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安全疏散(3.5-1)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应急疏散管理规定1、范围为了规范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应急疏散的管理,保证应急疏散与紧急集合在应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或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规定了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紧急集合点的设置、使用、维护、检查及与应急疏散相关的主要内容。
紧急集合点是为人员应急疏散后重新集合预定的第一地点。
应急疏散通道是为人员安全并尽快撤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预定的行走路线。
2、职责2.1质量安全部负责制定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标准,对各部门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2.2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楼紧急集合点的建立和管理;负责办公楼应急疏散管理。
2.3各部室2.3.1负责组织所属各部门建立紧急集合点。
2.3.2负责对所属各部门的应急疏散的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
2.4现场单位2.4.1负责按照要求建立本单位的固定紧急集合点。
2.4.2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建立临时紧急集合点。
2.4.3负责将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纳入到本单位的应急体系中,按照本规定管理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
2.4.4负责在应急状态下使用紧急集合点。
2.4.5负责组织应急疏散相关程序的演练。
2.5现场单位的安全员2.5.1负责落实建立本单位的紧急集合点。
2.5.2负责落实标识和检查应急疏散通道。
2.5.3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有关应急疏散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
2.5.4负责每周检查一次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2.5.5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按照设置原则选定临时紧急集合点位置,并向现场指挥请示,并将经现场指挥确认的紧急集合点通知到现场所有人员。
2.5.6负责组织各现场单位对应急疏散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2.6员工按照本规定和本单位应急体系要求使用、维护紧急集合点和应急疏散通道,执行相关的应急程序。
3、内容3.1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立即进行应急疏散和使用紧急集合点:3.1.1紧急集合点单位所在场所发生事故或险情。
消防疏散逃生指南

消防疏散逃生指南火灾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意外事件,它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在火势蔓延之前,正确并迅速地进行疏散逃生是保护生命安全的关键。
以下是一份消防疏散逃生指南,它将帮助您了解如何在发生火灾时保护自己和他人。
I. 提前准备1. 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紧急出口位置。
熟悉主要逃生通道,并知晓最近的灭火器和灭火栓位置。
2. 确保疏散路线畅通无阻。
消防门、楼梯和走廊应该清晰标志并保持无障碍。
3. 公共场所和办公单位应定期进行火灾演习,确保员工和来访者掌握正确的疏散逃生程序。
II. 火灾发生时1. 保持冷静并立即触发火灾报警器。
告知附近的人们有危险。
2. 如果您身着可燃物,立即卧倒并滚动。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势对您的伤害。
3. 如果房间内有浓烟或火焰阻挡逃生通道,封闭门窗以防止火势蔓延。
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吸入。
III. 疏散逃生程序1. 在紧急情况下,首要任务是尽快离开建筑物。
不要尝试收集个人物品或返回寻找其他人。
2. 遵循指示标志并按疏散路线迅速有序地离开。
如果有被困或受伤的人员,通知救援人员。
3. 在楼梯间内下降时,保持距离并按照规定的路径前进。
不要使用电梯,以免被困或电力突然中断。
4. 如果烟雾浓密,低姿势前进。
距离地面越近,空气质量越好。
5. 到达安全地点后,迅速清点人数,以确保所有人都安全无恙。
IV. 特殊情况应对1. 楼上疏散:如果您在高楼层,疏散时首选楼梯。
不要冒险跳窗,这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
2. 窒息逃生:如果火势迅速蔓延,无法逃生,找寻遮蔽物,如湿毛巾、床单等,防止烟雾吸入,寻找救援。
3. 楼梯救生:有时,火灾导致楼梯被堵塞。
如果营救人员远未到达,您可以靠窗口示意救援,或者寻找其他出路。
V. 日常预防措施1. 定期检查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火灾报警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2. 不随便堆放易燃物品,保持安全空间。
3. 切勿乱扔烟蒂或使用明火,避免火灾的发生。
总之,消防疏散逃生指南是预防火灾损害的重要工具。
消防安全疏散

消防安全疏散一、疏散预案1、制定疏散预案。
企业、学校等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专门的疏散预案。
疏散预案应包括疏散组织、疏散路线、疏散方式和疏散人员等内容。
2、疏散演练。
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检查疏散预案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疏散组织1、确定疏散责任单位。
单位应确定专门的疏散负责人和组织疏散人员,明确各人员的疏散职责。
2、疏散信息发布。
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应及时通过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相关人员发布疏散信息。
3、疏散通道设置。
相关单位应合理设置疏散通道,保证人员能够快速、顺利地疏散,同时要合理配置疏散标识,确保在火灾发生后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三、疏散路线1、明确疏散路线。
