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氯安全培训 Chlorine Safety Training-2008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氯气培训教案

危险化学品氯气培训教案

危险化学品氯气培训教案一.氯的物理性质常温常压下,氯呈气态,但当温度下降到-34.05℃时,氯便凝为液体,我们使用的液氯钢瓶内压力指标最高是2.0MPa,一般在十来Kg/cm2,使用初期压力高些,到后期压力低些,温度为-30~-35℃。

氯气微溶于水,溶解度为1.462g/100g水,即14.62Kg/t水,这就是说,万一发生氯气泄漏,使用雾状水进行喷淋稀释,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泄漏较大,水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用10%左右的先稀氨水喷淋,因为氨水和氯气很快反应生成NH4CL,NH4CL是一种中性物质。

二.氯的化学性质CL2 + H2O══HCL + HCLO因为CL2能够和H2O反应生成HCL,而HCL对碳钢的腐蚀非常严重,所以我们平时给钢瓶淋水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水淋到钢瓶的瓶阀上,否则如CL2瓶阀填料有点漏,漏出来的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会将瓶阀阀杆腐蚀锈死,开关不了。

6CL2 + 12NH3 ══9NH4CL + NCL3 + N2生成的NCL3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化学介质,如果大量跑CL2,用氨水喷淋稀释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个问题,在不是封闭的厂房内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在封闭的厂房内,一旦有火花产生,就很容易发生爆炸。

NH4CL是一种白色烟雾,如果有CL2泄漏,用氨水很容易试出来,这就是我们更换氯气钢瓶的时候一定要用氨水去查漏的原因,6月4日四点班我值班的时候,发现报警仪总是报警,结果用氨水瓶试漏,发现铜管接头有一点点漏,所以在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

CL2本身并不能燃烧,但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和氧气一样也能助燃,只要遇到可燃物,再加上明火,就能使火势越烧越旺,并放出有毒的黄烟和黑烟,如果是在敞开的设备和管道内燃烧,它不会爆炸,就像家里烧煤气一样,但如果是在封闭的设备和管道内,则很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检修含有CL2的设备和管道时,一定要用碱水溶液清洗后才能动火,否则将由于设备和管道中残余的CL2引燃后,引起中毒和爆炸伤亡事故。

AQ 3014 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AQ 3014 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

AQ3014-2008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afety use of liquid chlorine自 2009-1-1 起执行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一般要求4 液氯使用条件要求5 液氯使用的要求5.1 气瓶的使用安全5.2 液氯贮罐的使用安全6 设施设备的要求6.1 通用要求6.2 液氯气瓶的要求7 液氯使用的操作人员7.1 专业资格要求7.2 其他条件8 液氯使用过程中的泄漏应急处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 液氯使用单位应设置的安全标志前言本标准技术条款强制。

为了保护液氯使用单位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范液氯事故的发生,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院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九兰、岳涛、汪彤、张志航、齐书芳、淡默、王小庆。

本标准首次发布。

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氯使用过程中,对使用条件、操作方法、工艺设备以及作业人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液氯的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安全标志GB 2894责任编辑:竹勋)(校对:苏立智。

氯气安全规程2008

氯气安全规程2008

GB11984-2008代替GB11984-1989氯气安全规程Safety regulation for chlorine自2009-12-1 起执行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 11984—1989《氯气安全规程》。

