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指和献血手臂的质量控制及要求
采血时严格执行什么

采血时严格执行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在医疗领域,采血是一项常见的操作,用于检测疾病、诊断病情和监测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护人员在进行采血时应严格执行以下程序和注意事项:1. 检查患者信息在进行采血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采血标本与患者信息一致,避免混淆和错误。
2. 洗手消毒医护人员在进行采血前应进行充分的手部洗涤和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准备采血工具确保采血针、采血管、标本管等采血工具是干净和无损的。
4. 选定采血部位根据医嘱和采血目的,选择适当的采血部位。
常用的采血部位包括静脉和指尖。
5. 绷紧绷带在采血前,需要绷紧绷带,促使静脉充盈,有利于采血。
6. 采血过程在采血时,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观察血管,选择血管通畅和粗大的位置进行采血。
•在插入针头前,应用酒精棉球清洁采血部位,避免感染。
•插入针头后,注意抽取的血量是否足够。
•采血完成后,须将采血管中的血转移至相应的标本管中。
7. 处理采血伤口采血后,应压迫采血部位,防止出血。
然后使用消毒棉球和创口贴进行包扎,避免感染。
8. 标本标识完成采血后,应正确标注采血标本,包括患者信息、采血时间等内容,确保标本正确归档和检验。
9. 丢弃废弃物在采血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采血针、采血管等,应按医疗废弃物管理规定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10. 记录和汇总在完成采血后,应及时记录采血的相关信息,包括采血时间、采血部位、采血量等,便于后续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进行采血时,需要严格执行上述程序和注意事项,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采血者手指及献血员手臂消毒效果监测的分析

采血者手指及献血员手臂消毒效果监测的分析目的为采供血机构选择最佳皮肤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控制消毒质量。
方法现场随机抽检采血工作人员及无偿献血者分为采血前未经消毒(对照组)、肥皂流水冲洗(试验1)、消毒湿巾(试验2)、安尔碘消毒(试验3)以及湿巾擦拭后安尔碘消毒(试验4)5个不同程度的清洁消毒方法后进行监测。
结果5组人员手卫生消毒总合格率分别为0%,0%,40%,100%,100% ,均未检出致病菌。
试验3及试验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直接安尔碘消毒简单方便,能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湿巾擦拭后安尔碘消毒更加安全有效。
Abstract:Objective The best method of skin disinfection is provided for blood collection agencies to control the sterilized quality. Methods The staffs and donors a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unsterilized (control group),washed with soap and water (test 1),scraped with wet wipe (test 2),sterilized with Anerdian (Test 3),scraped with wet wipe and than sterilized with Anerdian (test 4)five different levels to monitor the effects. Results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pass rate of five groups is 0%,0%,40%,100%,100%,and there are not pathogens are detect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of Test 3 and Test 4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Sterilized with Anerdian directly can easily achieve better results,sterilization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scraped with wet wipe and than sterilized with Anerdian must be more effective and safe.Key words:Skin;Sterilized method;Sterilized quality通过手部及肘部皮肤传播病原菌是血液感染控制的重要方面之一,为评估本中心采血工作人员及无偿献血员皮肤消毒效果,文章分析了4种不同程度的清洁消毒方法处理后皮肤的卫生情况。
如何做好血站血液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

( 四) 检验方法关键点质量控制
血站血液检验项目和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ALT
( ALT) 、乙型肝炎病毒( HBV) 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 HCV)
要求采用一种速率法试剂检测,HBV 标志物至少要求采用
标志物、ABO 血型和 Rh 血型等项目的检测。 按照检验方法
测 HBV 核酸、HCV 标志物至少要求采用一种 ELISA 试剂检
接受 75 学时以上的继续医学教育。
区、试剂储存区、检测区、员工生活区等,各区防止交叉污染。
( 二) 仪器设备关键点质量控制
特殊区域的布局和设施应符合相应的要求,有保证环境温
血站血液检验会用到许多医疗仪器设备,包括离心机、
度、湿度、安全防护、急救等设施。 实验室还应配备应急电
全自动样本处理仪、酶免全自动处理系统、全自动血型仪、核
血传染病的发生。 血站的血液必须经过各项指标检测,合格
ELISA 试剂和核酸检测试剂必须是按照药品注册并获得批
后才能发往医院供临床病人使用。
二、 血站血液检验的全过程
准文号的体外诊断试剂,国产试剂需要出厂合格证和批放行
证书,进口试剂需要有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检验报
血站血液检验的全过程包括献血者准备、检验标的质量控制工作
张光永
一、 血站血液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血站血液检验工作是指血液采集完成后检验标本被送
( 三) 材料与试剂关键点质量控制
血站检验输入的是检验标本和材料与试剂,输出的是检
源,以保证血液检测工作正常进行。 实验室在正式投入使用
酸检测设备、酶标仪等,关键点包括计量设备的强检与校验、
