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的感应性A.概念: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B.感应性现象1.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这种特性可以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2.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顺着重力方向生长的现象。

茎的生长是负向重力性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

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C.感应性的分类1.向性运动:植物受单向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其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2.感性运动: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二)植物激素A.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B.生长素与植物向光性的关系生长素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

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茎的生长比向光侧茎的生长快,表现出植物茎向光弯曲生长C.植物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第2节人体的激素调节(一)内分泌腺和激素A.内分泌系统:人体内的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B.内分泌腺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2.内分泌腺种类、分泌激素及生理作用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b)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胰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e)睾丸(男性):分泌的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f)卵巢(女性):分泌的雌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C.激素1.激素的特点a)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b)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具体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映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二)胰岛素与血糖含量人的血糖含量一般为90毫克/100毫升,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第3节神经调节(一)对刺激的反应1.人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器官或组织的参与2.反应过程: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3.不同的人对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有所不同,不同的感觉器官在接受刺激后作出反应的快慢也有所差异(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A.人的不同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不同的刺激1.眼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2.鼻黏膜上的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3.口腔的味蕾中有味觉细胞,能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B.神经元1.神经元的结构1)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经中枢,内含细胞核2)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a)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细胞体b)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2.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能够接受信息并传导信息(三)信息的处理A.神经系统的组成B. 脑——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C. 脊髓1. 脊髓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但这些反射活动受大脑控制2.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神经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中枢神 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12对,支配头部和颈部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脊神经:31对,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受和运动接受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大脑:分左右两部分。

科学: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复习提纲1(浙教版八年级上)

科学: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复习提纲1(浙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环境因素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燕子低飞要下雨和蚂蚁堵洞将下雨是受气压和湿度的影响。

2.动物的活动和行为表现出的周期性现象,称为节律性行为。

3.影响猫头鹰和鼠的行为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和光照等。

4.向日葵向太阳是对光照作出的反应。

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是对地球引力作出的反应。

5.含羞草对光、触碰能做出反应,对声音不能立即做出反应,最敏感的部位:叶子。

6.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第二节:神奇的激素1.书P93的实验(1)达尔文推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

(2)温特的实验说明,胚芽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

(3)郭葛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由于这种物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

2.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使植物产生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从向光侧转向背光侧。

3.生长素不仅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但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4.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

血糖的含量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血糖含量在一天中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基本上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进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5.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及其主要生理功能(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排出。

(2)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脏、性腺:卵巢和睾丸。

(3)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4)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5)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浙教版8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教版8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八年级上第三章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征向性运动:植物的某些器官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感性运动: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与刺激方向无关植物的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用生长素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促进植物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发育④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①促进细胞伸长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3、生长素的特点:产生在胚芽尖端。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用)4、向光性的实质:当光照射在植物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长得快,结果茎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一侧弯曲(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5、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内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人体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汗腺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激素功能垂体生长激素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肾上腺素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腺(胰岛)胰岛素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卵巢(女性)睾丸(男性)雌性激素雄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激素分泌情况疾病具体症状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智力正常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巨人症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和疲乏,血糖含量增高,出现尿糖症状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地方性缺碘: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治疗方法:食用加碘盐8、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能降低血糖(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9、血糖:糖类物质会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共42张PPT)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共42张PPT)
9
易错警示 1 植物向光性弯曲与生长素分布
• 2.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生长素相关实验,由图示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B ) • A. 生长素的化学成分为吲哚乙酸 • B.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 C.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 D. 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0
易错警示 1 植物向光性弯曲与生长素分布
5
知识回顾 三 人体的激素调节
• 1.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神经调节和 激素 调节共同完成的。人体中的激素是由 内分泌腺
• 分泌的,是对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的量化学物质。• 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
侏儒症
血糖
糖尿病
6
知识回顾 三 人体的激素调节
• 3.胰岛素 • 胰岛素由胰腺中的 胰岛 分泌,能调节血糖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人体内胰岛素
2.神经系统由 中枢神经系统 和 周围神经系统 组成,其各自组成和功能(分布)如图所示:
协调性 血液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反射
低级
传导
4
知识回顾 二 人体的神经调节
• 3.反射与反射弧 • (1) 反射 是人(动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 (2)反射是通过 反射弧 来实现的,其类型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对应的动物行为有 • 先天性 行为和 后天学习 行为。 •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分泌、血管舒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 5.在 神经系统 和 激素 的调节下,人体是一个 统一 的整体。
8
易错警示 1 植物向光性弯曲与生长素分布
• 1.如图表示用云母片(具有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 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D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有关,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感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无关,例如触碰含羞草,叶子合拢。

