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而立之年指什么意思

合集下载

各个年份对应的五行及古代常识

各个年份对应的五行及古代常识

1926年丙寅(属虎)炉中火命;1927年丁卯(属兔)炉中火命。

1928年戊辰(属龙)大林木命;1925年乙丑(属牛)海中金命。

1926年丙寅(属虎)炉中火命;1927年丁卯(属兔)炉中火命。

1928年戊辰(属龙)大林木命;1929年已巳(属蛇)大林木命。

1930年庚午(属马)路旁土命;1931年辛未(属羊)路旁土命。

1932年壬申(属猴)剑锋金命;1933年癸酉(属鸡)剑锋金命。

1934年甲戌(属狗)山头火命;1935年乙亥(属猪)山头火命。

1936年丙子(属鼠)涧下水命;1937年丁丑(属牛)涧下水命。

1938年戌寅(属虎)城头土命;1939年已卯(属兔)城头土命。

1940年庚辰(属龙)白蜡金命;1941年辛已(属蛇)白蜡金命。

1942年壬午(属马)杨柳木命;1943年癸未(属羊)杨柳木命。

1944年甲申(属猴)井泉水命;1945年乙酉(属鸡)井泉水命。

1946年丙戌(属狗)屋上土命;1947年丁亥(属猪)屋上土命。

1948年戊子(属鼠)霹雳火命;1949年已丑(属牛)霹雳火命。

1950年庚寅(属虎)松柏木命;1951年辛卯(属兔)松柏木命。

1952年壬辰(属龙)长流水命;1953年癸已(属蛇)长流水命。

1954年甲午(属马)沙中金命;1955年乙未(属羊)沙中金命。

1956年丙申(属猴)山下火命;1957年丁酉(属鸡)山下火命。

1958年戊戌(属狗)平底木命;1959年已亥(属猪)平底木命。

1960年庚子(属鼠)壁上土命;1961年辛丑(属牛)壁上土命。

1962年壬寅(属虎)金箔金命;1963年癸卯(属兔)金箔金命。

1964年甲辰(属龙)覆灯火命;1966年丙午(属马)天河水命;1967年丁未(属羊)天河水命。

1968年戊申(属猴)大驿土命;1969年己酉(属鸡)大驿土命。

1970年庚戌(属狗)钗钏金命;1971年辛亥(属猪)钗钏金命。

1972年壬子(属鼠)桑柘木命;1973年癸丑(属牛)桑柘木命。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是什么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是什么意思?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是什么意思?“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耄,音“冒”,耋,音“迭”。

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09-04-19 | 添加评论 | 打赏tycwb921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孩童时期称为“总角之年”。

女孩十三四称为“豆蔻之年”。

女子许婚要结发上簪,因为古代二十许婚者少,十五许婚者多,所以这一特点就用来称呼女孩十五岁,叫做“及笄之年”女孩十有六岁就被称为“破瓜之年”。

男子二十岁可以称为“弱冠之年”“而立之年“就指人到三十岁,”“不惑之年“就指人到四十岁,”“知命之年“就指人到五十岁,”“耳顺之年“就指人到六十岁。

”八九十岁被称为“耄耋之年”人到百岁可以称为“期颐之年”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字,音义皆同「又」字。

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

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

」《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

古代人的舞勺之年、破瓜之年、冻梨之年都是多大岁数

古代人的舞勺之年、破瓜之年、冻梨之年都是多大岁数

风AncieruChineseLherarureSearch古代人的舞勺之年、破瓜之年、冻梨之年都是多大岁数古时候,人们称谓年龄一般都不会直接使用数字,而是用一些文字代替.如:而立之年,指的是三十岁的男子;豆蔻之年,指的是十三岁的女孩等等.襁褓指的是刚刚会笑,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的是二至三岁的幼儿,也称作“提孩”。