前还应在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大型设备的年度维护与检定、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的性能验
采血及注意事项

采血及注意事项
采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用于获取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或分析。
以下是一些采血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常用的采血部位有前臂内侧静脉、手背静脉、手腕静脉等。
选择合适的部位可以使采血过程更加顺利和舒适。
2. 注重消毒和洗手:在采血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手部消毒,确保操作无菌。
同时,也要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预防感染。
3. 使用一次性采血器具: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采血时应使用一次性采血器具,如一次性针头、一次性胶管等。
使用后应立即丢弃。
4. 保证采血环境卫生:采血前,需保持采血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正确握持针头:医务人员在采血时应正确握持针头,控制插入深度,以避免血管穿透或过度深入。
6. 避免用力抽血:在开始抽血时,应逐渐调整采血针的位置,直至发现血流,然后轻轻抽血,避免用力过大。
7. 预防晕厥:部分人在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晕厥反应,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状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晕厥发生,如让患者平躺、提醒患者深呼吸等。
8. 封闭采血点:完成采血后,医务人员需要用无菌棉球或胶布封闭采血点,以避免血液外溢和感染。
9. 做好个人护理:采血后,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做好个人护理,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或接触水等。
10. 注意可能的并发症:在少数情况下,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如局部肿胀、疼痛、出血等。
如果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总的来说,采血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操作规范,保证采血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医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血液采集的注意事项

血液采集的注意事项血液采集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在确保采集到准确、可靠的血液样本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充分了解采集的目的和方法:在进行血液采集前,医务人员需充分了解采集的目的和方法。
这可以通过与医生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采集的目的、所需的样本类型和量,以及是否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空腹采血等。
2. 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在进行血液采集前,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个人情况,如有可能,最好获得患者的同意。
在进行采集时,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如使用适当的固定带固定患者的手臂,给予患者充分的休息时间等。
3.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常见的采血部位有手指,手腕,前臂静脉,肘窝血管,颈内静脉,足背静脉等。
手指是最常用的采血部位,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静脉血液供应不足或者患有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时,应避免选择手指处采血。
4. 洗手及穿戴无菌手套:在进行血液采集前,医务人员必须彻底洗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并穿戴无菌手套。
这可以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准备采血工具和材料:血液采集必须使用洁净、无菌的采血工具和材料。
事先准备好所需的试管、染色片、注射器、消毒棉球、胶带等,并确保其有效期未过期。
6. 采血点消毒:在进行血液采集前,必须对采血点进行适当的消毒。
通常可以使用70%的酒精消毒液进行消毒。
在消毒时,应使用适量的酒精湿润棉球,并以圆周运动方式进行消毒,以确保彻底消毒。
7. 充分按压止血:在血液采集完毕后,应立即用干净的棉球或消毒棉球进行轻轻的按压,以确保血液迅速凝固,避免出血。
一般情况下,按压停留2-3分钟即可,但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按压时间可能需要更长。
8. 标本处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样本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常可以在采集后立即进行离心,将血液分离成血清或血浆,并将其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以避免血液成分的变化和降解。
9. 处理采血后的伤口:在血液采集后,应及时处理采血时产生的伤口。
血液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采集原则及注意事项血液检查是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之一,在血液检查中,血液标本采集更是关键的一环。
正确的血液标本采集不仅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损伤,为临床诊疗提供保障。
以下是血液标本采集的原则及注意事项:一、血液标本采集原则1.个体化操作: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情等情况,个体化制定血液标本采集方案。
2.正确抽血部位:抽血部位要根据所需检查的实验室项目选择合适的部位,如一般的化验可以采集手指、手腕等部位的静脉血,更特殊的检查需要考虑选择其他较大的血管,如股动脉等。
3.采用无菌技术:采集血液时一定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从而避免污染血液标本及伤口感染风险。