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分裂素 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 调节 作用。

(2)生长素是由 胚芽尖端 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 单侧 光照射;②具有 生长素 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 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

(4)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适当时,对植物的作用有: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当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激素的部位:在内分泌腺中产生。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直接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外分泌腺有导管。

2、激素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2).含量:基本稳定在90毫克/100毫升。

3).调节: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降低。

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

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 一、对刺激的反应1、对刺激的反应过程,需要各种器官协同作用2、反应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 体液调节 和神经调节,并以 神经调节 为主。

4、体液调节主要是 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班级:学号:姓名: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Ⅰ)植物的(向性运动)(Ⅱ)植物的(感性运动)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

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6、感性运动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

7、生长素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8、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

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弯向光源生长)。

9、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10、植物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正常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均匀。

向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转向背光侧。

3、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4、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叫(血糖)人的血糖含量约保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1、(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3、4、6、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7、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浙教版科学初二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初二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初二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剂知识点1 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定义: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2.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向光性. (2)向地性.(3)向触性.(4)向水性. (5)向肥性.(6)向热性.3.分类(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植物向性运动的方向随刺激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向日葵花盘会随太阳而转动.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都属于向性运动的表现.(2)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如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会合拢等.说明: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刻内完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阻碍作出反应,以坚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植物的感应性事实上确实是植物的一种应激性.知识点2 植物激素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同时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体内的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来源:]3.植物的感应性是植物体内各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植物受单侧光照耀,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因此植物的茎会向有光照的方向生长.3.2 人体的激素调剂知识点1 内分泌腺和激素1.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它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物质能量的转换,坚持内环境的稳固,并阻碍行为和操纵生殖等.内分泌系统要紧由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组成.2.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能分泌激素,所分泌的激素直截了当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3.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有专门作用的化学物质,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剂作用.知识点2 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约为90 mg/100 mL.2.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着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又阻碍着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坚持在正常值范畴内.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血糖的转化,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4.胰岛素分泌专门的病症(1)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医治糖尿病能够定时注射胰岛素.是否患糖尿病能够检查血糖浓度是否为90 mg/100 mL或检查尿液里是否含有葡萄糖.(2)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糖分,药物调剂胰岛素分泌.3.3 神经调剂知识点1 对刺激的反应1.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那个过程并不是由某个器官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器官或组织共同参与来完成.这是一个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2.在不同条件下,同一个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当受干扰时速度会变慢;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也不同.知识点2 信息的接收和传导[来源:学#科#网]1.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动物细胞中的一种,具有同意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它是神经系统的差不多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体中没有神经细胞.2.神经元的结构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⑦末梢3.信息的传递神经元上的树突能同意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神经元传导信息的过程:树突→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知识点3 信息的处理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分的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受、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小脑要紧负责人体动作的和谐性,使运动和谐、准确,坚持躯体平稳脑干要紧操纵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有专门调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差不多生命活动的中枢脊髓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脑神经要紧分布在头部的感受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知识点4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应答性反应应答性反应即为对刺激所作的反应.2.反射(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2)反射是神经调剂的差不多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①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②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③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知识点5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1)概念:在相应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2)特点:①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②非条件反射具有先天性和持久性,它与生俱来,不需要训练,也可不能因为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退.2.条件反射(1)概念: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2)特点:①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训练,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形成,是大脑皮层的功能;②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差不多方式;③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地强化,否则会减弱或消退.3.4 动物的行为知识点1 动物的行为概述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和状态,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育后代的活动差不多上动物的行为.2.动物的行为的分类:按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知识点2 先天性行为1.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2.特点(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通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行为.(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4)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连续有重要意义.3.社会行为喜爱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不是由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集合在一起的,而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不同的职能,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知识点3 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体会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2.特点(1)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3.5 体温的操纵知识点1 恒定的体温1.体温(1)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专门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固的体温.(2)测量体温的部位能够是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3)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个固定值,而是—个温度范畴.2.体温恒定的意义(1)坚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差不多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峻时会导致死亡.(2)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不管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知识点2 产热和散热的平稳恒温动物和人类之因此能够坚持稳固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稳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过程,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剂.1.产热(1)产热的要紧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2)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2.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的方式有皮肤直截了当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1)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热量通过皮肤直截了当散发出去,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散发出去,皮肤直截了当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操纵.①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②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截了当散热不能发挥作用,现在汗液蒸发就成为机体要紧的散热方式.知识点3 体温受脑的操纵1.体温的调剂中枢: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剂中枢来调剂和操纵的.体温调剂中枢位于脑干中的下丘脑.2.体温调剂的大致过程:外界温度改变→刺激皮肤和血管中的温度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3.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专门是人为采取的保温或降温措施也能够调剂体温.。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奇的“吃虫植物”
捕蝇草
猪笼草
对触碰作出的反应
含羞草
羽状复叶 (小羽片)
小心用铅笔触碰含羞 草的各个部分,你认为 最敏感的部位?_羽_状__复叶
叶柄
羽轴
探究:含羞草的行为
在阳光下
在暗室内
含羞草对光作出反应
在阳光下
把振动的音叉轻碰含羞 把振动的音叉放在含羞草
草的顶部和羽状复叶
的上面,不促动含羞草
的地方生长。
向重力性---利于植物固定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问题:
农作物播种时为什么不必担心种子落 在土壤中的方向?
茎的背地生长和根的向地生长
对地球引力作出的反应
在一个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
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 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 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放一两天,再 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情况。
2、随着深秋的来临,气温逐渐降低,许 多植物的叶子由绿变黄。落叶树开始落 叶,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
鸟类的迁徙 鱼类的洄游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应激性 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相应的反应。
动物:神经 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
植物:无专 门器官和感 觉,但也能 作出反应。
第一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激素调节
睡莲 向日葵
对_光__照__作出反应
想一想
昆虫扑在向光源生是不是长向光过性? 程中,哪一侧所接受的太阳光较多呢?
(5)向触性:植物对
作出的反应。
问:含羞草的感振运动是不是向性运动?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
的方向生长。
(2)向地性:根的
生长、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有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向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有关,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和向热性等。

