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激活音乐”
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音乐教育

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音乐教育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每个地方独特的宝藏,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地方特色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教育。
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来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背景。
通过学习和演奏本地的传统民族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音乐的平台和机会。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引入本地的传统民族音乐,让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演奏这些音乐作品。
通过演奏传统民族音乐,学生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技能,还可以培养学术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有美妙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还有着深厚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民族音乐,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领略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也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互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正在相互融合和交流。
通过引入本地的传统民族音乐,我们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文化,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跨文化交流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经验,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地方特色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打造以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供学习音乐的平台和机会,丰富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音乐教育将为学生带来更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同时也为地方特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用文化激活音乐”——文化视角下的高师扬琴教学

Cu t r l r pe t et a h ng t a h r u cm e lu a pe s c i e c i e c e sd li r v
yu Pa n
(et l hn om l nvrt,colfMui, hnHue 4 0 7 ,hn ) C n a C ia r a U i sy Sho o s Wu a , b i 30 9 C ia r N ei c
化积淀 、 民族文化审美来建构和理解扬琴的文化特征 。 张志远
在《 国扬 琴 教 与 学 》 中 中提 出 , 了解 不 同地 域 的音 乐 风格 , 要 了 解 中 国扬 琴音 乐 的 丰富 性 和 多样 性 , 强 民族 意识 , 增 以中 国传 统 的音 乐 文 化 为底 蕴 , 应 新 世 纪 世 界 音 乐 文 化发 展 的需 要 。 适
K y w r sc h r1 r n ;u u a a c m l i ;u ua a s e c d l me t c ig e o d : ua o  ̄ s c h r c u ua o c h rl et t ; u i re hn u i l tn h i c a
从 当今 发 达 国 家 的音 乐 教 育 来 看 , 已经 不 把 美 育 、 术 作 技 为 音 乐教 育的 目标 ,音 乐 教 育 的 目标 主 要放 在 文 化 及 人 的 发 展 上 “, ]当代 人类 学 的 基 本 思 想 也 是 将 音 乐 作 为 文 化 来 定 位
1 文化 脉络 中的扬琴
文化 脉 络 中的扬 琴 , 指从 扬 琴 及 其 音 乐 的文 化 渊 源 、 是 文
用于一定的音乐文化本体 ,使音乐教育 自身呈现深刻 的文化
意义 与 精 神 内涵 _。通 过 以上 论 述 , 们 可 以看 出 , 乐 教 育 2 ] 我 音 在传 承 文 化 中 的重 要 作用 。 过 来 , 是 丰 富 的文 化孕 育 了多 反 正
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音乐教育

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音乐教育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情感和文化的载体。
传统民族音乐是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了民族的情感、历史和传统。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愈发珍贵,使得许多地方开始重视并利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音乐教育。
本文将以此为话题,探讨如何利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音乐教育。
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是独特的,反映了该民族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这些音乐作品通常通过口头传统或书面传承,在其中融入了民族的语言、习俗和文化。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结晶,它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不同的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音乐形式,如藏族的藏戏音乐、蒙古族的长调歌谣、彝族的芦笙舞曲等等,这些音乐丰富多彩,充满了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方特色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地方特色音乐教育是指根据地域和民族特色,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开展适合当地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音乐教育活动。
地方特色音乐教育旨在传承和弘扬本地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当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它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还可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塑造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地方特色音乐教育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地方文化正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同化,地方特色音乐教育可以帮助本土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
通过地方特色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音乐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本地区文化的热爱,推动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传统音乐文化是地方特色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向学生传授本地传统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接触到当地的传统音乐艺术。
学校可以邀请当地音乐家和艺术家来学校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的讲解和表演,通过现场的展示和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音乐与文化的交融打造一场精彩的音乐节

