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应变应变片式传感器—传感器

合集下载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已成为目前非电量电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中。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度高,测量范围广。

对测力传感器而言,量程从零点几N 至几百kN ,精度可达0.05%F S ⋅(F S ⋅表示满量程);对测压传感器,量程从几十Pa 至1110Pa ,精度为0.1%F S ⋅。

应变测量范围一般可由数με(微应变)至数千με(1με相当于长度为1m 的试件,其变形为1m μ时的相对变形量,即61110μεε-=⨯)。

(2)频率响应特性较好。

一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710s -,半导体应变式传感器可达1110s -,若能在弹性元件设计上采取措施,则应变式传感器可测几十甚至上百kHz 的动态过程。

(3)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

因此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上对其工作状态和应力分布的影响很小。

同时使用维修方便。

(4)可在高(低)温、高速、高压、强烈振动、强磁场及核辐射和化学腐蚀等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

(5)易于实现小型化、固态化。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目前已有将测量电路甚至A/D 转换器与传感器组成一个整体。

传感器可直接接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6)价格低廉,品种多样,便于选择。

但是应变式传感器也存在一定缺点:在大应变状态中具有较明显的非线性,半导体应变式传感器的非线性更为严重;应变式传感器输出信号微弱,故它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因此信号线需要采取屏蔽措施;应变式传感器测出的只是一点或应变栅范围内的平均应变,不能显示应力场中应力梯度的变化等。

尽管应变式传感器存在上述缺点,但可采取一定补偿措施,因此它仍不失为非电量电测技术中应用最广和最有效的敏感元件。

一、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

电阻应变效应是指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所受机械变形(伸长或缩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其中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应变片的压阻效应。

传感器原理第二章 电阻应变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第二章 电阻应变传感器

第二章电阻应变传感器第一节电阻应变片一、金属电阻应变片二、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第二节电阻应变传感器测量电路一、单臂桥二、半桥三、全桥四、应变测量电桥性能的提高第三节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应用一、应变式力传感器二、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三、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第二章电阻应变传感器电阻应变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任何非电量只要能转化为应变量就可以利用电阻应变传感器测量,因而在非电量电测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常用来测量力、压力、位移、应变、扭矩、加速度等。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用历史悠久,目前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测试手段。

其主要特点是: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②灵敏度高,频率响应特性好,适合于静态、动态测量;③环境适应性好,应用领域广泛。

第一节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传感器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测量电路组成。

弹性元件用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电阻应变片粘贴在弹性元件上,将弹性元件的表面应变转换为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然后通过测量电路将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转换为便于输出测量的电量,从而实现非电量的测量。

电阻应变片是应变测量的关键元件,为适应各种领域测量的需要,可供选择的电阻应变片的种类很多,但按其敏感栅材料及制作方法可分类如表2-1所示。

弹性敏感元件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产生尺寸和形状的变化,当去掉外力后,物体随即恢复其原来的尺寸和形状,此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利用弹性变形进行测量和变换的元件即弹性敏感元件。

弹性敏感元件在传感器技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设计、分析、应用传感器的基础性工作。

弹性元件材料:铬钢、锰弹簧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等敏感元件材料:金属、非金属金属:铜-黄铜、康铜、钛青铜、铍青铜;铁-铁镍合金铂、铂合金镍铬合金非金属:石英、陶瓷、半导体硅等结构:常用的弹性元件结构有梁、柱、筒、膜片、膜盒、弹簧管和波纹管等。

图2-1 丝式电阻应变片基本结构1—基片;2—敏感栅;3—覆盖层;4—引线2.金属丝电阻应变片结构金属丝电阻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它可以将物体的应变转化为电阻的变化,从而实现对物体应变的测量。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电阻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效应,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物体的应变情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

它由电阻应变片、支撑件、固定件、连接线等部分组成。

其中,电阻应变片是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表面时,电阻应变片会发生形变,从而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连接线传输到测量仪器中进行检测和分析。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表面时,物体会产生应变,即单位长度内的形变量。

电阻应变片固定在物体表面上,随着物体的应变而产生相应的形变,从而使得电阻值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连接线传输到测量仪器中,并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最终得到物体的应变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常被安装在需要测量应变的物体表面上。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应变片会产生相应的应变,从而使得电阻值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仪器对电阻值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应变情况。

这种测量方法简单、灵敏,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科研等领域。

总的来说,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阻在受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
效应,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确定物体的应变情况。

