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4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理新人教版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18个小题,每题2分,共36分〕1.如下各项措施中,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A.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B.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C.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2.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①负反响调节是自动调节能力的根底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拟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A.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3.如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
假设图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如此如下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 )A.图中B表示同化的能量B.图中C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图中D表示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D.图中a值与c+d+e的值一样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答案是( )A.樟树林中樟树有高有低,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异,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5.如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答案是( )A.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数量大约是500只B.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如此捕捞后的种群数量控制在曲线的b点最适宜C.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其K值D.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迁入5年后开始的6.如下关于种群的表示,正确的答案是〔〕①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②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③假设比拟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如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④假设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如此出生率会更高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⑤C.②④⑤D.③④7.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响调节。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物理卷(解析版)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物理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列举的四种电器中,利用了电磁感应的是A.电饭煲B.微波炉C.电磁炉D.白炽灯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电饭煲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不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故A错误;微波炉是利用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电磁波.故B错误;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产生涡流,将电能最终转化成内能,故C正确;白炽灯泡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不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故D错误.考点:电磁感应2.穿过一个单匝线圈的磁通量始终保持每秒钟减少2Wb,则A.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每秒增加2V B.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每秒减少2VC.线圈中无感应电动势 D.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保持不变【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感应电动势是一个定值,不随时间变化,故A、B、C错误,D正确。
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它们成一条直线,2、3小球静止,并靠在一起,1小球以速度v0射向它们,如图所示.设碰撞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可能值是A.v1=v2=v30 B.v1=0,v2=v30C.v1=0,v2=v30 D.v1=v2=0,v3=v0【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球1与球2发生碰撞时间极短,球2的位置不及发生变化,这样球2对球3也就无法产生力的作用,即球3不会参与此次碰撞过程.而球1与球2发生的是弹性碰撞,质量又相等,故它们在碰撞中实现速度交换,碰后球1立即停止,球2速度立即变为;此后球2与球3碰撞,再一次实现速度交换.所以碰后球1、球2的速度为零,球3速度为v0,故ABC错误, D正确。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4.下列各图中的各条形磁铁均相同,当条形磁铁以图示方式穿过相同的线圈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的是【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磁通量变化最大则产生感应电动势越大。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运动是抛体运动A.随电梯一起运动的物体的运动B.抛向空中的细绳的运动C.抛向空中的纸片的运动D.抛向空中的铅球的运动【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 随电梯一起运动的物体的运动不是抛体运动,因为电梯对物体有作用力.故A 错误;抛向空中的细绳,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大,不能看成抛体运动.故B错误;抛向空中的纸片的运动,不是抛体运动,由于空气阻力对纸片的运动影响较大,不能忽略.故C 错误;抛向空中的铅球,空气阻力相比于重力可忽略不计,所以其运动可以看成抛体运动.故D正确。
考点:抛体运动2.如图甲所示,在长约80cm~100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用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小圆体恰能在水中匀速上浮),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
然后将玻璃管竖直倒置,在红蜡块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紧贴黑板面水平向右匀加速移动,在正对黑板面将看到红蜡块相对于黑板面的移动轨迹可能是下图中的()【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在红蜡块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紧贴黑板面水平向右匀加速移动,合外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红蜡块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3.从O点抛出A.、B、C三个物体,它们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A.、v B、v C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A.、t B、t C的关系分别是()A.v A>v B>v C,t A>t B>t CB.v A<v B<v C,t A=t B=t CC.v A<v B<v C,t A>t B>t CD.v A>v B>v C,t A<t B<t C【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 物体的高度差最大,所以运动时间最长,但水平位移最小,所以初速度最小,同理,C 物体的高度差最小,运动时间最小,但水平位移最大,故初速度最大,故C 正确,A 、B 、D 错误。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理新人教版1、在太空绕地球运行的“神舟”号飞船,直接构成的天体系统是A.总星系 B.其他行星系 C、太阳系D、地月系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在广州举行。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2.亚运会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海口3A.北半球,向南移动 B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4A.亚洲东部 B.北美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西部5.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A.珠江正值枯水期 B.黄河出现冰情C.长江正值汛期 D.澳大利亚正值一年最热时期6.下列有关东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原因B.冬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受青藏高原阻挡,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7.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A.终年高温少雨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终年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8.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主要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9.某日某时,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增强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D.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10、在一般情况下,同一经线上的各地A、地方时相同B、自转线速度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11、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洋流运动方向为A、顺时针B、逆时针C、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D、夏季逆时针,冬季顺时针1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13、下列表示冷锋天气的示意图是14、下列地理现象以及成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北方夏季暴雨——暖锋B、我国冬季的寒潮——地势高C、回归线附近少雨---副热带高气压带D、秋高气爽——气旋15、下列哪个渔场的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不同A、秘鲁渔场B、北海渔场C、北海道渔场D、纽芬兰渔场16、山谷风、海陆风、季风形成的共同原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下垫面性质不同D、高低空气压差异17.南水北调工程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C.蒸发 D.降水18.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上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A. 火星B. 土星C. 木星D. 天王星19.下列从属关系中,从大到小排列的是()A.太阳系—木星—火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C.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D.太阳—月球—地球—哈雷彗星20.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A.0°B.23°26′C.66°34′D.90°21.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A.太平洋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22.岩石圈是指()A.整个地壳B.地壳和软流层C.地壳和上地幔部分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23、下列洋流运动方向,属于逆时针的是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C、从南极上空看西风漂流的流向D、夏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24、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25、下图中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生物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6小题,每题1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1分。
