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扩写成散文

合集下载

《潼关的风》作文

《潼关的风》作文

《潼关的风》作文
风,带了粗狂的嗓音,一路从远得的天际而来,携套着黄沙,肆无忌惮地地颤抖着我的脸庞,让我忍不住眯起了眼睛。

目光所及,魁梧巍峨耸立的潼关城,清冷静静地耸立在黄土高原上,古老的城墙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恍若在倾诉衷肠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我仿若闻到了历史的味道,那是战火纷飞的硝烟味,是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之气味,是英雄豪杰的豪情味。

风拂动我的耳畔,收走了尘埃,也都都弄走了我的思绪,让我仿若如同仿似置身于历史的长河虚空中地,注意到了李自成挥军潼关的雄壮,见了唐玄宗仓皇而逃逃进的悲凉,看见了了无数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

风,是决然绝义的,它将历史的悲欢离合,都融进了一阵阵的锐啸虚空空间中。

而我,是人类的渺小的未知的,只能一站在这历史的面前,才能切身体会到时间的厚重坚硬,和生命的不值一提。

回过神来,眼前的潼关城,依然沉静地耸起高耸入云在那里,它能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也骤闻过能亲身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而我,也在这风中,感觉得到着历史的温度,和生命的意义。

风,还在吹着,它将面带我的感悟,一直往前面,吹向远方。

山坡羊潼关怀古改写(推荐2篇)

山坡羊潼关怀古改写(推荐2篇)

山坡羊潼关怀古改写(推荐2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改写(推荐2篇)山坡羊潼关怀古改写(推荐2篇)1元历二年,关中大旱,我被朝廷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灾民,虽不想再踏足官场,可想到老百姓哀鸿一片的场面,我实在于心不忍,便踏上了前往关中的路途。

沿途美景不少,若真要说起,却只有那潼关的美景最令人惊叹。

连绵不绝的山峰和山峦似一道巨大的屏嶂,重重叠叠,环绕着潼关。

闭上双眼,想要小憩一会,又听到无尽的黄河水翻腾的声音,好似一只雄狮,怒睁着双眼,保护着潼关。

一层又一层的保护使山环水绕的潼关似一颗明珠,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真不愧为天下第一关啊!几只飞鸟经过,我的目光跟着他们,来到了长安。

心中无尽的思绪便如潮水一般涌上我的心头,耳边仿佛响起繁华街市商贩们的叫卖声,过往百姓的讨价还价声和孩童们玩耍的嘻笑声……那秦汉的繁华仿佛便在昨日。

可眼前,只有一座废墟,无数雄伟壮丽的宫殿已然变了个样,只剩下一片片残砖废瓦映着朝代的衰落。

揉了揉眼,不知是不是因为年事已高,眼前竟出现了无数两鬓苍白,弯腰驼背的老人用担子背着砖瓦一步又一步艰难地往宫殿走去的情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是啊!无论国家兴盛还是灭亡,苦的都是底层的老百姓们,在秦汉时期短短四十一年中,就经历了四个朝代的更迭,可即便是国力强盛的秦朝,也只给老百姓带来了修建宫殿的无限劳苦,那么老百姓的处境又由谁来改变呢?想到百姓之苦,我握紧手中的马鞭,快马加鞭地朝关中驰去。

山坡羊潼关怀古改写(推荐2篇)2我静静地站在潼关山道上,华山群峰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连绵起伏,填满我的眼界。

俯视下去是浩浩荡荡的黄河,夹在两山中间,滚滚奔向东南,抛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像是一条巨龙把华山劈成两半,波涛汹涌像是巨龙在嘶吼。

