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护理计划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教案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教案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护理教案将着重介绍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措施,以便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
一、基础知识介绍1.了解尿路感染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尿路感染是由细菌侵入尿路引起的。
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从直肠进入尿道、孩儿淋球菌感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
2.了解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腹痛、发热等。
3.了解尿路感染的常见诊断方法:尿常规检查、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二、病房环境的管理1.维持病房空气流通:保持病房的通风,经常开窗换气,防止细菌滋生。
2.保持病房清洁卫生:经常进行室内清洁,特别是卫生间和床位的清洁要保持规范。
三、个人护理1.外阴护理:保持外阴干燥清洁,每日进行阴部清洁,避免使用香皂。
2.尿道护理:病人进行排尿后要进行外阴部清洁,女性要从前向后擦拭,避免将细菌带入尿道。
四、饮食护理1.饮水:病人饮水量要充足,每天至少1500-2000ml,以增加排尿次数,稀释细菌浓度。
2.尿路碱化:饮用柠檬水、蔬果汁等碱性饮料,可使尿液呈碱性,减少细菌繁殖。
五、药物治疗1.抗生素治疗:按照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疗程一般为7-10天。
2.协助病人按时服药:提醒病人按时服用药物,并注意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六、卫生教育1.宣传个人卫生:教育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切忌憋尿、勿过劳、避免过度疲劳等。
2.宣传正确排尿方式:教育病人正确的排尿姿势,避免憋尿、过久过多排尿等不良习惯。
3.预防尿路感染:教育病人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将细菌带入尿道。
女性在排尿后进行外阴部清洁时要从前向后擦拭阴道口。
七、观察与记录1.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颜色和性状,以及病人的症状变化。
2.记录治疗效果:及时记录病人的症状缓解情况和治疗效果,以便通过记录对病情进行评估。
八、合理活动1.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促进身体的康复。
尿路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

尿路感染的预防和基础护理
1、导尿操作前后要洗手。
2、插管导尿采用无菌技术。
3、留置导尿最好用气囊导尿管,采用密闭式集尿系统,保持通畅的动力引流,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
4、无泌尿系感染的病人,留置的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更换频率目前无统一标准。
5、用含有抗菌药物的药液冲洗膀胱不应列入预防感染的常规,只限于各种原因造成堵塞的情况使用。
6、做中段培养时,不能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取标本,而应在导尿管的末端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取尿液送检。
7、做好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消毒及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干燥整洁。
尿路感染的护理及转诊

尿路感染的护理及转诊
【护理】
1.注意外阴清洁,多饮水、勤排尿,每2~3小时排尿1次,房事后即行排尿,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产后更应注意外阴卫生,以免虚体受邪。
排便后从前到后擦拭。
2.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酒醇之品。
【转诊】
需转诊人群主要包括起病急、症状重、反复发作、病情复杂、多种药物无法控制的尿路感染患者。
1.初诊转诊
(1)经短期处理无法控制感染者。
(2)怀疑有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者。
(3)怀疑有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
(4)怀疑有肾功能衰竭等其他严重临床情况者。
(5)因诊断需要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者。
2.随访转诊
(1)病情反复难以控制。
(3)怀疑有且难以处理的复杂因素。
(4)随访过程中发现严重临床疾患难以处理。
3.急救车转诊
(1)意识丧失或模糊。
(2)发热(T>38℃或T<36℃)、心动过速(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呼吸频率>20次/分)或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加。
泌尿感染护理措施

