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庄子)
庄子人物素材作文

庄子人物素材作文
《庄子的启示》
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庄子。
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去野外游玩,那景色真叫一个美啊。
我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能清楚地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来游去的小鱼。
我当时就想到了庄子,他不是追求自由嘛,就像这些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
我就蹲在溪边看了好久好久,看着小鱼们无忧无虑的样子,我感觉自己的烦恼都少了很多呢。
它们不用去想明天会怎么样,就是尽情地享受当下。
庄子不就是这样嘛,他不被世俗的东西所束缚,活得那叫一个洒脱。
他的那些思想,虽然有时候咱不太能完全理解,但是那种对自由的向往,咱还是能感受到的。
当我离开那溪边的时候,我心里还一直想着庄子,想着那些小鱼。
我觉着吧,咱也得学学庄子,别老是被各种烦心事困住,要像小鱼一样,在生活的溪流里自由自在地游着。
可能咱做不到像他那么超然,但起码可以让自己的心境更加开阔一些呀。
以后我还想去更多的地方,去感受那种与庄子思想相通的瞬间,让自己更加贴近他所倡导的那种生活状态。
哈哈,这就是我从庄子身上得到的一点感悟啦,虽然有点简单,但确实是我真实的感受呢!咋样,你是不是也有点感触呀?。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庄子

人物成就
经典名句
•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 水止以静,而后存之。一生一。二静至静,天道无常。
至今为。 •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
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
• 拓宽思维
• 庄子曾云:“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干时也。"不仅是井蛙与夏虫,人也有具形或无形的局限,束缚着 我们的思想,成为阻碍人们进步的枷锁。只有摆脱心灵的侄桔,放飞 思想,我们才能拥有更绚烂充实的人生。见多识广,则心境远大,海 阔天空。接受更多的事物,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助于开阔我们的眼界,
• 从而拓宽思维的界限。见过漫山遍野繁花锦橙,就不会被一朵野花 绊住脚步;见过波澜壮阔汪洋汹涌,就不会被一潭清水迷住双眼;见 过群峰环簇遮蔽日,就不会被一座假山惊叹折腰。正所谓"不因一叶 障目,而不识神秀岱宗;不为一朝风月,不解万古长空。"也是让我们 尽可能地广泛涉猎。见多识广,是跳井与破笼的必要基础,是打破局 限与偏见的有效途径。
从于权势,文人委身于权贵。却有逍遥者如庄子,“我宁游戏污 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他看破君王之间的权力游戏,较之鸱之腐鼠的仓仓皇皇,他选择 持“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逍遥之乐,从贵族的围猎中突 围,宁“处穷闾呃巷,困窘织屦,槁项黄诚”亦不改淡泊之心, 超然于世,俯瞰世间。
人物成就
•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他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一 书。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它的出现,标 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 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
高考写作素材庄子

【运用示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一一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到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立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
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同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运用示例】人文素养与发展也许,我们并不能像庄子那样,有一种看透世俗的泰然,以及一副处“泥泞中亦可”的大无畏……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伟人的高度,却可以构建自己的伊甸园。
构建精神的伊甸园——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保持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让你变得深刻,更会使你出类拔萃。
(《精神的伊甸园》节选)“庄子”在“百变”运用中的拓展【运用示例】换一种角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看起来多么洒脱啊,“直教生死相许”的深情,就如此抛撇下了!换一个角度,其实,这只是绝情。
既然水已干涸,鱼在陆地,只能靠相濡以沫了,各自游走于大江大湖,又如何可能?就算有那样一种“万一”的可能,在经历了相濡以沫的艰辛后,哪尾鱼还能够摇摇头,甩甩尾,将那样一种刻骨铭心的情境忘却?“相忘于江湖”,又岂是一句话那样简单?忽然了悟,世间美丽的词其实很多,但是它们表现的不是表面的形式,就是飘忽的意境,而形式与意境却是最容易风吹云散的,“相濡以沫”却是一个实在的生命过程,因为?易,因为难得,才更显其境界的深远,韵味的长,也因此才会成为生命中愈嚼愈美的词汇。
【运用示例】理性和情感;自我管理情感需要理性的约束和管理。
庄子在妻子死后从悲戚到鼓盆而歌,是“以理化情”的经典范例。
高考作文素材 庄子篇