外面是山,里面是河,我不禁感叹潼关的地势险要。

我放眼望去,远方的一片土地,不禁失了神,眼中满是朦胧,那是西汉和秦朝的都城。

心潮起伏,在落日余晖中,我仿佛看见盛世时期的秦汉,那繁花似锦的都城中,身着金丝玉衣的人们出府游行,街上人来人往,头顶着绚丽五彩,灯火通明的华美景色,风悠悠的吹,酒肆门口的旗幡有节奏地飘舞,叫卖声此起彼伏,沿街的摊位坐满了人,夜幕降临,月光比起都城的灯火都要逊色几分。

品潼关诗咏散文

品潼关诗咏散文

品潼关诗咏散文“一道昆仑水,奔腾向海头。

曲折三万里,横纵五千洲。

春汛惊神禹,秋潮撼鹳楼。

若非华岳阻,入楚汇江流”。

轻诵着诗人周军的《潼关望黄河》,一种雄奇一种苍茫一种震撼自心底涌来,那势不可挡的气流似窗外暖意融融的春水,一遍遍洗濯着我的双眼,冲荡着我的心怀,飞飏着我的灵魂。

潼关,一个响亮的名字,顶天立地几千年,独占风华耀神州,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

就像书桌上静默矗立的新编《潼关诗咏》,令人不忍触碰,令人欲罢不能。

有人说,越古老的东西越价值连城,越值得关注;而我要说,那些充满现当代生活之味,体现和承载了道德、筋骨、温度、活力和风采的东西更值得珍惜与鉴赏。

《潼关诗咏》当属此列。

它收录了从民国到现在100余位诗人作家的500多首诗词曲赋联作品。

有金城山水的纵情放歌,气象万端;有历史文化的回眸与反思,意味深长;有当下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美好生活的倾意礼赞,放飞梦想等等。

从十里画廊的自然山水传说典故,到规模宏大爱意千秋的东山女娲建筑群;从名扬秦晋豫、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马趵泉,到烟波纵横乱鸟翩翩浪漫飞花的黄渭洛湿地;以及遍洒着潼关人民汗水智慧和勇气的村村寨寨,无不留下诗人作家难以忘怀的足迹。

这是浸泡着甜蜜的叙写,是故乡情愫的清泪浊酒,是发自心田的持久热恋,是历久弥新的期待展望。

正是“青灯读长卷,红袖掩浩帙”。

只要热爱,您心中那一盏明亮的灯永远不会被无辜地吹灭。

形神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

发端于先秦,用之于魏晋之后,“以形写神”,“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它把文艺看成由虚实构成的统一生命体,形的部分为实,可观可触,清清楚楚;神的部分为虚,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而作为文艺的构成元素之一诗词曲赋联,在《潼关诗咏》中,“实”的惊心动魄,“实”的瑰丽绚烂;“虚”的天马高蹈,“虚”的确意深远;以“实”透“虚”,凭景抒怀;借“虚”彰“实”,以延其美;“虚实”相间,相生相幻。

看,学养深厚笃实意长的孙民随先生阔步而来:“细雨清岚满目秋,红飘绿动遍山流。

我的家乡潼关美食作文

我的家乡潼关美食作文

我的家乡潼关美食作文潼关,这座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端的小城,是我心中永远的美食天堂。

每当想起家乡的那些美味,我的口水就忍不住“飞流直下三千尺”,心里也涌起一股暖流。

要说潼关美食,首屈一指的当属潼关肉夹馍。

那刚出炉的烧饼,外酥里嫩,拿在手里还烫手呢。

饼的外表布满了金黄酥脆的花纹,一口咬下去,“咔嚓”一声,饼渣纷纷掉落,那声音听着就特别诱人。

里面的瓤则是软软的,带着面粉的香甜。

再看那夹的肉,卤肉师傅的手艺堪称一绝。

精选的猪肉,在老汤里炖煮了数个小时,直到肉变得软烂入味,色泽红亮。

捞出来剁碎,夹进烧饼里,再浇上一勺卤汁,那味道,简直绝了!肉香、饼香、卤汁香完美融合,每一口都让人陶醉。

记得有一次,我在外地读书,特别想念家乡的肉夹馍。

放假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肉夹馍店,一口气吃了两个,那种满足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除了肉夹馍,潼关的鸭片汤也是一绝。

