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轨道交通6号线二标段测量技术方案(正式稿)

合集下载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

附件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一、线网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南京市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5条线路组成,总长约520.2公里,设车站258座,其中换乘站71座。

预计2020年,南京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比例达到65%,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达到45%。

二、建设规划(一)基本原则以线网规划为基础,加密中心城区网络,改善交通状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重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坚持量力而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力求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发展密切配合与衔接,形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

(二)建设规划方案建设1号线北延工程、2号线西延工程、3号线三期工程、5号线、6号线、7号线、9号线一期工程和10号线二期工程,总长度157.2公里。

到2020年,包括城际铁路和有轨电车,将形成13条运营线路、总长约54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1号线北延工程自迈皋桥至二桥公园站,线路长7.2公里,设站5座,投资59.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9年。

2号线西延工程自油坊桥至鱼嘴站,线路长5.6公里,设站4座,投资42.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0年。

3号线三期工程自吉印大道至秣陵街道站,线路长6.6公里,设站2座,投资33.7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17年。

5号线工程自方家营至将军路站,线路长37.2公里,设站29座,投资316.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5~2020年。

6号线工程自栖霞山北至南京南站,线路长34.8公里,设站17座,投资239.0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7号线工程自仙新路至西善桥站,线路长35.7公里,设站25座,投资272.2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9号线一期工程自长途东站至绿博园站,线路长18公里,设站15座,投资141.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建筑施工工艺标准)公共区装修施工方案

(建筑施工工艺标准)公共区装修施工方案

123 (建筑施工工艺标准)公共区装修施工方案4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施工7标公共区装修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中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3)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范围 (5)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 (8)第四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规范及技术标准 (9)第五章、施工保证措施 (53)第一章、编制依据1、本工程的施工设计文件(1)建筑设备区装修设计蓝图(2)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7标招标文件(3)厦门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车站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7标招标文件合同文件本项目车站装修在施工及竣工验收中应遵循国家颁布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所示,所采用的标准均应为项目执行时的最新有效版本或修订版本。

主要有:《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1995)(2001修订版)《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25295—201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另册]》(JGJ 16—200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版)(GB50325-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志》(GB/T18574—2008)《城市轨道交通照明》(GB/T16275—2008)《不锈钢建筑型材》(JG/T73-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8626-2007)《建筑材料难燃性试验方法》(GB/T8625-2005)《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标准的执行当规范和检验标准、招标文件、施工图、设备说明书等技术文件之间有矛盾时,原则上应执行较高标准。

地铁六号线南延段工程方案

地铁六号线南延段工程方案

地铁六号线南延段工程方案一、工程背景地铁六号线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南延段工程是地铁六号线的延伸工程,将连接原有线路,并向城市南部延伸,实现对城市南部地区的交通便利性提升。

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城市南部交通压力,促进城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工程规划1. 总体规划地铁六号线南延段工程将从原有的终点站出发,向南延伸至城市南部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工程线路总长约30公里,设计为地下环线,设站10座,途经多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有效满足城市南部地区的人员出行需求。

2. 线路设计地铁六号线南延段线路设计沿主干道向南延伸,设有多个换乘站,连接城市其他地铁线路,便于市民出行,减少换乘时间。

同时,线路设计还充分考虑沿途交通流量、土地利用和环保等因素,保证线路畅通和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

3. 车站设置地铁六号线南延段设站10座,站距约3公里,覆盖城市南部主要商业中心、政府机构和居民区。

车站设计采用现代化、智能化的建筑风格,满足旅客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要求。

同时,优化车站设置,保证车站设计与周边环境的融洽和协调。

三、工程实施1. 工程建设地铁六号线南延段工程建设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工程品质和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对施工工地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市民的影响。

2. 安全管理地铁六号线南延段工程实施过程中,将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3. 环境保护地铁六号线南延段工程实施过程中,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严格控制施工噪音、粉尘和废水排放,合理处理废弃物,保护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

四、工程效益1. 经济效益地铁六号线南延段的建成,将有效缓解城市南部地区的交通压力,促进城市南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吸引更多的商业机构入驻,并带动周边的房地产和商业发展,增加城市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XX工程条件验收方案(关键节点验收)

XX工程条件验收方案(关键节点验收)

