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的码率、帧率、分辨率

合集下载

常用视频标准尺寸和码率介绍

常用视频标准尺寸和码率介绍

常用视频标准尺寸和码率介绍在数字时代,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社交媒体到在线教育,视频的运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

然而,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视频并确保其在不同平台上的兼容性,需要了解常用的视频标准尺寸和码率。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视频标准尺寸和码率,帮助读者更好地制作和发布视频。

一、视频标准尺寸1. 360p(480×360像素)360p是一种常见的视频标准尺寸,比较适合在手机上观看。

它具有较低的分辨率,适合网络速度较慢的情况下观看。

虽然分辨率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仍可以保持较好的视频质量。

2. 480p(854×480像素)480p通常被称为标清,是一种适合在普通电视或计算机屏幕上观看的视频尺寸。

它比360p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画质,能够呈现更清晰的视频效果。

3. 720p(1280×720像素)720p是高清视频的一种常用标准尺寸,适合在高清电视或大屏幕设备上观看。

它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画质,让观众能够更清晰地欣赏视频的内容。

4. 1080p(1920×1080像素)1080p也被称为全高清,是高清视频中最常见的标准尺寸之一。

它在高清电视、电影院等大屏幕设备上呈现出色的视频效果。

1080p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细腻的画质,能够展现更多细节。

5. 4K(3840×2160像素)4K是目前视频制作和观看中的一种高级标准尺寸。

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和卓越的画质,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更真实的视觉体验。

4K视频适用于大屏幕电视、电影院以及一些专业的视频制作领域。

二、视频码率介绍视频码率决定了视频的数据压缩程度和质量。

正确的选择合适的码率可以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提高视频的加载速度和播放流畅度。

1. 低码率低码率适用于网络速度较慢的情况下观看视频。

虽然低码率可以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但会造成视频画质的下降和细节的损失。

在制作视频时,应根据观众的网络环境来选择适当的码率。

音视频编码一些参数解析:码流、码率、比特率、帧速率、分辨率、高清的区别

音视频编码一些参数解析:码流、码率、比特率、帧速率、分辨率、高清的区别

⾳视频编码⼀些参数解析:码流、码率、⽐特率、帧速率、分辨率、⾼清的区别GOP/ 码流 /码率 / ⽐特率 / 帧速率 / 分辨率GOP(Group of picture)关键帧的周期,也就是两个IDR帧之间的距离,⼀个帧组的最⼤帧数,⼀般的⾼视频质量⽽⾔,每⼀秒视频⾄少需要使⽤ 1 个关键帧。

增加关键帧个数可改善质量,但是同时增加带宽和⽹络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提⾼GOP值来提⾼图像质量是有限度的,在遇到场景切换的情况时,H.264编码器会⾃动强制插⼊⼀个I帧,此时实际的GOP值被缩短了。

另⼀⽅⾯,在⼀个GOP中,P、B帧是由I帧预测得到的,当I帧的图像质量⽐较差时,会影响到⼀个GOP中后续P、B帧的图像质量,直到下⼀个GOP开始才有可能得以恢复,所以GOP值也不宜设置过⼤。

同时,由于P、B帧的复杂度⼤于I帧,所以过多的P、B帧会影响编码效率,使编码效率降低。

另外,过长的GOP还会影响Seek操作的响应速度,由于P、B帧是由前⾯的I或P帧预测得到的,所以Seek操作需要直接定位,解码某⼀个P或B帧时,需要先解码得到本GOP内的I帧及之前的N个预测帧才可以,GOP值越长,需要解码的预测帧就越多,seek响应的时间也越长。

CABAC/CAVLCH.264/AVC标准中两种熵编码⽅法,CABAC叫⾃适应⼆进制算数编码,CAVLC叫前后⾃适应可变长度编码,CABAC:是⼀种⽆损编码⽅式,画质好,X264就会舍弃⼀些较⼩的DCT系数,码率降低,可以将码率再降低10-15%(特别是在⾼码率情况下),会降低编码和解码的速速。