唐代诗人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之句。

髦[tiao]年为七岁的儿童,一般指的是女孩,古代儿童尚未长出长头发,短发自然下垂,因此也称作“垂发”。

童®t[chen]总结为八岁的儿童,一般 指的是男孩。

《说文》记载:"男八月生齿、八岁而赵。

”“龊”的意思是换牙。

九龄即九岁儿童的统称。

黄口之年、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即十岁以下的儿童统称,这个时期到了入学的年龄。

金钗之年十二岁女孩,这时的女孩头发可以佩戴金钗。

豆蔻之年、二七之年十三、四岁的女孩,豆蔻年华也用来形容少女、处女。

豆蔻为产自岭南的植物,花极美丽。

杜牧有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代指十五岁女孩。

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称为破瓜之年,“瓜”字形状如同两个“八”字,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

“破瓜”意为把“瓜”分开,即二八一十六。

待年、待字、桃李年华女子十八岁为二九之年;二十岁为待嫁年龄,称待年、待字,也称作桃李年华。

花信之年、標梅之年女子二十四岁为花信之年,意思是正值年轻貌美的年华,待嫁女子也称標[biao]梅之年。

舞勺之年十三、四岁的男子称作舞勺之年。

《礼记》记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勺是古代的管乐器,十三岁开始学习勺舞。

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岁学习象舞、射箭,故称舞象之年。

束发之年男子十五岁将扎成两束的总角打开,扎成一束,称作束发之年。

弱冠之年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可以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To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为立身、立志的年龄,故称而立之年。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分项专练(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分项专练(山东济南专用)(解析版)

专题06 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版)(六年中考真题)【1-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是传说中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B.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到谦辞和敬辞,“令堂”是谦辞,“高见”是敬辞。

C.“征蓬”指飘飞的蓬草,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D.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

“漏断人初静”中的“漏断”指深夜。

【答案】B【解析】“令堂”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

是敬辞,不是谦辞。

故选B。

【2-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中吴用足智多谋,他与杨志、晁盖、阮氏三兄弟等人联手智取了生辰纲。

B.艾青的诗歌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怀,其主旋律是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光明的歌颂。

C.在克服种种阻力后,简·爱最终以平等的姿态与罗切斯特先生走到了一起。

D.保尔不仅有顽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还有温情的一面,他珍视亲情、恋情、友情。

【答案】A【解析】A.杨志并未参与智取生辰纲。

杨志护送生辰纲,结果被劫取。

故选A。

【3-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文化常识填空。

(1)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常常按人生的不同阶段而定,形象含蓄,深邃高雅。

如用“总角”“垂髻”代指童年;用_________年华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弱冠”代指男子__________岁。

【答案】豆蔻二十【解析】要求学生牢记文学文化常识。

“豆蔻年华”指女孩十三四岁,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弱冠”指男子20岁,因为这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4-2018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房子》中的桑桑活泼顽皮、热情善良,让我们感受到了无邪的童真。

B.《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与曹操联手,却仍不敌诸葛亮的火攻之智。

而立之年成语故事

而立之年成语故事

而立之年成语故事érlìzhīnián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论语·为政》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作定语、宾语;指30岁,用于男性偏正式三十而立天方夜谭、消释前嫌、先苦后甜、一偏之言、顿口无言、进道若蜷、无边无沿、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缄口不言、尝鼎一脔。

古代30岁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拘了。

鲁迅《导师》◎是呵,你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你已经感受到了生活的严酷、无情。

◎当时,我和谢师兄距离而立之年还有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适逢风华正茂的好时候。

◎搞文学,自己辛辛苦苦搞了二十年,如今都踏上四十岁的门槛了,究竟落下了些什么呢?记得二十多岁读大学时,心雄气傲,昂首天外,高山大河都踩在脚下,计划而立之年如何如何,不惑之年怎样怎样,似乎人世间所有轰轰烈烈的伟业都等着自己去做。

