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悠久的历史

合集下载

重庆的历史文化典故

重庆的历史文化典故

重庆的历史文化典故简介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自古以来,重庆作为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留下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文化典故。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白帝城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是三峡地区重要文化遗址之一。

据传说,汉朝年间,巫山一带有一位叫做高涉的神仙,后被授予白帝地区的神职。

高涉建了一座白帝城,成为了当地的缔造者和守护者。

白帝城是一处重要的古代军事据点,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屹立不倒。

在现在的白帝城景区中,游客可以感受到古代文明的熏陶,体验到深厚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故事。

洪崖洞洪崖洞是一处集历史、文化、风景为一体的著名景点。

洞内古朴典雅的建筑秉承了巴蜀文化的精髓,深受世人喜爱。

据传说,在古代重庆时期,当地的劳动人民渐渐意识到建筑的安全问题,于是开始自行挖洞作为住所。

这些洞穴自成一个独立的建筑群体,被称为洪崖洞。

如今的洪崖洞已经成为了一处充满文化气息的旅游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重庆城市独特的面貌和灵魂。

长江索道长江索道是一座穿越长江的桥梁,是当地的一个著名的交通工具和旅游景点。

长江索道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程项目。

长江之上走索道,尽揽重庆城市全貌,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长江索道的存在,也让这座城市成为了更加无与伦比的旅游胜地。

游客可以感受到长江雄浑壮阔的气势,也可以在这里了解到重庆城市的历史文化。

总结重庆市是一座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几千年的历史让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

以上介绍了几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希望能够让读者对这座城市有更深入的了解。

重庆历史 乡土教材

重庆历史 乡土教材

重庆历史乡土教材重庆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重庆的历史,介绍其丰富的乡土文化,以及该如何将这些历史内容纳入乡土教材。

一、重庆悠久的历史重庆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

早在3000年前,重庆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庆陆续成为巴国、蜀国、秦汉、唐宋等朝代的都城。

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文明交流的枢纽。

二、乡土文化的内涵重庆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由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传统建筑、民间艺术和口头传说等构成的。

乡土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融入了重庆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

这些文化元素通过代代相传,使得重庆人与这片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三、重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将重庆的历史融入乡土教材,有助于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知和热爱。

通过学习重庆的历史,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自己所在的地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同时,历史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乡土教材的编写指南在编写乡土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灵活运用教材形式:可以采用故事、史料、图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2. 突出重庆的特色:将重庆特有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特点融入教材中,使其在全国历史教材中更具辨识度。

3. 强调地域意识:在教材中加入地方的地理特点、民俗风情等,使学生对重庆这片土地有更深刻的认识。

4. 提供互动学习机会: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入地学习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五、乡土教材的应用建议乡土教材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学校组织参观重庆历史文化景点,如洪崖洞、三峡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2. 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实地考察等,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重庆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重庆2023年中考历史

重庆2023年中考历史

重庆2023年中考历史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重庆市历史学科作为中考科目之一,旨在让学生们了解重庆的历史发展,理解历史对于今天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以重庆作为中心,探索重庆历史的主要内容。

重庆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渊源。

据考古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重庆地区就有人类居住繁衍。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古代的战国时期,重庆地区是巴国的领地,后来被秦国所统一。

而在汉代,重庆所在的巴蜀地区成为了西南地区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中国历史上,重庆有着重要的地位。

明朝时期,重庆成为了西南地区的重要商贸城市,被称为“巴山夜市”。

清朝时期,重庆成为了西南地区的总府,充当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角色。

而在近代史上,重庆成为了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重庆在二十世纪初的历史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成为了国共合作的重要基地,中国国民党政府的许多机构和军队都迁到了重庆。

这一时期,重庆成为了反对侵略者的中心,为保卫祖国的独立和自由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同时,重庆也成为了抗战时期的文化中心,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创作。