单位应在疏散通道上设置疏散标识,指示人员清楚疏散的路线、出口和逃生通道。
2、避免堵塞。
单位应合理设置区域、车辆、设备等,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发生堵塞情况。
3、疏散道路畅通。
单位应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不得设置门栓、锁具等影响疏散的设施。
四、疏散方式1、有序疏散。
单位应组织员工有序疏散,避免挤推和踩踏,确保人员安全。
2、互相协助。
员工应相互协助,保持队形,保证人员疏散的顺利进行。
3、使用逃生装备。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员可以使用逃生装备,如逃生绳、逃生滑梯等。
五、疏散人员1、疏散人员分类。
单位应按照不同疏散对象,对人员进行分类指导和疏散。
2、疏散途中禁止返回。
一旦疏散开始,禁止人员返回危险区域或试图挽留疏散人员。
3、迅速疏散。
单位应规定疏散时间,以保证人员能在规定时间内安全疏散。
六、疏散后处理1、安全着陆。
单位应引导人员安全着陆,避免在逃生过程中再次发生伤害。
2、应急措施。
单位应安排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包括人员伤亡情况的统计、伤患的处置、通知家属等。
3、清理现场。
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疏散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七、疏散培训1、疏散培训。
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疏散逃生培训,提高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建筑防火设计第5章 安全疏散设计

2)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房间面积不超过60㎡ 时,允许设一个门,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位于走道尽端, 面积在75㎡以内的房间,规定当门的宽度不小于1.4m时,允许设一 个门,这可以使2~3股人流疏散出来。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
其他
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 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安全出 位于袋型走道两 口之间的房间 侧或尽端的房间
24
12
30
15
30
15
40
20
3.2.3 工业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
厂房安全疏散距离(m)
表5-5
生产类别 耐火等级
甲 一、二级
乙 一、二级
一、二级 丙
三级
一、二级
求:平坡地时,B1=? 阶梯地时,B2=?
解:
N
100
B1
=
A1
•t
b
=
×0.55 43 ×2
=
பைடு நூலகம்
0.64 m
取0.65m
N
100
B2
=
A2
•t
b
=
×0.55 37 ×2
=
0.74m
取0.75m
答:三级建筑的百人宽度指标,平坡地时为0.65m,阶梯地时为 0.75m。
1.1.1 普通建筑安全出口宽度
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大于。
注:1 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m; 2 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3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 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安全疏散应急演练方案

行业标准
不制定相应的演练方案。
企业自身需求
企业根据自身规模、设施布局、员 工数量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安 全疏散应急演练方案,确保员工和 企业的安全。
02
安全疏散应急演练计划
演练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01
02
03
时间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疏 散应急演练,具体时间根 据实际情况安排。
地点
根据企业规模和实际需要 ,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演 练,如办公楼、生产车间 、仓库等。
参与人员
全体员工、管理人员、安 全管理人员等。
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维护企业正常运营
有效的安全疏散应急演练有助于减少 因突发事件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 降低财产损失。
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的安全疏 散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确 保员工生命安全。
安全疏散应急演练的背景
法律法规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必 须制定并实施安全疏散应急预案
,并按规定进行演练。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安全疏 散应急演练方案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安全疏散应急演练计划 • 安全疏散应急演练的组织与实
施 • 安全疏散应急演练的评估与总
结 • 安全疏散应急演练的改进与优
化
01
引言
安全疏散应急演练的目的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模拟真实的安全疏散场景,帮助 员工熟悉应急程序,提高应对火灾、 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协同能 力。
幼儿园安全疏散演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消防栓
在消防栓附近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并定期 检查其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在火灾发生时, 根据火势选择合适的消防栓进行灭火。
CHAPTER 05
应急通讯与报告制度
通讯设备与联系方式
幼儿园内设置报警电话,并确 保畅通。
幼儿园内配备应急通讯设备, 如对讲机、移动电话等。
定期检查通讯设备是否处于良 好状态,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 够正常使用。
报告内容与上报时间
报告内容应包括突发事件的时间、地 点、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等。