本标准与GB 11984—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氯气单位应遵守的防火和卫生相关标准(1989年版的4.2、4.3,本版的3.3、3.4);——增加了氯气生产企业应遵守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见3.5);——修改了氯气单位应配备的抢修器材和防护器材(1989年版的4.6,本版的3.8);——增加了氯气单位作业场所应设置报警仪(见3.10);——增加了氯气单位应编制应急预案(见3.17);——增加了对三氯化氮指标的要求(见4.6);——增加了液氯气瓶及液氯汽车罐车和铁路罐车的充装安全(见5.2);——增加了充装量为100 kg的气瓶的有关安全要求(见;——修改了气瓶加热水温的指标(1989年版的,本版的;——增加了液氯汽车罐车和铁路罐车的使用安全(见6.2);——增加了液氯贮罐区应设置事故围堰(见;——增加了液氯汽车罐车和铁路罐车的运输安全(见8.2);——删除了预防泄漏和抢救的相关内容(1989年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8/SC 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九兰、岳涛、汪彤、刘利民、常虹、张志航、齐书芳、淡默、路念明、王小庆。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1984—1989。

氯气安全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氯气在生产、充装、使用、贮存、运输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氯气的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单位。

本标准所指氯气系液氯或气态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液氯安全培训

液氯安全培训

职业危害
浓度(ppm)
效应
0.2~3.5 闻到气味可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1~3
轻微的黏膜刺激,可忍受1h
5.~15
中度上呼吸道刺激
30 立即产生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呕吐
40~60 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430
30min以上死亡
1000
数分钟内死亡
8.氯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基本情况
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消防、 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12应急救援保障 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液氯使用过程中的泄漏应急处理
1.人员迅速撤离污染区至上风处,小泄漏 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
2.液氯气瓶泄漏时,不应向 瓶体喷水,抢修人员在戴好 防护用品前提下,应立即转 动气瓶,使泄漏部位朝上, 位于氯的气相空间。
6.处理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 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
4.安装有毒气体泄漏报警装置。 5.设置事故氯处理设施。 6.充装量为1000kg、500kg和100kg的气 瓶装卸时,应采取起重机械。
7.液氯钢瓶堆方不准超过两层。 8.空瓶与实瓶必须分开放置,禁止混放。 9.设置消防栓、消防器材、氯气捕消器。 10.配备检修器材等。 11.配备防护器材。 12.配备解氯药品。 13.设有淋浴和洗眼装置。 14.严格执行“五双”的管理制度。
5.瓶体焊缝泄漏时,临时采用 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
4.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处 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

氯气安全培训

氯气安全培训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氯气泄漏应急处理
1.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 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 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2.身体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2020
氯气安全培训
汇报人:
氯气 chlorine
当心中毒
职业危害告知卡(氯气)
有毒有害物品,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本品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 熔点:-101℃ 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 沸点:-34.5℃ 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 “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 醚、氢。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乙醚、氨、 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 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氯气安全知识培训

氯气安全知识培训
,并由供应厂家安全处理。
10、液氯钢瓶结构示意图(半吨)
11.国内有关事故案例
案例一、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爆炸
2004年4月15日晚,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 天原化工总厂发生2号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件, 厂方随即进行处置。16日凌晨1时发生列管爆炸; 凌晨4时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 500米范围内3万群众被疏散。16日17时57分,5 个装有液氯的氯贮罐在抢险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 炸,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当地疏散15万 群众。
熔 点:-100.5℃(0.1 MPa气压下)
临界常数:T=144℃,PC=7.6MPa, 溶 解 度:1.462g/100gH2O。(10℃,0.1
MPa气压下) 熔 解 热:22.102KJ/mol 水 合 物:温度小于9.6℃与水生成
Cl2•8H2O水合物,生 成热76.85KJ/mol 外 观:气体为黄绿色,液氯为黄色透明
3.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 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险,用流动清水或生理 盐水冲洗。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 医。
食 入:无资料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 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 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 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呼吸因难、 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 克,可出现气胸、纵隔肺气肿等并发症。 当氯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9% (1200mg/m3)时,人吸入5~10分钟即致 死;氯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0425%
6.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 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经过培训持证上 岗,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法。操作岗位 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和 全身橡胶防毒衣等。远离火种、热源以及易燃、 可燃物,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与醇类等有机 化学品接触。液氯钢瓶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 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危化品液氯安全管理培训