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其实是因为这汤里的肉片薄如蝉翼,就像鸭子的肉片一样,所以才有了这个独特的名字。

做鸭片汤的师傅刀工了得,切出来的肉片又薄又匀。

汤是用猪骨头和鸡熬制的高汤,清澈鲜美。

把肉片、木耳、黄花菜等食材放入汤中,一煮一滚,香味就出来了。

出锅前再撒上一把葱花、香菜,滴上几滴香油,那香气能飘出老远。

喝一口汤,鲜香醇厚,吃一片肉,嫩滑爽口。

我小时候,每次生病没胃口,妈妈就会给我做一碗鸭片汤,我总能吃得精光,病也似乎好了一大半。

潼关的烩饼也是我的心头好。

那烩饼的饼丝可不是一般的饼切出来的,而是专门制作的。

先把面擀成饼,烙熟后切成细丝。

烩饼的配菜很丰富,有豆芽、豆腐、粉条、青菜,还有肉丝。

在大锅里一起烩煮,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交融。

煮好的烩饼盛在大碗里,满满的一大碗,看着就特别实在。

吃的时候,一定要就着蒜,一口烩饼一口蒜,那滋味,美滴很!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吃烩饼,大家吃得满头大汗,一边吃一边聊天,笑声不断。

那种热闹的场景,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潼关的麻食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关于潼关的景象的作文

关于潼关的景象的作文

关于潼关的景象的作文《我心中的潼关》“哎呀,啥时候能去潼关看看呀!”我坐在桌前,一边写着作业,一边嘟囔着。

周末,爸爸妈妈终于带我踏上了去潼关的旅程。

一路上,我兴奋得像只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到了潼关,我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那古老而雄伟的城墙,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迫不及待地跑向城墙,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砖石,仿佛能感受到它所经历的岁月沧桑。

“哇,这城墙可真壮观啊!”我忍不住惊叹道。

“是啊,潼关可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呢。

”爸爸笑着说。

我们沿着城墙漫步,感受着微风的吹拂。

城墙上有很多游客,大家都在欣赏着这独特的风景。

我看到一个小朋友正拿着相机拍照,便跑过去和他打招呼。

“嘿,你也来玩呀!”我笑着说。

“嗯嗯,这里太漂亮啦!”小朋友兴奋地回答。

我们一起在城墙上奔跑着,欢笑着,仿佛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座城楼前。

我仰起头,看着那高高的城楼,心中充满了好奇。

“爸爸,我们上去看看吧!”我拉着爸爸的手说道。

“好呀。

”爸爸答应道。

我们爬上城楼,从上面俯瞰整个潼关。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脚下是繁华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这一刻,我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巨人,拥有了整个世界。

“这景色真美啊!”妈妈感慨地说。

“可不是嘛,潼关就是这么独特!”爸爸应和道。

我站在城楼上,思绪飘飞。

我想起了那些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们,他们为了保卫家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就像这潼关的城墙一样,坚不可摧,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潼关,你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会永远记住你,记住你的美丽和独特。

这就是我心中的潼关,一个让我着迷、让我感动的地方。

作文:改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文:改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改写《山坡羊·潼关怀古》残阳如血。

一名中年诗人在蜿蜒峻峭的山路上攀登着,他在赶路。

前面不远,即是潼关。

他从哪里来?一阵茫然,几只暮归的老鸦哇哇叫着,给山间增添了几分阴森、几分凄楚。

诗人走得累了,他靠着青松,解下了背上的古琴,盘腿坐下了。

松涛阵阵,群山回响。

风吹动着诗人宽长的衣襟。

啊,他的脸上分明落下两颗清泪。

来时的山道依旧,只是路边村子炊烟已不见,狗吠不闻,凭空留下残垣断壁。

而古松下潼关客栈的杏花旗依依随风猎猎,但传闻中美丽的杏花女呢?茅檐跌落尘埃,灶头尘埃半厘米厚了。

拂去,灶台有血痕,触目惊心!诗人血气暴涨,裹紧绑腿,背上古琴,潼关朝他奔来。

壮哉潼关,悲哉潼关。

诗人伫立蝶垛之上,凭长风吹拂,眼前,华山的山峰如从四面八方奔集而来,黄河波涛汹涌澎湃,像是发怒。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白云苍苍,往事悠悠,一股悲壮的感觉袭来。

