 的大小,据此决定n 应取几位有效数字。

解:(1)计算δ∆:12110220()/2()/2δδδδϕϕϕϕ=+=−+−∆==仪(2)计算A ∆1212()/2()/2I II I II A A T T T T ϕϕ=+=−+−∆==仪由2sin 2sinAA n δ+=n n n ∆=∆=取实验中一组数据δ∆=A ∆仪’ =δ51︒3’ A=60︒2’代入,有n ∆=0.0005故n 可取5位有效数字2、 最小偏向角测三棱镜折射率数据表格。

分光计编号 08000109 ; 三棱镜编号 23 ; A= 60︒3’ ; 仪∆= 1’ ;入射光方位10φ= 135︒52’ ;20φ= 315︒52’3、 测量三棱镜顶角数据记录表格(使用自准法)计算i φ若望远镜由位置1T 到2T 经过了刻度盘零点,则应按下式计算21i 360T T −−︒=φ因此三棱镜顶角A=12φ=60︒02’4、 色散曲线,并从所画色散曲线查处n C 、n D 和n F ,求出平均色散和色散本领。

C 线波长656.3nm ,D 线波长589.3nm ,F 线波长486.1nm 由图中得到折射率为:n C =1.6526 n D =1.6478 n F =1.6616 平均色散n F −n C =0.01895 色散本领V =n F −n C n D −1=0.029255、 用实验室给的数据处理程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求出实验材料折射率与波长的经验公式。

856443222102−−−−+++++=λλλλλA A A A A A nA 0=1.594,A 1=5.765×10−7,A 2=7.500×105,A 3=−2.428×1011,A 4=3.959×1016,A 5=−2.480×10214505005506006507001.641.651.661.67nλ (nm)色散曲线【实验结果】三棱镜顶角A=60°2’ 色散曲线(波长单位nm )751112224618625.765107.50010 2.428103.9591021..48010594n λλλλλ−−−−−=+++⨯+⨯⨯−+⨯⨯−平均色散n F −n C =0.01895 色散本领V =n F −n C n D −1=0.02925【实验小结】本实验干扰比较明显的是校准设备的步骤。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预习报告)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预习报告)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预习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与构造,学会调节分光计。

(2) 用最小向角法测定玻璃折射率。

(3) 掌握三棱镜顶角的两种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分光计分光计上装有能产生平行光的平行光管,能接受平行光的望远镜,以及能承载光学元件的小平台;这三者的方位都能利用各自的调节螺钉作适当的调整。

为了测出角度,还配有可与望远镜连接在一起的刻度盘。

① 望远镜:分光计采用的是自准望远镜,由物镜、叉丝分划板(上有形叉丝)和目镜组成,分别装在三个彼此可以相对滑动的套管上。

分划板下放与小棱镜的一个直角面(上有形透光叉丝)紧贴着。

套筒上正对棱镜另一直角面处开有小孔并装一小灯。

如果形透光叉丝正好处在物镜的焦面上,物镜前方有一平面镜,那么从目镜中可以同时看到形叉丝和形透光叉丝的反射像,并且不应有视差,形透光叉丝与形叉丝的上交点重合。

② 平行光管:平行光管由狭缝和透镜组成,二者之间距离可通过套筒来调节。

只要将狭缝跳到透镜的焦平面上,则从狭缝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就成为平行光。

为避免损伤狭缝,只有在望远镜中看到狭缝的情况下才能调节狭缝的宽度。

③ 刻度盘:分光计的刻度盘垂直于分光计主轴并且可绕主轴转动。

为消除偏心差,采用两个相差180°的窗口读数。

用最小偏向角法测玻璃的折射率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入射到三棱镜的AB 面,,经折射后由另一面AC 射出。

计算表明,当i=i’时,Δ最小,此时测出Δ,顶角A 由计算式2sin2sinA A n ∆+=可计算出折射率n 。

色三及色散曲线的拟合当入射光不是单色光时,虽然入射角对各种波长的光都相同,但出射角并不相同。

折射率随波长而变的现象称为色散。

一种材料的色散程度可用色散本领1--=D CF n n n V 表示。

三棱镜顶角的测量原理三棱镜顶角可用自准法和平行光法测定。

实验步骤分光计的调节:先凭眼睛进行粗调。

使各仪器平行。

1)调节望远镜适合于观察平行光。

①调解目镜与叉丝距离,看清形叉丝。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实验报告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实验报告

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实验报告引言:分光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物质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本实验旨在探究分光计的调整方法以及正确使用分光计的技巧。