愿生命恬淡如水——睿智的庄子庄子其人:(1)庄子是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代言人。
(2)庄子的"出世",实际上是最大的"入世"! (鲍鹏山)(3)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思想的精髓,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4)庄子心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子,到底是冷眼看穿"。
清代学者吴文英《庄子论略》“出世”思想------珍视生命,珍爱人生(1)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养生主》(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这两段话概括起来,就是珍视生命,珍爱人生。
评论:庄子在这个"殊死者相枕也,精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庄子.在宥》)的残酷社会中,以极敏锐、极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权势者之间所玩弄的战争游戏的罪恶用心,他拒绝和好战的政权合作,激烈反对君主们攻城略地、涂炭生灵的战争行为;庄子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他怀着极大的悲悯,极热的心肠,关注饱受战乱蹂躏的人生,为在战火中呻吟、挣扎的芸芸众生指出了一条求生的出路。
(3)一个解牛的厨师,用一把刃薄如纸的厨刀,解了数千头牛而不伤其刃。
《庄子.庖丁解牛》评论: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了解牛的骨髓结构而游刃其间。
一个人如何在充满危险和灾难的乱世中保身全生,不受伤害?关键在见识!在智慧!要使宝贵的生命远离威胁免除伤害,就要认清形势,看透社会本质?运用智慧,千方百计,使生命周旋于这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之中,而得以保全。
(4)庄子说:"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人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勿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必备庄子作文素材

概括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质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那么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二、哲学观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三、10个话题1、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挖苦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
2、境界有大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
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3、感悟与超越: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
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
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
4、认识你自己: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
中国历史人物事迹5篇

中国历史人物事迹5篇中国历史人物事迹(精选篇1)庄子的故事:有用和无用庄子行走在山林间,看见一棵大树,枝叶茂盛,但一些伐木工人却坐在树下休息,并不砍那棵树;庄子就问:“眼前就有—棵大树,你们为什么不砍呢?”“大是大,却一点用也没有。
”伐木工人说,“它长得弯弯曲曲的,做栋梁不合适,做家具也不合适。
”庄子感叹道:“这棵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呀!”下了山,庄子去拜访住在山脚下的一位朋友。
朋友见了庄子十分高兴,便叫童仆杀只鹅来款待庄子。
童仆问道:“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主人说:“会叫的留着看家,不会叫的没什么用,就杀它好了。
”过了一天,庄子的学生就这两件事很疑惑地问庄子说:“昨天在山林中看到的大树,因为形态不好才得以享尽天年,现在,主人的鹅却因为不会叫而被宰杀,在有用与无用这两者间,老师您要选择哪一个?”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
有用与无用之间,看起来好像近似于道,其实不然,所以还是难免有牵累。
如果真能顺乎自然而遨游于世事之外,就不会这样了。
不受称誉也没有非议,应世时或显现如龙或屈曲如蛇,跟着时势变化,不愿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受限;处世时或进或退,与自然相和顺,自在地遨游在万物的根源;主宰万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哪会有什么牵累呢!这是神农、黄帝治世的法则呀!“至于万物的私情,人类的习惯对此就不是这样了。
有聚合就有分离,有成功就有毁损,有锐利就有挫伤,有尊贵的就有被排挤的,有有作为的就有有欠缺的,贤能的人会遭到算计,不肖的人也会被欺侮,所以怎能偏执于任一方呢?悲哀呀!学子们要谨记,只有顺乎自然才是理想的境界呀!”中国历史人物事迹(精选篇2)孔子的故事:逆境识颜回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段时间的处境非常悲惨。
有一次,孔子师徒被人困在陈国境内的荒野里,粮食吃光了,连续七天没吃上饭,以至于孔子饿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车上。
孔子的弟子颜回为了救师傅,不惜拉下脸皮求乞于人,四处奔波,找来一点粮米,便赶紧拾柴燃火,烧起饭来。
《逍遥游》人物素材:庄子其人

他主张采取“以无用为用”的生活态度
• 《庄子·人间世》中说: •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
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 之用也。 • 对人来说,“以无用为用”就是去除各种功 利追求,既不求对他人有益,也不求个人的功名 富贵,一切以全身远害为宗旨。
庄子的思想
【译解】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 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 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 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 用处。 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 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 他认为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就是符
合自然的状态。
庄子的思想
在这一点上,庄子和大力提倡仁义道德 的儒家截然不同。他认为,仁义礼乐是对 人的自然本性的束缚和戕害,完全是多余 的。他主张,人应当超越于社会规范之外, 率情任性地去生活,“法天贵真,不拘于 俗”(《庄子·渔父》)。
庄子的思想
2.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
庄子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子(约公元前369 一前286),名周,字子 休,安徽蒙城县城东郊 人(今城关镇东城路)。 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 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
庄 子 其人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 前286),名周,字子休,安 徽蒙城县城东郊人(今城关镇 东城路)。曾为漆园吏,战国 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楚国宰相。由此可见他敝屣富贵、淡泊 利禄的隐士思想。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 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 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 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逍遥游》人物素材:庄子其人