诗人觉得嗓子干渴,他解开酒葫芦,好酒,好景!可是身佩的宝剑已在昨日进了当铺。

古琴铮铮作响,高山流水最知音了。

诗人遥望着那西面的长安故都一带,思潮起伏,啊,焦尾琴,你能载得起我的心绪吗?铿锵的琴声,令风云变色。

诗人满腔孤愤,发于心,出于腰,顺于肩,聚敛于指,心手合一,琴声如光如电如虹。

战马嘶鸣,刀剑之声,火暴之声,哀号之声,宴饮之声。

三百里阿房宫,奢侈一时,汉朱雀台鼎盛一时,顷刻又灰飞湮灭,化成焦土。

琴声转而高亢,他在说,一个朝代兴盛了,百姓受苦。

琴声转而低沉,他在说,一个朝代衰亡了,百姓也受苦。

铛,琴弦断了,方才的琴音却没有成为绝响。

千年后,我们只能在元曲中一遍遍叩响它的故事了。

潼关谢随笔

潼关谢随笔

潼关谢随笔有道是山接地气,水有地脉,美丽的渭河与巍巍的秦岭一路伴行,孕育了八百里秦川之后,忽然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然后秦岭依旧蜿蜒,渭河注入黄河,继续向东,我在心里在说,21世纪的今天,潼关还是一座雄伟的古关吗?站在古关之上,顿觉李太白的诗句震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阅过潼关古城的千载文化,看一看有模有样的古关,西望脚下渭水,东眺滔滔黄河,让人思接千载。

潼关作为重要军事要塞,十二连城遗址今天犹在,秦东镇苏家村到安乐镇蒿岔峪口的上屯塬上,应为南北走向。

30里长的连城是怎样连的,遗址上存留的烽火台现有十七座,禁谷关、古城关、连城关等与潼关连成一线,号称十二连城。

禁沟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构成潼关卫强大的军事防御线。

《潼关县志》记载,“十二连城乃三里一城也,每城设兵百人,而于中城益其兵多,设火器矢石,连络呼应,疾若风雨,即有百万之众,岂能超越而飞渡耶?”潼关著名的十二连城,最早筑城于唐代,多少惊心动魄的大战,十二连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使潼关成为中原进入关中的第一关。

悠悠岁月,唐时至今千余年过去,夯土板筑的烽火台,依然沧桑厚实,历经岁月千年风雨,仍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巍然屹立在秦东的大地。

好一座表里山河的潼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南依如屏的秦岭,北揽黄河波浪,东临函谷,西卫帝都长安,真乃锁钥之地。

繁体的“關”字有八个笔画的“門”字为部首,把潼关作为军事要塞、地理要冲的作用活画出来。

站在古关之上,雄视海内,威加天下,在古代可真正是“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啊!潼关在地理上是咽喉,地高势险,雄峻关阻,“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洲。

