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教育概况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作者:徐永斌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7期在素有“大豆之乡、北国粮仓、矿产摇篮、古道驿站”美誉的“边外七镇”之一的嫩江县,坐落着一所倍受社会关注、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嫩江县职教中心学校。
建校17年来,学校积极创新实践“中职学历、成人学历教育、社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职成教育办学模式,创办农民培训和社区教育特色服务体系,逐渐探索出一条“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兴校富民”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一、依托地方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紧靠经济前沿办学,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教育教学要有新局面、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的要求,确立“德育与智育并重、知识与技能兼得、升学与就业双收”的办学指导思想,设置农牧类、机械类、管理类等中职、电大开放教育共42个专业。
致力培养专业技能过硬、职业素养良好、懂经营善管理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为学生走向成才、获得成功铺路搭桥。
学校采取以思想教育引领教师精神、以科研为动力促进教师发展、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推动教学改革三项措施,突出政府统筹、构建职教网络、服务三农的办学特色,精管理、优质量、创特色、树品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被誉为学生就业创业、农民增收致富、市民素质提高的摇篮。
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构建多元办学的格局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学校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主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由单科职业课程向综合职业课程转变,由学科性职业课程向能力本位职业课程转变。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管理,以成型、成人、成才为主线,以严抓、严管、严惩为手段”的规范化、科学化、立体式、阶梯式的德育体系,加速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的形成。
二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研发、应用自编校本教材。
青少年活动中心简介

青少年活动中心简介
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邹越
嫩江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隶属教育局。
中心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2510万元,教职工14人。
中心设有教育教学活动室、多媒体演艺及学术报告厅、体育多功能活动室、有氧健身活动区等,大小房间
共29个,可同时容纳近1500人参加活动和培训。
中心主要职能为负责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外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组织未成年学生参加特专长教育培训、承办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民青少年健身活动。
中心通过开展书法、美术、围棋、乒乓球、跆拳道、声乐、舞蹈、口才等培训班,特色教育逐步开展。
同时,中心开展有氧运动、力量器械运动、动感单车运动、跑步机运动、体操运动等,成为全县青少年儿童健身娱乐、陶冶情操的重要活动场所。
中心每年组织辅导员向各学校“免费送课100节活动”;各校推荐的“免费优秀生”可在中心任选科目、任选老师参加培训和活动;每年六一、元旦开展体育、文艺和“参观、体验中心一日行”活动。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云龙村为例

一
种 。学龄前 留守儿童需要母亲的生活照顾和情感关怀 , 但
在单亲监护模式和老人漠不关心的情况下 , 很大程度上会在 生活和教育方式方面 出现偏差 , 给他们 日后 的成长 和教育埋 下 隐患 。 2 . 隔代抚养 隔代抚养是指 由祖辈来对孩童进行监管和照顾 , 这对 身 体状况较好 的老人来说 尚且可能 。然而 , 云龙村 学龄前 留守
首先 , 老人们 更多是保证 孩童 的吃饱 穿暖 , 这也是老人 做 的最 多的事情 , 而不太会注重或者说 没有能力 去处 理孩 子 的营养搭配等身体发展所需要注意 的问题 。其次 , 老人们 年 老体 衰的身体在 承受了 田间劳作后 , 还要 给孩子洗衣 做饭 、 做 家务 , 难 免有所忽视 , 如不 能及 时地清洗 孩童 的衣服 。限 于身体状况 , 老人在孩子的生活照顾方面往往顾忌不了那么 多, 甚至有些照顾 的事情会选择能省则省 。
这样 母 亲 在忙 家务 时 就不 必担 心 她在炕 上 玩耍 时摔 伤 自 己。听话 的小钰玩久 了也会想与母亲在一起 ,பைடு நூலகம்用喊叫来 表示 不满 。母 亲听 到喊 叫“ 信 号” 会解 下绳子 系在 自己身上 背着 小钰 , 这样 她可 以空 出双手来做家务或 辅导大女儿读 拼音 、 算数 ……
[ 作者简 介] 李三辉 ( 1 9 8 9 一 ) ,男 ,硕士研 究生,研 究方 向为社会学理论 、农村社会 学。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 , 农村 的剩 余劳动力 大规模地 向城 市转移 , 在此背景下 , 农村 社会 出现
了一 系列 问题 , 学龄前 留守儿童的教育 问题 就是其 中之一。
小钰母 亲说家 里是两个女儿 , 丈夫 在外打工 , 由于 重男
圆梦--记嫩江县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宋保华

