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概论-课件-2019-雷跃捷版-第4章

合集下载

网络传播学第四章

网络传播学第四章

-
二. 网络舆论的功能
1. 舆论监督 2. 信息传播 3.交流思想
-
三. 网络舆论的规律
1.网络舆论既可能“兴”“衰”迅速,也可能长期持续。 2.网络舆论既容易“一边倒”,又难以主导。
-
四. 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
1. 谩骂攻击 2. 发布虚假信息 3. 大量民事侵权
-
五. 网络舆论的引导与规范
经个 验人
生 活
人际传播情境
-
第二节 网民由精英走向大众化
一. 网民数量 二. 增长分析
1:网民人数 和上网方式
-
2:网民性别分布
-
3:网民年龄分布业分布
-
6:网民个人月收入分布
-
2:网民上网地点
-
8: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
8: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之一
P131
-
第五节
网民行为特征分析
-
一.网民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 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 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 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 成功和进步。即社会中尤其是经济领域内广 泛存在的一个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或者说,赢家通吃。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 种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 象。
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有所谓的"2000万现象":彩电,冰箱,空 调等均在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以后迅速走向大众化,中国手机的普 及更加印证了"2000万用户往往会带来雪崩效应"的观点.中国网 络自突破2000万用户后开始向低收入,女性网民倾斜,也印证了这 一趋势.

《网络传播学》PPT课件

《网络传播学》PPT课件

信息交流的不平衡扩大 (unbalance extension of global information)
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操纵了国际信息流通,它们凭借自己的经济和技术优势,以信息传播自由为 名,任意搜集和散发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其他不发达和欠发达的国家则只能有被动接收留入的 信息以及被扭曲了的报道。
13
h
cpm (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以广告图 形被载入1000次为基准收费的。
例如,一个banner的单价是10元/cpm,那么广 告主如果花300元买了30个cpm,则他投放的广 告可以现实30*1000=30000次
Cpc(cost per click)是以广告图形被点击并连接 到相关网址或详细内容页面1000次为基准进行收 费,广告主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这种计费方式,因 为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反映受众是否真正对广告内 容感兴趣。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 1500米” 1995年 ISP北京赢海威
一、网络传播概论基础部 分
1
h
符号(sign),是人类传播的要素、载送信息的代码。 符号是用于表达意义的记号,是能指意其它事物的东西。 一个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 能指:表达要素即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表达特定精神意义的物质形态,符号学称之为“能指”。 如一个民族的语言,服饰,品牌标志,国旗,音乐中的声音,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影视中的镜
性报纸上那样受人瞩目) 如果你有100万个粉丝,你就是全国性报纸,(你的声音就像刊登你就像一个电视台,自己就像电视节目的播音员一样。)
个人媒体发挥了媒体传播源的特征。
这时,再也不存在什么信息传播的中心,再没有什么纯粹单向的信息交流,人们在 去中心化的网络传播中,自由地创建内容,完成双向或者多向的沟通。

网络传播 5

网络传播 5

第一节 网络营销、网络公关与 网络广告的关系
一、网络营销的概念 网络营销(cyber marketing)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 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 网络营销 是对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的一种发展。
二、网络营销的特性
(一)网络营销可以借助多元复合的渠道与手段 (网站、 BBS、博客、微博等多元复合营销) (二)网络营销倚重人际传播与口碑营销 (人际口口传播 、病毒式扩散) (三)网络营销能更好地实现4C‘ S策略(早期1960年美 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麦卡锡提出的4P‘S,产品 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 1990年北卡莱罗纳大学教授劳特鹏提出的忘掉产品,研 究消费者的需求Consumer;忘掉定价,考虑消费者为满 足其需求而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忘掉渠道,考虑如何 让消费者更方便Convenience地购得商品;忘掉促销, 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双相沟通Communication) 过去是:“消费者请注意”,现在是“请注意消费者”
一、网络广告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泛 2.信息容量大 3.多媒体综合利用 4.兼具实时性与持久性 5.定向性强 6.可统计性 7.个性化 8.可以直接与购买行为挂钩
传统广告与网络广告的优劣比较
索尼数码相机案例
• 背景: • 2007年10月24日,索尼推出为年轻新生代用戶全 新设计的Cyber-shot DSC-T2数码相机。 • T2最大的卖点在于其炫酷的五彩外观和全触摸屏 設計,是年轻新生代的亲睐之选。 • 为配合CybershotDSCJT2上市,索尼在IT垂直互动 门户网站——泡泡网上投放了网络广告。
第三节
网络广告
所谓网络广告,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各种经营性广告。网络广 告是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诞生而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