◎而立之年以后,我离开瓦屋纸窗的故乡,住屋之窗变为玻璃的。

◎1870年,沈家本的父亲病逝,时沈家本三十岁,正值而立之年,按中国古代的孝道,父母丧应守三年,沈家本正不耐刑部烦事,便回浙江守丧,过了几年浪迹山水的轻松日子,其间他还到过杭州,重访其外祖父俞焜的'故宅和墓地。

:而立之年:érlìzhīnián:春秋.孔丘《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偏正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指30岁,用于男性。

:而立:代称三十岁。

指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三十而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孔子推心置腹地说:“我十五岁孜孜不倦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当立之年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当立之年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当立之年的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字词解析
当立之年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左右有所成就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同义词:无
反义词:无
当立之年的汉语词典解释:
指三十岁。

语本《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汝将及当立之年,犹未纳室。


当立之年成龙接龙
当立之年 -->
年谷不登 --> 登峰造极 --> 极恶穷凶 --> 凶相毕露 --> 露餐风宿--> 宿弊一清 --> 清风两袖 --> 袖手旁观 --> 观眉说眼 --> 眼不见,心不烦 --> 烦言碎辞 --> 辞不达意 --> 意在笔先 --> 先声夺人 --> 人命危浅 --> 浅尝辄止 --> 止暴禁非 --> 非同寻常 --> 常年累月 --> 月晕而风 --> 风风雨雨 --> 雨打风吹。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A. 《短歌行》B. 《蒿里行》C. 《观沧海》D. 《龟虽寿》【答案】 D【解析】【分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语出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故答案为:D【点评】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

诗人认识到了人的生老病死,却不消极,他要用建功立业来弥补人生这一憾事。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

【答案】 D【解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B. 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唐风宋韵古诗词2018-09-11 09:16:16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

四十不惑,确切的说也不是四十岁没有疑惑,“立”与“惑”是一组对立,界定在于是否懂得行权。

三十而“立”时通常遇事无权可行,无权则无发言权,对事态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

四十时,已掌握一定权利,此时处事相对通达,对待事情是无可,无不可。

这里想象成一群四十来岁官运亨通的小老爷们,整天若无其事接待着一个个来自弱势群体的求助,表面心不在焉,内心精明了得,游戏规则是如何予其有利,如何制定。

呵呵,这个比喻来的有点噱头,但好理解“行权”重要性,行权者不惑也。

现在该知道当官的多在哪个年龄段了吧。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吗?这么说不是很唯心?其实这里有一段典故,周文王在五十岁坐牢时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这么衰,皇帝做了半辈子,如今还要坐牢,不甘心啊,于是潜心研究,终于悟透一个道理——万物在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这就是《周易》的本质。

是的,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站在这个层面照理没什么会想不通了,可有人会说:“道理都懂,可做起来难。

”所以还不是真懂,那什么是真懂?呵呵,没有五十年的造化,换不来啊!不然怎么叫“五十知天命”呢。

想来后世成为阶下囚的拿破轮,米络舍维其,乃至今天的撒达姆在悟性上若有周文王的半点功力,也该落得安心了吧。

再说六十。

六十而耳顺,并非常言说的年纪大了,耳朵顺了,听什么都能接受。

《说文》中提到:“理也,损百川。

”意思是河川流通顺畅了以后,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谓,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

诗画中的美景是用眼睛看的,而人心亦是一幅美景,却不能眼观,于是要用耳朵来倾听,所谓弦外之音,说的正是用耳朵听出潜藏的声音,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实所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而立之年指什么意思篇一:致三十岁的自己(而立之年的自我定位)致三十岁的自己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在三十岁来临之际,突然觉得应该对三十年来的人生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反思。

古人说,男儿当三十而立。

一个男人到了30岁,就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业,而是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的或者是有相对觉悟的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立意"才能真正安身。

简单一句话,30岁,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了。

男人到了三十岁,应该在家庭和事业上有个明确的方向和稳定性,不能再像十几二十岁那样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得过且过的虚度光阴下去。

