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雍正在位多少年

合集下载

雍正名字怎么读胤禛

雍正名字怎么读胤禛

雍正名字怎么读胤禛
雍正的名字是胤禛,读音是yìn zhēn,声母是y和zh,韵母是in和en,声调是第四声和第一声。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

年号雍正。

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西藏称呼为“文殊皇帝”。

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为政举措
1、密折制度
雍正帝完善了密折制度,扩大密折的范围和内容。

密折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密折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实施统治。

为充分发挥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生计、风俗等方面。

2、设军机处
为了加强皇权,康熙成立南书房,旨在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胤禛在清王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若说辉煌,他有可能不及他的先祖;若说武功文治,他有可能不及他的先祖;可是论到承上启下,中流砥柱,又有几人能及耳。

他就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简介下他的生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若说他的一生,我有太多太多的话都很难用文字来概括,所以我用符号代替。

一、?的胤禛不错他的一生史料描写太少,所以他的人生充满了问号,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登极迷雾关于雍正的继位,传统说法有三种代表性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

雍正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是继位还是篡位?作为清王朝的三大疑案之一,确实难煞咱们这数百年后的子孙们。

我自认为这件事情也没有必要去特意考究,但是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事先早已经将诏书拟好,伺机夺位。

2、身故之谜第一种:被吕四娘谋刺之说雍正皇帝是被吕四娘谋刺至死的,这种观点在民间最为流行。

实际上这种说法出自稗官野史,如《清宫十三朝》、《清宫遗闻》等书。

在这些书中,有详细的雍正皇帝遇刺身亡的内容。

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

当年,吕留良因文字狱被死后戮尸,吕氏一门,或被处死,或被遣戍。

但吕四娘携母及一仆逃出,隐姓埋名,潜藏民间。

后来,吕四娘拜师习武,吕四娘乔装改扮,混入深宫,一日,乘机砍掉了雍正皇帝的脑袋。

我个人观点此法不可取,不是因为正史里没有吕四娘的记载,而是堂堂一代君王,宫廷里防范措施根本不会如此这般纸老虎,形同虚设,不然的话那么多皇帝都会这样死掉,那还来的寿终正寝。

第二种:被宫女缢死之说荒诞至极,在此绝不赘述。

第三种:被曹雪芹竺香玉合谋毒死之说此说法来自霍国玲、霍纪平姐弟二人在1989年出版的《红楼解梦》一书。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揭秘历史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揭秘历史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揭秘历史雍正继位之谜本文导读:千古一帝明君康熙不可能事先没有权衡利弊;其次,康熙遗诏早在康熙五十四年就已撰写好,所差的只是没有将继位人名写上去,且其也曾多次说与诸臣工知:“定择一坚固可托之人”,所以很难相信康熙临终前没有选定继位人、没有安排好身后事。

康熙生前迟迟没有宣布继位人,相信一方面是从做父亲的角度出发,不希望在生前见到“停尸不顾、束甲相争”的人伦悲剧;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地从皇帝的角度出发,生前平衡多股政治势力,希望可以稳定政局,不会因此而导致天下大乱。

有关雍正继位真相现今学术界关于雍正继位的研究观点大体为三种:篡位说、合法继位说以及自立说,哪一种都有自己的论点论据,而哪一方又都缺少足以定案的历史铁证,到底历史的真相如何,还须各位朋友细细体会,而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不将此博文起名叫[雍正继位真相]的原因所在。

写作与研究争论纷呈的历史疑案应秉承端正严肃的科学态度,不能‘想当然耳’,尤其忌讳先入为主和对历史人物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这样才能将历史客观地一代代传承下去。

有关雍正继位的真相到目前为止一直都还是谜,而在目前所能见到的证据条件下,任何‘真相说’都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科学的,真相还有待世人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

一、康熙与雍正其人康熙传位、雍正嗣统,对于这两位君主和两朝政治都是重大的事情,对其后的清史发展更是产生了深邃的影响,在这里我想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两位君主生平。

康熙生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正月,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第三子,八岁继位,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时初露锋芒一举铲除螯拜奸党,巩固了皇权,而后励精图治,毕其一生共对清朝发展做出了八大贡献: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奉南明正朔(即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统一了台湾。

雍正帝的崛起及其对清朝的影响

雍正帝的崛起及其对清朝的影响

雍正帝的崛起及其对清朝的影响清朝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皇帝,其中雍正帝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作为一位有能力、有远见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对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雍正帝的出生到其治理江山的经历和对清朝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雍正帝的历史地位。