网络传播导论剖析PPT课件

网络传播导论剖析PPT课件

3.0 3.7
14.8
83.0
43.7 41.5
83.7 82.2 74.8 71.1 68.1 63.0 54.1 50.4 37.8 37.0 28.9 34.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跨越数字鸿沟
企业:填平“数字鸿沟”的核心 教育:填平“数字鸿沟”的桥梁
(5)0级文献:原创作品,如手稿,信件等。
一级文献:正式出版作品。
二级文献:检索工具,目录,网站指南等。
三级文献:经n次加工后的智能型文献,如文摘。
概 述
数字媒体的研究现状 国外著作 国内高校机构研究项目
网络传播学研究方法
通用方法:观察法,实验研究法,社会调查 法,材料分析法
特殊方法:网络调查法
文化内容基础结构建设 :
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拥有机构的资源,经过转换、整合和 上载后,作为最公平、最便利、最详尽、最全面和最权 威的教育资源,促进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学习。
跨越数字鸿沟
政府:填平“数字鸿沟”的龙头 企业:填平“数字鸿沟”的核心 教育:填平“数字鸿沟”的桥梁
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网站比例(%)
2.1 网络传播基础设施
2.1.1信息高速公路 2.1.2INTERNET的发展
INTERNET的精神 商业化趋势
信息高速公路
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国家信息 基础设施”,NII计划,又名信息高速公路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计划 建设一个高速多媒体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 统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光纤网为主 干网,纵横美国国土,连接学校、研究机构、 图书馆、实验室、企业乃至每个家庭,使全 体公民共享信息资源。

网络传播概论-雷跃捷版讲义

网络传播概论-雷跃捷版讲义

《网络传播概论》雷跃捷版第1章:网络传播的发展历史Internet,简称互联网或因特网;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把互联网定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1969—1985—1995—2003195819691977—198619881989198919911995表现在一是: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是:网络媒体功能凸显。

1992年:全球第一份网络报纸;1996年以后:出现了BBS、聊天室等;1995年:美国广播公司首先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广播;1997年:网络新闻订阅开始;1998年:克林顿绯闻事件;2003年以后:进入Web2.0时代;Web1.0与Web2.0的区别:P5~P6表。

2003年以来,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异军突起,拉开了媒体融合的序幕。

“U”计划显现出国际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乃至信息相关的社会问题等被高度整合、融为一体。

第二节: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1234512、5003第术TagWeb2.0的概念起源于2004年3月美国两家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

微内容是其传播基础,它是结构单一的不能再分的内容数据,包括用户个体所形成的任何数据:一篇网志、一个评论、一幅图片、收藏的书签、喜欢的音乐列表、想结交的朋友、想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等。

Web2.0重点正是对这些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帮助用户收集、创建、管理、分享微内容。

Web2.0实践的应用元素主要包括:Blog(博客)、RSS(简易聚合)、Wiki(维客)、Tags (分类分众标签)、SNS(社会网络服务)、IM(即时通信)等。