圆梦--记嫩江县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宋保华
丁重阳
【期刊名称】《黑河教育》
【年(卷),期】2001(000)006
【摘要】@@ 在嫩江县,有一位对教育事业有着难舍难分情结的好校长.每每提起他,人们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敬佩他俯首耕耘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敬佩他献身教育三十载不悔的敬业精神;敬佩他谦逊好学、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敬佩他坦荡宽广、正直无私的品格.他,就是嫩江县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宋保华.
【总页数】1页(P4)
【作者】丁重阳
【作者单位】嫩江县教育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命在教育中闪光--记嫩江县新胜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王常彦
2.碧血丹心绘春秋--记嫩江县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冯锐
3."忠诚教育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记嫩江县铁东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仁山
4.无悔人生——记嫩江县伊拉哈中学
校长、党支部书记徐永斌5.严谨认真做校长一丝不苟办教育
——记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二中学校长谢红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东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东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环境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东北的资源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书本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习中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问题,资源枯竭→产业转型问题,环境污染→经济发展等问题,渗透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将来会越来越多地面临和解决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探究,为承担历史和社会的责任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东北农业发展基本概况,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及工业情况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同学们,知道哪里的“二人转”最出名?(东北;近几年,因为赵本山的出名,小沈阳的火爆,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了“二人转”。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了解东北)。
2、为什么人们习惯上把东北称为“白山黑水”?3、“东北三宝”又是指什么呢?(二)新课讲解:人人都说,去东北就一定要看“二人转”。
同学们,那你知道东北在哪里呢?1、[展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东北”的位置和大致范围;[学生活动](1)说一说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2)说出东北地区主要山脉的名称及走向、平原的名称及位置。
(3)流经东北地区的主要河流有哪些?为什么将其东北角的平原称为三江平原?(4)说一说东北地区气候的主要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点?[师生总结]东北位于我国东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通常被人们称为“东北三省”,主要地形区为东北平原、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
浅析清末民初呼伦贝尔教育的情况与特征论文

浅析清末民初呼伦贝尔教育的情况与特征论文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
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
东邻黑龙江省,西、北与蒙古国、俄罗斯相接壤,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地带,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23公里的边境线。
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之和。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清末民初呼伦贝尔教育的情况与特征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清末民初呼伦贝尔教育的情况与特征全文如下:呼伦贝尔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众多、人口稀少、区域广袤、地处北陲、毗连沙俄、地位重要。
清时,直属于黑龙江将军管辖区域(或称防区),民国建立后,以县治的形式继续隶属于黑龙江省.清末民初,在传统“旧学”和新式教育的双重作用下,呼伦贝尔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边疆教育之路。
有关这一领域,目前学界还没有专题论述,学者往往是在论述蒙古、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等少数民族教育问题时兼有提及,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性。
本文依据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对清末民初呼伦贝尔教育状况与教育的特点进行梳理,涉及的时间范围在清末至1931年期间,地理范围主要是大兴安岭(亦称内兴安岭)以西地区。
一、清末民初呼伦贝尔教育的状况清末民初呼伦贝尔的教育形式,大体有学校教育、私塾教育、寺庙教育、俄侨教育四种类型。
下分述之:(一)学校教育早在康熙年间,依照清政府“诸满洲诸佐领下,每岁各选幼童一名,教习书艺”[1]的指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在墨尔根城(将军府所在地,今嫩江县城)设立满文学堂,招收新满洲子弟入学读书。
此后,黑龙江各城先后设立官学。
相对黑龙江其它地区,呼伦贝尔官办教育的起步更晚。
至光绪八年(1882),才创立岭西呼伦贝尔地区的第一所官办学堂。
“副都统公署始建文庙附设校舍二所,设学官一人。
由副都统就无品级笔帖式拣用,以三年为任期。
我的家乡是嫩江

我的家乡是嫩江
上个周末,爸爸妈妈允许我上网玩一会儿。
我开心的在电脑上打开了qq。
哇,好几个头像在闪烁。
哈哈,同桌居然昨天在qq上问我家庭作业是什么,看来我想帮你也来不及了!
这时,一个新加的好友叫做吉林小天使的网友看见我上线,便与我聊了起来。
她问我:“你也是吉林人吗?”我说:“不是,我是黑龙江嫩江县的”谁知她看了我的信息,马上发回一个张大眼睛的吃惊符号,说道:“黑龙江的县城都微机联网了?”她接着又问我:“你真是黑龙江的吗?”我就有点生气了,问她:“我们这里的农村都能上网了,我骗你干啥啊?”接着,我便将家里的县志介绍嫩江县的一些情况跟她说了:我的家乡嫩江县历史悠久,是著名的“边外七镇”之一。
是全国著名的麦豆生产基地、“中国大豆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素有“北国粮仓”之美誉,草原资源居全省第二位。
现已发现铜、金、钼、铁、钨、锌、镍等金属矿产62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首位,全国第三;非金属矿产30多种,珍珠岩储量居东北之首,大理石储量居全省之首,被誉为"地质摇篮,矿产之乡"。
看了我流畅的文字表达,“听”了我不无自豪感的详细
介绍,吉林小天使跟我说,如果不是因为和我聊天,她真的不相信我们黑龙江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她真的改变了对这里的看法。
我感觉我今天的聊天是很有意义的。
今后我要用一切办法向所有希望了解嫩江的朋友,宣传我可爱的家乡,我会永远骄傲地告诉大家:我是嫩江人!
嫩江,你是我的骄傲!。
扎赉特旗概况

