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教案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本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个主题编排。

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三篇文章,一个语文园地,一次口语交际,一次读书吧组成。

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能够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编写故事。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本单元所选的 3 篇课文都是民间故事,篇幅稍长,语言比较平实。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课文内容,学习列小标题,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创造性复述课文。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讲民间故事,讲清楚细节,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习作”是缩写故事,是对民间故事进行缩写,缩写的时候不要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分享、体会、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和古诗,学会把相关情节说得更具体。

“快乐读书吧”则是通过读古今中外的民间故事,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魅力。

《猎人海力布》一文中,通过“救小白蛇”“要宝石”“听鸟语”“劝乡亲”“变石头”这几个故事体现出海力布善良、勇敢、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牛郎织女(一)》则通过详细介绍牛郎认识织女的过程,表现出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以及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牛郎织女(二)》通过描述织女跟王母娘娘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体现出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的特点以及织女渴望自由的真情和勇敢。

三、学习目标1.认识本单元24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挨“会写32个词语;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能丰富情节,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掌握故事内容,能根据需要,简要介绍故事。

并试着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5.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6.产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以及世界各地民间故事,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第三单元整读课(导学案)2021-2022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整读课(导学案)2021-2022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整读课导学案【单元主题】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24个生字,读准1个字音,会写25个字,会写32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能丰富情节,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4.能根据需要,简要介绍故事。

【单元教学重难点】能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能丰富情节,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课前预习】1.读通读顺本单元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勾画出文中的生字和难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查阅和课文中的故事相关的资料,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导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上“第三单元导读课”,我们先回顾一下前两个单元,谁说一下第一单元的主题?(万物有灵)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我们学会了很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谁来说一说?(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借助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想,读想结合。

)上周的分层课我们已经开始读《中国民间故事》了,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民间故事的世界。

二、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1.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民间故事”,板书。

2.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二、用前面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读课文,完成导学卡。

三、课堂探究:1.词语我会读。

猎物酬谢珍宝感激叮嘱复活议论崩塌搬家焦急发誓谎话延迟镇定后悔悲痛嫂子剩饭床铺亲密好歹稀罕妻子晚霞结婚一辈子成家立业震天动地2..难记字我会写:酬延嫂谎妻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形容情况非常真实。

)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

(互相依靠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4.多音字我会读:落()遗漏。

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

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

五 年级 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导学案

五 年级 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导学案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1、各小组采取恰当的方式,对本组领取的任务进行大展示。
温馨提示:大展示时,最好注意两点:一是充分发挥小黑板的作用;二是号召全班同学参与互动,或齐读课文,或请他们解答问题等。
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
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我能正确读准生字:鲸、猪、腭、哺、滤、矮、判、胎
我能提醒大家注意的字:
我能理解下面的词语:
我能找出以下多音字:
我能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我不能理解的词语有:
(2)、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我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办法:①从课题入手,把它拓展成一句话;②把段意叠加起来;③抓住故事的主要要素,比如说人物、时间、地点等。我能按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4、组长请学习对子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1、组长组织组员快速聚拢,展示学习成果。
2、每个小组先分享群学的收获,再提出质疑。
3、记录员将本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疑问做好记录。
4、教师通过巡视和组长反馈,掌握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已经解决的问题,组织组间互学,提炼出共性问题。
八、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一、辨字组词。
捕( ) 流( ) 栗( ) 台( )
哺( ) 梳( ) 粟( ) 苔( )
节( ) 执( ) 免( ) 骄( )
捷( ) 蛰( ) 勉( ) 矫( )
二、选词填空。
充足 足够
1、临近冬天,松鼠会储存( )的粮食,用来安然过冬。
2、蟋蟀筑巢的地方一定是阳光( )的。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导学案

第3单元整体备课“科学素养”一、知识结构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二、教学目标:9《鲸》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10*《松鼠》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习性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11《新型玻璃》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案例分享: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案例分享: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本文将分享一篇优质教学案例,针对的是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找朋友》。

这节课是一节阅读课,侧重于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推断、归纳等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案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文章、问题、单词等。

2、教师准备好教案和答案,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出适当的调整。

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材和资料,用来辅助教学。

4、班级组织考前复习,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以问题导入:“你们有没有过失去一个好朋友的经历?”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授知识教师用互动式的方式来进行文章讲解,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大意。

针对文章中的生词生义,在讲解时给予讲解和举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3、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探究文章。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研究文章并讨论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例如女孩是怎么找回小石头的,当小石头被卡在田野里,女孩是怎么做的。

这种合作式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互相学习的机会。

4、答疑解惑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较为困难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单独解答。

5、自主练习分发练习卷,让学生自主在45分钟内完成,并提供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和答疑,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都进入了阅读状态,并对文章的细节和主题有了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许多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并能够在阅读大量文章时更加熟练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这是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是通过众多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知道西游记中有悟空偷吃长生果一事,那里的长生果能使人长命百岁,其实我们同学们也拥有长生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那我们就来学习我的“长生果〞便会收获多多,板书课题。

一起看看人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 把握本课的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同学体会出当今人们赐予龙的新的含义,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3. 激发同学对宏大祖国的宠爱之情和民族骄傲感。