”交通上实在也是咽喉,贯通华北和西北之咽喉,君不闻当年丝绸之路的驼铃之声,至今犹然在耳,崔灏《题潼关楼》的诗句亦历历在目。

而潼关作为“华夏金城”之美誉名满天下,每一条大街小巷,都闪烁着金银的祥瑞气象啊。

潼关改写作文200字

潼关改写作文200字

潼关改写作文200字从潼关到风陵渡口三百里中条山,在太行山和华山的夹缝中兀自耸立,至西南黄河谷地,平缓伸出一抹塬地。

秦岭最北端的余脉华山,经历了漫长的地壳挤压和岩层抬升,凌空高拔。

它们双峰并峙,隔河相望,俯瞰着沟壑纵横的秦晋高原。

滚滚南下的黄河愤怒而持续地冲撞秦岭,切割无望,遂大幅度拔身向东,与连绵起伏的中条山脉狭路相逢。

此时,自西而来的渭河、洛河相继靠拢,三河交汇,一改磅礴气势,平缓东去。

潼关和风陵渡就在这里。

古时候,它们是扼守关中平原和中原地区的两大关隘重镇。

风陵渡是出晋入陕的必经之路。

少年时看金庸的《神雕侠侣》风陵夜话章节,时值二月初春,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头扰攘一片,驴鸣马嘶,夹着人声车声……觉得风陵渡口有着说不尽的快意恩仇和江湖气息。

而对岸的巍巍潼关,曾是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那里群峰簇拥,帝王将相多用兵,战场遗址千重叠。

凡名川江河处,皆大地胜景。

《西厢记》开头,王实甫借书剑飘零的张生的视野,大气磅礴地勾勒了这里的景观: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

古人吟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时所登临的鹳雀楼,就在几十里外的永济古城。

从潼关到风陵渡,近在咫尺,然隔着黄河,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是天堑,是危途,是阻挡外敌入侵的天然防线。

与其他关隘重镇相比,这里定然不是普普通通的古战场。

中条山、华山在此集结,黄河及其最大支流渭河、洛水在这里汇聚,广袤的西北黄土高原俯冲至此,并越过黄河,与秦岭相接,这里是中国北方大风景的结合点,是一种在北方才能看到的雄浑壮美。

现在,巍巍雄关只剩下夯土残垣,千年古渡早已被钢筋混凝土的桥梁取代。

然而,每当我乘坐列车经过这里,江河行地的壮丽景象向我逼近,巨大的历史变迁之感敲击我心,耳畔仿佛听见历史隆隆的回声,还有自己擂鼓般的心跳。

在古老的东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哪里春天鸟语花香,百花齐放,如鲜花般美丽多姿;夏天绿树成荫,太阳高照,如内心般热情无比;秋高气爽,清凉无比,如落叶般飘飘洒洒,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纷,如粉装玉砌般无比雪白;如今,她正飞速崛起,如雄狮怒吼,吼出一代王者风范,没错,她便是潼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潼关扩写成散文
【篇一:潼关扩写成散文】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改写成散文
我站在潼关要塞的山道上,眼前是华山群峰,脚下是黄河急流,河水在峡
谷中奔腾着,咆哮着,就像暴怒疯狂的兽群.群峰高低参差地簇拥着,攒
动着,仿佛集合到这里来接受检阅.潼关,雄伟险要的潼关,古来兵家必
争之地的潼关啊! 你看,这一幕就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
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
想起古代,我不禁向西方望去.潼关以西三百里,便是西京长安,从秦汉
到隋唐,好几个朝代在那一带建过都.落日苍茫之中,一无所见啊,却在
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座巍峨壮观的古都,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多少帝
王将相、英雄豪杰曾在那里龙争虎斗,威震一时,然而如今踪影全消,剩下来的只有黄土一片.西望长安,真叫人彷徨不止啊! 遥望过往的历史,
思绪起起伏伏.真是: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
了尘土.
我只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不,最伤心的是历代人民.无
论秦汉,无论隋唐,尽管改朝换代,人民的苦难却从来没有消除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对几千年历史一针见血的评价啊! 一朝兴盛,
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
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则大兴土木,
亡则兵祸连结,不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我们百姓啊.
【篇二:潼关扩写成散文】
雪落无声,需要的是一分听雪的心情午后雪花飘落时,沏一杯清茶,看绿色的茶叶慢慢舒展,雪落的声音,便随着那一缕茶香沁入心底
最脆弱的角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