它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工程、科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传感器——应变片2

传感器——应变片2

桥臂带有一定的容抗性。
工作臂实际为
•引线固定,电容 为固定值
电容C1与电阻R1为并联 关系。
阻抗
交流电桥
1
Z1 1
1
R1
1
R1 1 j C1R1
j C1
Z1
R1
R1
R1
1 j C1(R1 R1) 1 j C1R1
R1 (1 j C1R1)2
由于C1较小,电源频率 不高,则 R1C1
•有效值
Uo
1 4
设电阻丝直径为a,则:
S (a)2 2
dS 1 a da 2
dS
1 a da 2
2 da
S
( a )2
a
2
S
2a
S
a
应变效应
当沿长度方向(纵向)受力时,电阻变化量为:
相对变化量:
dR
dL L dS L d
S
S2
S
dR dL dS d R LS
R
LS
R
LS
1
又有:
S 2a
2
S
a
a a
L L3
注意负号
则平衡条件为 Z1Z4 Z2Z3 0 或
Z1 Z2
Z3 Z4
设各桥臂阻抗为
交流电桥
Z1 R1 jX1 Z1 e j 1 Z2 R2 jX 2 Z2 e j 2 Z3 R3 jX 3 Z3 e j 3 Z4 R4 jX 4 Z4 e j 4
其中,R为电阻,X为电抗,Z 和 为阻抗的模值和幅角。
由 Z1 Z3
3.2电阻应变片传感器
一、定义及分类
二、敏感元件
✓ 1、应变效应

2、误差因素

电阻应变效应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效应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效应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李洪津 邹来智 史延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直接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化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测量领域。

一、电阻应变效应外力作用于金属或半导体材料,使其发生机械变形,此时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就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电阻应变效应。

对于一根金属电阻丝,设其电阻率为 、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则在未受力时,金属电阻丝的原始电阻为R= l/S。

当金属电阻丝受到拉力作用时将伸长d l,横截面积相应减少d S,电阻率改变d ,从而引起金属电阻的变化d R= d l/S+l d /S- ld S/S2。

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除产生形变外,其能带结构也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阻率更大的改变。

一般情况下,半导体材料的灵敏度比金属丝高50~80倍。

二、电阻应变片电阻应变片形式多样,常见的金属丝式电阻应变片和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都是由敏感栅、基片、覆盖层和引线等部分组成的(如图1)。

敏感栅是核心部件,由具有电阻应变效应的金属材料制成。

敏感栅粘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基片上,其上的覆盖层保护敏感栅。

基片受力后发生形变,带动敏感栅变形,于是敏感栅电阻产生变化。

测得应变片电阻值变化量后,便可得到外力的大小。

图1 金属电阻应变传感元器件敏感栅材料需要达到如下要求:灵敏系数大,且在相当大的应变范围内保持常数; 值大,即在同样长度、同样横截面积的电阻丝中具有较大的电阻值;电阻温度系数小,否则阻值会因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与铜线的焊接性能好,与其他金属的接触电势小;机械强度高,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片,一般是在单晶硅的基片上用扩散工艺或离子注入工艺及溅射工艺制成一定形状的应变元件。

摩托罗拉公司的产品就是在单晶硅膜边沿上倾斜安置应变元件。

当压力垂直施加于硅膜片时,产生剪切应力,使电阻变化。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片灵敏度比金属丝式和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要高,但半导体材料受温度影响大,所以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力学测量装置,它利用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微小变形的原理来测量物体受力情况。

该传感器由一个电阻应变片组成,应变片是一个具有变形敏感性的金属片。

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应变片会发生微小的形变。

这个微小的形变会引起应变片上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通常, 应变片上会有一个电桥电路,它是由四个电阻组成的。

其中两个电阻位于直流电源的两个支路上,这两个电阻的电阻值是恒定的。

另外两个电阻位于应变片的两个支路上,这两个电阻的电阻值会受到应变片形变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当物体受力作用时,应变片会发生微小的形变,其中一个电阻值会增大,另一个电阻值会减小。

这样,电桥电路中就会产生一个输出电压信号。

通过测量输出电压信号的变化,就可以确定物体受力情况的大小。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材料应变与电阻值之间的关系。

不同材料的应变-电阻特性曲线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传感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此外,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电阻传感器(应变片修改)

