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问题——艺术学的尴尬处境及其化解之道
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
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两者都是研究艺术的学科,但是侧重点不同。
艺术学主要研究艺术的形式、技巧和创作方法,强调艺术作品的制作和表现过程,注重艺术家的个性和创新。
而美学则更关注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审美效果,研究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规律,强调观念和感受的作用。
因此,艺术学和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从历史上看,艺术学和美学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艺术学”和“美学”的概念,并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在价值的统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追求越来越高,美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同时也推动了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在现代,艺术学和美学的研究已经趋于专业化和细分化。
艺术学除了关注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外,还研究艺术家的生平、艺术运动和流派等,形成了艺术史学、艺术心理学等分支。
美学则分为形式美学、心理美学、社会美学等不同的学派和
研究方向。
但是,无论是艺术学还是美学,都不能脱离实践和艺术作品本身的研究,艺术作品是二者研究的核心和基础。
艺术哲学与美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艺术哲学与美学之间是什么关系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
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
是相等关系。
1、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所有研究美的哲学理论都是美学;2、美学是感性学,这是美学学科的建立之父鲍姆嘉通为美学设定的含义,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这里的感性就不光指美,也包括其他的感性认识;3、美学是指艺术哲学。
以黑格尔为代表,他不承认有自然美,所以美学只研究艺术,所以美学也就是艺术哲学。
延伸阅读艺术史论专业学什么艺术史论专业课程主要课程:艺术概论、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概论、绘画基础、美学原理、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西方设计史、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专题、西方现当代美术史研究、美术史专业论文写作、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世界美术史研究专题、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等。
艺术史论专业就业方向艺术史论专业培养具备中外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各级文化部门、美术馆、博物馆,以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出版机构、文化公司等单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艺术史论(美术史与美术理论)专业一直是美院中比较冷僻的专业。
近几年,随着美术院校的扩招和美术考生队伍的扩大,美院史论系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考生注意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国外相比,国内设计艺术行业起步的时间比较晚。
1.掌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熟悉各个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掌握艺术学综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能力;3.具有艺术鉴赏和艺术批评的基本能力;4.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艺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在哪个校区扬州大学的艺术学院的名称为“美术与设计学院”,位于江阳路南校区。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共有7个校区,分别是荷花池校区、江阳路北校区、文汇路校区、瘦西湖校区、扬子津校区、淮海路校区、江阳路南校区。
论艺术学理论学科与文学、美学学科的关系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cipline of the Theory of Arts and the Disciplines of Literature and
of Aesthetics
作者: 杜卫[1]
作者机构: [1]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文艺研究
页码: 5-13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1期
主题词: 文学性;学科门类;独立设置;理论学科;文艺学;美学学科;
摘要:学科包括知识体系和学术建制两层含义,前者属学科建设的内涵方面,是后者的学理基础。
艺术学学科门类独立后,艺术学理论学科面临知识领域认定和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任务。
处理好自身与文学、美学的关系,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艺术学理论理应更加注重探寻艺术的特殊性质和规律,注意自身与美学和传统文学理论的区分,但是,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有着悠久而深刻的内在联系,而且中外美学理论都把文学归入艺术范畴,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自西方美学引入后,百余年的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都与美学有着紧密而深刻的联系。
