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的竞争策略
《网络经济学》备考资料

《网络经济学》(全校任选课)复习提纲(2016年6月)第一章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概述一名词解释网络经济二简答题1 网络经济给当今社会经济系统带来哪些方面的变化。
2 网络经济的特征。
3 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分析网络经济的内涵。
第二章数字产品及其供给一名称解释数字产品数字化产品网络外部性摩尔定律正反馈机制负反馈机制临界点临界容量赢家通吃转移成本锁定路径依赖安装基础二简答题1 网络经济中信息与数字产品的边界如何确定。
数字产品是被数字化的信息产品,信息内容基于数字格式的交换物。
2 数字产品的物理特征如何。
3数字产品的三大规律是什么。
4 数字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哪些特点。
5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6 数字产品的供给曲线如何,如何理解其经济内涵。
7 分析网络经济正反馈中的市场均衡(图示分析),说明为什么网络经济下不是价格影响供求,而是供求对价格产生更大影响。
8 图示说明某种数字产品的正反馈发展过程。
9 分析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对产品市场、网络企业、政府行为等产生的影响。
第三章数字产品需求一名词解释梅特卡夫法则(定律)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或网络效应)直接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互补产品软件—硬件范式二简答题1 网络外部性的特征.2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3 数字产品的价值如何构成。
4 数字产品在网络外部性影响下的需求曲线如何。
5 数字产品的需求函数及需求曲线图示如何(理解其经济含义)。
第一-- 三章选择题1. “网络经济学”对网络产业中广泛存在的___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A. 外部性B. 锁定C. 转移成本D. 企业战略正确答案: [A ]2 ____突出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即网络化特征(Networks)。
A. 网络经济B. 工业经济C. 农业经济D. 后工业经济正确答案: [A ]3 从本质上说,数字产品本身就是____——经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而信息则包括任何可以被数字化的事物。
A. 数字产品 B. 信息 C. 信息产品 D. 产品正确答案:[B ]4 信息产品侧重于讨论产品的信息内容及其特点,而____则强调其数字化的存在形式以及因此而引致的一些特性。
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

1蜜蜂比狮子重要
当力量逐渐远离中心,竞争优势属于那些知道如何拥抱分散的控制点的人。
2级数比加法重要
当人与物之间的连线数目增加时,这些连线造成的效果会呈倍数增加,所以初期的成功不会自我设限,而会自我滋长。
3普及比稀有重要
当制造技术已臻完美,副本可以大量流通时,产生价值的是普及性而非稀有性,改变了传统的商业定律。
4免费比利润重要
当资源变得充裕,慷慨可以孕育财富。
追求免费,提前迎接无可避免的价格滑落,而且运用唯一真正的稀有资源――人们的注意力。
5网络比公司重要
当网络吸纳进所有的商业,一家公司的主要焦点从尽可能扩大公司本身的价值,转移到尽可能扩大网络的价值。
除非网络存活下来,否则公司也会跟着灭亡。
6造山比登山重要
当新的速度加快,放弃高度成功的事业或项目以避免它最终过时,遂变成最困难但重要的任务。
7空间比场所重要
当实质上的邻近关系(场所)被不分何物、何时、何地的多重互动关系(空间)所取代,中介者、中间人及中等利基(指获利的基础)市场的机会将大幅扩张。
8流动比平衡重要
当激扰及动荡成为商业的常态,最有用的生存策略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持续混乱,我们称之为“创新”。
9关系比产能重要
当无形胜过有形,软件胜过硬件,最强而有力的科技是那些强化、放大、延伸、增加、革取、唤起、扩充及开展各种关系类型的科技。
10机会比效率重要
提升机器的效率可以致富,但在无效率之中发掘和创造机会可以产生远大于此的财富。
财富无处不在。
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

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摘要】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是指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概述,包括公平竞争、效率竞争、创新竞争、协作竞争和诚信竞争原则。
接着阐述了这些竞争原则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公平竞争原则要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遵守规则,确保市场公平公正;效率竞争原则强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竞争原则指引企业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协作竞争原则强调企业间合作共赢;诚信竞争原则要求企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结尾部分强调了网络经济竞争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应用这些原则的建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网络经济发展。
【关键词】网络经济、竞争原则、公平竞争、效率竞争、创新竞争、协作竞争、诚信竞争、重要性、建议。
1. 引言1.1 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概述公平竞争原则是网络经济竞争的基本准则,它要求各个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规范,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效率竞争原则强调在网络经济中,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是竞争的关键,只有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经济主体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优势。
创新竞争原则强调在网络经济中,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附加值,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协作竞争原则强调在网络经济中,不同经济主体之间需要进行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博弈,通过合作共赢来提升整体市场的竞争力。
诚信竞争原则强调在网络经济中,经济主体要坚守诚信原则,遵守合同,遵守市场规则,保持良好的商业信誉,推动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对于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至关重要。