4. 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同学体会出当今人们赐予龙的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对龙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意义的描述,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教学思路:这篇课文用诗歌的形式,通过爷爷、奶奶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民族的龙文化;又借爸爸、妈妈之言,向我们介绍了当今人们赐予龙的新的含义。

层层递进,让人既感到古代龙的奇特,又让人体会到现代龙的腾飞与开展,读了给人以骄傲与兴奋之感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龙不仅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我们现代化中国的象征。

中国人对龙的宠爱分散在很多的神话、建筑、诗歌、地名中,更把中国视为龙的化身。

下面,我们就一起听听大人们是怎样评价龙的吧!二、情感升华:1.老师感情朗读,同学放飞自己的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老师看到你们刚刚听的格外的投入,你们能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告知我们吗同学可以畅所欲言,老师鼓舞同学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同学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关于龙的神话、建筑、民俗,我国在工业、农业、科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

)三、感悟语言的美:这是一篇诗歌,听……(放课文的范读录音)同学们肯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美丽的诗篇,请你们翻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河道学区五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导学案第三单元课题9.鲸课时2课时主备人程文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学习重点鲸的进化过程。

学习难点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知识链接鲸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80多种,我国海域有30多种。

一般都将它们分为两类。

一类口中有须无齿,称须鲸,鼻孔两个,如,长须鲸、蓝鲸、虎头鲸;另一类口中有齿无须,鼻孔一个,叫齿鲸,能发出超声波,如,独角鲸、虎鲸。

鲸的体长从1米到30米不等。

须鲸的种类虽少,但个头都很大,已知的最小的一种体长也超过6米。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像,也可鼓励学生查阅一些资料。

学习过程教学环节学案导案自主学习预习任务:1、自学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动物“鲸”知识的常识性课文。

大家看图,用一句话把你看到的鲸向大家介绍一下。

合作探究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就把它画出来。

3、自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哪些了解?课文将向我们介绍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请画出有关词句。

展示交流预设交流:1、鲸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点?2、鲸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学生互相交流课前预习时收集的资料。

提出疑难,尝试查找资料解决疑难,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达标检测1.辨字组词。

鲸()哺()凉( ) 捕()肺()胎()柿()始()2.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鲸是()呼吸,又因为鲸是(),所以不属于鱼类而是属于()。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

mùqián shànɡèbǔrǔtuìhuàchuízhíjīnɡyàn pàn duàn tāi sh ēnɡ()()()()()()()()tèzhēnɡshòu mìnɡzhēn ɡuìjícùbào jǐnɡdào qièfàn zuìxián yíjīn shǔ()()()()()()()()()yín hánɡtúzhǐjíshǐɡuīdìnɡchuānɡlián bǎo chízào yīn fèi shuǐjízhōnɡ()()()()()()()()()chǔlǐduìfùyán zhìqíjìbówùɡuǎn zhān lián chǐjīnɡféi zhūɡuòlǜ()()()()()()()()()dùzi fèi fǔɡāo ǎi ān rán wúyànɡǒu duàn sīlián()()()()()二、补充词语()()无恙藕断()()古()今()气象()()()()大物冬()夏()三、连线yīnɡxiǎn jiǎo xùn èzhēn qízhuīlìlǜ矫缨藓腭榛驯滤鳍栗锥jǔduòtái xiámiǎn wùāi lùyùn苔狭榉舵晕漉勉勿埃四、默写《四时之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9、鲸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课前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2、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3、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1、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

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2、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3、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4、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5、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6、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7、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3、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4、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6、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1、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2、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

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

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

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其次,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

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

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10、松鼠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1、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2、学生们谈感受: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

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

(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3、从哪几方面体会到小松鼠美丽和可爱?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的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学习课文。

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文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

学生谈到小动物谈到灵活或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

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三、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学生总结:并板书: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四、交流:学文后你有什么想法?五、作业:1、熟读课文。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一、继续学习课文:喜欢小松鼠吗?把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学生朗读课文。

二、看看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松鼠写的让我们都非常喜欢呢?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

(生动、形象)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

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

身上的毛,的好像搽过油。

一条的大尾总是,显得格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带刺的朋友》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

三、习作:认真观察动物:1、外形特征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

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

4、做游戏时的特点。

教学反思:《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因而在上课前,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性趣,让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

通过看课文动画,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影印象,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明白了文章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习松鼠外形的美丽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

如果能够对照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它的外形的美丽可爱,可能会效果更佳。

在学习松鼠是怎样活动的内容时通过观看了松鼠活动情景的动画,再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松鼠的可爱。

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通过复述塔窝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那能力。

学习最后一段时,让学生自读自悟。

总之,我觉得还有许多不到之处,比如抓重点词语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

如果让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许效果会更佳。

11、新型玻璃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科生字新词。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意思。

3.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4.朗读课文。

5.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设计的新型产品。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他们有什么用处吗?(让学生自由回答,正确的教师给以鼓励,激发其学习热情。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片关于玻璃的课文,题目叫(此时教师半数课题13 新型玻璃)看课题后教师可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片课文中有那些新型玻璃呢?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检查课题预习情况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说一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的语句,用“~~~~”划出描写它作用的语句。

2.学生自学后讨论:指名说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说边体会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四、分组自学二至五自然段1.学生用上述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以下四中玻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