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峰熊蜂访花偏爱性

合集下载

熊蜂的简介

熊蜂的简介

熊蜂简介
熊蜂(Bombus Spp.)是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属的昆虫,主要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授粉者。

我国的熊蜂不少于150种,分布极广,而其中尤以东北地区和新疆分布种类丰富,是全世界熊蜂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熊蜂体型粗壮,中型至大型,全身密被黑色、黄色或白色、火红色等各色相间的长而整齐的毛,一般长1.5~2.5cm,一般蜜蜂身长1.25cm左右。

熊蜂的口器非常发达,中唇舌较长,吻长9~17mm;雌性蜂腹部第四与第五腹板之间有蜡腺,其分泌的蜡是熊蜂筑巢的重要材料。

熊蜂喜欢寒冷、视野开阔、花朵丰富的栖息环境,相比于蜜蜂,熊蜂“工作”更加专注;蜜蜂在寻找食物之前往往会先派出侦察蜂,然后通过跳著名的“8”字舞来告知同伴应该去哪里觅食;而熊蜂不会跳舞,不能像蜜蜂那样进行信息交流,它们的觅食行动是相对独立的。

熊蜂是一类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其中熊蜂属的种是社会性的,具有三个级型:蜂王、工蜂、雄蜂,蜂王主要是负责产卵,工蜂主要是负责采集食物、筑巢、饲喂幼虫、清理卫生,雄蜂主要是交配繁衍后代。

为什么要选择熊蜂授粉?
➢周年繁育;在任何季节,都可以根据温室蔬菜授粉的需要而繁育熊蜂授粉群。

➢天使之吻;普通蜜蜂的吻长为5-7mm,而熊蜂的吻长为9-17mm,授粉效果更好。

➢提升品质;自然成熟,找回番茄最原始的味道,酸酸甜甜才是真的“我”。

➢提高效率:熊蜂访花效率高,每分钟访花20朵左右。

熊蜂使用——精选推荐

熊蜂使用——精选推荐

熊蜂使用一、熊蜂---简介:熊蜂与蜜蜂同属于社会性昆虫。

职能有分工,分雌蜂、雄蜂和工蜂。

犹如一个团队,有生小孩的、有照顾小孩的、有打扫卫生的、有警卫员、有干活的;熊蜂的适温范围非常广,简而言之:春、夏、秋、冬均可使用;熊蜂的信息交流不发达,因此它能专心地在温室内采集授粉,埋头苦干;熊蜂在作物间不规律的穿梭访花,具有良好的交叉授粉效果;熊蜂体格大、绒毛多、声震大,能够强劲的把花粉震出,传递花粉多,访花、授粉率非常高;熊蜂觅食时间长,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不间断的去访花,平均一只熊蜂访花3000朵/天;而蜜蜂个头小(授粉率相对低);适温范围窄(不能周年使用);信息交流发达(不能埋头苦干);不能对有些作物采花,如:番茄等(番茄等没有花蜜)。

二、熊蜂授粉的优点:1、替代点花:省工省时;2、果形周正:无凸尖、无棱皮、无空心,一级果率高;3、提高产量:籽多水多,纯天然,营养丰富。

番茄至少增产5%-10%、椒类增产20%以上、茄类增产20%以上、豆类增产60%以上等等;4、减少灰霉:能够有效的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三、纯天然熊蜂授粉与化学激素点花果实的区别:在消费市场,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现在我就拿番茄为例简单教给大家---怎样去区分纯天然熊蜂授粉与化学激素点花的果实?1、熊蜂授粉番茄果面圆润、果型好、无畸形,化学激素点花则反之;2、熊蜂授粉番茄切开后,无空心、籽多水多、营养丰富,化学激素点花的番茄则空心、无籽水少、营养状况不言而喻。

四、熊蜂---使用方法:熊蜂使用非常简单,分为2种情况:1、日常使用:将蜂箱平放,启开盒盖,将也进也出的小口打开,盖上盒盖,熊蜂就会进进出出的劳动了;2、打农药时:将也进也出的小口关闭,将只进不出的小口打开,回收4个小时后,关闭只进不出的小口,搬出,即可打药了。

五、熊蜂使用注意事项:1、放蜂前的准备A、放蜂前20天内禁用高毒、高残留、高内吸的农药,诸如:吡虫啉、菊酯类药物等,建议您去当地经销商处寻购“熊蜂伴侣”农药;B、为防止熊蜂从棚室外逃,应在放风口安装防虫网,推荐使用孔径大于2毫米的防虫网,有利于通风降温。