)1.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物、植物或微生物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及载体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C. 若检测培育的抗虫棉花是否成功,可用相应的病菌侵染棉花植株D. 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2.精子变形时,线粒体集中在尾基部的原因是()A.释放顶体酶发生透明带反应B.产生能量促进精子运动C.有利于质基因进入受精卵D.受细胞核的挤压形成3.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小于450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但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致到处都是“杨家将”。
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为残败的“灰色长城”。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4.以下关于菌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是圆形的B.一定是黄色的C.大小一定是相同的D.观察到的单个菌落也有可能来自2个菌体的增殖5.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是()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合成;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A. ①②③④B. ④②①③C. ③①④②D. ③④①②6.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培育的过程中不需要()A. 导入外源基因B. 离体状态C. 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D. 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7.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下列关于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粒在宿主细胞内都要整合到染色体DNA上B.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的小型细胞器C.基因工程操作中的质粒一般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D.质粒上碱基之间数量存在A+G=U+C8.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本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外植体消毒②制备MS培养基③接种④培养⑤栽培⑥移栽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②→①→③→④→⑥→⑤D.①→②→③→④→⑥→⑤9.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扩增DNA时,需要加入两种引物B.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而只能从引物的3′端延伸DNA链C.PCR的引物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D.PCR技术一定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10.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技术的是()A.组织培养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动物胚胎分割11.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12.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 C.血缘 D.宗教2.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中央任命 B.世代相袭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4.《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皇帝独裁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5.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规定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不禁令人想起古代以“孝廉”选拔人才的制度。
这种制度是A.谏议制度 B.世官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6.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A.削弱皇权 B.加强皇权 C.缩小地方权限 D.扩大地方权限7.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 B.明 C.汉 D.秦8.清朝皇权日益强化,其主要表现是A. 设立三省六部B. 废除丞相C. 设立内阁D. 设立军机处9.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④注重思想控制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10.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有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部分人”是A.妇女 B.外邦人 C.公民 D.奴隶11.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十二铜表法》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大宪章》1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这一法案的颁布标志着A. 英国近代议会制度开始确立B.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付诸实践C.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D. 英国复辟王朝统治的结束13.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处死查理一世B、“光荣革命”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D、詹姆士二世逃亡14.当今美国交替上台执政的两党是①民主党②自由党③共和党④保守党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③15.美国的“三权分立”中“三权”不包括:A.立法权B.行政权C.司法权D.外交权16.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是在A.第一共和国时期 B.第二帝国时期C.第二共和国时期 D.第三共和国时期17.俾斯麦因为与德皇意见不和被罢免,德皇的做法A.不合法 B.合法 C.说不清 D.屠戮功臣18.下图是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29日,耆英代表清王朝和英国的代表璞鼎查在“康华利”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9.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一面③它在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主张④定都南京后大兴土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20.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1.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文科)政治期中试题说明1.考试内容:《生活与哲学》;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否则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
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2.上世纪的1978年,在全国掀起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发展步伐,指导社会变革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革命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下岗失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在“青春永远不下岗”倡议激励下,无数下岗失业人员纷纷开始第二次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主要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C.意识够能动的认识世界D.人类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4.“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这一歌词反映的哲学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5.一天,庄子和惠施散步到一座桥上。
庄子看见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你看,鱼多么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惠施的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可知论D.不可知论6.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
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广东省佛山市高二生物 文科中段考复习卷 新人教版

广东省佛山市高二生物文科中段考复习卷新人教版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1、达尔文生物学说的中心内容是()A.用进废退学说 B.自然选择学说 C.过度繁殖学说 D. 生存斗争学说2.下列观点,哪项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D.隔离导致物种形成3、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4.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A.广西乐业天杭中的方竹B.某一池塘中全部的蝌蚪C.大兴安岭的东北虎D.某一个森林中的猫头鹰5.“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认为这一说法()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6.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褐眼的有264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人。
