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及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答案版

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答案版

学习目标:1. 了解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2.借助注释,合作学习,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4.背默诗歌,能赏析经典诗句。

《月夜忆舍弟》1.古人咏月的诗数不胜数,请分享。

,。

,。

2.《月夜忆舍弟》从听觉上写秋夜的诗句是:,。

3.《月夜忆舍弟》从视觉上写秋夜的诗句是:,。

4.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在“有”有和“无”的对比中,抒发了:。

5.边秋孤雁,白露既降,这些意象,营造了的气氛6.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在思乡人眼里,故乡的月色最明亮,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悠悠深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7.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怀念家乡,思念亲人。

忧国忧民,渴望社会安定。

《长沙过贾谊宅》1.颔联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颔联写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的景象,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悲凉、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颈联中“有道”和“无情”怎样理解?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运用反语和双关的手法,明写汉文帝有道,实际暗含着作者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作者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3.尾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

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4.试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痛苦、寂寞惆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全诗表达了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际遇的慨叹,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5.《长沙过贾谊宅》借草木萧条表现惆怅伤感之情的句子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目录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咸阳城东楼》许浑唐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1.内容主旨:这首诗是咏史怀古诗,是许浑登临怀古的代表作,通过对在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

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概。

2.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3.请简要分析“一上高城万里愁”的表达效果。

答:“一上高城万里愁”,落笔便点明诗人登上成阳城东楼满怀愁肠的忧情。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诗人巧用数字,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发端,意远而势雄,尤显情韵之不俗,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

4.开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思乡之愁、对唐王朝颓势之愁、昔盛今衰之愁、人世沧桑之愁。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5.《诗境浅说》评“山雨欲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越浓,大雨即将到,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临的情景,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初三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与练习(有答案)

初三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与练习(有答案)

初三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指导与练习(有答案)6.浣溪沙苏轼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子的南北头响起剿车的支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7.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忱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今译1】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瑞脑香烟燎绕在金兽炉口,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

百无聊赖中又是重阳佳节,玉枕纱帐,半夜时候,已觉凉意浸透。

黄昏后,在赏菊的东篱饮酒,只觉阵阵幽香飘漾在衣袖。

不要以为饮酒赏菊就可以解忧,你看那西风卷动帘脚,露出个人儿来,比菊花还瘦。

【今译2】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

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今山东省历城县)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词人。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和解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和解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时练《课外古诗词诵读》含答案和解析1.根据要求填原文。

(1)一上高城万里愁,。

(2)小园几许,。

(3) ,李花白,菜花黄。

(4) ,蝉鸣黄叶汉宫秋。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结果是。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词人以为线索,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抒发了作者的复杂的心情。

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并非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的报国之愁。

(3)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

请写出此词两组对比内容。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

(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

(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4)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的比喻新颖贴切,巧妙自然的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参考答案1.(1)蒹葭杨柳似汀洲(2)收尽春光(3)有桃花红(4)鸟下绿芜秦苑夕2.(1)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尝遍了愁的滋味却说秋天很美好;心中充满了愁苦,却无处诉说,只好找个话头,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2)愁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3)第一组:“少年”和“而今”对比。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思想】这首酬谢诗,在感慨身世,抒写在前半生怀才不遇的政治失意的愤慨中化沉郁为通达,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内容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痛苦和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怀念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故友,表达诗人对故人已逝的悲痛;"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写出回乡所见,既暗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又表现了世事的变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示例:化用典故。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4.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诗人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暗含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精神,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这两句情感由之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因此成为千古名句。

(意思对即可)5.尾联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长精神”向友人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以此收束全诗,点明酬赠题意,不仅表现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带答案姓名:班级: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四、月夜忆舍弟/杜甫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七、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咸阳城东楼/许浑九、无题/李商隐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8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商山早行/ 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 许浑无题/ 李商隐行香子/ 秦观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部编版九年级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咸阳城东楼 /许浑二、无题 /李商隐三、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咸阳城东楼》许浑【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二、选择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词,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解析】D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2、对《咸阳城东楼》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注释中提及许浑是江南人,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之情涌上心头。

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B、颔联是对自然暴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习题
一《观刈麦》
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

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
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8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二《月夜》
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
虫声新透绿窗纱。

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商山早行》
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3 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4 诗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四《卜算子·咏梅》
1 词中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 词中写出梅花悲惨遭遇的词句是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3 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是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4 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 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 古诗词中有大量受人欢迎的有关“花”的名句,请写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五《破阵子》
1 词中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 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词句是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3 词中表现采桑女心情的词句是
笑从双脸生。

4 词中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意境相似的词句是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六《浣溪沙》
1 词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词句是
簌簌衣巾落枣花
2 词中以由南到北的空间转换从宏观上描绘乡村繁忙、热闹景象的句子是
村南村北响缲车
3 词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牛衣古柳卖黄瓜
4 词中写行人悠然而行,任意而走,给读者一个意外惊喜的句子是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5 本词中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七《醉花阴》
1 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的句子是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2 词中写词人思念丈夫却又不得团聚,自己独处,寂寞冷清的句子是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 词中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 词中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的句子是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 除本词外,请再写出两句表达思念之苦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蒹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 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3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九《山坡羊·骊山怀古》
1 曲中点明怀古之地的语句是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2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望西都,意踌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3 曲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的荒凉景象的语句是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4 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十《朝天子·咏喇叭》
1 曲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2 曲中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的语句是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 曲中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的句子是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