感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无关,例如触碰含羞草,叶子合拢。

2、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着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
②具有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
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4)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适当时,对植物的作用有: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当生长素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应用于防治杂草。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激素的部位:在内分泌腺中产生。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直接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外分泌腺有导管。

2、激素作用: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类别产生器官激素的功能分泌异常时的病症
生长激素脑垂体 a.促进组织合成蛋白质
b.控制人的生长发育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a.促进生长发育
b.促进新陈代谢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成年分泌过多:甲亢
胰岛素胰脏 a.促进将人体吸收的葡分泌不足:糖尿病
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

b.促进血糖分解
分泌过多:低血糖症
肾上腺素肾上腺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性激素雄性激
素/雌性
激素
睾丸/
卵巢
a.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
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
性征

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2).含量:基本稳定在90毫克/100毫升。

3).调节: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降低。

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

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
一、对刺激的反应
1、对刺激的反应过程,需要各种器官协同作用
2、反应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
为主。

4、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
节作用。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
3、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4.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
鞘;⑥轴突分枝;
5.在一个神经元中,信息传递方向:
树突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
三、信息的处理:
1、神经系统构成:
2、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
动的部位?
3、大脑表面的沟、回、裂有扩大大脑表面积的作用。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语言神经中枢是
人类特有的。

5、脊髓: 1)位置: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

2)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6、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用膝跳反射可检查人的神经系统是否正
常。

7、在反射活动中:①、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可以独立完成
许多低级的反射活动。

如:缩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②、脊髓的有些反射功能是在大脑的控制下进行的,如缩手反射手可以被控制住不缩回来;即:高级神经中枢可以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四、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1.反射:(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

(2)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3)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进行。

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有适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

3、非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低级反射,是先天性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

4、条件反射。

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高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

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产热
(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有限。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二)、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