在而立之年,应该在思想上,在心态上对未来有个清醒的认知和定位,在为人处世上也应该学会怎样更好的适应环境。

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

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句至理名言。

当一个人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首先考验的就是这个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

这相比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很多问题和决择,懂得做人才是促进如何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一直认为学历不代表能力,智商和思维方式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就的核心因素,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善于思考和反省才是竞争力,敏捷的思维方式和善于总结经验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人的一生很短暂,但短暂的一生决不应该是碌碌无为的一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生命的起点不能把握,生命的终点可能把握,人生的起点固然重要,但是绝大多数人最应该把握而后珍惜的是人生的转折点。

要珍视每一个机遇和挑战。

把握人生的转折点就是选定方向、明确目标,一步步努力做下去。

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急于下判断,更不能轻易放弃,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和自信,在困难面前不能只想到风险,也要看到机会,解决困难是对自己能力的最好证明。

一直觉得事在人为,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肯努力,没有不可能!人生的荣耀和成功是靠自己努力奋斗获得的,失败和平庸也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不管成功或失败,人的因素是影响结果的内在因素,才是最关键,其它的外在因素都不是影响结果的真正原因。

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在自己手中,是由自己把握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时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很重要,不管境况怎样,都不能对未来的生活和人生丧失希望,要始终相信自己,对未来要有自信。

做好自己,才是对未来的自信。

做到不消极、不气馁!在人之下,要视自己为人,在人之上,要视他人为人。

在人与人交往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在指出他人错误的同时,首先要先反省检讨自己的问题,说他人三分责任时自己要有承担七分责任的准备,抱着这样的心态来沟通时,双方都容易接受,也更容易促进问题的解决。

每个人都经历过年少轻狂的年代,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要敢于承认,及时改正错误,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

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改错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提升自己的。

所谓知耻而后勇,付出永远不会太迟,在以后的时间上勤奋努力,迎头赶上,浪子回头同样是英雄。

在与上司进行沟通时,要明白一点,不管与上司在观点怎样,能做到你的上司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上司身上绝对有一些值得你敬佩和学习的地方。

与上司沟通时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沟通,就是一种成长,以一种前瞻的态度来学习和积累,就是一种超越。

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全能型的人才,不单是学历或者经验一个方面。

就像木桶理论所说的,决定水桶容纳多少水不是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而是靠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决定的。

一个人的学历,工作经验,性格,为人处世的水平等这些就是组成一个水桶的一块块木板,不是仅在某一个方面做出努力就可以了,要的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不管在什么时候,自己都要对自身有个清醒的认识和角色定位,在不同的沟通对象面前要以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和应对;在父母面前,你是子女,在内心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铭记于心,对父母心存孝道;在他们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他们无忧生活的保障。

在子女面前,你是家长,要对他们的人生有一种责任心,在他们的成长路上给予他们教育和引导。

在上司面前,你是下属,要协助上司的工作,帮上司分忧。

在下属面前,你是上司,要指导和帮助他们怎样把工作做好。

这就是一个人的角色定位。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

上学阶段,你的主要责任是求知,学习文化知识,接受最基本的基础教育,掌握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走入社会以后,你的主要责任是工作,因为唯有努力付出,积极争取,才能社会这个人生的大舞台您冲出自己的一片天。

成家以后,你的主要责任是养家,给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保障。

与妻子共同分担家务、赡养老人、教育子女。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要担负起不同的任务和职责,不能逃避也不能逾越。

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这是一个人是否成熟和有责任心的标志,,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开始学会付出,而不仅仅是一味的索取。

以一种与人为善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父母;感恩生命;感恩师长;感恩生活;感恩上司;感恩所有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帮助过、鼓励过自己的人。

深深地感谢别人曾经帮助过你,这是人生应有的一种境界;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人性善的反映。

生命总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慢慢地逝去,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只有这样去想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去释怀的了。