对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 应立即上报,并持续更新情况。
上报时间要求及时、准确,确保管理 层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做出决 策。
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应进行详 细记录,为以后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CHAPTER 06
3. 训练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技能,如如何躲避危险 、如何自救等
4. 训练教师对受伤师生的紧急救援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 包扎等
CHAPTER 0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制定依据与原则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
VS
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 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 同应对。
医疗救治
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确保 生命安全。
物资保障
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和设备,确 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会力量动员
根据需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 置工作。
CHAPTER 04
安全疏散设施与装备
安全出口与疏散通道
安全出口
确保幼儿园内的安全出口畅通无阻,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迅速撤离。
安全疏散

2、消防电梯
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 梯: 1、一类公共建筑。 2、塔式住宅。 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 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 式住宅。 4、高度超过32m的其它 二类公共建筑
3、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设置要求: (一)应急照明: 1、一般建筑应急照明时间不应小 于20min; 2、疏散用应急照明,其最低照度 不应低于0.5lx; 3、应急照明应选用不燃材料制成;
4、安全疏散距离
厂房内最远工作地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的距离,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厂房安全疏散距离(m)
三、安全疏散设施
1、疏散楼梯间
开敞式楼梯
敞开式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楼梯间
前室 防烟楼梯间
设置敞开式楼梯间的场所
1、5层及5层以下的公共建筑; 2、丁戊类多层厂房; 3、多层住宅楼;
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场所
3、安全疏散宽度
厂房每层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3.5.4的规定计算,当 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楼梯总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 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但楼梯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10m。 表: 厂房疏散楼梯、走道和门和宽度指标
注:①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楼梯、走道和门的最小宽度,可适当减少;但门的最小宽度,不应 小于0.8m。 ②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宽度均指净宽度。
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 2、5层以上的公共建筑; 3、部分地下建筑; 4、高层建筑的裙房; 5、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场所
1、一类高层和建筑高度超过 32米的二类高层; 2、地下建筑超过2层或地下 地面标高于室外地面标高 超过10米的部分地下建筑;
安全疏散
应急疏散逃生预案

应急疏散逃生预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突发事件和灾难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为了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应制定和熟悉应急疏散逃生预案。
本文将介绍应急疏散逃生预案的重要性、制定的原则和步骤,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演练。
一、应急疏散逃生预案的重要性应急疏散逃生预案是指在火灾、地震、爆炸等灾难性事件发生时,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的一套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
预案的制定对于单位和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原因如下:1. 人员安全保障:应急疏散逃生预案能够提前规划和指导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行动,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 财产保护:灾难性事件通常会造成财产损失,逃生预案可以帮助单位和个人减少财产损失,提高财产保护能力。
3. 整体秩序维护:按照预案的指导进行组织有序地疏散,可以避免人群的踩踏和混乱,维护社会秩序。
二、应急疏散逃生预案的制定原则和步骤制定应急疏散逃生预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1. 安全优先原则:预案的核心是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制定预案时,要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