扎赉特旗基本情况简介1、社会经济状况扎赉特旗总面积11155平方公里,总人口39.9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旗共辖7个镇、3个乡、3个苏木和1个乡级国营种畜场,196个嘎查村、684个自然屯。
全旗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3000元和8400元。
2、地理状况扎赉特旗位于兴安盟东北部,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嫩江右岸,全旗总耕地面积510万亩,其中,水田22万亩、水浇地150万亩,有201万亩耕地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主产玉米、水稻、大豆、绿豆等作物,是全国重要产粮基地。
全旗草牧场面积598万亩,2013牧业年度,全旗家畜总数达234万头只,生猪存栏77.4万头。
绰勒水利枢纽下游内蒙古灌区项目建议书已获立项批准,项目可研已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规划灌溉面积41.02万亩。
扎赉特旗工业发展有了良好起步,境内已有山水、雨润、博源、保安沼农工贸甜菊糖厂等企业落户,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的绰尔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20家,全旗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5家,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13.61亿元。
全旗已探明蕴藏铁矿石、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煤、钼、铅、锌、铜、油砂等10余种矿产。
大理石估算储量3.21亿吨,石灰石估算储量4.28亿吨,花岗岩估算储量4.725亿立方米,在图牧吉镇已探明油砂储量1.17亿吨。
大庆石油管理局在努文木仁乡三家子村沿嫩江地带发现5.5米厚含油岩层。
扎赉特旗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绰勒水库、大小神山、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杨树沟等众多景区,50多个旅游景点,是度假、观光的旅游胜地。
扎旗旗委、政府按照“神山圣母文化、临水休闲养生、草原回归自然、湿地珍禽观赏”的旅游特色理念,加快推进神山旅游区等“八个旅游区”、绰尔河沿线旅游带、金界壕遗址旅游带“两个旅游带”和音德尔镇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主动融入阿—海—满黄金旅游线路和乌兰浩特至阿尔山特色旅游带,全力推进生态旅游文化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嫩江教育发展分析
嫩江县教育系统中小学校和单位有38所,其中包括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心幼儿园、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
中小学在校生39351人,教职工3217人。
几年来,嫩江教育工作本着打造标准化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实现城乡一体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把整合教育资源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强力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全面打造标准化学校,有效地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资源整合,初见成效。
我们规划并开始实施在县城构建5个教育功能区、靠近农场的农村学校向农场整合,在乡镇构建18个教育功能区教育资源整合工程,集中办标准化学校及幼儿教育,十一五期间学校总数由原来的176所学校整合为38所(包括新建特殊教育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
学区建设与“三优”文明城建设、社区建设、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公园绿地、紧急避难场所、安全疏散场地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使用、资源共享,做到功能先进,配套服务设施齐全。
伴随着资源整合的实施,全县的社会环境和学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我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2007-2010年新建教育基础设施投资2.95亿元,完成了第四小学、第六小学合并异地新建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第二小学、第二中学原址扩建项目、职教中心实训楼工程、伊拉哈中学食堂宿舍楼工程、运动场塑胶跑道改造工程,新建校舍面积58800平方米;第三小学与第五小学合并异地新建工程、第二中学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中,建设总面积54186平方米,预计2011年9月份投入使用;正在进一步论证第一小学、职教中心、第三中学扩建工程、第一中学校园整体迁移重建和铁东学区新建规划。
同时,为了能使残疾儿童获得受教育权利、实施素质教育而新建了特殊教育学校,为了开展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学生校外活动,建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
农村以中心乡镇为依托正在规划建设18个学区。
目前,嫩江县城乡共有学校38所(含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中心幼儿园),教育正逐渐实现均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全县农村小学在校生比例已由2000年的70%变化到2010年的38%;农村初中在校生比例由2000年的62%变化到2010年的36 %。
农村适龄儿童转入县城就读达10483名。
伴随着资源整合的实施,全县的学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嫩江教育步入了大发展的轨道。
通过教育硬件资源和教育人力资源的双重整合,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
特殊教育从无到有,学前三年教育率达85%,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扩大,毛入学率达62.5%,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据统计,2006年开始将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配额到校,农村与城镇学校最低录取分数段相差45分,到2010年缩小到6.2分。
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初中结业、毕业考试优秀率保持在86%以上。
高考成绩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2010年本科上线率达59.8%。
教育发展,经济腾飞。
三年来,我县的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坚持黑龙江省西北部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定位,按照县城整体规划,围绕五大学区建设住宅,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进城购房定居,推动了土地流转,从而使农村土地集中到少数农户中,通过连片种植和高科技含量的机械化作业,又相应的推进了场县共建的速度,提高了土地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进城的农民又为我县工业产业化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农村闲置的国有资产校舍又作为农机合作社、农村办公、业余学习和文化娱乐场所而被充分利用。
依靠学区布局优化和校园经济的拉动,还促进了房地产开发、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通过全县各教育功能区的建设与完善,为市民提供了健身休闲场所,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依靠学区布局优化和校园经济的拉动,推进了我县农业集约化、工业产业化、人口城市
化的进程,有效的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近20亿元。
县委、县政府又将校园经济拉动的新增收入投入到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有效地破解了“发展教育资金短缺”的难题。
教育资源整合为嫩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嫩江教育的发展也为嫩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