泌尿感染护理措施引言泌尿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泌尿系统的各个部位,包括尿道、膀胱、肾脏等。
泌尿感染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肾盂肾炎、尿路结石等。
因此,对于泌尿感染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泌尿感染的护理措施,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旨在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措施1. 尿液采集与分析在进行泌尿感染护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尿液采集并进行分析。
护士可以通过尿液分析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数量以及抗生素敏感性,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尿液采集时需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细菌污染。
为了确保尿样的准确性,可以将尿液收集在干净的容器中,并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2. 细菌感染的控制细菌感染是导致泌尿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护士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细菌感染的传播。
首先,护士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膀胱冲洗,以清洁膀胱并排出细菌。
其次,护士需要教育患者正确清洁尿道,避免将细菌带入尿道。
同时,护士还需要加强病房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洁病房,并对常用物品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的繁殖和传播。
3. 加强抗生素的管理抗生素是治疗泌尿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护士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遵循医嘱进行药物管理。
护士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名称、用药剂量、用药频次等,并及时报告医生发生的不良反应或药物耐药情况。
此外,护士还需要教育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并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整个疗程,以避免治疗中断或复发。
4. 饮食与水分的管理饮食与水分的管理对于泌尿感染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护士应指导患者保持正常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护士还应关注患者的水分摄入,保证患者足够的水分,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细菌在尿液中的滞留时间。
5. 疼痛管理泌尿感染常常伴随着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因此,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年泌尿外科护理工作计划6篇

2023年泌尿外科护理工作计划6篇第1篇示例:2023年泌尿外科护理工作计划泌尿外科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工作,涉及到泌尿系统的各种疾病和手术的护理工作。
在2023年,泌尿外科护理工作需要更加专业、周密和有序,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2023年泌尿外科护理工作计划。
一、提升护理质量:1.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泌尿外科护理技能和水平,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性;2. 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和考核,及时更新护理知识,跟上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技术;3. 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建立和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加强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和规定,建立标准化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2. 加强手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合格;3.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感染控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 加强患者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了解和配合,提高患者满意度;2. 加强护理文明礼仪和沟通技巧培训,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3. 定期开展护理质量评估和满意度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改进服务质量。
四、强化安全管理:1. 完善全程护理记录和信息交流,确保患者的信息准确、完整和保密;2. 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和效率性;3. 加强药品管理和使用规范,确保药品使用安全和合理。
五、加强继续教育:1. 开展泌尿外科护理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2. 鼓励护士参加各类专业考试和学术会议,提高他们的专业背景和学术造诣;3. 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培训计划,定期总结和反思,持续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
2023年泌尿外科护理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全体护士共同努力和配合,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希望通过本次计划的实施,能够为泌尿外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和福祉。
尿路感染的护理

辅助检查
培养 菌落计数 104~105/ml:可疑阳 性 菌落计数<104/ml:可 能是污染
辅助检查
肾功能检查
慢性期可出现持续性 肾功能损害,
肾浓缩功能减退
PART 5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膀胱刺激征 明显者
鼓励多饮水、喝茶( 重点) 应用丙胺太 林、阿托品等药物
治疗原则
应用抗菌药 物(首选对 革兰染色阴 性杆菌有效 的药物, 如:氧氟沙 星)
治疗原则
急性肾盂肾炎
用药:(重点)症状完全消失,尿检阴性继续用药3~5天 治愈标准:停药后每周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连续2~3周,均为阴性
治疗原则
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发作者:按急性 肾盂肾炎治疗 慢性反复发作者:积 极寻找易感因素加以 治疗同时给小剂量抗 菌药物
联合间歇交替使用 每疗程约2周,总疗 程2~4个月
谢谢
尿路感染概述及病因
易感因素:尿路梗阻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感女性尿 道短直而宽,与肛门阴道相近(重点)。泌尿系统局 部损伤与防御机制的破坏尿道口周围或盆腔周围有 炎症
PART 3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膀胱炎
约占尿路感染的60%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 急、尿痛,伴耻骨弓 上不适 一般无全身感染表现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尿常规
尿液混浊,可有异味 尿沉渣白细胞、红 细胞增多,以白细 胞最常见>5个/HP
若见白细胞(或脓细 胞)管型,对肾盂肾 炎有诊断价值
辅助检查
血常规
慢性期:血红蛋白可 降低。急性期:血白 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 胞可增高
辅助检查
尿细菌定量培养
临床常用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培养 菌落计数≥105/ml:有意义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人民医院护理部内科尿路感染护理常规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
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多由细菌引起。
1、活动与休息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内衣清洁干燥。
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水分及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无水肿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应达2000ml以上。
3、密切观察病情高热病人每天测量体温6次,中、低度热病人每天测量4次,观察有无尿路刺激征的表现,注意有无腰痛、脓血尿、畏寒、疲乏无力、恶心、腹痛、腹胀及腹泻情况,防止尿路梗阻、肾周脓肿及败血症。
4、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防止二重感染。
5、对症护理高热病人遵医嘱及时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做好降温记录。
6、预防感染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湿润,高热时口腔护理每天1次。
7、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改善病人焦虑、烦躁情绪。
8、健康指导协助病人正确留取血标本,留细菌培养标本时尿液应在膀胱停留4~6小时留取后及时送检,教育病人避免憋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尿路感染的护理