危化品液氯安全管理培训

危化品液氯安全管理培训一、概述1.1 前言作为一种危险化学品,液氯虽然在许多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它的性质却非常的危险。

因此,在使用液氯时必须十分小心,特别是需要对液氯进行管理和加强安全培训。

1.2 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了解液氯,学习如何对液氯进行管理,以及如何进行液氯的安全培训。

1.3 要点本文将围绕以下要点展开介绍:•液氯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液氯的应用领域•液氯的风险评估和标识•危化品液氯的安全管理措施•液氯的安全培训二、液氯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1 液氯的概念液氯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易燃危险性较高的化学物质,是氯气冷却成液态的产物。

2.2 液氯的性质液氯是一种易燃、强酸性、刺激性极强的化学品,具有以下性质:•化学式:Cl2•分子量:70.91•易燃:液氯本身的燃点是-34°C,遇到某些气体容易发生爆炸•强酸性:液氯可以与水、蛋白质和有机物等反应,产生有毒的气体•刺激性:接触液氯容易引起眼、呼吸、肌肉等各种组织器官的刺激反应•密度:液氯的密度为1.48 g/cm3三、液氯的应用领域液氯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氯化合成工业:液氯用于制造生产染料,合成橡胶和其他塑料等•水处理:液氯被用来杀灭微生物和消毒水•医药领域:液氯用于生产抗生素等•工业制冷:液氯凭借其低温性质可以被用于制冷四、液氯的风险评估和标识4.1 风险评估针对液氯这种危险化学品,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以便在使用液氯时培养团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对液氯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介绍•对液氯在企业和个人中的使用程度的评估•对液氯与其他危险化学品混合使用的风险评估•对液氯的泄漏和泄露后的应急处理方案制定•针对使用液氯的工作场所,对团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提升的培训4.2 标识方法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应在液氯的储存和使用地点张贴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包装物上的标识•容器内或容器上的标识•储存和使用场所的标识液氯的包装物上的标识应包括:•液氯的名称和化学式•液氯危险性等级•检验员名称和授权编号五、危化品液氯的安全管理措施好的液氯管理和安全措施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5.1 储存管理液氯的储存管理非常重要,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几点液氯的储存要点:•避免凝固,防止水分和其他杂质的混入液氯中•对液氯储存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以便人们远离该区域•储存区应保持通风,•储存区温度不应超过40°C,且要排水排气•液氯的密封罐体应被定期检查,彻底清洗和保养。

氯气安全规程2008

氯气安全规程2008

GB11984-2008代替GB11984-1989氯气安全规程Safety regulation for chlorine自2009-12-1 起执行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GB 11984—1989《氯气安全规程》。

本标准与GB 11984—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氯气单位应遵守的防火和卫生相关标准(1989年版的4.2、4.3,本版的3.3、3.4);——增加了氯气生产企业应遵守的卫生防护距离要求(见3.5);——修改了氯气单位应配备的抢修器材和防护器材(1989年版的4.6,本版的3.8);——增加了氯气单位作业场所应设置报警仪(见3.10);——增加了氯气单位应编制应急预案(见3.17);——增加了对三氯化氮指标的要求(见4.6);——增加了液氯气瓶及液氯汽车罐车和铁路罐车的充装安全(见5.2);——增加了充装量为100 kg的气瓶的有关安全要求(见6.1.3、6.1.4、8.1.3、8.1.13);——修改了气瓶加热水温的指标(1989年版的6.1.10,本版的6.1.5);——增加了液氯汽车罐车和铁路罐车的使用安全(见6.2);——增加了液氯贮罐区应设置事故围堰(见7.2.4);——增加了液氯汽车罐车和铁路罐车的运输安全(见8.2);——删除了预防泄漏和抢救的相关内容(1989年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8/SC 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九兰、岳涛、汪彤、刘利民、常虹、张志航、齐书芳、淡默、路念明、王小庆。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1984—1989。