只有在竞争原则的引导下,网络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各个经济主体在参与网络经济竞争时,应当牢固树立竞争原则意识,遵守相关规则和规范,共同推动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2. 正文2.1 公平竞争原则公平竞争原则是网络经济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
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策略与政府政策研究

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策略与政府政策研究网络经济正在以令人惊奇的态势和发展速度进入我们的生活,由此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机构、生活和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已经成为人们注目和讨论的焦点。
今天,如何将网络经济及其相关的部分作为一个有机的经济系统加以理解,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正是作者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努力实现的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工具,在现有的网络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关Internet和网络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策略与政府政策的解释框架,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洞察网络经济的经济学本质,为在新经济时代作出正确的市场战略和政府决策奠定一定的经济学基础。
全文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数字产品特点及其定价,主要分析了数字产品的七个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数字产品定价的经济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第二章网络外部性及其对市场的影响,首先介绍网络外部性的定义,分析网络外部性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并在讨论网络外部性内涵的基础上,对网络外部性进行经济学分析,包括它对需求曲线、收益变化、规模经济的影响,从需求方和供给方的角度分别探讨网络经济中被广泛关注的正反馈动态经济过程。
最后对网络市场的特征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定价策略,主要论述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问题。
首先从数字产品的成本特征入手,阐述数字产品的成本特征对其价格形成的重要影响;然后着重分析产品差异化与差别定价的关系,指出产品差异化是进行差别定价的基础,是整个定价策略的关键。
在价格歧视的一般分析中,主要探讨价格歧视的产生条件、运行机制以及类型。
在接下来对定价问题的深入分析当中,主要阐述套利的概念及其解决方法,两段收费的运用,独立产品和关联产品的捆绑销售策略以及质量选择问题。
第四章买卖双方的锁定策略,主要阐述在网络经济下购买者与销售者各自的锁定策略。
首先深入分析转移成本的概念,转移成本与锁定的关系以及安装基内容摘要础的概念。
进而分别论述买卖双方的锁定策略。
网络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网络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战略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互联网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来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并取得成功。
互联网企业需要明确定位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互联网经济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特色和独特价值,才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可以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用户,或者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互联网企业需要精准的营销策略。
在互联网经济下,市场细分非常细致,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细分群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渠道进行精准定向广告投放,以提高广告的转化率。
互联网企业还需要关注用户的口碑和社交网络影响力,通过社交营销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户粘性。
互联网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互联网行业变化迅速,技术发展也非常快速,企业需要不断跟上潮流,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产品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互联网企业还需要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在互联网经济下,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用户在互联网上的选择非常多,企业需要通过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良好的售后服务等方式来提升用户体验和留存率。
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等方式来提升服务质量。
互联网企业还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互联网企业需要通过品牌建设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还需要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曝光度,吸引更多用户和客户。
互联网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需要考虑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注重创新和改进,着重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战略,互联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网络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战略解析

网络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战略解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互联网企业通过创新、营销、合作等方式来竞争,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本文将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出发,对网络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进行解析,并针对不同的竞争策略提出对应的建议。