解放战争胜利后,重庆成为了新中国的西南地区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改革开放之后,重庆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重庆成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示范区,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重庆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例如,重庆的巴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重庆还有许多历史名胜和古迹,如武隆的天生三桥、渝中区的洪崖洞、南岸区的葫芦洞等,它们见证了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总的来说,重庆的历史是丰富而复杂的。

从古代的巴蜀文明到现代的经济中心,重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于重庆的知识问答

关于重庆的知识问答

关于重庆的知识问答重庆,简称“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的一个直辖市,位于中国大陆最西南角,两江新区处于长江上游,由重庆市(原市辖区)和两江新区组成。

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缘,长江中游,面积82,400平方千米,辖34个区县和4个国家级开发区,人口超过3000万。

因为地处山地和湿地,重庆的天气非常多变,常常被称为“一日四季”。

下面就是一些有关重庆的知识问答。

1. 重庆的历史悠久,它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答:重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的蜀汉曾在此设立“巴县”,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县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重庆市。

2. 重庆有哪些生态景点?答:重庆最独特的景点之一是巫山小三峡,这是一片独特的河谷景观,显示出天然的美丽和山水之间的和谐。

黔江背山也是一个知名的生态景点,那里有浓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和壮丽的峡谷。

3. 重庆特色小吃有哪些?答:重庆特色小吃非常丰富多彩,包括火锅、串串香、毛血旺、八宝酱、花生米豆腐等等。

其中,重庆火锅是重庆最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自成一派,数量众多,口味独特。

4. 重庆最有名的景点是哪一个?答:重庆最有名的景点是洪崖洞,它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城市旅游特色区,位于沙坪坝区万里路洪崖洞。

洪崖洞建于民国时期,是重庆最古老的名胜之一。

这里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夜景,还有众多的中华民族文化遗址和纪念碑。

5. 重庆的交通怎么样?答:重庆市交通非常发达,基本上覆盖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市内主要交通方式包括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和城市轨道交通。

此外,重庆还有许多旅游交通工具,如游船、缆车等等,方便游客出行。

总的来说,重庆是一座充满了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风景优美,交通便捷,美食多样,是一座值得探索的城市。

如果你想深度了解重庆,建议多去探索当地的文化底蕴、特色小吃、生态景观等等。

重庆的历史文化典故

重庆的历史文化典故

重庆的历史文化典故
重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以下是一些典故。

1. 重庆“山城”之称的由来:随着长江岸线的逐渐褪去,重庆逐渐向山腰延伸,成为一座“山城”。

在长久的历史中,这座城市曾经有过多次改名,如战国时期称“白帝城”,唐朝时期称“恒州”,宋朝、元朝改名“巴州”。

2. 重庆火锅的由来:相传清朝末年,因当时道路崎岖,人们为了快捷方便,就在路两旁吃饭。

有一天,因为天气寒冷,一些小摊贩便在锅里加入辣椒与花椒来热身,结果出现了火锅。

3. 重庆“磁器口”的由来:南宋时期,此地是天泉寺下葬地。

明朝时期,因陶瓷业兴旺,磁器口作为江洲双合罐(陶瓷窑)的集散地,形成了一个繁华的陶瓷市场。

4. 重庆老城区的设计:重庆区域特殊,山高路险,因此民居的建筑设计相对较“独特”。

在传统的居住设计中,利用山脚或山崖边的地势,分层建筑,于是重庆老城区的“吊脚楼”、“悬屋”等建筑形式应运而生。

5. 重庆城市墙历史:明清时期,重庆市区被一道长8000米的城墙环抱着,是当时西南地区城墙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

现在的石板坪城墙是原建筑的遗迹,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历史资料

重庆历史资料

重庆历史资料重庆历史资料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荟萃的城市。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重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

一、重庆的历史背景重庆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峡江险滩处,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在沿江地区长期扮演着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角色。

而重庆的历史也正是由此开始的。

1、古代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重庆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迹象。

公元前316年,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开始进行南征北战,建立重庆地区的巴县。

而在东汉灭亡之后,重庆地区先后属于三国时期、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现代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重庆成为了通商口岸。