一、雍正帝的出生和崛起雍正帝出生在雍正七年(1729年),是康熙帝的四子。

康熙帝和其长子胤祯不和,康熙四子多半不得父爱,因而雍正从小就要学会独立生存。

然而,即便从小失去父爱,雍正却在学习上颇有建树,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种技艺。

雍正的崛起,可以说是个不寻常的经历。

他在康熙帝去世后,第一时间就返京参加父亲的葬礼,并亲自照顾年迈的皇太后和自闭症患儿胤礽,这些细致入微的行动,让他在清廷内部赢得了不少声誉。

同时,雍正还尝试哀求兄长乾隆帝以自身的身份,换回皇太后对自己的支持。

这种独特的策略,可谓是足够聪明与机智。

然而,最终真正让雍正皇帝崛起的原因,还是因为有个名叫耿精忠的人。

耿精忠是一位出色的内务府官员,曾在康熙、雍正统治期间开展了不少有效的治理工作。

雍正以耿精忠为首的「中兴派」支持者,让其成为自己的宰相。

二、雍正的治理江山雍正的治理手段颇为精明。

继承了康熙帝的治理经验,他也特别重视四分五裂的民间社会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加以解决。

他修复了江南水利工程、缩小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推广三参考(儒家典籍、元曲、唐诗)等文化措施,这些措施显然都具有着深远的民生意义。

雍正还重视纠正朝廷腐败的情况,他检查朝政的力度极大,令官员们无所遁形。

他发动削藩和整肃党争,以“海瑞极其笃清”、“壬子删定”、“会试修例”、“惩贿赂”等方法来制止、打击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党争相互残杀的局面。

他的这些措施和改革,坚决打击了清朝内部的不正之风和官僚腐败,维护了清朝的长治久安。

三、雍正对清朝的影响雍正帝忧国忧民,为清朝的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推行的政治改革、官场整顿、文化振兴等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清朝的发展。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阅读精选(1):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时间是多少年?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

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

庙号世宗。

阅读精选(2):雍正在位多少年_雍正皇帝简介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

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

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带给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

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到达了顶峰。

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

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阅读精选(3):清朝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他后面是那乾隆生母钮祜禄氏些?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在位13年。

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在位25年。

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简介

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简介

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简介雍正帝名为爱新觉罗·胤禛,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是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四子,生母是乌雅氏,但由于乌雅氏出生低微,而清初后宫儿子不允许交由生母抚养,所以胤禛是由佟贵妃抚育长大的。

胤禛幼年喜怒不定,性情急躁,所以康熙用“戒急用忍”来训喻他,少年跟随康熙四方游历,于1698年被封为贝勒。

公元1708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胤禛与皇八子胤禩支持复立废太子胤礽。

次年,胤礽再次被立为太子,胤禛被封为雍亲王。

太子胤礽被两立两废,使众多的皇子对皇位虎视眈眈,胤禛于是隐藏锋芒,韬光养晦,与兄弟们维持和睦,又向康熙表示诚孝,因此赢得了康熙的信赖。

康熙临终前留下遗诏,立雍亲王胤禛为帝。

公元1722年,康熙帝病逝,胤禛继位,次年,将年号改为雍正,故又称雍正帝。

胤禛即位后,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得到重用,其他兄弟皆被削去爵位或幽禁。

所以雍正帝胤禛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

胤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强化了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以加强皇权,为避免九子夺嫡的事件再度发生而秘密立储,又推行摊丁入亩、耗羡归公等政策使经济得到了发展,且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另在文化外交上也有所建树,为康乾盛世的延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公元1735年,雍正在批阅奏章时猝死,被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

雍正刚登基的时候,对隆科多那是百般信赖,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询问他的意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派君臣和睦相处的景象。

但是好景不长,在1725年,雍正开始为难隆科多,并开始有计划性的打击。

那么,为什么雍正会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大改自己对隆科多的态度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隆科多开始结党营私,以一副高傲的面孔面对雍正,这让雍正意识到自己的皇权开始承受他的攻击。