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战略1. 创新战略针对创新战略,互联网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竞争策略:- 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 借助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 不断完善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
2. 成本领先战略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互联网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
针对成本领先战略,互联网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竞争策略:- 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 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借助互联网技术,降低营销成本,提高销售效率;- 优化组织结构,降低管理成本。
3.差异化战略在互联网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差异化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策略。
互联网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针对差异化战略,互联网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竞争策略:- 注重产品设计,提升产品特色,吸引消费者;-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基于大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个性化推荐商品。
4. 合作战略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企业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可以通过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互联网企业可以选择合作伙伴,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针对合作战略,互联网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竞争策略:- 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与供应商合作,共同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与其他企业进行市场合作,共同拓展市场份额。
5. 国际化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互联网企业也面临着全球市场的竞争。
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化战略,进入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
综合分析以上就是网络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战略解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竞争策略对应不同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
网络经济的运行模式与竞争策略

的 能 力 的极 限 。通 常 7年 相 当于 因特
理 论 提 出 了 严
( ) 三 网络经济具有不 同于传统经 网时 中的 1 。在 因特 网时 ,每 3 5 年 ~ 年就是一个 网络经济时段 。一种产品 所谓 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 在 3 5年里就会 达到主流饱 和状态 。 —
大的冲击 , 其 需求阻碍供 给 ; 尤 又是摩擦力 , 表现为制 时代对 比如下 :
是 对 企 业 的 运
网络 经济 与 传 统 经济 时 代 的对 比
作 机 制 和竞 争
策 略 提 出 了 迫
时 代 农 业 经济 工 业 经济
后工 业经 济
延续时间 ( 1 年 3 5 0 -00 - 350 - 0
3 ~0
交互 速 度 【 里 、 J 英 时 3 5( 力 ) - 人 3 ( 车 ~ 车 1 -0 马 汽
35 0 r 机 ) - 0 飞 3 50 - 0 0( 网络 )
环 球 所 需 时 间 ( ) 年 03 0 ( ~ 日)
0 3 0 .L 1 ~ 5 天 0 0 0 0 0 小 时 1 3 00 5( 0
需 求 — — 价格 — —供 给 。而 在 网络 经
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 的运作 据主导地位 , 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
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沌” 征 特
一
代产品。 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 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 。 任何企业在本
济中 , 由于没有什么摩擦 , 没有相互抵 触 的因素 , 因而需求 毫不 费力 地随生 产 的变 化而 变化 。网络 经济 是 一种
( ) 四 网络经 济具有非线性 的“ 混 品打入市场 , 绝对不如第一家 , 尽管你 个非线性 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 产业 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 即
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

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网络经济有着与传统经济迥然不同的特征、原理和规律。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必须顺应环境的变化,采取全新的竞争原则和竞争策略,方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下面提出的五大竞争原则,勾划出一家公司由弱变强的若干重要途径。
1。
主流化原则:网景公司相信,要使导航者这个网络浏览器软件在市场中获得成功,必须激发大量需求。
因此,他们采取了特别行动,免费赠送4000万份软件。
通过快速形成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导航者成为这个领域的标准。
这种为了赢得市场最大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被称之为主流化原则。
主流化原则有助于吸引顾客,迅速提高市场份额,使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主流地位。
在网络经济中,最初建立数字产品和基础设施的费用很大,继续扩张的成本却很小,由此产生了新的规模经济。
而且,每生产一个产品,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企业从生产中获得了经验,不断改进生产流程和技术方法,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一些。