音乐与文化的交融打造一场精彩的音乐节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音乐节作为音乐与文化的交融体现,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享受,更能够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文化的交融如何打造一场精彩的音乐节。
首先,音乐节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必然与当地的文化密切相关。
在策划音乐节时,组织者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到音乐节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中国的音乐节中,可以加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筝、二胡等乐器的演奏,或者邀请中国传统音乐家进行演出。
这样不仅能够展示中国的音乐文化,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次,音乐节还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来展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国际音乐节中,可以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和乐团进行演出,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比如,可以邀请非洲鼓乐团、拉丁乐队、印度舞蹈团等进行演出,让观众在音乐的熏陶下,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此外,音乐节还可以通过舞台设计、服装表演等方面来展示音乐与文化的交融。
舞台设计可以根据音乐的风格和主题进行布置,营造出与音乐相符的氛围。
服装表演可以选择与音乐风格相符的服装,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精美的服装设计。
这些细节的处理,能够让音乐节更加精彩,也能够更好地展示音乐与文化的交融。
此外,音乐节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论坛、工作坊等活动,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音乐论坛可以邀请音乐家、学者等进行讲座和交流,让观众了解音乐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工作坊可以邀请音乐家进行现场教学,让观众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度,也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与文化的交融。
总之,音乐与文化的交融是音乐节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将当地文化融入音乐节、展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舞台设计和服装表演等方面的处理,可以打造一场精彩的音乐节。
中国传统“大”文化融入音乐“小”课堂

中国传统“大”文化融入音乐“小”课堂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如何将中国传统的“大”文化融入音乐的“小”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当前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传统“大”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大”文化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戏曲、绘画、书法、舞蹈、民间乐器等,这些文化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民俗、传统思想和审美情趣。
在音乐教育中,将这些“大”文化融入“小”课堂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他们的音乐修养和审美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深厚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学习民间音乐、古代乐曲和传统音乐器乐等形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通过学习不同地域的特色音乐、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不同流派的音乐表演形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包容的,融合了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在音乐教育中,可以介绍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乐器演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
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的形式,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和地域特色,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意识。
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和乐器演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培养他们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形式特点、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培养他们的音乐品味和创造能力。
可以通过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民间音乐活动、音乐节庆、音乐表演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音乐的魅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以文化为源实施音乐人文性教学

以文化为源实施音乐人文性教学
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社会风气逐渐青春化,人们对于文化底蕴以及传统价值
的关注度逐渐减少,导致了青年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等传统文化的认知较浅,这也影响到了
音乐课的教学。
因此,将文化作为源头,实施音乐人文性教学变得越来越迫切。
其次,音乐课也可以将现代音乐同传统音乐相结合,让学生从中可以领悟到文化在不
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与传承。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和研究音乐历史的过程来体验音乐的人文性,特别是让学生了解音乐家以及作曲家背景故事,从而领悟作品内在含义的本质。
当然,还有更好的方法来实施音乐人文性教学。
比如说,利用音乐音效进行人文研究。
例如,通过琵琶演奏处理器让学生了解背景故事,并将它与音乐欣赏相结合。
通过这种体
验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与认知上双重升华,确保他们会更加关注自己学习所涉及的文
化和音乐内在涵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而人文
化的提升也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领悟与喜好。
在以文化为源的教学理念中引
入人文性教育,则会使音乐教育更加丰富有味,更加富有文化内涵,也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音乐成为更加纯粹、真实、有力量的艺术。
传统文化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及思考

传统文化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及思考在现代音乐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愈加普遍,这种现象凸显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的结合和传承的重要性。
在音乐创作中,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艺术表达与基础。
如何更好地运用传统文化来创作音乐,是创作者们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运用方式在音乐创作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方式是多样的。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对古代文化和乐器的追溯和借鉴。
比如,利用民乐中古琴和丝竹器等特色乐器来创作音乐,将现代电子元素与传统乐器相融合,它能够使音乐拥有新的鲜活元素,具有更强烈的文化魅力。
另外,艺术家们也会从传统文化中搜寻灵感,将其中一些神话传说或传统故事融入音乐中。
例如,周杰伦的《稻香》就以中国农民生活为创作主题,而他与亿万电影迷们所喜爱的电影《功夫》中,则融合了中国功夫文化的元素来创作音乐,以此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二、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传统文化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象征。
在音乐创作中,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创作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加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有助于培养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使其在流行音乐中重新焕发生机和生命力。
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味、乏味的音乐创作因此更有意义。
在翻唱曲目时,有些歌手特别注重原唱的音乐创作情况,以此来寻找自己演唱该曲目的灵感和创作元素。
如当代著名歌手李宇春,她的翻唱曲目大部分都富含着各种传统音乐元素,每一次演唱,她都会添加一定的自己的音乐元素进去,令该曲目更加的生动、自然、贴合其时代背景的主题。
三、当前的音乐创作与传统文化目前,许多创作者在音乐创作中,更为注重可听性和新颖性,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这种情况使得许多音乐作品缺乏传统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更难被后人记住与传承。
因此,在今后的音乐创作中,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音乐创作的结合,将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音乐创作中,创作出具有古风和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不仅能够让音乐更加有内涵和深度,还能为国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让音乐在文化中绽放