树花小蜜蜂对各种花朵的偏好研究

树花小蜜蜂对各种花朵的偏好研究

树花小蜜蜂对各种花朵的偏好研究蜜蜂是重要的传粉工具,为数不胜数的花朵依靠蜜蜂的传粉生产着花粉和种子,这对生态系统的维持至关重要。

而树花小蜜蜂作为其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在果树和蔬菜的生产过程中。

但是在科学上,对于树花小蜜蜂对各种花朵的偏好研究却并不深入,这不仅限制了蜜蜂的利用,也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树花小蜜蜂对各种花朵的偏好,本文将进行深入研究。

一、蜜蜂的传粉作用在深入研究树花小蜜蜂偏好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蜜蜂的传粉和授粉作用,这有利于了解蜜蜂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蜜蜂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包括储藏蜜、传播花粉和授粉。

储藏蜜: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它们通过采集花蜜和花粉为食。

蜜蜂会把采集到的花蜜储存在蜂巢中,作为冬季蜂群的食物储备。

传播花粉:蜜蜂采集花蜜的同时,也会在花粉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这样做的结果是很多花粉会随着蜜蜂的行动而传播,从而实现花朵之间的交配。

授粉:在传播花粉的基础上,蜜蜂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授粉。

蜜蜂在采蜜同时会将花粉掉落到其他花朵的瘤子上,从而实现花朵之间的授粉。

二、树花小蜜蜂对花朵的偏好对于树花小蜜蜂来说,对于花朵的偏好一般是由蜜蜂的本性和环境而决定。

那么,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蜜蜂会被哪些因素吸引。

1、颜色花朵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蜜蜂兴趣的一个因素。

通常蜜蜂会被鲜艳的花朵吸引,因为鲜艳的花朵能够更加醒目地吸引蜜蜂前来采蜜和传粉,这对于花朵的交配和繁殖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蜜蜂对一些比较特别的颜色,如紫色、蓝色和黄绿色的花朵也会有比较明显的偏好。

2、形状除了颜色之外,花朵的形状也会影响蜜蜂的偏好。

与蜜蜂长舌部位的长度有关,花朵的形状会影响蜜蜂采蜜的效率。

通常来讲,长舌蜜蜂对于深度比较大的花朵更为感兴趣,如天竺葵、牵牛花等,短舌种类则对于浅的小花较为喜好。

3、气味气味也是吸引蜜蜂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来讲,花朵散发出的浓郁且芳香的气味会吸引更多的蜜蜂。

但并非所有蜜蜂都对芳香的花朵都有相同的偏好,红蜂、短舌蜜蜂等则对气味感官不是很灵敏。

熊蜂 - 蜜蜂品种

熊蜂 - 蜜蜂品种

熊蜂-蜜蜂品种熊蜂(BumbleBee)俗名丸花蜂,属膜翅目(Hymenoptera)、蜜蜂总科(Apoidea)、蜜蜂科(Apidae)、蜜蜂亚科(Apinae)、熊蜂属(Bombus),该属昆虫通称熊蜂。

全世界已知约有300余种,除南极洲外,各洲都有分布。

广泛分布于寒带、温带,其中温带地区较多。

在中国熊蜂约有100多种,分布广,以新疆和东北地区种类最为丰富,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平原熊蜂很少。

