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复习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温馨提醒:善听,好思,勤练。
欧姆定律一、考点、热点回顾(一)知识框架R 一定时,I 与U 成正比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U 一定时,I 与U 成反比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①公式中的I 、U 和R 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公式:(变形式,)②I 、U 和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成立条件:I 、U 、R 是对应同一个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上的物理量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电路图:R=R1+R2+R3+……+Rn并联电路:= = …… =①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 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36V (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目的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路两端的电压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实验电路图图实验步骤的电压成整倍数变化③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读出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值与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值,并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论证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有关,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成正比关系。
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目的研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n 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实滑动变阻器验电路图图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闭合开关后,换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倍变化③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定值电阻的两端电压不变④把对应着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电流和电阻有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流随分析论证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复习考题精选练附答案解析

2022年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复习考题精选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小灯泡L1和L2均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22•雁塔区校级模拟)()A.灯泡L1与L2额定电压可能不相同B.电压表测量L2两端的电压C.两灯泡的额定功率一定相同D.电流表如果断路,L1不发光L2发光2.(2022•大连)如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原理是P=UI B.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源电压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D.实验结束,断开开关即可离开实验室3.(2022•长沙二模)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活动中,某同学连接好下图的电路且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示数如图所示。
已知电源电压3V且保持不变,灯泡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则()A.灯L2两端电压为2VB.实验时两灯泡的亮度一定相同C.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3V,则可能是L1断路D.只要将电压表接在A点的导线改接到C点就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4.等值电阻R1、R3组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1,电压表V1示数和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为k1;然后取R3与等值电阻R2组成如图(b)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2,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为k2,k1与k2相等。
若已知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完全相同且完好,三个电阻中只有一个电阻存在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阻R1可能短路B.电阻R2一定断路C.电阻R2可能短路D.电阻R3一定断路5.(2022•皇姑区二模)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及灯丝电阻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到中点,则()A.灯L变亮B.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C.电流表A的示数不变D.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比值变小6.(2022•宿迁)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R规格为“20Ω1A”,定值电阻R0的规格为“10Ω0.5A”。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基础知识点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知识网络构建2,,,,(:,):::1R I U U I R U U I =U =IR R R I I U R U R I R =R R ⎧⎨⎩=⎧=⎪⎪⎪⎨⎪⎪⎪⎩+++L 一定时与成正比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定时与成反比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变形式成立条件:、、是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上的物理量原理电路图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实验步骤应用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串、并联电定律电阻姆路的欧121111n n R R R R R ⎧⎪⎪⎪⎪⎪⎨⎪⎪⎧⎪⎧⎪⎪⎪⎪⎪⎪⎪⎪⎪⎪⎪⎨⎪⎨⎪=+++⎪⎪⎩⎪⎪⎪⎪⎪⎪⎪⎪⎩⎪⎪⎪⎩L 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高频考点透析序号 考点考频 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 运用欧姆定律公式及其变形式进行计算★★★ 3 伏安法测电阻 ★★★ 4 特殊方法测电阻★★ 5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计算★★★第一讲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知识能力解读(一)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即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应控制电阻一定;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控制电压一定。
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3.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应注意: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不能说成电压跟电流成正比,因为电流和电压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4.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应注意: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的电阻也是针对同一导体而言的,同样也不能说成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导体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5.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2)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选择接线柱接人电路;(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接人电路的阻值最大的那一端;(4)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合适;(5)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6)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时,应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如:0.6 V、1.2 V、1.8 V、2.4 V)。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如图是利用数字化电压—电流传感器测量电阻后绘出的不同电阻的U−I图像。