电阻传感器(应变片修改)
金属丝式应变片,金属丝易脱胶,逐渐 被箔式所取代。但金属丝式应变片价格便宜, 多用于大批量、一次性试验。
箔式应变片中的箔栅是金属箔通过光刻 、腐蚀等工艺制成的。箔式应变片与片基的接 触面积大得多,散热条件较好,在长时间测量 时的蠕变较小,一致性较好,目前广泛用于各 种应变式传感器中。
金属丝式应变片的 结构
a)圆片型热敏电阻 b)柱型热敏电阻 c)珠型
热敏电阻 d)铠装型 e)厚膜型 f)图形符号
1—热敏电阻
2—玻璃外壳 3—引出线
4—紫铜外壳 5—传热安装孔
PTC热敏电阻
PTC热敏电阻属于临界温度型(CTR)。 当温度上升到某临界点时,其电阻值突然下降, 可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抑制浪涌电流。大功率 PTC还可用作暖风机中的加热元件。
第二类:是将应变片贴于被测试件上,然后将其 接到应变仪上就可直接从应变仪上读取被测试 件的应变量。
应变式力传感器
F
F
F
F
S型力传感器
各种悬臂梁
各种悬臂梁
F
F
固定点
固定点
电缆
应变片在悬臂梁上的粘贴及受力变形
应变式荷重传感器的外形及
应变片的粘贴位置
F
R4
R
R1
2
应变式荷重传感器外形及受力位置(续)
为0.2。
所以必须使用不平衡电桥来测量这一微小
的变化量,将R
2021/7/22
/R转换为输出电压Uo。
33
什么是电桥
不平衡电桥由四个电阻R1、R2、R3、R4组成 一个四边形的回路,每一边称作电桥的“桥臂”。 有4个结点。在a、c结点之间接入电源Ui,而另一 对结点(b、d)之间的电压差作为输出电压端Uo 。 b、d的对地电压相等时称作 “电桥平衡”;反之, 称作“电桥不平衡”。 电桥平衡的条件是: 上下桥臂的左右位置 电阻比例相等。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应变式传感器 (2)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应变式传感器 (2)
加误差, 称为应变片的温度误差。
原因之一:电阻丝温度系数的影响
Rt

R0 (1 tt)


R R
1
tt
原因之二:电阻丝材料与试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不同带来的影响。
黏结剂 敏感栅与基底、基底与试件、基底与覆盖层间的黏结。
覆盖层 保护作用。防潮湿、腐蚀、灰尘等。
引线(低阻易焊) 连接电阻丝与测量电路,输出电参量。
2. 电阻应变片的类型
金属电阻应变片 根据制栅工艺的不同
半导体电阻应变片
丝式 箔式 薄膜式
箔式应变片
是利用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很薄的金属箔 栅, 其厚度一般在0.003~0.01mm。



之间变化的应变,即从轴向拉应变过渡到横向压
y
应变,会使应变片电阻减小。
应变片这种既受轴向应变影响,又受横向应变影响 而引起电阻变化的现象称为横向效应。
Y a b
F
F
c X
图 2-6 应变片的轴向受力与横向效应
如: a点:只有 x 。
b点:既有 x ,又有 y。
c点:只有 y 。
应变 物体在外部压力或拉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现象。
弹性应变 当外力去除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其尺寸和形状
的应变。 弹性元件
具有弹性应变特性的物体。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目前测量力、力矩、 压力、 加速度、重量等参数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
F
弹性体
应变片
电压或电流
输出 电桥(转换)电路
弹性体
应变片
§2-1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是电阻应变片,是将 被测试件(弹性元件)上的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一种 传感器, 由弹性元件和粘贴在其上的电阻应变片构成。 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时, 弹性元件的变形引起 应变片的阻值变化, 通过测量电路将其转变成电压或电流 的输出, 输出电量的变化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应变电阻效应(重点)

电阻丝的电阻随着它所承受的机械变形(伸长 或缩短)的大小发生变化的一种物理现象称为金属
的应变电阻效应。
1.2.1 基本原理
金属丝受拉时,l 变长、r (截面积s)变小,导致R变大
设一根长为l,截面积为S,电阻系数为ρ的 电阻丝,其电阻值R为:
l R S
Δl F Δr r
• 1.4.1 应变片的主要特性参数:
• • • • • (1)应变片电阻值(未使用且不受力、室温) (2)绝缘电阻(敏感栅与基底间的阻值) (3)敏感系数K (4)机械滞后 (5)允许电流(是指应变片不因电流产生的热量 而影响测量准确度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 (6)线性度(一般要求在0.05%—1%内) • (7)应变极限(衡量应变计测量范围和过载能力 的指标) • (8)零漂和蠕变
(3)灵敏系数
• 1>物理意义:单位应变所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量。 • 2>电阻丝的应变灵敏度系数表达式:
d dR R K 1 2