一、特征和性能(一)形态特征熊蜂体粗壮,多呈黑色。

体表密被黑色、黄色或白色、橘红色等各色相间的长软毛,体色鲜艳。

口器发达,中唇舌较长,喙长多在9~17mm之间,也有喙较短的个体。

胸部密被长而整齐的毛。

前翅具3个亚缘室,第1室被一条伪脉斜割,翅痣小。

雌性蜂后足胫节宽,表面光滑[https:///],端部周围被长毛,形成花粉筐;后足基跗节宽而扁,内表面具整齐排列的毛刷。

腹部宽圆,密被长而整齐的毛。

雄性外生殖器强几丁质化,生殖节及生殖刺突均呈暗褐色。

雌性蜂腹部第4与第5腹板之间有蜡腺,其分泌的蜡是熊蜂筑巢的重要材料。

(二)生物学特性熊蜂的筑巢习性因品种有所不同,有些蜂种利用一些小动物遗弃的土中洞穴筑巢,一些则在地面如鸟巢、干草下或土缝隙中筑巢。

巢室由熊蜂蜡腺分泌的蜡片筑成,巢室由十几个到上百个不等,排列不整、大小不一。

巢房中放置有采集回来的花粉团,雌蜂在花粉团上产下几个至数十个卵,卵孵化后幼虫就以花粉为食。

熊蜂已分化为蜂王、雄蜂和工蜂三型蜂。

大多数种类一年一代,以受精的雌蜂在巢中越冬,次年春暖花开时,越冬的蜂王飞出巢外,寻找适合地点筑巢、采粉、产卵。

工蜂羽化以后,立即清理巢房、储备蜂粮、调节巢房温度以及与雌蜂共同照料子蜂。

雄蜂出现较晚,专司交配,交配后几天即死亡。

熊蜂蜂群由几十只到数百只蜂组成(图1)。

熊蜂采集力强,能适应低温、低光密度的环境。

群体内信息交流系统不及蜜蜂发达,能专心地在温室内采集授粉,不会从通气孔飞到温室外的其他蜜源上去。

熊蜂的社会性分工

熊蜂的社会性分工

44APICULTURE OF CHINA熊蜂具有浑身鲜亮的绒毛,体型粗壮、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在花丛中悠闲的飞行,人们很容易被它“可爱”和“美丽”的外表所吸引。

但在巢内,熊蜂群组织松散,蜂蛹、蜂巢和幼虫随意排列。

而且内勤蜂经常在巢内和靠近蜂巢的地方排泄,所以蜂群容易被寄生虫和共栖动物所侵害。

由于寻找熊蜂野生巢穴比较困难,所以熊蜂社会性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

熊蜂被认为是“多面手”,它们每个成员都能执行所有任务,并不像蚂蚁或蜜蜂那样有着多样且高效的劳动分工。

人们虽然知道蜜蜂以摇摆舞传递采集信息,但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错误地认为熊蜂采集蜜粉源植物时不进行个体间的信息交流。

随着部分熊蜂已经实现人工繁育,且工厂化繁育流程逐渐细化,熊蜂的社会分工再一次成为研究热点。

在过去20年里,熊蜂被用于蜂王/工蜂级型分化、一雌多雄制以及抗病能力等多方面研究,各项研究均表明,虽然熊蜂外表笨拙,但它们也能够进行大量的社会性活动,而且社会分工的发生机制与群居昆虫一样复杂。

一、分工的遗传基础在深入研究熊蜂的社会性组织之前,需对熊蜂和其他膜翅目昆虫独特的遗传系统进行简单解释。

我们最熟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二倍体,这意味着我们每条染色体都有两个拷贝(同源染色体),每个基因也有两个拷贝(同源基因)。

配子(性细胞)是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每个配子只有一个拷贝(单倍体)。

两性配子(精子和卵子)的融合是染色体恢复两个完整拷贝的过程,也是形成一个鲜活有机体的基础。

膜翅目昆虫与普通有机体稍微有些差异,熊蜂的社会性分工其雌性是典型的二倍体,同我们熟悉的二倍体生物一样,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子,但膜翅目昆虫中雄性是单倍体,由未受精卵发育形成,因此我们也将雄蜂称为单倍体个体。

除此之外,膜翅目昆虫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现象:雌性可以在不交配的情况下产生雄性后代;通过控制卵子是否受精,雌性可以控制自己产的卵发育成雄蜂还是蜂王。

雄蜂产生的所有精子在基因组成上完全相同,因为雄蜂体内的每个生殖细胞都相同,包含的遗传信息也相同。

蜜蜂的蜜蜂工蜂的觅食偏好与花卉选择

蜜蜂的蜜蜂工蜂的觅食偏好与花卉选择

蜜蜂的蜜蜂工蜂的觅食偏好与花卉选择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之一,在植物的繁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蜜蜂通过觅食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不仅满足了自身的能量需求,也帮助了花卉的授粉工作。

本文将探讨蜜蜂工蜂的觅食偏好与花卉选择的相关问题。

蜜蜂工蜂在觅食过程中,其觅食偏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花色是蜜蜂工蜂选择觅食对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蜜蜂对花朵的色彩非常敏感,尤其喜欢鲜艳的花朵。

例如,红色、紫色和蓝色的花朵通常更容易吸引蜜蜂的注意并促使其进行采蜜活动。

这是因为蜜蜂对这些颜色的敏感度较高,它们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区分出这些色彩。