由图可知,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R1<R2<R3B.R1>R2>R3C.R1=R2=R3D.无法比较R1、R2、R3大小答案:B由图像可知,当电压一定时,通过R1、R2、R3的电流关系大小为I1<I2<I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U I所以三个电阻的大小关系为R1>R2>R3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如图表示阻值不同的两个电阻的电流强度随电压变化的I-U曲线,从图中可知错误的是()A.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B.R1>R2C.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在区域ⅢD.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在区域Ⅰ答案:BA.两条图线都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可得,R1<R2,故B错误,符合题意;B.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相同的电压下,通过R2的电流小,根据R=UIC.两电阻串联后,总电阻等于两电阻之和,总电阻比任一分电阻的阻值都大,由选项B分析可知,R1<R2时,R2对应的I-U曲线在R1对应的I-U曲线的下方,所以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应在R2对应的I-U曲线的下方,因此其图像在区域Ⅲ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两电阻并联后,总电阻小于任一分电阻,因此,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曲线应在R1对应的I-U曲线的上方,因此其图像在区域Ⅰ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图乙是图甲所示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图。
电子秤的示数表是由电流表改装的,R1是一根长6厘米,阻值15欧的均匀电阻丝,滑片P在a端时, 电流表示数为0.15安;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安,不称重物时滑片P刚好在电阻丝的a端,所称物重最大时P在b端,则()A.R2阻值为6欧B.电源电压为6伏C.当电子秤示数为2千克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D.当电子秤示数为4千克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2安答案:CA B.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片在a端时,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a=0.15A,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由I=U,电源的电压RU=Ia(R1+R2)=0.15A×(15Ω+R2)①当滑片在b端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 b=0.6A,则电源的电压U=I b R2=0.6A×R2②由①②可得R2=5ΩU=3V故AB不符合题意;C.当电子秤示数为2kg时,对弹簧的拉力F2=G1=m1g=2kg×10N/kg=20N由图丙可知此时弹簧的压缩为2cm,因均匀电阻丝R1的长度为6cm,阻值为15Ω,每1cm的电阻为15Ω=2.5Ω/cm6cm所以,R1连入电路的阻值R1′=(6cm-2cm)×2.5Ω/cm=10Ω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UR1′+R2=3V10Ω+5Ω=0.2A故C符合题意;D.当电子秤示数为8kg时,此时的拉力F2=G2=m5g=4kg×10N/kg=40N 由图丙可知此时弹簧的压缩为4cm,则R1″连入电路的阻值R1′′=(6cm-4cm)×2.5Ω/cm=5Ω此时电路的电流I′=UR1′′+R2=3V5Ω+5Ω=0.3A故D不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复习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知识点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跟电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欧姆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__________U 表示_____单位是____,R 表示_____单位是____;I 表示____单位是___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规律的比较(1)电流特点 :串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压特点: 串联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阻特点: 串联电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n 个相同的电阻R 0串联,则总电阻为___________ ;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______________,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都_____。
并联电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只有两个电阻R 1和R 2并联,则总电阻R 总=_________。
若有n 个相同的电阻R 0并联,则总电阻为______________ ;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______________,所以并联总电阻比每一个并联分电阻都______。
分配特点: 串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压原理) 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流原理)(4)电路(串联、并联)中某个电阻阻值增大,则总电阻_______;某个电阻阻值减小,则总电阻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课件第十七章欧姆定律总复习

动变阻器滑片置于 B
端(选填“A”或“B”)。
究
(3)某次实验中,电流表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0.3
A. :
(4)实验后,同学们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
得出的结论是: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
(5)本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电 流 与 电
压
,
电
阻
(1)当被测身高变矮时,电流表的示数__变__大___(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2)当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9Ω时,电压表的示数是__2_.7__V。(3)为了
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3_Ω_~_1_2_Ω_。
0.6A
例6、如图所示是气体酒精浓度测试仪原理图,用于现场测试司机是否饮 酒驾车。其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R′为二氧化锡半导体 型酒精气体传感器,其阻值随气体酒精浓度的增大渐减小.若某次测试中 电流表示数较大,则说明( A )
3.有一个阻值Rx已看不清的电阻器,现要测出它的电阻值.某同学用现有的 器材:电压表和电流表各一只,已知阻值的电阻R0一只、电池组一个、开关 两个、导线若干条,连接成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其中不能测出阻值Rx的是 (D )
例3、有两个电阻R1、R2 ,它们的阻值分别是3Ω和5Ω,如果它们串 联在电路中,测得R1两端的电压为6V,则R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V
A
(2)闭合开关前,小明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___右__端。(填“左”
或“右”)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改__变_定__值__电__阻两_端的电压
和______保_护__电__路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复习课件

练一练
4.在探究电阻两端的电压跟通过电阻的电流
的关系时,小东选用了两个定值电阻R1、R2分别做 实验,他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
你根据图象比较电阻R1与R2的大小,R1 大于 R2。
(选填“大于”、“等于” U/V
或“小于”)
R1
3
R2
2
1
0 0.2 0.4 0.6 I/A 38
第十七章 第3节
35
练一练
2.一条镍铬合金线的两端加上4 V电压时,
通过的电流是0.2 A,则它的电阻是 20 Ω。若合 金线的两端电压增至16 V时,它的电阻是 20 Ω,
这时若要用电流表测量它的电流,应选用量程为
0~3 A的电流表。
36
练一练
3.关于欧姆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 D)
A.在相同电压下,导体的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B.对同一个导体,导体中的电流和电压成正 比 C.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所以电流只 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也 与导体的电阻有关
量的符号; (4)选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书写格式要完
整,规范)。
29
2.例题分析 例1 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
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解题步骤 (1)画电路图;
(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
(3)求解I。
解:
I=
U R
=
12 30
V Ω
=
0.4
A
R=30 Ω I
U=12 V
=
1
222
Ω
答: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1 222 Ω.