4.正确采集顺序:采集血液时,要按照不同检查项目的要求有序采集。
一般情况下,应首先采集全血计数,其次是生化、免疫学检查等,最后是微生物学检查等。
5.注意采集量:采集血液量不宜过多,一般成人每次采集血液量不宜超过5ml,儿童则应根据体重和年龄酌情进行调整。
二、血液标本采集注意事项1.严格消毒:采集血液前应先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采用75%乙醇或碘酒等进行局部消毒,避免细菌感染或交叉感染的发生。
2.选择适当针头:在血管比较细小的情况下,应选择细尖、尺寸适当的针头,从而减少针头对组织的损伤。
3.掌握采集时间:采取血液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分钟,如果血流缓慢,可以通过热敷等方法促进血流。
4.避免穿刺漏血:在用针头穿刺时,因为针头直径很小且进入血管的角度可能不同,因此不可避免会出现微小的血管损伤或穿刺太浅而造成穿刺孔流血,如果用手指轻轻压迫穿刺部位,可以有效避免穿刺漏血。
5.避免血栓形成:血液样本采集后,采集部位应立即加压包扎,避免出血,同时还可以避免新鲜的血液快速凝固,形成血栓。
在脉管较细短的位置采集血标本时更需要注意不要把血管阻断。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采集的正确操作很重要,可以减少不必要疼痛、伤口感染和提供准确数据,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问题。
血站职工手卫生管理制度

血站职工手卫生管理制度
1.血站手卫生为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总称。
2.所有血站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3.各科室配备合格足量的手卫生用品和设施,必须有流动水和皂液(或肥皂)。
重点部门如血液检验实验室、质控实验室、血型参比实验室、血液研究室、成分制备净化室、消毒供应室等必须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
4.洗手液的容器应一次性使用,肥皂及其容器应保持清洁与干燥。
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5.血站职工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无菌操作前后。
(2)每次采集血液前后。
(3)制备血液成分前后。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可能污染环境或其他人时。
(6)接触或处理血液及污染物品后。
(7)当手无明显污染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6.血站职工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1)每次采集血液、单采血小板之前。
(2)出入成分制备净化室之前。
(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4)接触血液以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7.质量管理科每季度对重点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
8.质量管理科定期对手卫生设备和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相关科室要整改落实。
血液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中常见的诊断手段之一,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对确保标本的质量,准确的诊断结果非常重要。
以下是血液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一、洁净环境:进行血液标本采集的环境应该保持干净整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操作台面和周围区域应经常进行清洁消毒,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佩戴手套,并定期更换。
二、充分讲解: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医护人员应该向患者充分讲解采集过程,并告知可能会感到的不适,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三、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血液标本采集的常用部位包括静脉、动脉和指尖。
静脉采集时应选择质静脉,避免使用曲张、血管硬化或有导管的静脉;指尖采集时应选择足足够的血量,避免污染和不充分的采集。
四、正确的采集顺序: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该先采集蓝顶管血液,再采集其他颜色的管子,以避免不同试剂的交叉污染。
五、避免滞留时间过长: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滞留时间过长,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六、采用合适的采血器具:采血时应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管子,以避免造成过度疼痛或溢血。
七、最大程度保持采血现场整洁: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及时清除被采血部位上的血液残留,以免造成肿胀或局部感染。
八、避免过多错误的试验重复: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应尽可能减少错误的试验重复,避免浪费资源和患者的不必要痛苦。
九、避免交叉感染: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应充分消毒双手,佩戴手套并在采集完毕后立即弃用。
十、合理储存和运输血液标本:在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应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和实验室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储存和运输,确保标本的质量。
总之,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工作中常见但重要的环节,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后续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医护人员必须熟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采集的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文 献
… 1 陶桃 . 健康 教育 在儿 科护 理 中的应 用体 会 【 J J . 世界最 新 医学信 息 文 摘( 电子 版) , 2 0 1 3 , 1 3 ( 1 6 ) : 3 6 8 .