CAVLC将占⽤更少的CPU资源,但会影响压缩性能。

帧:当采样视频信号时,如果是通过逐⾏扫描,那么得到的信号就是⼀帧图像,通常帧频为25帧每秒(PAL制)、30帧每秒(NTSC 制);场:当采样视频信号时,如果是通过隔⾏扫描(奇、偶数⾏),那么⼀帧图像就被分成了两场,通常场频为50Hz(PAL制)、60Hz(NTSC制);帧频、场频的由来:最早由于抗⼲扰和滤波技术的限制,电视图像的场频通常与电⽹频率(交流电)相⼀致,于是根据各地交流电频率不同就有了欧洲和中国等PAL制的50Hz和北美等NTSC制的60Hz,但是现在并没有这样的限制了,帧频可以和场频⼀样,或者场频可以更⾼。

如何根据视频用途选择合适的标准尺寸和码率

如何根据视频用途选择合适的标准尺寸和码率

如何根据视频用途选择合适的标准尺寸和码率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娱乐还是社交方面,视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创建和分享视频时,选择合适的标准尺寸和码率是确保视频质量和流畅播放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如何根据视频用途选择合适的标准尺寸和码率,以提供给读者实用的指南。

一、了解标准尺寸的意义和应用场景在选择合适的标准尺寸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尺寸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在视频领域,常见的标准尺寸包括480p、720p、1080p、2K、4K等。

其中,数字代表视频的水平像素数,字母"P"则代表"逐行扫描",即逐行显示图像的方式。

1. 480p:它是指视频的水平分辨率为852像素,垂直分辨率为480像素。

这种尺寸适用于普通低要求的视频,比如简单的演讲录像或者小型设备上的播放。

2. 720p:720p代表水平分辨率为1280像素,垂直分辨率为720像素。

这种尺寸的视频质量较好,适用于大多数视频应用场景,包括在线教育、演示文稿、剧集等。

3. 1080p:1080p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水平分辨率为1920像素,垂直分辨率为1080像素。

它适用于高清电视、电影、电视剧以及大屏幕播放设备。

4. 2K:2K是相对于全高清1080p来说的,它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水平分辨率为2048像素,垂直分辨率为1080像素。

这种尺寸通常用于数字电影制作或者放映,具备很高的视觉效果。

5. 4K:4K是一种超高清视频格式,水平分辨率为3840像素,垂直分辨率为2160像素。

这种尺寸提供了更为细腻和逼真的画面,适用于电影院、显示器、专业摄影等高要求的应用场景。

通过了解这些标准尺寸的意义和适应场景,我们在选择合适的标准尺寸时将更有依据。

二、码率的选择对视频质量的影响除了尺寸,码率也是衡量视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码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或处理的数据量,通常以每秒比特率(bitrate)表示。

帧率、分辨率、码流的关系以及DVR硬盘容量计算方法

帧率、分辨率、码流的关系以及DVR硬盘容量计算方法

帧率分辨率码流的关系以及DVR硬盘容量计算方法1、帧率、码流与分辨率帧率是每秒图像的数量,分辨率表示每幅图像的尺寸即像素数量,码流是经过视频压缩后每秒产生的数据量,而压缩是去掉图像的空间冗余和视频的时间冗余,所以,对于静止的场景,可以用很低的码流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而对于剧烈运动的场景,可能用很高的码流也达不到好的图像质量,所以结论是设置帧率表示您要的实时性,设置分辨率是您要看的图像尺寸大小,而码率的设置取决于摄像机及场景的情况,通过现场调试,直到取得一个可以接受的图像质量,就可以确定码流大小。

1.1 帧率概念一帧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连续的帧就形成动画,如电视图象等。

我们通常说帧数,简单地说,就是在1秒钟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通常用fps(Frames Per Second)表示。