其次,蜜蜂工蜂对花朵的形状也有一定的偏好。

蜜蜂通常偏爱钟状、管状或漏斗状的花朵,这样的花朵形状有利于蜜蜂精确地达到花蜜,并有效地授粉。

相比之下,扁平或者无明显内部结构的花朵对蜜蜂的吸引力较小,蜜蜂更有可能忽略它们而选择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花朵。

此外,花朵的气味也是蜜蜂工蜂选择觅食对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花朵通过释放香气来吸引蜜蜂,特定的气味能够指引蜜蜂准确地找到花蜜的位置。

一些花朵释放出浓郁的香味,这些香味对于吸引蜜蜂非常有效。

而一些无香味或者香味不浓的花朵则对蜜蜂的吸引力较小。

此外,蜜蜂工蜂在选择觅食对象时还会受到社会性因素的影响。

蜜蜂是高度社会性昆虫,它们以群体的形式生活和活动。

当蜜蜂工蜂寻找花卉觅食时,周围的同伴也会对其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一只蜜蜂工蜂成功地找到了富含花蜜的花朵,并且向回巢的路上释放了信息素,其他工蜂也会受到诱导而跟随它的路线来采蜜。

这种信息素的释放和跟随行为,使蜜蜂工蜂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

在花卉选择方面,蜜蜂工蜂并不是完全随意的。

它们通常会选择具有丰富花蜜和花粉的花卉。

蜜蜂的活动主要是为了收集花蜜,花粉则是附带捕获的。

因此,花卉释放大量花蜜的能力是吸引蜜蜂工蜂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花卉的持久性也会影响蜜蜂工蜂的选择。

一些花卉能够持续较长时间地提供花蜜和花粉,这对于蜜蜂的觅食活动非常有吸引力。

熊蜂授粉研究进展

熊蜂授粉研究进展

56综述2024年2月 蜂业研究熊蜂授粉研究进展石敏1, 2 刘琳琳2, 3 李文敏2, 3 戴绍军1 高晶2(1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上海 201418;2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3 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齐齐哈尔 161006)1 前言熊蜂(Bombus Spp.)为蜜蜂科(Apoidea)熊蜂属(Bombus),是全球农业和野生植物的重要传粉者[1]。

目前,用于授粉的熊蜂主要有: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明亮熊蜂(B. lucorum)、 红光熊蜂(B. ignitus)、美洲东部熊蜂(B. impatiens)、美洲西部熊蜂(B. occidentalis)等[2]。

随着商业饲养熊蜂技术的成熟,熊蜂授粉被欧洲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熊蜂授粉除了节省劳动力,还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熊蜂是多种蔬菜和水果的重要传粉者,如番茄、茄子、辣椒、白菜、黄瓜、蓝莓、苹果、草莓、甜樱桃和猕猴桃等[3-6]。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熊蜂授粉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目前,我国对熊蜂授粉技术应用相对较少,向大众普及熊蜂授粉知识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总结熊蜂为多种作物授粉的优势、影响授粉的因素以及熊蜂授粉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推广熊蜂授粉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2 熊蜂授粉的优势2.1 熊蜂授粉安全、高效熊蜂一般采取蜂鸣授粉的方式为植物进行传粉[7]。

在花朵上觅食时,传粉蜂发出的“嗡嗡”声使散落在花柱上的花粉数量明显增多,促进了花粉萌发,导致营养物质向子房的运输加速,从而使果实和种子提前发育和成熟,并且授粉充足可以有效降低畸形果率[8, 9]。

因此,熊蜂授粉技术一方面解决了人工摘要:熊蜂在授粉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利用。