程序化健康教育为患儿及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价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使所有护理人员都了解儿科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可行性的计划提高患儿家属的接受程度使其掌握儿科常见病的发病原因用药知识预防措施及康复护理等知识为患儿疾病治疗和后期康复提供保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9077用药知识8538和预防知识9308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出院时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462明显高于对照组7769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儿科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进行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向患儿家长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工作可使其更加了解儿科疾病用药和预防等知识不仅满足患儿家长对儿科医学知识的需求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疾病治疗和两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n分组疾病知识用药知识预防知识对照组1308970778867691007692实验组130118907711185381219308005005005后期康复也了解到影响儿童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为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帮助所以程序化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明显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程序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并改善护患关系为儿科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防止交 叉感染
在 采血前后加强 采血人员和献血 人员的手及手臂 的清洗 与消毒 ,
2 . 3 采血前 采血 场所应进 行空气消毒 ,准备 采血器 材及用物 ( 血袋 、 棉签 、胶布 、止血钳 、止血带 、消毒 碘等 ),检查 电源 ,开启 并检查
采血秤及 热合机 ,证实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 2 . 4 采血 者进入 采 血场所 要 更换 专用 衣裤 、鞋 、帽 、 口罩 ,着 装 整
中 图分类 号 :R 1 8 7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2 1 — 0 2 9 1 — 0 2 要 求的图表 ,使每个 人增强洗手 的 自觉性 、养成按流程 洗手的 习惯 。
一
在 采供 血过程 中护 士手指消毒效果尤 为重要 ,必须对 护士手指进
使用过程 中环 境卫生条件差 ,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各 种消毒或无菌措
施所致 。为将 细菌污染的概率 降低到最小程度 ,环境 卫生 、护士手 指 质量控制是必 不可少的重要措 施。环境卫生 、护士手 指的检测保证 了
术操 作规程 ,做好献 血过程 中的护理 工作。采血人员着 工作制服 ,不
佩带戒指 、手镯 ( 链)等饰物。 2 . 2 采血器材 准备 。建立 采血器材卡 片 :包括无 菌消毒棉签 、标明有
部护肤型 消毒剂 ,适合在连续操作 中使用 。
2 采血 护士采 血前 准备
采血人 员做 好心理调适 ,保持 良好 的情 绪 ,进入献血者 服务工作
状态 ,情绪 稳定 ,工作热情 ,说话和气 ,态度和蔼 ,耐心细致 。
2 . 1采血人 员应具有熟 练的采血技术 和较强 的无 菌观念 :严格 执行技
2 . 5静脉穿 刺 :①核对无误后 ,嘱献血者取舒适 的采血 体位. 选择肘部
血管 ,首选周正 中静脉 ,次选贵要静脉 ,应选择粗大 、充盈 、饱满、弹
表 1两 组患 儿 家长健 康知 识知 晓率 的比较 [ n( %)]
后期 康复 ,也 了解到 影响儿童健康 的行为 因素和生活方 式 ,为促进 儿 童正 常生长发育提供帮 助 ,所 以程序 化健 康教育工作 可 以明显改善 护
果 比较 [ . 『 】 . 中国实用 护理 杂志 : 下旬 版, 2 0 0 4 , 2 0 ( 6 ) : 6 — 7 .