3>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定义为:
K0
R

R 其中
x

x
为轴向应变。
实验证明,电阻丝的应变灵敏度系数不等 于电阻丝应变片的应变灵敏度系数,即 K K0 。 (电阻丝应变片存在横向效应)
100% 指示应变εi
产生原因:
应变片在承受机械应变后的残余 变形,使敏感栅电阻发生少量不可逆
90%
1
变化;
在制造或粘贴应变片时,敏感栅
受到的不适当的变形或粘结剂固化不 εj 真实应变εg 充分等。
(8)零漂和蠕变
对于粘贴好的应变片,当温度恒定时,不承受应变时,其 电阻值随时间增加而变化的特性,称为应变片的零点漂移。 产生原因:敏感栅通电后的温度效应;应变片的内应力逐渐变 化;粘结剂固化不充分等。
泊松系数(0—0.5之间)
dl —表示电阻丝轴向的相对变化。 l
dR d dl dS R l S
dR d dl d (1 2 ) (1 2 ) R l
d
则 K (1 2 )
dR


RK


上式说明电阻丝受力发生应变时 应变片电阻变化率由两个因素引起: (1)受力后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所引起的;即 (1 2 ) dl/l项 (2)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发生变化引起的;即


半导体应变片的电阻率相对变化量与所受的应变力有关:
d

E
式中: π——半导体材料的压阻系数; σ——半导体材料的所受应变力; E——半导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ε——半导体材料的应变。
因此:
dR (1 2 E ) R
实验证明,在半导体材料中,πE比1+2μ大上百倍,
dp/p项
1.3应变片分类:
按应变片敏感栅 的材料分类
金属丝式应变片使用最早,但由于金属丝式应变片蠕变较大,金 属丝易脱胶,有逐渐被箔式所取代的趋势。但其价格便宜,多用于应 变、应力的大批量、一次性试验。 箔式应变片与基底的接触面积大得多,散热条件较好,在长时间 测量时的蠕变较小,一致性较好,能将温度影响减小到最小的程度, 适合于大批量生产。
第四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制作人: 2016.03.18
第四章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电阻应变片
• 基本测量电路—电桥电路
• 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应用
学习要求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温度补偿、零 点调整的方法 3、熟悉不同种类电桥检测电路的特点
41和R2的比例,使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电
阻变化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R1 R2
(R1 ) t (R2 ) t
2 K 2 ( g 2 ) R2t / R2 R1 R2 R1t / R1 1 K1 ( g 1 )
组合自补偿法
优点:通过调节两种敏感栅的长度来控制应变片的温度自补偿,
所以1+2μ可以忽略,因而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为
dR K R E