因此,争夺市场份额或争夺顾客,对企业来说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径。
你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大,你获利就越多。
前期付出巨大的代价,会在后期得到丰厚的补偿。
在网络经济中,很多成功的公司都采用了主流化原则。
主流化原则可以推广为:企业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的顾客。
所谓锁定,是指通过吸引顾客,使顾客无法放弃你的产品以占领市场的过程。
由于惯性、懒惰与时间的珍贵,人们愿意始终只与一个相对固定的公司进行交易。
低价推动的正反馈机制是主流化原则的灵魂。
微软公司通过每六个月发行一个新版本的方法,从用户身上获取大量利润。
原用户不但本身被锁定在微软产品上,通过重复购买产生累积效应,而且还会向其亲戚朋友进行推荐,使微软产品的影响迅速扩大,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步变成一种时尚,一种非买不可的产品。
这时,该产品已取得主流地位。
1994~1995年间,由于锁定了用户,微软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从62%激增到达到垄断状态的77%。
2。
个人市场原则:在传统经济中,通行以全体顾客为对象的大批量生产、大众化销售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经济的竞争策略----浅析中国移动在当代网络经济竞争环境中的转型一、2011年,我国通信业“逆势”发展,显现出新的网络经济环境下新的活力。
2011年,在宏观经济发展趋缓的大背景下,我国通信业“逆势”大发展,电信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增速达到10%。
在历经四年后再次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更是在历经6年的相对低速增长后,再次实现对GDP增速的超越。
从增长的直接来源来分析,移动通信和固定宽带介入仍然是电信业务收入增长最重要的两大动力,其中以移动话音、移动数据及互联网、移动增值为主的移动通信业务对收入增长的贡献起到了主导作用,拉动力都超过了2010年,合计贡献了收入增长的91.3%;固定宽带接入业务对收入增长的绝对贡献值与2010年基本持平。
在此之前,业内纷纷认为传统的电信运营商正在收到强劲崛起的互联网公司的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所有互联网上市公司(截止2012年2月共计56家),凭借着庞大的国内内需市场和持续的业务创新,根据2012年2月13日的市值加总已经超过了9400亿人民币,为基础行业市值的一半,其中,百度、腾讯、网易、阿里巴巴、携程、新浪等六家公司市值进入了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的前25位。
可以说电信运营商在信息服务领域已经毫无优势可言,而其传统的语音服务业正受到的skype、米聊等互联网通信的严重蚕食,在此之前对于做惯了“大佬”的电信运营商来说,可以说是岌岌可危。
前些年(2008-2010)各大运营商在国际各类金融市场的低迷表现可见一斑。
而2010、2011年电信行业收入增幅的回升,却让我们看到了电信行业新的活力所在。
如果仔细观察前几年的投资积累和互联网技术的悄然革新,我们能看到我们的电信行业正站在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把握住将决定了业内每家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前景,甚至存亡。
二、新的网络经济环境展现给通信运营商新的历史机遇1、宽带规模化发展的机遇近十多年来全球电信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表面上来自互联网的崛起,其更深刻的推动因素是微电子技术的突破。
过去的20年,摩尔定律持续每18个月将IT技术成本降低一半,而互联网打开了市场的封闭,市场竞争必然趋势价格接近成本,进而使原有的以窄带为主的电信也得主营收入增长不断下滑、走低。
这就是今年10年来中国乃至全球电信业面临的最根本的挑战。
但随着近年来宽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宽带逐渐代替了窄带,打破了原有信息交互的技术瓶颈,降低了社会信息化的成本,适应了信息化的需求,这个技术进步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而当应用对带宽的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摩尔定律带来的成本的下降速度时,电信行业赖以生存的网络的价值才会重新回升。
而根据IDC咨询公司从各通信运营商宽带流量增长数据的调查可以预测到,2015年宽带流量将增至116539PB/月,是2010年9665PB的12倍之多,而这倍数已经超过了摩尔定律。
由此,需求增长超过(供应)能力的增长,则最终必然提升网络的价值!2、移动互联网的机遇随着全国3G用户数量突破1亿大关以及智能终端(手机)爆炸式的渗透普及,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已经成为推动电信行业以及整个ICT产业近期发展的最主要的驱动力。
从创新扩散理论来看,当3G用户数占移动用户总数的15%-20%就能达到引爆点。
根据工信部最新的发布资料,2012年4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30亿户,其中3G用户1.59亿户,占总数的15.4%,由此标志着全行业开始进入“3G引爆点”。
根据第十届中国信息港论坛中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市场销售了2780万部智能手机,占整体手机销售量的16%,而在2011年,市场规模更是激增,达到了7400万部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占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消费总量(约2.5亿部)的29.6%。
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对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生态布局已经成为各专业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
根据赛诺市场研究机构预计,2012年底中国市场整体手机销售量约为3亿部,智能手机占比将提升到55%。
智能终端的普及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及移动数据流量增长呈现翻番态势。
三大运营商年度财报显示:在语音业务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基于数据流量的业务收入正成为各运营商运营收入增长的新引擎,而且势头异常迅猛。
2011年,中国移动无线上网(承载与GPRS和TD网络)业务流量达到3614亿MB,较上年同期增长152.1%,其中移动数据流量达到1610亿MB,较上年增长56.1%。
中国联通则依托其成熟WCDMA网络和其丰富的应用,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了293.4%,其3G用户平均每月数据流量达到了267.2MB 与此同时,更加值得业内欣喜的是,国内移动数据流量不仅仅是增长迅猛,而且就很强的盈利能力,即所谓的“量质并收”。
根据三大运营商年度财报显示,中国电信2011年度移动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682.48亿元,同比增长43.0%,占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7.9%,已经成长为中国电信第一大业务。