让音乐在文化中绽放文化孕育了音乐,而音乐传承着文化。
音乐教育是弘扬音乐文化的主阵地,其人文学科属性的体现,来自于与其他文化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与文学、历史、建筑、美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互生关系,还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音乐教育理念和方式,寻求有效音乐教学的有力途径。
标签: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新课程标准》在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指出:“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偏重于乐理知识和唱歌教学,注重了音乐本位,却忽略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交融,限制了学生对生命和自然的原始激情和敏感体悟。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
用“文化激活音乐”,让音乐在文化中绽放。
一、音乐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一)音乐是流转的文学音乐以文学为蓝本,更赋予其情感和精神的升华,此类音乐作品数不胜数。
音乐与中国文学密不可分,中国诗词,声调音韵抑扬顿挫,在平仄交错中形成音乐的旋律之美,诗词长短不同和格律的运用又显示着节奏之美,尤其唐诗、宋词,以吟唱方能体验其意境。
《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清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名唐诗中“粼粼碧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的诗句来。
(二)音乐是灵动的画面中国的绘画讲究“以形写神”、“形神兼顾”,其线条、造型、色调和意境,都显现了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
音乐与美术的意境竟是那样的相近,听《高山流水》眼前就是一幅水墨画,深邃而幽远。
故有“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之说。
(三)音乐是流传的历史音乐折射出人类历史的进程,它从悠久的历史画面中透射出各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历史的每个发展时期都有音乐的足音。
音乐就是历史文化的镜子,她丰厚着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文化激活音乐”
作者:王淮生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11期
摘要:在民族器乐教学中,扬琴教学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对民族器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中的文化,在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中的情感。
关键词:文化内涵;扬琴教学;扬琴
一、扬琴的文化内涵
想要了解扬琴的文化内涵就必须从它的起源、历史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出发。
扬琴最早起源于西方,首先是由萨泰里琴传入中国,然后再经过改造并融入中国的民族审美,最后才产生的扬琴。
扬琴在我国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它具有自己的优势,既是民族与世界的统一,又是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因此,扬琴在我国民族乐器中是典型代表。
二、文化视角下的扬琴教学
1.扬琴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树立的指导思想就是教学观念。
在进行扬琴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协调技能训练和文化内涵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扬琴的技巧,还要合理地利用其有关的文化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只有在了解音乐中富含的文化内涵后,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2.扬琴的教学内容
扬琴特有的曲目具有多样性特点,因此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加强利用这一特点,将扬琴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在注意扬琴发展动向的同时改善扬琴的教学内容。
首先,对于扬琴曲目的教学,教师应该注意不仅要传承传统的曲目,还要联系实际生活,创造出新的生活题材,这样学生既可以对扬琴的发展历史有全面的了解,还有利于将现代生活、社会文化进一步融入扬琴音乐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中的内涵。
而后,因为扬琴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风格的民族文化,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不同文化风格。
3.扬琴的教学方法
对于扬琴的教学方法,教师处于一个重要的引导地位,可以将原有的课堂教学与加强学生对其文化内涵的理解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对扬琴相关资料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扬琴和民俗
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扬琴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如启发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同时,还能在文化的融入中增加学生的求知欲。
在扬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扬琴技能的训练,又不能忽略加强对其文化内涵的灌输和教育,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用文化激活音乐,从而促进扬琴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赵香玲.扬琴教学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2011(06).
编辑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