2. 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单位和场所的特点和条件各不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特点的预案。
3. 系统完整性原则:预案需要包括疏散逃生的方方面面,从火灾报警到疏散路线的设置,都需要考虑到。
制定预案的具体步骤如下:1. 风险评估:对单位或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灾害和逃生风险。
2. 制定组织结构:明确预案的制定机构和组织结构,制定相应的责任分工。
3. 统一指挥调度:确定灾难发生时的指挥调度机构和人员,确保各部门协调配合。
4. 疏散逃生路线规划:根据单位或场所的结构和特点,规划合理的疏散逃生路线和标识。
5. 预警和报警装置建设:配置必要的预警和报警装置,确保预案能够及时启动。
6. 员工培训和演练: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和逃生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疏散逃生意识和能力。
三、有效的演练方法预案的制定只是第一步,只有经过有效的演练,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事现场惨状
这起事件给我们的启示
从这起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合理 设计疏散楼梯是多么重要!疏散楼梯的 设计除了应满足宽度、坡度、踏步的级 数等要求之外,楼梯栏杆、扶手的设计 以及疏散照明、应急广播等设施的设臵 对于确保人员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人在火灾中的心理及行为
1、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楼梯避难 2、习惯于向明亮的方向疏散 3、以开阔空间为疏散目标 4、对烟火具有恐惧心理 5、容易盲从他人 6、在慌乱中会逃向狭小角落
如缩在角落等。
7、紧急情况下会发挥出超常的力量
如在火灾中会搬动巨大的物体、从高楼跳下等。
三、人在安全疏散中的危险临界条件
七、疏散楼梯和楼梯间
一般来讲,建筑物安全疏散设施有疏散 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急 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播及辅助救生 设施等。 对超高层建筑还需设臵避难层和直升飞 机停机坪等。
内蒙古丰镇伤亡事故回放:死者 多为窒息致死
9月23日晚,当一切巧合汇集到一起的时 候,一出本不应该发生的惨剧降临到了内蒙 古丰镇市第二中学。晚上7点补课结束后, 1500多名学生在没有任何照明的情况下从该 校教学楼东西两个楼道口下楼。五六分钟后, 西楼道与地面相连的一段楼梯护栏突然坍塌, 由于没有灯光再加上楼道内拥挤,致使下楼 至此的学生不断摔下楼梯,最终酿成21人死 亡、47人受伤的惨剧。
N B b At
t─允许疏散时间(min)
b─单股人流的宽度,取0.55m
2、关于百人宽度指标的规定
民用建筑楼梯、门和走道的宽度指标
耐 火 等 级
层 数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m/百人)
一、二层
三 层
0.65
0.75 1.00
0.75
1.00 1.25
1.00
— —
≥ 四 层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 共场所疏散宽度指标 (m/百人)
一 、当前安全疏散方面存在的问题
1.疏散楼梯不封闭、不防烟
2.疏散出口数量少,疏散宽度不够
消 防 队 员 只 能 凿 窗 排 烟 救 人
死亡人员集中的位置 造成人踩人的“S”形疏散通道
疏散通道安装玻璃幕墙对人员疏散产生了误导。
2008年9月20日,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 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44人死亡,64人 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1245元,造成了恶劣的 社会影响。
(二) 安 全 疏 散 时 间 的 计 算
理论上分四个阶段: 第一疏散阶段——从室内最不利点向房间 门的疏散,即在房间内的疏散时间;
第二疏散阶段——从房间门外侧至楼梯间 入口处的疏散, 即在走廊内的疏散; 第三疏散阶段——从楼梯间入口至楼梯间 出口疏散,即在楼梯间内的疏散; 第四疏散阶段——从楼梯间出口至室外安 全区域的疏散。
五、 安全疏散设计理论计算:
(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安 全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
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高层民用建筑的允许疏散时间为5~7min, 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的允许疏散时间为6min,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允许疏散时间为2~4min。
医院、疗养院
学 校 其它民用建筑
35
35 40
30
30 35
—
— 25
20
22 22
15
20 20
—
— 15
(五)影响安全疏散距离的各种因素
1、高温烟气对人的影响;
2、人员素质情况;
3、人员密集程度;
4逃生出口
(六)安全疏散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地下建筑未按防火分区设置安全出 口,安全出口数量不足; 2、楼梯间的首层与地下室的入口处未进 行防火分隔。
3.安全出口上锁、疏散通道堵塞
(1)新疆克拉玛依大火 (2)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大火 (3)深圳东莞智力玩具厂大火 (4)吉林中百商厦大火
夺去309人生命 的铁栅栏门
死者失去生命, 亲属失去家人。
4.缺少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一、安全疏散设计的意义
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确保火灾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应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容纳人数、面积大小及人 们在火灾时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地设臵安全疏 散设施,为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有利条件。
(1)一般不超过15米;
(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一般不超过30米;