2016~2017 学年度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卷

2016~2017 学年度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生物试卷

2016~2017学年度海淀区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生物2017.1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1分,共30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克隆羊 B.千姿百态的珊瑚C.深海狮子鱼 D.冬眠的蛇2.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几只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繁殖C.生物能呼吸D.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只能用肉眼观察 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C.边观察边记录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5.下列现象主要是受阳光影响而产生的是()A.朵朵葵花向太阳 B.仙人掌的叶演变成刺状C.植物根向地生长 D.北方森林以针叶林为主6.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草原上的猫头鹰与兔子 B.森林中的杨树与桦树C.蚁群中的兵蚁与蚁后 D.菜田中的白菜与菜青虫7.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者控制的变量是()A.温度 B.潮湿度 C.光 D.土壤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城市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10.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A.水族箱中的金鱼藻 B.朽木上的蘑菇C.金鱼的食物水蚤 D.墙角的苔藓1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滴加清水 B.②——取材要厚且大小适中C.③——轻轻展平材料 D.④——缓缓地盖上盖玻片12.下列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A.细胞壁、细胞质、染色体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D.细胞核、染色体、细胞壁13.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都能进行能量转换B.都能进行呼吸作用C.两者能同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D.都能产生氧气14.现在的你比童年时期长高了许多,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B.细胞分化的结果C.细胞分裂的结果 D.细胞生长的结果15.水稻的根尖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A.3对 B.6对 C.12对 D.24对16.下图为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过程示意图,其中细胞分化的结果是()A.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数目增多C.形成各种组织 D.遗传物质改变17.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分别属于什么组织()A.结缔组织、上皮组织B.肌肉组织、神经组织C.上皮组织、肌肉组织D.结缔组织、神经组织18.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A.洋葱表皮B.花生的种子C.西瓜D.月季花19.从人体的结构层次上看,胃属于()A.细胞B.组织 C.器官D.系统20.下列生物体的一个细胞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的是()A.玉米 B.菜青虫C.小麦 D.变形虫21.小华添加了一些胡萝卜汁到草履虫培养液中,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草履虫体内的某结构被染成了橙黄色,这种结构最可能是()A.细胞核 B.液泡C.食物泡 D.伸缩泡22.俄罗斯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曾这样说:“……它所获取的光和热,不仅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而且使巨大的涡轮机旋转,使诗人笔挥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学报Acta Entomologica Sinica ,September 2008,51(9):946-952ISS N 045426296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6B04);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2041)作者简介:施海燕,男,1982年生,安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昆虫授粉的研究,E 2mail :hongyan0606@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2mail :apis @ 收稿日期Received :2008203231;接受日期Accepted :2008209209小峰熊蜂访花偏爱性施海燕,吴 杰3,李继莲,安建东(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北京 100093)摘要:传粉昆虫在访花时,通常会表现出对某一类型花的偏爱性。

本研究利用人工制作的大小、颜色、形态和气味不同的9种类型的花来研究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 的访花偏爱性。

结果表明:当增加花的大小、形态、气味等附加特征数时,小峰熊蜂的偏爱性程度与花朵附加特征数有显著相关性(P <0101)。

当花朵颜色由2种增加到4种,熊蜂对紫色花的偏爱性程度降低,但花朵颜色的种类与小峰熊蜂的访花偏爱性没有相关性(P >0105),花颜色的种类对熊蜂访紫色花的偏爱性影响不大。

大小为5cm 的紫花被访次数(108±9次)明显高于大小为3cm 的紫花被访次数(40±4次)(P <0101),说明熊蜂明显喜欢访大花瓣的紫花。

完全盛开的紫花被访次数(129±13次)显著高于刚绽放的花被访次数(26±3次)(P <0101),说明熊蜂喜欢访盛开的紫花。

柠檬味的紫花被访次数(63±8次)明显低于草莓味的紫色花被访次数(88±2次)(P <0105),说明熊蜂喜欢访草莓味的花朵。

关键词:小峰熊蜂;传粉;花特征;访花行为;偏爱性中图分类号:Q96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426296(2008)0920946207F oraging preference o f the bumb lebee Bombus hypocrita (H ym enoptera :Apid ae)SHI Hai 2Y an ,W U Jie3,LI Ji 2Lian ,AN Jian 2D ong (Institute of Apicultural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93,China )Abstract :While foraging ,insect pollinators often restrict their visits to one type of flower.We measured ninetypes of floral selectivity (preference )in the bumblebee Bombus hypocrita w orkers foraging on mixed arrays of artificial flower types differing in either colour only (variation in a single trait )or colour plus additional traits (variation in multiple tra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preference as the number of flower traits (including size ,m orph and odour )was increased (P <0101).There was a descreasing tendency for foraging rate as the number of flower colours was increased from tw o to four ,an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flower colours and preference (P >0105).The number (108±9)of 5cm purple flowers visited by B .hypocrit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40±4)of 3cm purple flowers (P <0101),suggesting that B .hypocrita has a preference for visiting 5cm purple flower.The number (63±8)of purple flowers with lem ony flav our visited by B .hypocrit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88±2)of purple flowers with strawberry flav our (P <0105),suggesting that B .hypocrita had a preference for visiting the purple flowers with strawberry flav our.K ey w ords :Bombus hypocrita ;pollination ;floral traits ;foraging behavior ;preference 昆虫和被子植物分别占已知生物种类(约140万种)的一半和1Π6左右(龚燕兵和黄双全,2007)。