中国联通依托WCDMA实现移动服务收入人民币1063.3亿元,同比增长25.7%。
移动数据流量增长带动移动非语音业务收入占移动服务收入的比例快速提升,达到37.1%。
3G服务收入达人民币337.9亿元,同比增长183.2%,占移动服务收入的比例达到31.8%。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总收入(含短信、彩信)实现1393.3亿元,同比增长26.4%。
由此可见,当代我国的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增长幅度已经不亚于上世纪90年代初移动通信的年增长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移动互联网是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互联网。
由于频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网络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资源的有限性,全世界电信业基本已经形成了共识,移动互联网必须实行流量的经营。
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移动性以及基于个人的信用性还在为我们带来新一代商务级别的互联网应用,这些都将呈现给我们一个巨大的发展前景。
由此,无论是管道的发展、平台的发展,还是信息服务的发展,都将为电信行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
3、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机遇经过近几年的预热,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1)物联网经过2009年“感知中国”的理念引入,2010年的产业研讨,2011年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力度,进一步明确了专项资金和投入方向,推动物联网进入实质资金投入期;2)三大运营商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相继公布了云计算发展战略。
中国电信于2011年8月发布了天翼云计算战略、品牌及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于2011年11月发布了大云1.5版本系统平台。
中国联通今年5月17日召开“企业云服务产品发布会”,明确了云主机、云存储、专享云、云孵化、云集成5大服务方向,聚焦10大重点应用领域,标志着运营商级别的云服务已初具规模;3)虽然,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新一代信息技术”中重要的一项,下一代互联网不像物联网、云计算那么热,但是2011年,下一代互联网的推进则更为扎实。
2011年12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和主要目标。
会议决定,2013年年底前,开展IPv6小规模商用试点,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演进路线。
2014年至2015年,开展大规模部署和商用,实现主流业务互通。
综上,物联网必须通过对物态信息的联网来实现,云计算必须在网络优化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而智慧中国的口号更加需要精品网络的支撑。
所谓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在伟大的理想和美好前景面前,当务之急是必须高度重视当前网络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由此可见,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其大力提倡“感知中国、智慧中国”的大型工程,都将给电信业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中国移动巨大机遇下巨大挑战在巨大的产业机遇下,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来说,仍然面对的巨大的挑战。
1.绝对弱势出口带宽资源由上表可见,截止2010年6月底,我国现有的国际互联网总出口带宽共计1182261.45 Mbps,而其中中国移动的出口带宽占比是最小的,仅6%,相较于中国电信57%,中国联通的33%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要能够在宽带规模化发展的机遇下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则必须争取或在仅有不多的时间窗口下自建足够多的带宽资源。
2.相对弱势的3G制式及产业链配套目前,根据工信部对三大运营商的3G制式的“分配”,各运营商所“选择”的3G制式如下:中国移动 TD-SCDMA中国电信 CDMA2000中国联通 WCDMA其中中国联通选择的WCDMA、与中国电信选择CDMA2000是早于TD-SCDMA开始在欧美、日韩商用的3G网络,由于有了可借鉴的各类经验,WCDMA、CDMA2000能够相对平滑的在原有2G网络(GSM 和 CDMA)的进行升级过渡,因此从通信设备供应到用户使用的终端,整条产业链齐备,用户接受程度高,目前全球的3G 终端大多是WCDMA制式的。
而TD-SCDMA是我国提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即3G),虽然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但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和WCDMA制式,由于起步较晚,且商未经过广泛和长时间的试用,技术相对不够成熟,整个供应链由于早期缺乏国外成熟厂商的参与呈现出诸多的问题,尤其终端市场接受度有限,加之其需要运营商重新建网而不可能避免造成的暂时的TD 网络覆盖局限性,以及用户对网络理论速度和实际网络的落差,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移动3G用户的发展。
(TD-SCDMA由于是我国自行研发,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国家从长远的战略考虑,要求中国移动来推动这项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3G通信技术,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同时也是当年利润最高的国有控股通信企业--中国移动,必须当仁不让,从国家最高利益出发,扛起民族产业振兴的大旗。
当然益处是,其3G的发展会被国家“适当的照顾”)3.当前的数据网络资源无法满足用户的数据业务需求,导致优质用户资源的摇摆。
如前所述,随着3G网络逐渐成熟(为用户知晓并接受),智能手机的普及,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超级市场般的超级应用商店(如App Store、安卓市场等)的诞生,激发了用户对数据流量的几何级的增长(数据待提)。
从目前各运营商流量数据及流量数据来看(如上文),虽然都呈现了一个量质并升的喜人景象,但其背后另一个重要的不争事实是,当前的无线网络资源远没有满足当前用户的数据业务流量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运营商网络热点分布的不均匀(无论是广域的3G网络还是局域的WI-FI网络)以及当前网络不兼容性(且当前不支持用户携号转网)即会导致了高流量需求的优质用户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