其发展的关键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理念。

具体地说,Web2.0理论体系包括长尾理论、六度分隔理论、公共领域理论、后现代主义思潮等。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网络传播学概论》的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探讨网络传 播学的发展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第一章:引言
1
背景与发展
了解网络传播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认
定义与研究内容
2
识网络传播学的重要性。
探讨网络传播学的定义以及研究领域的
范围和主要内容。
3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第四章:网络传播与社会变革
1
网络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分析网络传播对社会结构、文化变革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2
网络传播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研究网络传播对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影响与挑战。
3
网络传播对国家与全球化的挑战
探索网络传播对国家主权、国际关系和全球化进程等方面的挑战。
第五章:网络传播的实践与战略
第三章:网络传播的内容与形式
网络传播的形式与特点
探讨网络传播的特点,包括 即时性、互动性和多媒体性 等方面的特征。
网络传播内容的类型与 特点
介绍网络传播中的不同内容 类型,如文字、图片、音频 和视频等,并分析其特点。
媒介效应在网络传播中 的表现
研究网络传播对用户态度、 行为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探 索媒介效应在网络传播中的 作用。
网络传播的实践应用与案 例分析
介绍网络传播在商业、媒体和政 府等领域的实践应用,并分析成 功案例。
网络传播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网络传播的趋势与未来展望
讨论制定和执行网络传播策略的 重要性,以及策略制定的关键因 素。
展望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探讨 未来网络传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 机遇。
结束语
总结网络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展望网络传播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视频、直播等形式。
实时互动
3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具有实
时互动的特点,用户可以 即时评论、转发和分享。
网络视频传播
直观生动
网络视频传播以视频形 式呈现,能够直观生动
地传递信息。
内容丰富
网络视频传播涵盖了电 影、电视剧、综艺节目 、短视频等多种类型。
跨时空传播
网络视频传播不受时空 限制,用户可以在任何 时间、任何地点观看视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的应用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 网络信息传播带来新的形式和 体验,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 。
社交与信息传播的深度融 合
未来社交媒体将更加融入网络 信息传播体系,成为人们获取 和分享信息的重要渠道。
跨文化交流与全球传播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 化交流和全球传播将成为未来 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
互动性强
网络广告传播可以与受众进行实 时互动,提高广告的互动性和参 与度。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
社交属性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基于社 1
交关系,通过用户之间的 互动实现信息的传播。
分众化传播
4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可以根 据不同用户群体的兴趣和 需求,实现分众化的信息 传播。
内容多样性
2
网络社交媒体传播的内容
多样,包括文字、图片、
《网络传播学概论》 课件
• 网络传播学概述 •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 网络信息传播的形式与特点 • 网络信息传播的策略与技巧 • 网络信息传播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网络传播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络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网络传播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以互联网为研究载体,探 讨信息传播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趋势。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章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章

第4节
网络受众调查的实施
三、配新闻报道的网络受众调查开展
在问题的组织结构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按照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 2、按照问题的复杂程度或困难程度排列; 3、按问题的时间顺序排列。
第4节
网络受众调查的实施
三、配合新闻报道的网络受众调查开展
问卷提供给被调查对象的回答途径有两种:
封闭式:将问题的可能答案或几种主要答案都列出来。 好处是有利于被调查者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节约回 答时间,提高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率,也便于对回答 结果进行统计与定量分析,便于询问一些敏感问题。 开放式:不提供具体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填写。 这种方式灵活性大、适应性强,但回答的标准化程度 低,在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率方面可能不够理想。
第4节
网络受众调查的实施
(五) 网络受众调查结果的运用 1. 根据调查结果撰写相关报道 2. 将部分结果用于有关报道
调查分析报告通常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1. 调查方法简介; 2. 调查数据的分类统计; 3. 调查数据的分析; 4. 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与建议。
本章小结
互动组织与管理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业务 方面的重要区别。
第1节
网络论坛的组织与利用
五、网络论坛组织者的素质
1人员管理能力 2内容甄别能力 3话题管理能力 4活动组织能力 5文字能力
焦点话题 明确具体 有所依托 有普适性 有开放性
第1节
网络论坛的组织与利用
六、新闻传播中网络论坛的利用
(一)网络论坛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 1利用网络论坛扩大报道影响力 (1)在论坛中转发报道 (2)在论坛引发讨论
第3节
专业媒体与记者对微博平台的运用
一、专业媒体的微博运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