每一帧都是静止的图象,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形成了运动的假象。

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

每秒钟帧数 (fps) 愈多,所显示的动作就会愈流畅。

1.2 码流概念码流(Data 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他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1.3 分辨率概念视频分辨率是指视频成像产品所成图像的大小或尺寸。

常见的视像分辨率有352×288,176×144,640×480,1024×768。

在成像的两组数字中,前者为图片长度,后者为图片的宽度,两者相乘得出的是图片的像素,长宽比一般为4:3。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在PAL制情况下:CIF 352×288的分辨率,建议码流设置为512kbps,用0.5M的带宽传输4CIF 704×576的分辨率,建议码流设置为2048kbps,用2M的带宽传输,但是使用1536bps也可。

绘声绘影中码率、帧数、分辨率、体积的基础编码知识

绘声绘影中码率、帧数、分辨率、体积的基础编码知识

【绘声绘影新手必学】画质、码率、帧数、分辨率、体积的基础编码知识很多新手对这方面的概念都比较模糊,这是我在绘声绘影吧精品贴整理出来的,当然也加入一些自己的内容,在排版上也更加直观一些。

原文链接/p/1636481831?see_lz=1只要认真看完,基本就对这方面有个全面基础的了解了。

什么是视频编码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衡量文件体积大小的关键参数,表示每秒钟多少KB的参数。

观察会发现他的单位是Kbps,其实Kbps是Kbit/s的意思,8Kbit/s=1KB/s。

也就是说800Kbps意思就是每秒视频就要占用100KB磁盘空间(当然这里没有加上音频所占的体积)。

上面举例只是让你对视频编码率(以下简称为:码率)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其实不用自己算,WisMencoder都已经帮你算好了,就在软件的右下角显示了当前配置每小时和每分钟所需要占用的磁盘空间。

(只是理论值,实际压缩后的编码率可能有一定误差)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压缩同一个视频,视频编码率越大,文件体积越大。

和画质的关系:文件体积大了,价值何在?可以认为:视频编码率越大,画质越好,马赛克越少。

什么是帧数?我们都知道电影是由一张张的图片组成的,播放电影时,一张张画面快速连续的出现。

这里其中的每张画面称之为“帧”。

帧数在WisMencoder的单位其实是fps,即全称应为每秒的帧数。

也就是每秒含有多少张画面。

显然,每秒含有的画面数越多,则画面显得越连续,越少,则画面越“卡”。

和画质的关系:帧数也与画质有关!在同一视频,同一码率的情况下,帧数越大,则画质越不好。

尤其是运动的画面。

因为每张画面会分担每秒有限的文件体积,如果画面越多,那么每张画面所能表现的内容就越有限。

什么是画面大小?这里的画面大小,单位是像素,而不是英寸和厘米。

这要弄清楚。

画面大小也称为分辨率。

每个像素就是一个点,640x480就表示该视频的每张画面是由宽640点,高480点组成的。

现在相机所说的像素也是这个概念,只不过相机所说的像素是宽和高的乘积值。

求教专业人士,视频的码率多少合适?是不是和分辨率、帧率有关?

求教专业人士,视频的码率多少合适?是不是和分辨率、帧率有关?

求教专业⼈⼠,视频的码率多少合适?是不是和分辨率、帧率有关?如题,百度百科解释,码率实质正⽐于⽐特率,所以下⾯我的疑问不妨⽤⽐特率来提问。

请⾼⼿看看我的想法对不对:假设我转换⼀个视频(各项参数都很⾼),转换参数假设:帧率20fps,分辨率640*480,,去掉声⾳。

那么按照此参数,视频中⼀个像素点占据2个字节,⼀帧就占⽤:640*480*2=614400个字节,20帧就占⽤:614400*20=12288000个字节,也就是每秒:12288000*8=98304000=98304k⽐特,也即:⽐特率为98304kbps也就是说,在“分辨率与帧率”都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视频应有的、固有的⽐特率就会被唯⼀确定下来(⾄于采⽤H264或者AVC编码压缩,实质上还是跟刚才计算的“固有的”⽐特率成正⽐例缩⼩,假设压缩为原来的1%,其实还是是相当于固定码率983k)。