理 等知识 ,为患儿疾病治疗和后期康复提供保 障[ 4 】 。
本研 究 发现 ,观察组 患儿 家长疾 病知 识 ( 9 0 . 7 7 %)、用 药知识
【 3 ] 刘文 杰 . 儿科程 序化 与 随机化 健康 教 育的 效果 比较 [ J ] . 中 国民康
血液从采集 、制备到储存 的各环境 都得到 了有效 的控 制 ,起到事先预
防和事后把 关作用 , 所 以采集 、制备人员要严格遵守消毒管理要求。
效期 的强力 消毒碘等消毒剂 、止血带 、胶布 、创 可贴/ 无菌棉球 、止血
钳 、各种类型及型号 的血袋 、真空标 本管 、一次性试 管、采血 时间及 血量标识签 等。
洁 ,并且采血操作过程 中,每采血一 人次后用速干洗 手液进行手部 消
毒 ,如手部 沾染 血液标志物时要进行消毒或用肥皂流水洗手 。
搓 ;③双手指 交叉 ,手心对手 心彼 此对搓 l④双 手互 握互搓 ;⑤双手
拇指彼此在掌心搓揉,⑥双手指尖互在掌心搓揉。洗手时间为每一步
骤1 0 s ,共 1 m i n 。为使每个人掌握洗手流程 ,墙 上贴有洗手的步骤及
2 0 1 5 年7 月第 1 3 卷 第2 1 期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2 9 1
血 液采集过程 中工作人 员手指和 献血手臂 的质量控制及要求
张 影
( 吉 林 省 白城 市 红 十 字 中 心 血 站 ,吉林 白城 1 3 7 0 0 0 )
【 关键 词】 护士 手指 ;消毒 效 果 ;质 量控 制
患 关系,提 高护理 满意度【 6 J 。
综上所述 ,儿科护理人员 进行程序化健 康教育 ,可有 效提高患儿
3讨 论
家 长的健 康知识知 晓率 ,并改善护 患关系 ,为儿科健康 教育工作 的发 展提供科学依据 。
儿科健 康教育是儿 科护 理的重要工作 ,可提高患儿 家长儿科医学
知识 ,帮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童 自觉养成健康 的生 活方式 ,并且还可 以提高患儿对治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有效的减少和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采
用我国卫生部 于2 0 0 3 年1 1 月 下发的新修订的 《 医院预 防与控制传染性
非典型肺炎医 院感染技术指南 》中推荐使 用六部洗 手法 :①取3 - 5 m L 液体皂 液 于手心 ,两 手心对 搓 ;②双 手指交 叉 ,手心对 手背 彼此对
行有关项 目 检查 ,因为在采集 制备 过程 中工作人 员手指的消毒效果直
人一擦手 巾,擦手 巾每天清洗消毒 。在时间不允许 的情况下 ,用手
接影响血液 的质 量 ,甚至会 影响患者的输血反应 。护 士在采血前要对
采血手指进行 严格清洁消毒 。采血 后应做好处理工作 ,否则会影 响血 液质量 ,导致功亏一篑 。 在采集 、制备中质量控制人员要对护士手指进行 细菌监测 ,过程检 查很重要 ,血 液的污染往往是 由于 血液采集 、成分制 备或血液储存及
实施和检查评 价 ,对各环节进行有 效管理 ,使所有护 理人员都 了解儿 科健康教育 的 目标和 内容 ,通 过可行性的计划提 高患 儿家属的接受程
度 ,使其掌握 儿科常见病的发病原 因、用药知识 、预 防措施及康复 护
【 2 ] 谢 凌 云, 彭希敏, 高永 生 , 等√ L 科程 序 化 与随 机化 健 康教 育 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