20世纪初,重庆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之一,同时,重庆还是中国红色政权的诞生地之一。

1949年10月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重庆,完成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扫荡,新中国成立,重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西南行政、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制造业中心。

二、重庆的文化渊源1、本土文化重庆有着独特的本土文化,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川渝文化。

这种文化以巴蜀之地的文化为基础,结合了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文化特点。

川渝文化的主要特点包括:民俗风情、历史文物、地方美食、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等。

2、外来文化因为地处交通枢纽,重庆也吸收了不少外来文化,特别是从四川各地和云南、贵州、藏区等地汇聚而来的文化。

其中最为显著的当属川剧文化,闻名全国。

此外,重庆还是中国西南地区文学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巴派文学和重庆画派就是两个著名的代表。

三、重庆旅游景点1、三峡三峡是重庆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大峡谷组成。

三峡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壮丽的景区,更是名家诗词、绘画的撷英之地。

2、洪崖洞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城区。

这里保存着重庆传统建筑和民俗风情,还有各种美食小吃和文化展示。

3、解放碑解放碑是重庆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945年,以纪念重庆市民在全国抗战中的英勇表现。

重庆历史故事简介

重庆历史故事简介

重庆历史故事简介一、重庆历史沿革1.远古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重庆地区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公元前11世纪,巴国成立,重庆成为巴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秦汉时期: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将重庆纳入中原版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34个郡,其中之一就是巴郡,治所在今重庆江北区。

3. 三国时期:蜀汉、东吴、曹魏三国争霸,重庆地区位于蜀汉与东吴交界处,成为军事战略要地。

蜀汉建立后,益州牧刘备将重庆作为西川地区的重要治理对象,加强了对该地区的开发。

4. 南宋时期:1127年,南宋建立后,将重庆升格为忠州,设立制置司,负责防御金国和蒙古的侵略。

重庆在此期间经济、文化发展迅速,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

5. 元代:1279年,元朝统一南宋,重庆地区设有路、州、府等行政单位,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进一步提升。

6.明清时期:重庆地区设有卫、府、州、县等行政单位,成为西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7.民国时期:重庆历经多次政治变革,曾作为四川省省会,承担起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任。

8.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承担起保卫国家、抵抗侵略的重任。

在此期间,重庆饱受日军轰炸,但英勇的重庆人民坚定信念,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重庆划归四川省管辖。

1997年3月14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

二、重庆历史文化名胜1.磁器口古镇:始建于宋代,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重庆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2.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始建于唐代,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吊脚楼建筑群之一。

3.解放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重庆的象征性建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事件。

4. 白公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曾是近代民主革命家白求恩的故居,现为白求恩纪念馆。

5.长江索道:连接重庆市渝中区与南岸区,是中国第一条长江跨江索道,成为重庆城市交通的标志性建筑。

浅析重庆特色地名地理文化特征

浅析重庆特色地名地理文化特征

浅析重庆特色地名地理文化特征重庆是一座拥有丰富地名地理文化特征的城市,其独特的地名和地理环境既反映了历史沿革的痕迹,也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理特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重庆特色地名地理文化特征,从而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地名的历史沿革重庆的地名具有悠久的历史沿革,这些地名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重庆名为“重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的时代,当时称为“巴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该地成为巴郡。

汉代以来,巴郡一直是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直到南宋时期,重庆成为中国五大重镇之一,名声大振。

而现在的“重庆”一词则是起源于元代,成为了现在这座城市的名字。

重庆的地名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沙坪坝、渝中区等地名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个地名都和当地的历史事件、文化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地名的沿革史,不仅揭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还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

二、地理环境的地质特征重庆地理环境独特,地质特征明显。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的盆地中,地势起伏,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交错。

特别是渝中半岛、嘉陵江、长江等地形地貌特征鲜明,形成了重庆独特的地理风貌。

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塑造了重庆的独特面貌,也影响了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和人文风情。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还以其“山城”之称享誉天下。