氯气安全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氯气在生产、充装、使用、贮存、运输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氯气的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等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氯中三氯化氮
对三氯化氮的控制和除去方法: 除去进电解槽盐水中的铵及氨 采用汽化器装臵,用热水加热液氯,控制液氯汽化压力; 通过设在汽化器下部的排污口,将这部分剩余的液氯排出, 用来制造次氯酸钠或者次氯酸钙 用蒙乃尔合金催化分解 用约0℃、26-30%的盐酸在塔中喷淋 在进入氯气压缩机或进入液化前的干燥氯气用液氯喷淋洗涤 氯水喷淋洗涤 热分解法
工业氯气制备方法
电解工业盐水溶液制备氯气、烧碱和氢气
氯气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 国防工业 金属冶炼 医药工业 染料及中间体触媒 农药 涂料 直接消毒杀菌
氯气对人体的危害
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侵入,损害上呼吸道; 空气中氯浓度较 高时也侵入深部呼吸道
中毒机理: 氯气吸入后与呼吸道及粘膜中水作用下,形成氯化氢 和新生态氧。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 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细胞原浆毒作用 的臭氧。 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常可致深部呼吸道病变,使细支 气管及肺泡受损,发生细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由于 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加重缺氧状态;高 浓度氯吸入后,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法律责任:
新《条例》和原《条例》的最大不同是法律责任。原 《条例》称为“罚则”,仅有二条,而新《条例》有16条之 多,对危险化学品管理各个环节的相关责任人明确了法律责 任,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臵废 弃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和个人明确了职责和义务,体现了国家 “依法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决心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安全职责: 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 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臵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 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内, 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 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企业必须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 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相关规定:
液氯瓶装气体属于低压液化气体,公称工作压力为2MPa 气瓶制造单位必须持有制造许可证,气瓶出厂时,制造单位 应逐只出具产品合格证,按批出具批量检验质量证明书 气瓶附件制造企业应保证其产品至少安全使用到下一个检验 日期 盛装毒性程度为有毒或剧毒的气体的气瓶上,禁止装配熔合 金塞、爆破片及其他泄压装臵 气瓶外表面的颜色、字样的色环,必须符合GB7144《气瓶颜 色标志》的规定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安全职责: 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 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 安全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 或者处臵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 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 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 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 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
氯气物理、化学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与氢气反应
H2 + NH4OH Cl2 + cl2 2HCl NH4Cl+HClO 氯气与氨水反应
氯气与有机物反应
与绝大多数有机物均能反应,且反应激烈,并放出大量的热量 氯的腐蚀性 潮湿的氯气因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其中,盐酸具有酸性腐蚀 ,次氯酸具有氧化腐蚀。因而对铜、铁以及大部分金属产生强烈 的腐蚀作用
“安全用氯”知识讲 座
第一部分:用氯安全法规
用氯安全法规和标准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氯气安全规程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要点:了解和掌握法规、标准中对使用液氯的单位相关规定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全篇七章、共74条 新条例的显著特点 把过去国家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的主要内容纳入本条例, 变为依法管理,形成企业依法自主管理并负法律责任,国家主管行 政部门依法控制、依法监督和检查,司法机关依法仲裁的管理体系 基本适合当前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控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既能基本满足已承诺的国际公约的要求,又能适合我国国情 明确了企业的责任,以及违反本规定所应负的各项法律责任, 体现了依法管理的方针 使我国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更进一步地与国际接轨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锅局发[2000]250号 扩大了《瓶规》的适用范围,增加了低温绝热气瓶、非重复充装 和纤维缠绕气瓶等气瓶新品种 增加了对进口气瓶及其附件,国外制造厂必须取得进口许可证书 的要求 新增加了气瓶充装之后,充装单位必须按规定在气瓶上贴警志标 签的要求 在气瓶制造钢印标记中,增加了介质化学符号的要求 明确规定气瓶专用,不得改装,取消了有关气瓶改装的规定 明确提出了气瓶定点充装的要求,气瓶充装站只能充装自有气瓶 和托管气瓶