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7.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8.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10.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大附中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生物试卷命题人:杨艳君考生注意事项:⒈本试卷全为选择题,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⒉考试时间60分钟,全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臭氧层破坏会使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
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CO2的排放B.氟利昂的排放C.SO2的排放D.NO2的排放2.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下列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北极苔原B.温带草原C.高山草甸D.热带雨林3.雄孔雀开屏是向雌孔雀发出的一种求偶信号,这种信号属于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4.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隐含了一条食物链。
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则螳螂位于这条食物链的A. 第二营养级B. 第三营养级C. 第四营养级D. 第五营养级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金融危机B.土地荒漠化C.温室效应D.水资源短缺6.某荒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逐渐生长了多种草,这一过程可称为A.群落的演替B.群落的物质循环C.群落的抵抗D.群落的能量流动7.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这种信号称为A.静息电位B.反射C.神经冲动D.反射弧8.图示扦插的四种葡萄枝条,其中最易成活的是()9.下列有关顶端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B.顶端优势现象表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在林业生产中常需要保持顶端优势D.切除顶芽,切口处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10.生态系统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和底层的草本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这体现了()A.种群的垂直结构B.种群的水平结构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11.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B.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C.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要随机取样,同时保证样本数量足够多D.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1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迁入率和迁出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13.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14.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
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15.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16.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 B.CO2和O2 C.H2O D.血红蛋白17.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的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作物产量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生物信息D. 行为信息18.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 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 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 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19.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鱼、虾、浮游动物、藻类等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鱼 B.虾 C.浮游动物 D.藻类20.下列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皮肤的物理屏障作用 B.体液免疫C.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细胞免疫21.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间的流动形式是A.碳酸盐 B.单质碳 C.CO2 D.含碳有机物22.位于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是A.无机物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23.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青霉菌与其他细菌);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2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A.血液和精液 B.唾液和泪液C.尿液和乳液 D.以上都有可能25.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和分解者 D.各级消费者26.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所描绘的景象变迁,可视为( )A.群落的初生演替 B.种群的初生演替C.群落的次生演替 D.种群的次生演替27.下列物质中哪一种可对果实催熟()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干扰素28.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A.产生抗体B.产生记忆细胞C.导致靶细胞裂解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29.生活在日本的一种金龟甲虫,进入美国后,在美国比在日本危害更为严重,其原因是()A.雨量充沛 B.天敌较少 C.植物较多 D.环境无污染30.人在发高烧时曾常常不思饮食,其根本原因是A.消化道内食物尚未消化B.发烧使胃肠蠕动减弱C.体内的食物残渣排出受阻D.高烧使酶的活性减弱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31.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在“草→兔→狐”食物链中,如果狐活动一天需要100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A.200KJB.2500KJC.5000KJD.20000KJ32. 如果支配右腿的传入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右腿会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33.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B.解除向光性C.解除顶端优势D.抑制细胞分裂34.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所有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①过程发生后,胰高血糖素随即升高C.胰岛素能促进靶细胞完成②和③过程 D.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⑤过程35、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中猫头鹰获得的能量最多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36、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B、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C、要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D、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37.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蘑菇属于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自养生物38.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是通过何方式实现?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39.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 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40.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41.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A.脊髓 B.下丘脑 C.小脑 D.大脑皮层42.人体的活动受神经中枢的指挥,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A.脊髓 B.下丘脑 C.小脑 D.大脑皮层43.下图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根据下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A.神经反射B.神经递质C.静息电位D.局部电流44.在开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中,要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取样调查,适宜采用的方法是A.随机观察法 B.取样器取样法 C.标志重捕法 D.目测估计法45.我是一个CO2分子,在空气中游荡;后来被小草吸收变成其体内糖分子的组成成分;随后小草被兔子吃了,我又变成了兔子体内的组成成分;最后兔子老死,在一些细菌等朋友的帮助下,我从兔子体内逃逸出,返回空气中。
这一过程是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C.CO2的合成 D.CO2的降解46.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C.产生的植物种类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47.生长素的生理功能不包括()A.促进果实的成熟 B.促进细胞纵向伸长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防止落花落果48.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起着重要作用。
与植物顶端优势密切相关的激素是( ) 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D.乙烯49.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B.小脑C.脑干D.下丘脑50.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所示的4种土壤小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得0分。
51.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52.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正确的解释是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53.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称为“J”型曲线B.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1600个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54、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A、甲状腺B、唾液腺C、胰岛D、垂体55.下列选项中,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A.膝跳反射B.走平衡木C.作答试题D.听到铃声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