《逍遥游》原文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臵杯 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 下矣,而后乃今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 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哲学
大鹏鸟之所以能够高飞,就是它已经 把一切的条件都安排好了,所以才能有 如此的境界出现。 强调大才的大用,大用者有大的心胸、 大的意境、以及充足的知识,然而世人 多不能领会,甚至陶醉在小知小用之中。
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喻牛辞相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
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
草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
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
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
漆园 (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 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 “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 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 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 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 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 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 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这是多么 的可笑。庄子仰头看着惠子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 梁国来吓我吗?”
《逍遥游》原文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 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哲学
蜩与学鸠是庄子要批判的对象。 庄子要藉大鹏鸟的“大”来比喻这个心 胸、气魄、境界的“大”,而且要藉蜩与学 鸠的“小”,来比喻世人领悟力的“小”, 小到无法领会在高境界中人的所思所想之用 心深刻。 当我们在一定的知识能力程度之下的时候, 就该保持一个开放的心胸接受新知,绝对不 可以还理直气壮地巩固见解,与人争辩,甚 至讥笑别人,这反而更限制我们成长的机会, 显得小家子气,不见殿堂之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高考作文专题复习:经典历史人物素材(庄子)庄子简介庄子(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人物事略1、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秋水》2、鸱得腐鼠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3、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
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4、庄周梦蝶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庄子说这就叫物化。
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
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5、鼓盆而歌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
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
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
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
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
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6、庄子陪葬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
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名家点评(唐)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
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
(《读(庄子》)(明)徐渭: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
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
(《读(庄子》)胡文英: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庄子独见》)名家解读庄子(一)庄子地位的变迁(节选)在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但权钱交易、物欲横流、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等社会弊端同样让有识之士忧心如焚。
我们深知,庄子不是神,庄子哲学并非灵丹妙药,但庄子精神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让我们开始反省生命何以如此陷溺,理想的人生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我坚信:只要我们正视现实的教训,不忘对历史所作的承诺,真心实意地想从庄子思想宝库里觅取为我所用的精神资源,而不是把今天的重读庄子当作“与世界接轨”的一种表示,我们就会摆脱目前的窘境,就会沐浴着新世纪的和风丽日,逐渐使自己的生命清新澄澈,把我们的精神家园重新构建起来。
(二)右手举《孟子》左手握《庄子》我很庆幸,在生命发展需要的阶段,我读到了《孟子》,也读到了《庄子》;我很欣慰,随着阅历渐长,涉世愈深,我对两部著作重读了一遍又一遍,竟也能悟之愈多,仰之弥高,钻之弥深。
我感觉我的生命里已离不了二位圣贤已汩汩流淌了两千多年仍不衰竭的智慧活水的滋养。
我只有右手高擎《孟子》,左手紧握《庄子》,才能竭诚尽力坦然泰然走好自己的路。
也曾心怀高远理想,头顶鸿鹄之志,跋涉求索于人生之山,无奈总是山重水复、阴霾难尽的苦日居多,也曾思虑忧悒、胆怯畏惧旅途中的迷雾浓云、恶风苦雨,为一己之追求尚且如此艰辛,遑论为民为国乎?是先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等振聋发聩之语如当头棒喝,让我猛醒。
眼观世风日下,目睹一个个受物欲浸染愈深的生命个体变得面目全非,是先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道在迩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为我及时指点了迷津。
当倍觉生命卑微,小我难逞大志惰性随之滋长之时,是先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了悟了人生进退的法度。
当慨叹人际间藩篱高筑沟通艰难灰心失望之时,是先生“推己爱人”的精深思想与“信任多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莎士比亚)”的博爱理想恰如两盏高悬的明灯照亮了我的心扉,也使整个人类前行的路不至于昏暗,我深信这灯必将照耀千古!只要能秉承一点先生的先生的“生无所息”精神真谛,屈指可数的人生时日又怎能虚度一日?沐浴着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我会默默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是新的。
白昼易过,黑夜难熬。
同样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辗转难眠之夜里,该到哪里去寻找守望月亮的树,才能让湮没红尘日久难免沾染世俗之气的心灵得到洗涤、澄彻?从不奢望“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的显要富贵,但如何使有点蒙尘纳垢的心灵得以重新自由呼吸?“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原来先生也有着与我一样的迷茫和困惑。
可是先生远比我辈看得深刻、精辟、透彻。
与其“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般遭受“天刑”的折磨,为何不去寻求“乘物以游心”的顺应自然,保持追求心灵的自由之路呢?先生所语“无名”、“无功”、“无己”的“圣人”、“神人”、“至人”境界我或许望尘莫及,但循着先生指点,试着学会超脱坦然面对人生善恶、得失、祸福,我也能感觉到环绕在渺小自我的周围原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它本就和天际群星交相辉映,与宇宙融为一体,这真是一片绝妙的“神境”呀!读点《庄子》,苦了,累了,倦了,浊了,厌了的眼会慢慢变得清亮起来。
即使仍然踌躇歧路,踯躅险要,只要一边右手高举《孟子》,扬先生自行自助自足自信自律之风,一边左手紧握《庄子》,汲先生自爱自觉自卫自由自然之气,我就能充实、踏实、朴实、真实地度过我唯一的一生。
(三)《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节选)“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 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
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
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
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
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
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
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
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经典例作1、是否还能记起那个视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肯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人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都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