隆科多自称自己是诸葛亮,称自己在康熙快死之日,带着匕首进宫以防不测,这虽是他快倒台前说的,但难免他平时会不会还有如此话语表露出来。

而且还大肆宣扬自己位居步军统领,权利甚大,可以随意调动2万大军。

乾隆康熙雍正之间的关系

乾隆康熙雍正之间的关系

乾隆康熙雍正之间的关系正是乾隆康熙雍正三个皇帝,把清朝这一条漂泊的巨轮,开进了强国的港湾。

这种带人走向鼎盛的自豪感,如同法国人心中的拿破仑,美国人眼中的华盛顿,是被历史所铭记的。

要了解这三个人,首先要搞清楚他们祖孙三代人之间的关系。

三人中康熙是爷爷,顺治皇帝的三儿子。

顺治死后把江山交给了年仅八岁的康熙。

康熙不辱使命,胆识过人,果敢处置外交和内政,结束了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

那么他为何将皇位传给四皇子雍正呢?据记载,康熙晚年正为让谁继位而烦恼,一年春天圆明园牡丹台花开正好,康熙信步游玩。

看见一个小孩练剑,招式有模有样,颇有他当年的风华。

询问下人才得知这是四阿哥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

康熙命他背书,弘历对答如流,这老皇帝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凭他阅人无数的本事,他确信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这就为今后康熙把皇位传给四儿子胤禛奠定了基础。

公元1722年腊月,康熙走完了一生。

雍正皇帝继位,按照父亲的遗嘱,那个当年舞剑的孩子弘历被立为太子。

13年后这个孩子成了著名的乾隆皇帝。

不得不说乾隆康熙雍正祖孙三代人充满了传奇色彩。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远征噶尔丹,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大统一的国家。

同时,他也是“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他领导下的大清帝国,开始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清明治理。

那么康熙到现在有多少年了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清朝离我们并不远。

但是他出生,登基和去世的年份不同。

史书记载,康熙生于顺治十一年。

由于中国古代用的都是年号,而很多人对年号的概念并不熟悉。

所以顺治十一年具体指的是哪一年呢?要把年号换算成公元,首先要找个参照点。

我们就以1949年建国的年份作为参照吧。

建国以前是民国。

众所周知,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退位由于农历和公历的相差关系,所以宣统退位的那一年就是中华民国元年。

而中华民国在大陆共38年,所以那一年就是1912年。

康熙和雍正及乾隆是什么关系?

康熙和雍正及乾隆是什么关系?

康熙和雍正及乾隆是什么关系?康熙是爷爷``雍正是爸爸```乾隆是儿子`` 康熙驾崩后,45岁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即位,年号雍正。

“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

弘历为乾隆之名。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突然去世,24岁的他成了大清的皇帝。

他深得爷爷康熙的喜爱,特命他留在宫中和两个亲王一起读书,让梁诗正为他授课。

他生性聪明,过目成诵,七八岁时,康熙每出猎,都要带上他。

乾隆25岁正式登基,建元乾隆,在位60年。

他实在是幸运有加,自幼受祖父宠爱,即位时正值风华正茂,他从祖父和父亲那里接过的是太平江山,又得长寿。

天下无事,因此得以纵情翰墨。

大清王朝入关后共有十个皇帝,入主中原270年,而康熙、雍正、乾隆就占了138年,并且是最强大、富蔗的138年。

所以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也是大清王朝十帝中最雄才大略、最有作为的三个皇帝、要"知大清,唯看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其余皆不足论!"康熙皇帝: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登基后康熙面对当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政局,显示出了他作为一代名君的胆识与智慧。

他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北拒沙俄,为大清王朝奠定了不拔之基业。

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是清朝最有作为皇帝,其功业超迈汉唐之际的所有君王。

对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佼佼者之一。

雍正皇帝:在138年的康雍乾三期,雍正王朝虽然只占了短短的十三年。

但他上承康熙、下启乾隆,承前启后。

他清除了康熙时期的弊政,雷厉风行地进行了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民一体当差、改土归流等一系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改革措施。

不但保住了康熙打下的基业,而且为即将到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他的勤奋、他的智慧、他的专制都是有清一代所仅见的,他也因此成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雄主。

他是一个勇于改革、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的封建君主,是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雍正在位多少年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雍正在位多少年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

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关于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历史上众说纷纭:第一种,修改遗诏说。

在单田芳的《童林传》,梁羽生的《弹指惊雷》等作品中,都把雍正的继位写成由国舅隆科多将正大光明匾后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传位于四皇子”。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这种说法在民间形成了绝对的权威。

但是细细想来,这简直纯属胡编乱造。

首先,繁体中“于”作“於”,以十改於具有绝对的难度。

而且这里可以将纪连海推翻纪晓岚讽刺和珅家“个个草包”的故事作为佐证。

有故事说,和珅建一亭子,请纪晓岚题字,纪题曰“竹苞”。

于是便有了赞美纪晓岚聪明绝顶,骂和珅家个个草包(将竹苞拆开)的传说。

但是繁体个作个,竹字拆开不是字,可见两个故事一样,只是今人的主观臆断。

其次,根据道光帝立储诏书“皇四子奕宁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封为亲王.”诏书以汉满两种文字书写。