这里山峦叠嶂,层峦迭嶂,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城市建设在崇山峻岭之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重庆成为了一座自然风光优美的城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地名反映的民俗文化透过地名,我们也可以窥见重庆的民俗文化。

南山、北斗、洪崖洞等地名,都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俗。

南山是重庆的一座名山,也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

南山风景区以其险峻的山峦、秀丽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称,是重庆乃至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北斗是重庆的一个地名,区域内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也是重庆的重要景区之一。

洪崖洞则是重庆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悠久的历史重庆市是一座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着悠久历史的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

经历200多万年的自然环境演化,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疆域的变更,现已成为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第四个直辖市。

现将重庆发展历史简述于后。

第一节先巴文明一、巫山——东方人类的发祥地根据考古发现的古遗址遗物推测,重庆的远古文化可追溯到200多万年前。

1986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在重庆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公布在今重庆巫山县大庙龙骨坡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巫山人”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古地磁测定,又经过国外科学家用最先进的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确定其年代为距今200へ204万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

远古时代,今天的长江三峡地区是一片浅丘和谷地,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非常适宜动物生存。

巫山县大庙位于巫山县西南、长江南岸,南与湖北建始接壤,西北与奉节相连,全区面积290平方千米,现行政建置为庙宇镇。

龙骨坡巫山猿人遗址在庙宇镇龙坪村的西南坡上,即东经109°4′50″;北纬30°21ˊ25″,海拔高约830米。

这里石灰岩溶洞很多,动物的遗骸被水冲进洞中,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变为化石。

1985年中国科学考察队开始对巫山县龙骨坡进行正式发掘。

10月13日,发现了一根骨刺(原始人的一种工具),属石器文化之前的古老人类文化。

1986年,又发现一颗古人类上门齿化石,此外还发掘了大量古人类使用的旧石器。

有力地证明了:200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

经研究论证,巫山人属于直立人亚种,其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早期。

过去,国际学术界多数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包括亚洲在内的直立人是从非洲扩散来的,“巫山人”的发现,不仅将我国人类起源的时间提早到200万年前,而且为人类起源于亚洲这一学说提供了新的依据,证实了巫山人是东方人类的祖先的发祥地。

二、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铜梁文化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长江沿岸发掘数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其早中期的代表是丰都县高家镇遗址、丰都县烟墩堡遗址和桂花村、三合镇井水湾、冉家路口遗址。

丰都县高家镇遗址是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罕见的旷野类遗址,发掘出了丰富的石制品,以大中型砍砸器为主,有少量刮削器。

以上遗址属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地质时代大致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初。

丰都县三合镇井水湾发掘出距今约1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露天遗址,并发现了较罕见的动物化石和最具典型的尖状石器。

被专家誉为“中国三峡库区最具科学研究意义的一处旧石器遗址”。

铜梁文化是重庆地区广为分布的一种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铜梁遗址1976年发现,1981年命名。

遗址出土了大量动、植物化石和300多件石制品标本。

石器类型简单,以刮削器为主,打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

C14测定为距今25000年左右,是旧石器文化在四川盆地地层中新的区域性的代表,代表了涪江、沱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被中国科学院命名为“铜梁文化”。

此外,在重庆九龙坡区的桃花溪、大渡口区的马王场、巴县广阳乡新屋村、合川市铜溪桥村、合川小河乡小河村、江津市城区江巴滩、奉节县鱼腹浦等地也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

三、新石器时代的代表——哨棚嘴文化随着生产工具不断进步,人类开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在重庆地区、长江、嘉陵江两岸的沿江阶地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30多处,均分布在长江两岸及其支流的阶地上。