最后,以一段话来做一个总结:对于工作一定要有责任心,责任心促使人学会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对于生活一定要有平常心,平常心使人保持豁达和睿智的理性思考,凡事才不会太过计较。

时刻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篇二:而立之年读《弟子规》而立之年读《弟子规》初读《弟子规》,已而立之年《论语·学而》中记述了孔子这么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寥寥二十余字就将弟子修身的基本要求与途径予以清晰概括。

从字面上读懂孔子的这句话并不困难,但要真正讲清楚孔子的所指所谓却并不简单。

清朝康熙年间学者李毓秀以其对启蒙教育的高度热忱和对儒家思想的透彻体悟,将孔子的圣人之训编写为一行行朴实的可诵韵文,映现为一幕幕亲切的生活场景,演绎为一句句的谆谆教诲,斯为《弟子规》。

《弟子规》将浓缩概括的道理转化成生动具体的解说,实可谓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典范例。

什么是“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开首就将儿女孝顺义务之四种最基本类型一一予以具体呈现。

也许有人会问,这不就是对父母惟命是从吗?如果父母之命是不对的,父母之责是无理的,难道也要遵行顺承吗?这种孝难道不是愚孝吗?且听《弟子规》后面怎么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才是真正的孝。

后半句实在很妙,这样的态度是我读《弟子规》之前从未意识到的。

年少轻狂加上书生意气,与父辈争辩时总是觉得真理在手就该理直气壮,结果往往是劝说不成,不欢而散,亲心有伤。

读了《弟子规》之后,终于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

做人脾气一定要好,否则好心也难免办坏事。

倘若怡色柔声的劝谏之后,父母仍旧固执己见怎么办?“谏不入,悦复谏”,也就是等到父母情绪好的时候再劝。

这又是多么体贴,多么讲技巧又坚守原则的行为呀!父母还是不听劝,怎么办?“号泣随”,若哭泣恳求之后父母仍然不听,甚至觉得你小子太烦人了,准备用家法伺候,又怎么办?“挞无怨”。

《弟子规》考虑事情往往是很周到的。

周到也是弟子待人处事的重要方面,贯穿于孝、悌、谨、信之中。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是一种周到;“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是一种周到;“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是一种周到,“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更是一种周到。

周到是弟子对于他人的敬尊,而从容则是弟子对于自身的敬尊。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从容不迫的态度才有可能拥有从容不迫的人生。

《弟子规》教导我们以周到与从容的方式,实现对父母的孝、对尊长的悌以及对自我约束的谨与信,然后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种博大情怀的可实现性建基于这样一种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弟子规》中所说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在“泛爱众”的同时,《弟子规》也强调“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要想“德日进,过日少”,自身品德一天比一天提高,过失一天比一天减少,那就要懂得“亲仁”。

世人“亲利”者多,“亲仁”者少,则犹显亲仁之心的宝贵与重要。

《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诸章中讲得都是弟子应该如何“力行”,而篇末“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章则强调必须在“力行”基础上认真“学文”,否则要么是“长浮华,成何人”,要么是“任己见,昧理真”。

明确了“学文”的意义之后,知道“学文”的方法也很重要。

学文之法,可以概括为“十心”。

一是用心,“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二是专心,“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三是恒心,“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四是虚心,“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五是静心,“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六是定心,“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七是条理心,“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八是敬书心,“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九是端正心,“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十是进取心,“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弟子之规,最终指向的是圣贤之途。

第一次读《弟子规》,颇有如沐春风、如饮甘醴之感,顿时使我混沌的人生增添了一些清醒。

现在每次重读《弟子规》,用自己的言行对照其中要求,又常有如芒刺背、如鞭挞心之感,因为几乎有大半要求我都没有做到或者做好,而且仿佛现在一天中能够意识到自己做错的事情甚至要比以往一年中意识到的还要多得多,这是《弟子规》最使我感到敬畏的地方。

篇三:年龄称谓年龄称谓大汇集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