所以,在清代“十四皇子”称呼不对,而应是“皇十四子”,但如果称呼皇十四子,遗诏便无从改起,更重要的是,满文的十和于没法互该。

再次,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御乾清宫,密书上名,缄藏世祖所书正大光明匾额上”:“雍正十三年八月,帝崩,庄亲王允禄等启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即乾隆]密诏,宣诏即位。

”这是最早秘密立储的记载,——将立储遗诏置于正
大光明匾后始于雍正,至于是否这种做法更早始于康熙末年,没有任何文字记录。

至此,可以毫无疑问的说,修改诏书说,纯属子虚乌有。

第二种,参汤弑父说。

有一种说法,康熙染疾,养病畅春园,后四皇子胤禛进参汤一碗,康熙服用后,不久便驾崩。

但是据记载,颇懂医术的康熙生前并不爱食人参,他曾说过,人参对南方人合适,对北方人并不适合,[见康熙《起居注》]江宁织造曹寅病重之时,苏州织造李熙曾上奏康熙代请赐药。

康熙在奏折中就曾批示道:“曹寅元肯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

”康熙不喜人参对于暗中关注着父皇的雍正来说. 不可能不知,俗话说,送其所爱,投其所好,故参汤弑父之说也无法立足。

第三种,年羹尧遗子说。

一种说法是,雍正之母德妃入宫八月即产下雍正,因而有人怀疑年羹尧曾与德妃私通,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对于这种说法,也是后人胡编乱造的一段风流韵事。

首先,当雍正还只是亲王时,就曾在信中大骂年羹尧是个恶少。

试想,儿子怎会骂父亲恶少呢?更加有力的证据是在雍正《起居注》一书中曾有言“朕长于年羹尧…..”因此断言,从雍正是私生子说到年羹尧助其继位说纯属后人主观臆断。

二,对雍正正常继位的推理首先,人们怀疑雍正主要是因为他继位后对兄弟和隆科多以及年羹尧的做法。

他登基后,其余六个兄弟或被软禁,或被迫害,特别是十四皇子,从新疆前线赶回北京后,雍正直接将其囚于景陵。

但这些从维护皇权角度看完全讲的通,如果不除异己,如何保住皇位?而对于年羹尧,《清史稿》记载:“羹尧才气凌厉,恃上眷遇,师出屡有功,骄傲……入觐,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
送迎……公卿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羹尧)策马过,毫不动容;王公有下马问候者,年颔之而已。

世宗前,亦箕坐无人臣礼。

”《清代轶闻》作者说“年挟拥戴功,骄益盛”。

且年羹尧扼守巴陕重地,实力逐步扩大,而雍正这个人本来就很挑剔,疑心病也很重,他怎能养虎为患呢?而要解释杀隆科多的原因,首先要承认,兄弟七人有过皇位之争,而且,在争斗中有过阴谋,且隆科多是每个阴谋的参与者,特别他亲自负责了对每位皇子的囚禁。

但是雍正继位后,远不如预想那样,朝中许多反对派借皇子遭到囚禁滋事。

于是,雍正便杀了代罪羔羊隆科多,既除了心腹大患,又平息了朝中的部分争议。

其次,现存的康熙传位遗诏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写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恐怕是雍正正当继承大统最有力的证据;但有人怀疑其为雍正伪造,但是有一点,雍正在继位五年后曾经说,康熙驾崩前曾将七位皇子和隆科多诏至榻前,宣布立四皇子为新皇。

而雍正五年,除两位皇子逝世外,其余尚在人间。

如果雍正是将一个极其容易被拆穿的谎言公布天下,那么造成的动乱可想而知。

即使他是皇帝,当他登基的前提不合法后,还可以立足吗?况且,其余皇子虽身陷囹圄,但肯定也不会少了支持者。

如果雍正要这样博弈,那么他是去拿一堆黄金去赌一堆垃圾。

再次,弘历天资聪颖,胆色过人,自少年起,就跟随在康熙左右,由康熙亲自教导,深受康熙喜爱,成为密立的储君。

于是,出于让弘历顺理成章继承皇位的原因,让已上年纪的雍正登基也似乎理所应当。

但是,这也只能是佐证,不可能有任何事实依据。

经过以上分
析,我认为各种版本的传说已经不攻自破,且雍正谋权篡位说证据匮乏,而其顺理成章继位的说法,史实记载清楚,而其做法亦可解释的通,故我认为雍正正常继位,传说只是后人的臆断或者当时人的栽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