氯气安全规程
《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 国家技术监督局在1989年12月28日批准,1990年12月1日起执行
规程适用范围:
与氯气接触的企业、事业单位
规程规定内容: 氯气在生产、使用、贮存、运输方面的安全要求
氯气安全规程
规程中的主要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的氯气生产、使用单位,必须申报批准 厂房、库房建筑必须符合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卫生和环境条件应符合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规定 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负责人(含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能正确指 挥事故处理 现场应配备抢修器材和有效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 厂房结构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在环境、气候条件允许下,可 采用半敞开式结构;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 使用循环风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气瓶充装单位应向省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提出注册登 记书面申请。经审查,确认符合条件者,由省级质量技术监 督行政部门注册登记 充装单位应符合相应的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严格 执行气瓶充装有关规定,确保不错装、不超装、不混装和充 装质量的可追踪检查 气瓶实行固定充装单位充装制度,气瓶充装单位只充装自 有气瓶和托管气瓶
液氯中三氯化氮
形成:三氯化氮产生于食盐水电解过程。由于盐水中含有少量 NH4+,在电解槽阳极液PH为2-4的条件下产生NCl3,其反应如下: NH3+3HOCl
ph<4.5
NCl3+3H2O
当液氯蒸发时,三氯化氮与氯的分离系数为6~10,既氯气 中NCI3含量为1,而液体中NCI3含量为6~10。故大部分NCI3存 留在未蒸发的液氯残液中。随着蒸发过程的进行,液氯总量越来 越少,而积累在其中的NCI3含量着越来越高。当NCI3在液氯中 浓度超过5%时既有爆炸的危险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条例中的主要规定 条例的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 学品和处臵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条例所指的危险化学品: 以国家标准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剧 毒化学品目录和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国家监管机构: 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 济贸易管理部门
第二部分:氯气的性质
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液氯中三氯化氮的形成和控制 工业氯气的制备和应用 氯气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个人防护
要点:了解液氯饱和蒸汽压和温度对液氯钢瓶的影响,熟悉液 氯中三氯化氮的形成机理和消除方法,掌握氯气对人体的危害 途径和急救原则
氯气的发现
舍勒(瑞典)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 (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 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的强烈的刺激性 气味使舍勒感到极为难受。 随后,许多科学家先后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这期间,氯 气一直被当作一种化合物。直到1810年,戴维经过大量实验研究,才确 认这种气体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
chlorine,这个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我国早年的译文
将其译作“绿气”,后改为氯气
氯气物理、化学性质
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有窒息性气味 分子式Cl2;分子量70.91 相对密度1.47(0℃、369.77kPa) 熔点-101℃;沸点-34.5℃ 在标准状态下,每立方米的质量为3.214千克,约为空 气的2.5倍 能溶于水、碱液 具有助燃性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第三章 危险化学品的经营 ------本章不但对经营者本身作出了明确规定,由于危险化学品商品的特殊 性,还对“货源”和“客户”作出了规定,也就是三方都必须持“证”。而 且规定不准经营无MSDS和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对经营剧毒化学品的规 定更加严格 第四章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国家实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资质认定制度,这 比原《条例》是一个进步。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要持证上岗,剧毒化学 品要办理公路运输通行证。本规定还分别就公路运输、船运、航空、铁路和 邮寄做了规定,更加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新《条例》对公路运输中途 停车作了专门规定,而不是原《条例》的“不途不得随意停车”,解决了运 输中的一个实际问题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条例中新的规定
生产、储存危险品的新建、扩建、改造实行统一的规划和审批制度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必须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凭企业必须对装臵进行安全评价 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容器实行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 危险化学品的经营销售实行经营许可制度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证制度 危险化学品实行登记制度 引进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强调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