因此,在艺术学学科门类、特别是艺术学理论学科所对应的知识领域中,应当包括文学;艺术学理论学科与文艺学、美学应当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应该在与这两个学科的相容关系中寻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知识体系。
中西方艺术美学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中西方艺术美学观念的碰撞与融合艺术美学是指探究艺术作品的美的本质、规律和价值的学科,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艺术界和文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方艺术美学观念不断碰撞、融合,给艺术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一、中西方艺术美学观念的差异中西方艺术美学观念的差异可以从美的本质、审美标准、美学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1、美的本质中西方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美的本质被理解为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和唯一性的;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被理解为是主观感受的、具有多样性和相对性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认为美是在人的主观感觉中产生的,是否是受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制约。
2、审美标准中西方在艺术审美标准上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主要基于其艺术性、独创性和技术水平等因素;而在东方,更注重作品的情趣、内涵和意境等方面。
因此,在东方,一些简单粗犷的艺术作品,也能得到受众的高度赞誉。
3、美学语言中西方的美学语言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人们用“美”、“丑”、“优美”、“优秀”等词语来表达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而在中国,人们常用“意境”、“气韵”、“情趣”等词来默示艺术的美感。
以上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和审美价值的不同,但不同并不代表对立,相反,通过相互的理解和包容,中西方的艺术美学观念不断发生着碰撞和融合,推动着艺术发展的进程。
二、中西方艺术美学观念的融合中西方艺术美学观念的融合并不意味着西化,而是指中西方之间的艺术和美学交流,以及互相借鉴、吸收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中西方艺术美学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吸取优秀的文化成就,不断创新和发展。
1、交流与融合自唐朝开始,中国和西方就有着频繁的交流,从唐代密使玄奘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中西方的交流越来越紧密。
这种交流在艺术领域也同样存在。
例如,唐朝时期的马可波罗曾到中国游览,将中国的绘画艺术和建筑艺术带回欧洲。
在中国,西方油画和写实主义艺术的引入,对传统绘画和艺术审美理念产生了一定影响,激发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现代语境下艺术学与美学“分合之争”的反思———以宗白华为例

作者简 介 : 张泽鸿 ( 1 9 7 7 一) , 男, 安徽桐城人 , 湖北文理学 院美术学 院副教授 , 文学博 士。
一
、
艺术学与美学的学科 纠结
本 特性 , 是在 艺术 的审 美 观 照 中产 生 的光 辉 , “ 艺 术 作 品 的直观 性 和易把 握性 或 ‘ 思想 的活 泼性 ’ , 照 鲍
始衰 减 。在建 国后 , 宗 白华 将 艺 术 鉴 赏 和 艺 术研 究 作 为美学 建构 的 一个 中 间环 节 和 桥 梁 , 艺 术 学 的独 立性 被 消解 , 艺术 学被美 学 吞并 , 合二 为一 。这 就是 宗 白华艺 术学 与美 学研 究 “ 先分 后合 ” 的基 本趋 势 。 宗 白华在 1 9 5 0 -1 9 8 0年 代 这 段 时 期 几 乎 没 有
重提 艺术 学 的恢 复 和重 建 问题 , 这 主 要 有 以下几 个 原因: 一 是建 国后 高校在 学科 设 置上 , 艺术 学没 有成 为独 立 的学科 ; 二 是 宗 白华 认 为艺 术 理 论 研 究 与美 学研 究是 可 以重合 的 ; 三是 宗 白华 后 期 的 学 术研 究 重心 落在 “ 艺术意境” 与 中 国美 学史 问 题 上 。更 重
姆 加登 的后 继者 玛耶 说 : 是‘ 审 美 的 光亮 ’ 。假 使 感 性 的清 晰达 到最 高峰 时 , 就诞 生 ‘ 审 美 的灿 烂 ’ , 而 这个 却 不 是 必 须 企 求 到 的 ” j 3 舵。宗 白华 还 认 为 : “ 美 学 的研究 , 虽 然应 当 以整 个 的美 的世 界 为对 象 ,
艺术 学本 土化 演 进 的 功 臣 , 但 他 同 时 又 是 导致 艺 术
学 在 中国停滞 的历 史见 证 者 。综 观宗 白华 一生 的学
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发展

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发展当代艺术是一个极具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也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
在当代艺术中,美学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对美的理解和表达,当代艺术家赋予了这种艺术形式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与发展,以及这种美学思想带给当代艺术的启示和挑战。
一、美学思想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美学思想是指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和理解,它成为当代艺术家们创作的重要源泉,启示着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表达。
在当代艺术中,美学思想得到了复兴和再现,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美的多元理解美学思想告诉我们,美是一种多元的现象,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式来理解和表达。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通常通过创造不同的形式来探索美的多重性,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影像等形式都成为了他们表达美的语言。