谢谢大家!
①清晨第1次清洁、新鲜中段尿液(尿液在膀胱内停留的时间达 6~8h)送检。 ②留取标本前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 ③在抗生素使用前或停药5d后收集尿标本。 ④中段尿置于无菌容器中,于1h内送检。 ⑤尿液标本不能混入消毒药液和分泌物等。
5.用药护理 按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和完成疗程,注意疗 效及副作用。 6.病情观察 观察体温变化、尿路刺激征和腰痛变化。
(不可足疑6h阳r;性收:集10标4~本1时05/,ml消;毒污药染不<1慎04/混m入l)尿标本内。
3、尿沉渣镜检:>20/HP 三、血液检查:急性肾盂肾炎白细胞增高,核左移
ESR增快 血培养可能阳性 四、影像学检查: 1、IVP:寻找易感因素 慢性肾盂肾炎:肾盂肾盏变形、缩窄,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等 2、B超:可确定肾周积液、肾大小以及肾实质的细节诊断准确率可达91% 3、CT:疑有占位性病变时可用
第三节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诊 断】
• 本病诊断常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体征 • 凡是有真性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感 • 无症状者需二次培养均为真性细菌尿,且同一菌种 • 女性症状明显,尿WBC>102/ml,且为常见致病菌
【定位】膀胱冲洗后培养,操作复杂 尿沉渣抗体包裹细菌:特异性和敏感性不理想 临床主要靠症状,部分病人治疗后回顾性诊断
第三节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治疗】
• 根据药敏实验用药 结果未有时选用对G-杆菌有效的抗菌药
• 疗效标准: 见效:治疗后复查细菌尿阴转 治愈:治疗后复查细菌尿阴转,停药后1周、 1月复查仍阴性,或为重新感染 失败:治疗后持续存在细菌尿或复发
第三节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治疗】
一、急性膀胱炎:短程疗法,要求尿内浓度高 多用3日疗法,SMZ-TMP、喹诺酮类,b.i.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路感染的护理计划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
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
尿路
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
常见的护理问题有:I •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 .排尿异常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
—、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关因素]
1.感染。
[主要表现]
1.体温增高,呼吸变快,口干,全身肌肉酸痛。
[护理目标]
1.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的变化。
2•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合适,注意保暖,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
3.鼓励病人多饮水,摄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4.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
5.加强个人卫生,如口腔卫生、会阴清洁、皮肤清洁。
[重点评价]
1.体温降到正常范围
二、排尿异常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
[相关因素]
1.尿频、尿急、尿痛
2.感染。
[主要表现]
1.尿频、尿急、尿痛
[护理目标]
1.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取屈曲位,尽量勿站立或坐直;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分紧张加重尿频。
2.增加水分摄入:尿感者每天摄水量不低于2000ml,保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
3•保持会阴的清洁,不憋尿。
4.缓解疼痛:指导病人进行膀胱区热敷或按摩
5.遵医嘱用药。
[重点评价]
1.评估病人排尿形态、次数、量。
2.了解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