我的问题来了,1、既然帧率和分辨率都确定好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设定码率?难道软件不能⾃动计算该参数下的对应码率吗?2、或者说,指定了“帧率、分辨率、编码的压缩⽅式”以后,该视频能⽆损播放所需的最⾼码率也就随之确定了,那么我们再⼈为的设定更⾼的码率还有意义吗?设置低于该固有码率的值可以减⼩⽂件体积,还算有点⽤,设置⾼了是不是相当于没⽤?这⾼低之间是否有⼀个恰恰刚好能适配“所设定的帧率、分辨率”的码率呢?帧率:指的的视频每秒钟播放的图⽚数⽬,电影基本的帧率为24帧每秒(⼤于这个数时⾁眼就看到的是流畅的视频了),⼆维动画的帧率为15帧每秒。

帧率越⼩,那么你看到的视频就会越卡。

动作就不连贯。

码率:这个跟单帧图⽚的信息量有关,越⼤图⽚储存的信息量越⼤,图⽚就越清晰。

还原的画质就越好。

当然不是越⼤越好。

这样只会增加数据量,浪费内存。

(码率越⾼许多的细节就会越完整,但是⾁眼的辨别能⼒有限,许多细节的东西是分辨不分辨率:就是视频的尺⼨⼤⼩,如标准的720P视频就是每⼀横排有1280个像素,每⼀列有720个像素,总的像素就是1280x720个,这个乘积即是视频的分辨率。

主码流和子码流设置参数

主码流和子码流设置参数

主码流和子码流设置参数主码流和子码流是视频监控系统中常用的两种码流类型。

主码流是指视频监控系统中最重要的码流,通常用于实时监控和录像存储,具有较高的画质和帧率要求。

而子码流则是主码流的补充,用于远程监控和网络传输,具有较低的画质和帧率要求。

在设置主码流和子码流的参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的清晰度,通常以像素为单位表示。

主码流的分辨率应该较高,以保证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和细节展示。

而子码流的分辨率可以适当降低,以减少网络传输的带宽占用。

2. 帧率:帧率是指视频中每秒钟显示的画面数量,通常以帧/秒表示。

主码流的帧率应该较高,以保证实时监控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而子码流的帧率可以适当降低,以减少网络传输的带宽占用。

3. 码率:码率是指视频数据传输的速率,通常以kbps或Mbps表示。

主码流的码率应该较高,以保证高质量的视频传输和存储。

而子码流的码率可以适当降低,以减少网络传输的带宽占用。

4. 编码格式:编码格式是指将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方式。

常见的编码格式有H.264、H.265等。

主码流和子码流的编码格式应该保持一致,以保证设备的兼容性和互通性。

5. 压缩方式:压缩方式是指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的方式。

常见的压缩方式有CBR(恒定码率)和VBR(可变码率)。

主码流通常采用CBR方式,以保证实时监控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而子码流可以采用VBR方式,以适应网络传输的变化。

在设置主码流和子码流的参数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环境进行调整。

如果网络带宽较大,可以适当提高主码流的分辨率、帧率和码率,以获得更高质量的视频监控效果。

如果网络带宽较小,可以适当降低子码流的分辨率、帧率和码率,以减少网络传输的带宽占用。

总之,主码流和子码流的设置参数是视频监控系统中重要的配置项,合理设置可以提高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和流畅度,同时减少网络传输的带宽占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监控需求。

nvenc参数

nvenc参数

nvenc参数
NVENC参数是指NVIDIA的视频编码器参数,它是一种硬件加速的视频编码技术,可以在NVIDIA显卡上进行视频编码,提高视频编码的速度和质量。

在使用NVENC参数进行视频编码时,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参数设置,以达到最佳的视频编码效果。