他们通过对材料、色彩、构图、形式等方面的表现,使各种形式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2.对传统美学理论的颠覆传统美学理论通常把美归纳到一些客观的标准中,例如,比例、对称、和谐等,这些标准被认为是判断美的根据。
然而,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往往对这些传统标准进行颠覆,挑战观众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例如,一些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失真、扭曲、重复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对美的理解,同时也挑战了观众的审美经验。
3.对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探讨美学思想告诉我们,美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还与社会和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往往通过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表达来探讨美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例如,《红与黑》,一幅由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制作的作品,通过对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进行描绘和讽刺,探讨了美的社会性。
二、美学思想带给当代艺术的启示和挑战美学思想不仅仅是当代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它还带给了当代艺术启示和挑战。
1.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美学思想告诉我们,美的本质和价值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当代艺术家应该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变化,把握时代脉搏,依据时代要求和审美需求创作作品,从而吸引观众的关注和认同。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课后题答案

《美学原理》名词解释及课后题答案导论【学习要点】绪论是全书的概述。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是绪论的核心,它们规定了本书的内容范围与论述特性。
“审美”是人类现实活动之一;“美学思维”则是审美意识的观念化;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美学是主体性人文理论学科;美学研究方法不仅要求哲学思维的思辨力,而且要求审美乃至所有精神经验的敏锐体验。
【重要概念】Aesthetica;审美;美学思维;美学;人文学科;哲学思维;人文体验【回答示例】Aesthetica:这是美学的拉丁文名称,该词源于希腊文,词根含义为“感觉”“感兴趣”“感性的”。
鲍姆嘉通提出要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可称为“Aesthetica”即感性学。
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这也是“Aesthetica被译为“美学”的一个原因。
:美学:美学学科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理论自觉形态,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理论学科。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美学学习的方法特性:美学学习与研究首先具有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美学的哲学思维性质首先体现在对审美本质的把握上,学习美学原理并非通俗意义的审美欣赏,哲学思维的训练是必须的过程。
其次,美学学习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
美学作为哲学思维并不等于纯思辨,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有审美体验的意向性描述。
正是在这种意象思维的基础上,才凝聚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意境”“意味”“情境”“气象”等一系列本质直观特性的范畴术语。
第一章【学习要点】审美的本质是美学原理解释审美活动及其经验的第一原理。
审美的普遍必然性根源于审美内在于劳动所代表的实践活动的普遍必然关系;审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相统一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审美的本质是能动协调规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方式;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
(【重要概念】“美本身”;“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规律;自由劳动;审美的本质【回答示例】“美本身”: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借希庇阿斯和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什么是美的问题,否定了美是美的东西、质料或形式,不是某种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不是恰当、有用、有益等价值,不是由视觉或听觉引起的快感等,提出美是指“美本身”,是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共同本质。
中国美学 与艺术的关系

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关系
中国美学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和价值的学科,而艺术则是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形式和表达方式来呈现美的领域。
中国美学首先关注的是对美的追求和理解,以及美的价值观念。