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比金属丝式高50~80倍, 但半导体材料的温度系数大,应变时非线性比较严重, 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 (4) 机械滞后
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上,当温度恒定时,其加 载特性与卸载特性不重合,即为机械滞后。
在选用应变片时,应从应变片的类型、材料、阻值和 尺寸等方面进行考虑 (1)选择类型:按使用目的、要求、对象和环境条件等选 择; (2)材料的考虑:根据使用温度、时间、最大应变量及精 度要求等选用合适的材料(包括敏感栅和基底材料);
(3)选择阻值:根据测量线路和仪器选定应变片的标称阻 值;
(4)选择尺寸:根据试件表面粗糙度、应力分布状态和粘 贴面积的大小等选择应变片的尺寸。
按应变片基底材料和安装方法分为:
纸基 胶基 浸胶基 金属基 临时基 粘贴式 安装方式 非粘贴式 焊接式 喷涂式
基底材料
应变片
按应变片的工作温度分为:
常温应变片(-30℃~60 ℃ ) 中温应变片(60℃~300 ℃) 高温应变片(300℃以上) 低温应变片(低于-30℃)
各种金属应变片花
1.4 电阻应变片的选型
当R1上有应力产生,R1和RB上的温度影响一致时:
指 示 应 变 主要原因:敏感栅基底和粘合剂 Δε 在承受机械应变之后留下的残余变形 所致。 加载 Δε 1 通常在实验之前应将试件预先加、
卸载
εi
机械应变εR 卸载若干次,以减少因机械滞后所产
生的实验误差。
• (7) 应变极限
– 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指示应变值与真实应变的相对差值不 超过规定值(一般为10%)时的最大真实应变值。也就是 说,当指示应变值大于真实应变值的10%时的真实应变值, 即为应变片的应变极限
当被测试件的线膨胀系数βg已知时,通过选择敏感栅材料, 使下式成立
t K ( g e )
即可达到温度自补偿的目的。
αt敏感栅材料电阻温度系数
优点:易加工,成本低, 缺点:只适用特定试件材料,温度补偿范围较窄。
(2) 双金属敏感栅自补偿应变片
敏感栅丝由两种不同温度系数(一正一副)的金属丝串接组成 选用两种具有不同符号的电阻温度系数,
经推导得:
r n (n 1) 2l (1 ) R 0 R K K0 r x n (n 1) l0
n——直线部分栅丝的数目;
n-1——弯角部分的个数。
可见 K0 K,即应变片存在横向效应使应变片的灵敏 度系数小于电阻丝的应变灵敏度系数。
(4)镍鉻铁合金:疲劳寿命要求高的应变片; (5)铂及铂合金:高温动态应变测量. 基
底:将被测构件的应变不失真的传递到敏感栅上的中间介质, 0.03 ~0.06mm,绝缘要好、抗潮、耐热、随外界温度变化的变形小; 覆盖层:粘贴在敏感栅上部的保护层; 引出线:与外电路连接的金属导线, 通常取直径约0.1~0.15mm的低阻镀锡铜线.
电阻应变片的应用特点
1.5 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温度误差产生原因
( 1 )电阻的热效应。即敏感栅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引起的 误差,当环境温度变化△t 时,敏感栅材料电阻温度系数 为αt,则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为
温度 误差
R t t R 1
(2)试件材料的线膨胀引起的误差。当温度变化△t时, 因试件材料和敏感栅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应变片将产 生附加应变(拉长或压缩),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l F
导线两端受到力F作用时
l dl S dS d
将上式取对数再微分,则引起电阻值变化dR:
dR d dl dS R l S
dS dr 因 S r , S 2 r
2
dr dl l (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r
式中
由材料力学可知:

4>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半导体应变片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 材料的压阻效应。所谓压阻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在某一轴向受外力 作用时,会暂时改变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因而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机构, 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
半导体应变片受轴向力作用时, 其电阻相对变化为
d dR R (1 2 )
温度对应变片特性的影响还有(次要因素): 影响粘合剂传递变形的能力; 过高的温度使粘合剂软化而使其完全丧失传递变形的能力
单丝自补偿法 自补偿法 温度补偿 方法 线路补偿法 热敏电阻补偿法
组合式自补偿法
电桥补偿法
(1)单丝自补偿应变片
由以上分析可知,要使应变片在温度变化时热输出值为零,则
t
Rt / R t t ( e g ) t 0 K K
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
1.1 电阻应变片的组成结构
金属电阻丝(敏感栅):转换原件,由高电阻率的金属丝制成 直径为 0.01~0.05mm,排列成栅网状,面积一般3~10mm2,阻值60~150欧; 敏感栅常用下列材料制成: (1)康铜(铜镍合金):最常用; (2)镍 鉻 合 金 : 多用于动态;
(3)镍鉻铝合金:作中、高温应变片;
横向效应(transverse effect)
如图,若将应变片粘贴在单向拉伸试 件上,这时各直线段上的金属丝只感 受沿其轴向拉应变 εx ,故其各微段电 阻都将增加,但在圆弧段上,沿各微 段轴向 ( 即微段圆弧的切向 ) 的应变却 并非是 εx 。所产生的电阻变化与直线 段上同长微段的不一样,在θ=90°的 微弧段处最为明显。由于单向位伸时,除了沿轴向(水平方向)产生 拉应变外,按泊松关系同时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负的压应变εy(=- μεx),因此该段上的电阻不仅不增加,反而是减少的。 而在圆弧的其他各微段上,其轴向感受的应变是由 +εx 变化到 εy的,因此圆弧段部分的电阻变化,显然将小于其同样长度沿轴向安 放的金属丝的电阻变化。 由此可见,将直的金属丝绕成敏感栅后,虽然长度相同,但应变 状态不同,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变化较直的金属丝小,因此灵敏系数 有所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