一、分光计的调整1. 光源调整:分光计的光源是实验的关键,它需要稳定且具有较高的亮度。

在调整光源时,首先要确保它的位置正确,通常位于分光计的顶部。

然后,使用调节旋钮调整光源的亮度,使其达到适当的亮度水平。

2. 光栅调整:光栅是分光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组件,它用于分离入射光的不同波长。

在调整光栅时,需要先将分光计的光栅旋钮置于初始位置,然后使用调节旋钮逐渐移动光栅,直到观察到最清晰的光谱。

3. 光路调整:光路的调整对于分光计的准确测量至关重要。

在调整光路时,首先要确保光路中没有杂散光干扰。

可以通过调整分光计的光路盖板或使用遮光板来消除杂散光。

其次,需要确保光路中的光线垂直于光栅,可以通过调整光路盖板的角度来实现。

二、使用分光计的技巧1. 校准分光计: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必须先校准分光计。

校准分光计的方法是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并与已知数值进行比较。

如果差异较大,可能需要调整分光计的参数或进行维护。

2. 选择合适的波长:不同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不同,因此在测量物质的吸光度时,应选择合适的波长。

可以通过观察样品的光谱图,找到吸光度最大的波长,并将分光计设置为该波长。

3. 注意样品的处理:在测量样品吸光度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如果样品是固体,需要将其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

如果样品是液体,需要注意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干扰测量结果。

4. 记录实验数据:在进行实验时,应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吸光度的数值以及所用的波长和样品浓度。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比较。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分光计的调整方法和使用技巧。

正确调整分光计的光源、光栅和光路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合理选择波长、处理样品和记录实验数据也是使用分光计的重要技巧。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分光计的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调节分光计的方法;3.掌握使用分光计测量光的波长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光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光波长的仪器,它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进行测量。

分光计由光源、色散系统、检测系统和电子记录系统四部分组成。

1.光源:分光计使用一个稳定的、均匀的光源,如汞灯或钠灯。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使用钠灯作为光源。

2.色散系统:分光计的色散系统由凹透镜、凸透镜和光栅组成。

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作用是将光线聚焦或发散,使其与光栅发生干涉和衍射,进而产生色散现象。

3.检测系统:分光计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衍射光,然后通过放大器放大信号,最后通过示波器或计算机进行显示和记录。

4.电子记录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示波器或计算机进行显示和记录。

三、实验步骤:1.调节分光计:将分光计放置在水平台上,并将钠灯置于光源架上。

调节分光计的粗调节旋钮,使得从光源发出的钠黄光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凹透镜和光栅之后,尽可能成为与装置光轴垂直的光束。

2.使用红色滤光片:将红色滤光片放在滤光片支架上,调节滤光片的角度,使得通过滤光片的光束尽可能平行。

3.选择适当的波长: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要测量的光束的波长。

调节分光计的微调节旋钮,使得通过光栅的光束在屏幕上形成干涉色环。

4.测量波长:测量干涉色环之间的间距,或者使用分光计的相关功能来测量光的波长。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调节了分光计,并使用分光计测量了光的波长。

我们记录了干涉色环之间的间距,根据干涉色环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测量的光的波长与真实值基本一致,证明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分光计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并掌握了使用分光计测量光的波长的操作方法。

实验中需要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和分光计的角度,以及合理选择测量波长的方法。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介绍

分光计的调节和色散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介绍

来表示某种玻璃色散的程度。其中������������ 、������������ 和������������ 分别表 示 玻 璃 对 夫 琅 和 费 谱 线 中 ������ 线 、 ������ 线 和 ������ 线 的 折 射 率 。
[3]
������������ = 656.3������������,������������ = 589.3������������、������������ = 486.1������������。 实验中用经验公式 ������2 = ������0 + ������1 ������2 + ������2 ������−2 + ������3 ������−4 + ������4 ������−6 + ������5 ������−8 研究可见光范围内玻璃材料的折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 系 。 通 过 对 (������, ������) 的 七 组 以 上 实 验 结 果 进 行 处 理 , 设 ������ = ������2 , ������1 = ������2 , ������2 = ������−2 , ������3 = ������−4 , ������4 = ������−6 , ������5 = ������−8 , 利用 计算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色散曲线,得到经验公式。 (4) 三棱镜顶角的测量原理 1. 自准法测三棱镜顶角。 只要测出三棱镜的两 个光学面的法线之间 的夹角������ ,即可求得顶 角������ = 180°− ������。如图 2所示。 2. 平行光法测三棱镜顶角。一束平行光被三棱镜的两个光 学面反射后,只要测出两束反射光之间的夹角 ������ 即可求 得顶角������ = ������,如图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