主要有:合川沙梁子、江津王爷庙和燕坝、渝北朝阳河嘴、南岸干溪沟、忠县洽甘井沟、瓦渣地和哨棚嘴、奉节老关庙、巫山大溪、江东嘴等地。

这些遗址大致分属两种不同新石器时代文化,瞿塘峡以东,属“大溪文化”。

大溪遗址于1958年发现、命名,属大溪文化最晚期遗存,主要遗址有巫山大溪、欧家老屋遗址。

巫峡以西到江津王爷庙,向北到合川沙梁子,广泛分布着“哨棚嘴文化”。

“哨棚嘴文化”因哨棚嘴遗址出土的实物最典型而被专家命名。

哨棚嘴遗址是忠县井沟遗址群中的一处,1997年,北大考古队对井沟口的哨棚嘴、瓦渣地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泥质红褐陶次之,主要的器类有敞口深腹罐、高领罐、折沿盆、高圈足器等。

石器以打制和磨制为主,石器种类较多,主要有耜、锄、镰、砍伐器等。

经试掘或正式发掘的哨棚嘴文化较为重要的地点还有:巫山魏家梁子遗址、锁龙遗址,奉节老关庙遗址,江津王爷庙遗址和合川沙梁子遗址。

哨棚嘴文化是一支有自身源流的考古学文化,基本上可以代表重庆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体。

其时代范围大致在距今4000至5000年之间。

距今三、四千年前,重庆地区的土著居民居住在江河洪水线以上,主要靠渔猎为生,但已有原始的锄耕农业和以制陶业为主的手工业。

这些先民已经开始进入氏族社会,过着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村落。

正是这些先民的辛勤劳作,创造了原始而有特色的先巴文化。

商周时期,巴族开始在先巴文明的基础上,建立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形成了具有浓厚特色的巴文化。

第二节古代巴渝一、古巴王国(一)巴国的建立及灭亡距今约3700年前,在四川东北部和长江、嘉陵江、汉水流域,散居着一个骁勇善战、勤劳朴实、以捕鱼狩猎和耕作为生的古老部族——“巴”。

巴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史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白皋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认为巴的祖先的是太白皋(伏羲氏),活动在汉水流域中游一带。

夏商时代,史籍称巴为“西土之人”,活动在沔水(今汉水)中游。

商朝中叶高宗武丁时代,商不断对外用兵,扩大版图,征服四方部族、方国。

当武丁其妻妇好率大军进入沔水一带的时候,同巴人发生了激烈的战争,巴最后战败,被迫向商王朝纳贡服役。

巴在商王朝凌厉的攻势之下,被迫放弃汉水中游一带,向南迁徙于长江夔、巫一带。

其后渡江而南,进入清江流域。

后又溯清江而上,进入川东地区,开辟新的疆土。

巴入川后,向西、向北发展。

商朝末年,巴人因屡遭商的侵袭,参加了以周为首的反商战争。

在牧野之战中,巴人为前锋,“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对战胜商王朝,起了重要的作用。

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封宗姬于巴(因周王姓姬,封其姬姓宗族统治巴国),其首领称巴子,以江州(今重庆)为首府。

西周初年,巴立国于南土,与楚、邓、濮为邻,其活动范围大致在今陕西东南部的汉水流域到今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地区。

战国时期,其疆域“东至鱼复(今奉节),西至僰道(今宜宾),北接汉中(今陕西南部),南极黔涪(今彭水、黔江一带至贵州东北和湘西北等地)”控制了以嘉陵江、长江、汉水、乌江流域为腹心,包括今重庆、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地的广大地区,巴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奴隶制国家。

巴王是国内最大的领主,拥有最高军政权力,直接统治其中心地区。

巴王任用各级贵族为卿大夫,分封于王国各地,把土地、人民封赐给他们作为采邑,命令他们镇守疆土、按职纳贡和从军出征,成为巴王统治各地的支柱。

春秋时期,楚国在南方兴起,巴楚开始相互攻伐。

战国中期始,楚国便向巴国大举进攻。

楚国不断向西进逼,巴国步步败退,接连丧失了今陕南、湘西、川东、黔北的大片领土,长江一线也被迫退守鱼复。

楚威王时,很快占领了巴国的军政中心枳(今涪陵)和江州。

巴国都城不断迁移于枳、平都(今丰都)、江州、垫江(今合川)之间。

最后迁治于阆中,这时,巴国仅剩今川东北一隅之地。

公元前316年,巴蜀间发生矛盾,正在进行兼并天下战争的秦国决定趁隙伐蜀,是年秋天,秦惠文王派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统率大军经古牛道南下伐蜀。