3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7章欧姆定律复习(17张)

R2
A
S I2=0.5A
I=0.8A
zll
达标测试 2.小明同学用增加串联干电池数量的实验方法,分别研 究流过A、B两个导体的电流与它们两端电压关系,他 把实验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成U∼I图线,则 (B)
A.A电阻值小于B电阻值 B.对同一电阻而言,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C.电压相同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大 D.电流相同时,电阻越大电压越小
同步训练
2.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使电流
表的示数略有增加, 则给R0( D )
A.串联一个比R0小得多的电阻 B.串联一个比R0大得多的电阻 C.并联一个比R0小得多的电阻 D.并联一个比R0大得多的电阻
同步训练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R2=3:8.则S闭 合时,甲、乙两电压表示数之比U甲:U乙;与S断开时,
zll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内容?公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2.欧姆定律的变形式? 3.变形式中R=U/I可以说明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与电压成正比吗? 4.运用公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zll
同步训练
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灯丝电阻
为30 Ω,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解:由题意
0.4A ,0.1A , 20Ω
zll
电阻的测量
1.用了什么方法测电阻?实验原理? 2.实验电路图? 3.变阻器的作用? 4.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5.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否需要测平均值?
zll
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是什么?请用数学式子表 达出来规律,总电阻和分电阻大小什么关系?
第十七章复习
学习目标
• 知道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 知道欧姆定律,并会运用公式 • 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 知道在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主要内容
两个主题探究: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 关系 2、“伏安法”测电阻
三个重要知识点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及串联 分流、并联分压原理 2、欧姆定律的理解 3、欧姆定律在串并电路的应用
实验探究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考查角度
①利用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U/V
R/Ω
I/A
第一次
5Ω
1V
程
第二次
5Ω
2V
第一次
3V
第二次
3V
5Ω 10Ω
第三次
5Ω
3V
第三次
3V
15Ω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连接电路前先断开开关, 并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大值处,电流表和电压表
探 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正确的接线柱)
究
过
程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阻一定)
探
(注: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记录电流表读数) 多次测量得到如下表数据
2、实验中多次测量有什么意义?
【典例1】(2016中考)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过 程中,两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小组1猜想:电流可能跟电压成正比; 小组2猜想:电流可能跟电阻成反比。 (1)小组1的做法是:按如图所示连接 电路,此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____ (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保持定值电阻R=10Ω不变,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 得到多组数据。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便于多次测 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必须使电流分别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 接线柱流入, 接线柱 流出。 4、电压表和电流表都要选择合适的 。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序
电压U/V
(1)
2
(2)
2.5
(3)
3
电流I/A 0.2 0.25 0.32
电阻R/Ω
10 10 10.7
上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则被测电阻的阻 值应为___1_0_.2_Ω___ 分析比较上面的实验数据,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思考
1、这个实验做三次的目 的是什么?这与研究电流、 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三 次实验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2、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是滑片向左滑动时, 两表的示数怎样变化?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呢? 3、某同学实验在发现发现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 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指钟却有明显的偏转, 则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③将10Ω电阻换成15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当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出 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定值电阻短路
【延伸探究】结合典例1探究以下问题: (1)小组1通过实验得出表中数据:
R/Ω
U/V
I/A
究
第一次
5Ω
1V
0.2A
R
第二次
5Ω
2V 0.4 A
A
过
第三次
5Ω
3V 0.6 A
V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程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压一定)
探
(注: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压一定,记录电流表读数) 多次测量得到如下表数据
U/V
R/Ω
实验序号
R/Ω
U/V
I/A
1
10
3
0.3
2
10
2
0.2
3
10
1
0.1
分析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2改进实验,正确操作后,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电流I 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2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正确的实验步骤为:
①让5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
表的示数为1.5V,记录电流表示数;
②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
于1.5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
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例如:
定
R
律
I U
× R灯
I灯
U灯
(4)应用:
【易错警示】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接有电热器、白 炽灯等的电路,不适用于非纯电阻电路,如接有电动机的电路、 给蓄电池充电的电路等。
实验探究2
“伏安法”测电阻
考查角度
①利用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②实验数据的处理
目的: 学习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器的电阻值 原理: 欧姆定律 器材:电池阻、开关、电阻器、电流表、
知识点
欧姆定律
课标要求
①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②理解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 电压成_正__比__,跟导体的电阻成_反__比__。
(2)数学表达式:I =
U R
(3)注意——三个“性”
欧
公式的对应性
U 、R、I必须对应的是同一段电路(同一
姆 个元件)同一状态的电压、电阻、电流。
延伸:
1.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当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时,
电压表的示数怎样变化?当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的示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
步骤:1、根据测量原理,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为某一适 当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上分别读出U、I的值,做 三次实验,得出三组数据。
3、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中,算出电阻的平均值。
实物图 电路图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闭合 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 到_________位置。
探 电流同时受电压、电阻两个因素的
影响,我们该用什么研究方法呢?
究 1.确定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过 具体做法:
1.控制电阻一定,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程
2.控制电压一定,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 路图和记录数据的表格。
究
R
A
过 保持电阻不变
V
R/Ω
U/V
I/A
保持电压不变
I/A
究
第一次
3V
5Ω 0.6 A
第二次
3V
10Ω 0.3 A
R
A
过
第三次
3V
15Ω 0.2 A
V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程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
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总 一、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结 二、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结
论
思考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