这两个类群是陆地生物群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存在协同进化的关系,不断互相适应,是其演化的其中一个动力。

在被子植物的形成过程中,自然选择塑造了花的构造,使之适合异花受精,而传粉昆虫在此过程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虫媒花的进化与昆虫的进化始终是平行发展的(钦俊德和王琛柱,2001;王红等,2003)。

在传粉昆虫访花行为方面还没有一套明确的、具有权威性的理论。

目前最有说服力的理论是昆虫的“访花偏爱性”假设。

当同时有几种可选择的花时,昆虫通常偏爱访某一类型的花,昆虫这种选择性访花行为被称为“访花偏爱性”。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蜜蜂访花偏爱性假设(G rant, 1950),此后,一些研究者又提出了其他传粉昆虫的访花偏爱性假设,如独居蜂(G ross,1992)、甲虫(De Los M ozos Pascual and D oming o,1991)、蝴蝶(Lewis, 1986)和一些双翅目昆虫(G ouls on and Wright,1998)。

传粉昆虫的访花偏爱性对显花植物来说是有益的,可以提高植物果实的产量、减少异花授粉、避免异种花粉污染柱头等作用(Waser,1983)。

传粉昆虫的访花偏爱性假设理论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其中被认同的观点是:传粉昆虫对花的识别能力具有局限性(Waser,1983,1986;Lewis,1993; Dukas,1998;Chittka et al.,1999;G ouls on,2000),这种观点认为昆虫只具有识别花色的能力(Manning, 1957;Waser,1986;W oodward and Laverty,1992; Dukas,1995;G egear and Laverty,1995,1998;Wils on and Stine,1996;G ouls on et al.,1997;G ouls on,2000)。

然而,许多研究得出昆虫访花偏爱性不仅与花色有关,还与花的大小、外形等特征有关(Wells and Wells,1984;Wells and Rathore,1994;Hill et al., 2001)。

不同植物,花的特征明显不同。

花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形态、花瓣的大小、形状、对称性以及气味等(Waser,1983),它们是影响昆虫访花偏爱性的重要因素,植物以这些特征吸引昆虫,而昆虫通过识别花的这些特征来区别不同类型的花。

Waser(1983)报道传粉昆虫的访花偏爱性程度与花的多种特征有相关性。

R owe(1999)对蜜蜂和独居蜂的访花行为的研究得出,这两种蜂对花的颜色与形态两种特征所表现出的偏爱性强于对这两种特征中的任意一种。

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者也开始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孙士国,2005;Huang et al.,2006;唐璐璐和韩冰,2007),研究对象涉及植物与动物两大类群。

孟玲和谭敦炎(2003)对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Umbelliferae)访花进行了初步研究。

王红等(2003)研究证明马先蒿和传粉者相互依赖协同进化关系。

李继莲等(2006)比较观察了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为温室草莓授粉行为得出两种蜂采集行为相似,但活动方式不同,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授粉效果。

安建东等(2007)比较明亮熊蜂和意大利蜜蜂在温室桃园中的访花行为和传粉生态学也得出两种蜂的访花行为和传粉效果不同。

熊蜂体粗壮,中型至大型,寿命长,浑身绒毛,有较长的吻,是多种植物特别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授粉者(方文富,2003),对一些具有特殊气味的茄科作物如番茄(邢艳红等,2005)、辣椒(国占宝等, 2005)、茄子(安建东等,2004)和深花冠作物如三叶草(徐祖荫,1991;罗禄怡和罗次毕,1992)授粉特别有效。

这些植物的花大部分是紫色,有一部分是淡黄色。

本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G egear and Laverty,2005),对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的访花偏爱性进行初步研究,目的是了解熊蜂的访花偏爱性和花朵特征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熊蜂访花时选择能力与基因遗传的相关性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111 材料11111 供试材料:小峰熊蜂B.hypocrita,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昆虫授粉与生态研究室饲养的子一代,试验蜂群群势为20只左右。

试验观察笼为木制笼子(100cm×90cm×90cm),各种类型的人工花委托北京兆梅园林饰品有限责任公司制作,人工花模仿草莓花的形态制作,参考G egear和Laverty (2005)用100μL的离心管制作人工花的花芯(图1),用不同颜色的布做成5个花瓣的花朵,然后将花瓣固定在离心管的沿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