NVENC参数中最重要的是编码器的选择。

NVIDIA提供了两种编码器:H.264和H.265。

H.264编码器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它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视频编码,并且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而H.265编码器则可以提供更高的压缩比和更好的视频质量,但是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和更高的硬件要求。

NVENC参数中还有一些常用的参数设置,如码率、分辨率、帧率等。

码率是指视频的比特率,它决定了视频的清晰度和文件大小。

一般来说,码率越高,视频的清晰度越高,但是文件大小也会越大。

分辨率是指视频的像素数,它决定了视频的清晰度和画面大小。

帧率是指视频的每秒帧数,它决定了视频的流畅度和动态效果。

NVENC参数中还有一些高级参数设置,如GOP大小、B帧数、参考帧数等。

GOP大小是指视频的关键帧间隔,它决定了视频的压缩效率和画面质量。

B帧数是指视频中的双向预测帧数,它可以提高视频的压缩比和画面质量。

参考帧数是指视频中的参考帧数,它可以影响视频的压缩效率和画面质量。

NVENC参数是视频编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提高视频编码的速度和质量。

在使用NVENC参数进行视频编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参数设置,以达到最佳的视频编码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硬件要求和兼容性问题,以确保视频编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了解视频的码率、帧率、分辨率。

我们先来看看视频编码的基本原理:视频图像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

其中冗余信息可分为空域冗余信息和时域冗余信息。

压缩技术就是将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去除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压缩技术包含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帧间图像数据压缩技术和熵编码压缩技术。

视频文件一般涉及到三个参数:帧率、分辨率和码率。

帧率:每秒显示的图片数。

影响画面流畅度,与画面流畅度成正比:帧率越大,画面越流畅;帧率越小,画面越有跳动感。

由于人类眼睛的特殊生理结构,如果所看画面之帧率高于16的时候,就会认为是连贯的,此现象称之为视觉暂留。

并且当帧速达到一定数值后,再增长的话,人眼也不容易察觉到有明显的流畅度提升了。

分辨率:(矩形)图片的长度和宽度,即图片的尺寸
码率:把每秒显示的图片进行压缩后的数据量。

影响体积,与体积成正比:码率越大,体积越大;码率越小,体积越小。

(体积=码率×时间)
帧率X分辨率=压缩前的每秒数据量(单位应该是若干个字节)
压缩比=压缩前的每秒数据量/码率(对于同一个视频源并采用同一种视频编码算法,则:压缩比越高,画面质量越差。


所谓“清晰”,是指画面十分细腻,没有马赛克。

并不是分辨率越高图像就越清晰。

简单说:
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与清晰度成反比关系:分辨率越高,图像越不清晰,分辨率越低,图像越清晰。

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与清晰度成正比关系,码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码率越低,图像越不清晰。

但是,事实情况却不是这么简单。

可以这么说:
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同样地,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都将是清晰的。

在视频压缩的过程中,I帧是帧内图像数据压缩,是独立帧。

而P帧则是参考I帧进行帧间图像数据压缩,不是独立帧。

在压缩后的视频中绝大多数都是P帧,故视频质量主要由P帧表现出来。

由于P帧不是独立帧,而只是保存了与邻近的I帧的差值,故实际上并不存在分辨率的概念,应该看成一个二进制差值序列。

而该二进制序列在使用熵编码压缩技术时会使用量化参数进行有损压缩,视频的质量直接由量化参数决定,而量化参数会直接影响到压缩比和码率。

视频质量可以通过主观和客观方式来表现,主观方式就是通常人们提到的视频清晰度,而客观参数则是量化参数或者压缩比或者码率。

在视频源一样,压缩算法也一样的前提下比较,量化参数,压缩比和码率之间是有直接的比例关系的。

分辨率的变化又称为重新采样。

由高分辨率变成低分辨率称为下采样,由于采样前数据充足,只需要尽量保留更多的信息量,一般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结果。

而由低分辨率变成高分辨率称为上采样,由于需要插值等方法来补充(猜测)缺少的像素点,故必然会带有失真,
这就是一种视频质量(清晰度)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