中国美学注重的是内在的“道”,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这种美学观念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影响,例如儒家的“仁”、“义”、“礼”等思想,以及道家的“无为而治”和佛家的慈悲与解脱等观念,都对中国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艺术往往是通过各种形式和媒介来表达美的思想和观念。
中国传统艺术以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形式为主,这些艺术形式往往以表达美的内在境界为目标,注重对形式、色彩、空间等元素的运用和表达。
中国美学与艺术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美学为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而艺术则是美学观念在具体表达中的实践和展示。
艺术作品通过形式和情感的表达,传达了美学观念和美的价值,同时又不断推动美学的发展和演变。
总之,中国美学与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丰富多样的中国艺术文化。
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和美的追求,也在当代中国艺术创作中保持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主要依 据 , 是作 为一 种制 度 的婚姻 本身 并无 尴尬 但
可 言 。易言之 , 文 关 注艺术 学 的角度 , 在于体 制 , 本 不 而 在于学 术 、 理 。学理 上 的艺术 学是 一个 处境 尴尬 学
的学科 。
研究 对 象 、 究 方 法 , 频 构 想 它 的 所 谓 “ 科 体 研 频 学
学 科 群 之 总 称 的 “ 术 学 ”, 无 学 术 意 义 ; 为 “美 学 一 艺 术 学一 门 类 艺 术 学 ” 式 中 的 一 艺 并 作 模 个 “ 中”学科 , 实 未 必 需要 ; 术 学 产 生 于 一 个 实 证 主 义 的 时代 , 今 再 坚持 其 “ 验 学 居 其 艺 如 经
而 , 术学 在 教育体 制 中的独 立 , 等 于在学 理上 、 艺 不 知
基金项 目: 本论文为国家“ 1 2 1工程” 三期“ 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 目阶段性成果之 一。 项 作者简介 : 郭勇健 (9 3一 ) 男, 福建福清人 , 17 , 汉, 东南大学文学( 艺术学) 士, 门大 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 博 厦 艺术学, 艺术原理 , 现
识上 的独 立 。艺术 学 的尴 尬 在 于 , 所周 知 , 开始 众 一
它 试 图 作 为 与 美 学 并 列 的 学 科 而 成 立 , 而 它 始 终 未 然
能在 学理 上 真 正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立 于 美 学 。这 一 点 , 初 在 德 当
国 、 欧洲 如此 , 今在 中国仍然 如此 。 自 2 在 如 0世 纪 初
象学美学。
1
郭勇健 重审艺术学与美 学的关系问 题——艺 术学的 尴尬处境及其化解之道 I 3 8 1
HUNDR CHOOI N A S ED S _ I RT S
一
体制 转 向学术 的思 路 。
一
来 , 术 科 学 ( l e ie K n t se sh f) 传 统 的 艺 al men u s sn c at 和 g wi
1 7l 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20 年 第6 总第 11 09 期 1期
HUNDR CHO0 S I TS ED S L N AR
口
文章编号 :0 3—9 0 (0 9 0 0 3 0 10 14 2 0 ) 6— 17— 9
重审 艺术 学 与美学 的关 系问题
系 ”, 复 地 呼 吁 和 论 证 它 的 成 立 的 必 要 性 、 行 性 反 可 和 及 时 性 。 这 种 情 况 本 身 就 反 映 了 艺 术 学 的 尴 尬 的 生 存 境 遇 。 笔 者 认 为 , 致 尴 尬 的 根 本 原 因 , 在 于 导 就 未能合 理 地处理 艺 术 学 与 美 学 的 关 系 。本 文 试 图剖
中 图 分 类 号 :O J2 文献 标识 码 : A
艺 术 学 是 一 个 尴 尬 的 学 科 。 不 过 , 文 谈 论 的 本 “ 境 尴 尬 ” “ 术 学 ”, 不 是 指 当 前 中 国 教 育 体 处 的 艺 并
制 下 的 “艺 术 学 ”, 是 指 学 术 、 识 层 面 的 “艺 术 而 知 学 ” 两 者 的关 系 , 强 打 个 比方 , 比婚 姻 与 爱 情 。 勉 好
艺术 学 的尴 尬 处 境 及其 化 解之 道
郭勇健
( 门大学 人 文 学 院 , 厦 福建 厦 门 3 10 ) 6 05
摘 要 : 制 中 的 艺术 学 不 同 于 学 理 上 的 艺 术 学 。 学 理 上 的 艺 术 学 是 一 个 处 境 尴 尬 的 体
学科 , 主要 表 现 为 “ 化 的 尴 尬 ” “ 中 的尴 尬 ”、 泛 、居 “时代 的 尴 尬 ”。 被 “ 化 ”了 的 、 为 庞 大 泛 作
19 9 6年 国 务 院 学 位 委 员 会 增 列 了 二 级 学 科 艺 术
学 , 志着 艺术 学在 当代 中 国教 育 体 制 中 的独 立 , 标 然
析 艺 术 学 之 尴 尬 处 境 的 表 现 及 其 由来 , 图 探 索 化 解 试 尴尬 或走 出尴 尬 的可能性 , 尝试 展示 一种 将 眼光从 并
一
途 径 , 进 入 现 象 学 的视 野 , 倒 关 与 艺 术 的 传 统 关 系 , 助 于 “ 在 论 一 认 识 论 ”的 对 比 须 颠 借 存
模 式 、 “艺术 一 科 学 ”的 关 系 中界 定 艺 术 。 在
关键 词 : 艺术 学 ; 学 ; 验 学 科 ; 术 哲 学 ; 象 学 ; 系 ; 美 经 艺 现 关 学科 建 设
中 国 引 进 西 学 以 来 , 乎 从 未 发 现 一 个 人 文 学 科 如 几 “ 术 学 ” 般 , 要 许 多 学 者 不 断 地 撰 文 说 明 它 的 艺 这 需
的关 系 。 一 个 婚 姻 的 存 在 、 续 和 运 作 会 因 夫 妻 感 情 延
的逐渐缺 失 而陷入 尴尬 , 为它 丧失 了婚姻 得 以成立 因
美学 不 同的地 方 , 它 主要 是 一 门艺 术 的哲 学 , 关 是 是
、
泛化 的尴尬
于艺术 的价值 和 性 质 的科 学 。 … … 由于 美 学并 不 能 胜任 全部 艺术 现象 的研究 , 个别 的艺 术规 律 又需要 而
科 ” 性 质 , 些 不 合 时 宜 。 导 致 这 些尴 尬 的 根 本 原 因 , 于 未 能 合 理 地 处 理 艺 术 学 和 关 学 的 有 在
的 关 系 问题 。 在 艺 术 学 与 美 学 的 关 系 问题 上 , 有 两 种 看 法 : 是 主 张 两 者 不 可 分 开 , 开 已 一 分 则 艺 术 学 丧 失 根 基 ; 是 主 张 两 者 应 当分 开 , 开 才 有 艺 术 学 的 独 立 。 这 两 种 看 法 都 不 圆 二 分 满 , 当探 索 第 三 种 途 径 , 主 张 艺 术 学 既 不 应 与 关 学 分 离 , 不 必 依 附 于 美 学 。 要 打 通 这 应 即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