2、从房门(或住宅户门)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1)一般民用建筑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2)高层民用建筑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3)厂房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民用建筑安全疏散距离
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m) 名 称 位于两个外部出口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 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 或尽端的房间 耐火等级 一、二 三级 级 托儿所、幼儿园 25 20 四级 — 耐火等级 一、 二级 20 三级 四级 15 —
六、安全出口设计
凡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法规规定的疏散楼 梯或 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都是安全出口。
(一)安全出口的设臵原则
1、疏散楼梯 平面布臵:宜靠标准层两端布臵; 宜靠电梯布 臵;宜靠外墙布臵。
竖向布臵:应上下畅通;应避免人流交叉;设
臵 安全区域---设臵避难间或在设备层设避难区域,或
设独立的避难层。
(三)安全出口的宽度
安全出口的宽度可通过使用人数
和百人宽度指标计算确定。
1、 百人宽度指标 ①定义: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 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是计算安全出口 宽度的方法。
②公式:
B─百人宽度指标,即每100人安
全疏散需要的最小宽度(m) N─100(人) A─单股人流通行能力,平地取 43人/min,楼梯取37人/min
(4)歌舞娱乐场所的疏散口不应少于 2个。当建筑面积不大于50㎡时,可设 臵一个。 (5)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 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 ㎡,且人数 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 安全出口。
(6)设有不少于2个疏散楼梯的一、二级 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顶部局部升高时, 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 不超过200 ㎡,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 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 的安全出口。 (7)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 散布臵。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 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
3.5 安全疏散
前 言
为避免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室内人员因火烧、 缺氧窒息、烟雾中毒和房屋倒塌等造成伤亡, 同时尽快抢救、转移室内的物资和财产,减少 火灾造成的损失;也为消防人员借助于建筑物 内的安全疏散设施来进行灭火救援等,建筑物 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安全疏散。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火灾的统计分析,凡造 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火灾,大部分是因没有可靠 的安全疏散设施或管理不善,人员不能及时疏 散到安全避难区域造成的。
1、在建筑物的任意一个部位,宜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疏散方 向。
2、疏散路线应短捷通畅,步步趋向安全,避免人流、物流交叉,
杜绝出现逆流。 3、尽量充分利用屋顶平台、室外疏散楼梯、阳台、凹廊等与大 气相通部位。 4、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火灾时应保持自动关闭状态。 5、在进行安全疏散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人在火灾条件下的心理 状态及行为特点。
2、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
(1)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人数不多时可不作严格限
制;
(2)不应采用悬吊门、推拉门,严禁采用旋转门;
(3)当门开启时,门扇不应影响人员的紧急疏散; (4)公共娱乐场所的疏散门不应设门槛,紧靠门 1.4m 范围内不应设踏步。
(二)安全出口的数量
1、民用建筑
(1)一般≥2个 (2)人员密度>1.2人/m2,按250人/ 每个出口;当人 数超过2000人时,超过的部分按400人/每个出口计算。 (3)对占地面积不大、人数不多、层数不多(≤3层) 可设一个;≤5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每个单元可设 一部楼梯,超过6层时,每个单元的楼梯应通向屋顶。
观众座位数
宽度指标 ≤2500 一、二 级 0.65 ≤1200
耐火等级
疏散部位 平坡地面 门和走道
三级 0.75
阶梯地面
楼 梯
0.75
1.00
1.00
1.25
3、其它规定
(1)高层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度, 应按1米/ 百人计算。 (2) 歌舞娱乐场所的疏散口总宽度,应按1米/ 百人计 算。
(3)建筑物的安全出口还应满足最小宽度的要求:
如:普通民用建筑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米; 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一侧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其最小宽度 不应小于1米;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疏散门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4米,室 外疏散小巷的宽度不应小于3米;
(四)安全疏散距离
1、从房间内的最远点到房门或住宅户门的距离
1、当烟气层界面高于人眼的特征高度时,上部烟气层 的温度达到180度; 2、当烟气层界面低于人眼的特征高度时,烟气层的温 度达到110度;(这时主要是直接烧伤或吸入热气体) 3、当烟气层界面低于人眼的特征高度时,一氧化碳的 浓度达到2500ppm。 人眼的特征高度一般取为1.2---1.8米。
四、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