灭蜀后,十月,张仪、司马错引军东进,俘巴王,灭巴国。

秦灭巴蜀,增强了秦的实力,为统一战争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经济、军事条件,同时也推动了巴蜀地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巴人的社会生活巴族原以善于猎射著称,以渔猎畜牧业为主。

大约在春秋时期,巴人开始致力于农业生产。

春秋战国之际,农业开始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

在平坝河谷低地一带,他们已开辟水田,种植稻谷, 巫溪大溪遗址发现了稻梗和谷壳遗留在陶器上。

部分丘陵地区种植黍、稷等作物。

巴人善酿酒,在历史上颇负盛名。

“江水经鱼腹左岸,有巴乡村人,村人善酿酒,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其“巴乡清酒”,是向周王朝纳的贡品之一。

唐代大诗人杜甫还盛称巴酒醇厚,赞赏不已。

巴人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冶矿业和手工业。

其青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已达中原先进地区的水平。

巴人擅长栽桑养蚕,种麻织布,当时荣、隆二昌所产的麻布,又称为“黄润”细布,以麻织成,轻细柔软,被列为“贡品”,后来行销于大夏(今阿富汗和印度北部)。

巴县冬笋坝巴人墓葬,曾发现麻布和绢的痕迹。

巴人的漆器制造也达一定的水平。

在巴县冬笋坝、涪陵小田溪等地的巴人墓葬中,均出土有漆器,其色多为红黑两色。

巴人还擅长歌舞,战国时代巴人歌曲传自楚国都下郢中,成为最流行的歌曲。

“客有歌于郢者,歌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

”对巴歌有研究的司马相如曾描述巴歌:“千人唱、万人和、山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巴歌是后来川江号子、民间花灯、秧歌等词曲的先声。

巴人还喜舞,周武王伐纣时,“巴师勇锐,歌舞以陵殷人”。

在汉代,渝舞一度成为帝王推崇乃至令乐人习学的宫廷舞。

二、秦汉巴郡和重庆建城(一)秦汉巴郡秦国灭巴国后,于公元前314年,秦正式取消了原巴国的最高统治机构,改设巴郡,郡下设县,派官吏为郡县守令,代表国家进行统治。

巴郡初期的范围比较小,南不过江州,中心区域在今川东北,治所初期在阆中县,后移治于江州。

秦置巴郡后,巴郡的东界日益东扩,先后夺取了枳城、朐忍(今云阳)、鱼复。

巴国的故地——巫巴山地,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秦攻占楚郢都后将其分别划归为巴、南、黔中三郡,西面的鱼复县属巴郡,东面的巫县属南郡,南面的清江地区则仍保留在黔中郡内。

秦国时期,巴郡共下辖九县,包括今天的阆中、渠县、合江、沪州、涪陵、云阳、奉节等地区。

秦始皇26年(前221年),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郡治江州。

汉承秦制,西汉时期,川东仍置巴郡,含11县,郡治江州。

11县城均位于长江、嘉陵江、乌江沿岸,大致与巴国治区一致。

汉武帝时期,在全国置13刺史部,巴郡属益州刺史部,郡治江州,置江关都尉驻鱼复县。

王莽曾一度改变巴郡所属县的名称,东汉光武帝又恢复西汉旧名。

到汉末兴平元年(194年),因巴郡辽阔,管理困难,益州牧刘璋将巴郡一分为三,垫江以北为巴郡(建安六年改为巴西郡,治安汉,即今南充,后又治阆中)、江州至临江为永宁郡(建安六年改为巴郡,治江州)、朐忍至鱼复为固陵郡(建安六年改为巴东郡,治鱼复,即今奉节),始称三巴。

秦汉巴郡时期,社会生产不断向前发展。

农业方面:新型的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推广,牛耕已较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