XX总承包工程供电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条件验收方案(变电所启动)XX项目总承包部二〇二〇年四月前言根据《XX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条件验收规定》,为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预控管理,依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及《关于进一步规范轨道交通工程关键工序节点验收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XX市轨道交通XX总承包工程供电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编制目的及依据 (1)一、编制目的 (1)二、编制依据 (1)第三章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验收项目 (2)第四章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验收验收组织与程序 (2)一、验收组织 (2)二、验收程序 (3)三、本工程重要部位及环节施工前条件验收要点 (4)第一章工程概况XX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起点为XX站,终点为XX站,线路全长约28.5km,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共设22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34km。

全线计划于2015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

线路的主要走向为:XX →XX路。

XX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B部分)PPP项目总承包工程供电工程任务范围包括:XX站至XX站供电系统(含牵引变电所、降压变电所、跟随式降压变电所)和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安全管理运行系统、接触网系统、环网电缆、杂散电流监测、疏散平台等)设备采购、集成、安装,承包工程项目采用全线设备/材料集成和安装的总承包模式,并包含设备/材料采购等项目。

第二章编制目的及依据一、编制目的为进一步加强XX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B部分)PPP项目总承包工程供电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质量预控管理,落实《XX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条件验收规定》等相关文件要求,有效避免或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编制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设备运营维护管理方案方针(终稿)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设备运营维护管理方案方针(终稿)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设备运营维保方案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四月目录第一章公司简介 (1)1.1 公司概况 (1)1.2 城市轨道交通维保概况 (5)1.2.1 城市轨道交通维保发展历程 (5)1.2.2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设备维保发展概况 (6)第二章轨道设备运营维保管理方案 (8)2.1 方案编制主要依据 (8)2.2 轨道设备运营维保工作概况及内容 (9)2.2.1城市轨道交通工务专业分类 (9)2.2.2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设备维保工作分类 (9)2.2.3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保主要工作内容 (10)2.2.4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保工作周期 (11)2.2.5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设备维护结合部管理规定 (11)2.3 组织机构设置和生产组织模式 (13)2.3.1维保机构设置原则 (13)2.3.2维保机构设置 (13)2.3.3 生产组织模式 (16)2.4 工机具、材料和车辆配置 (30)2.4.1 工机具配置 (30)2.4.2 材料配置 (33)2.4.3 车辆配置 (42)2.5 轨道维保生产技术管理 (42)2.5.1 轨道维保生产技术管理控制点 (43)2.5.2 设备检查 (44)2.5.3综合维修技术措施 (52)2.5.4重点保养技术措施 (53)2.5.5临时补修技术措施 (54)2.6轨道探伤生产技术管理 (54)2.6.1轨道探伤工作控制点 (54)2.6.2 轨道探伤工作周期 (55)2.6.3轨道探伤计划 (55)2.6.4探伤计划实施 (56)2.7抢修管理 (57)2.7.1故障抢修处理原则 (57)2.7.2组织机构 (57)2.7.3 岗位职责 (58)2.7.4 处理流程 (59)2.7.5 常见故障应急预案 (60)2.8 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65)2.8.1安全保证体系 (65)2.8.2 质量保证体系 (78)2.8.3生产环境和文明施工 (81)第三章委托管理情况 (83)3.1委托界面 (83)3.1.1委托设备界面 (83)3.1.2委托责任界面 (83)3.2维保合同主要条款 (85)3.3委托设备工作量核算依据 (86)3.4维保合同费用 (87)3.4.1 费用构成 (87)3.4.2 费用测算 (88)3.4.3费用支付 (89)3.5 其他 (90)第四章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90)4.1目前存在的问题 (90)4.2建议 (91)第一章公司简介1.1 公司概况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铁电化运管公司)是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管理的专业化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日,总部设在北京。

南京地铁车站勘察报告

南京地铁车站勘察报告

目录1 绪言 (1)1.1工程概况 (1)1.1.1总体概况 (1)1.1.2工点概况 (1)1.2勘察目的与任务 (1)1.2.1勘察目的 (1)1.2.2勘察任务 (2)1.3执行的技术标准与依据 (2)1.3.1国家规范 (2)1.3.2行业规范 (2)1.3.3地方规范 (3)1.3.4其他依据 (3)1.4勘察等级确定 (3)1.4.1工程重要性等级 (3)1.4.2工程安全等级 (3)1.4.3场地等级 (3)1.4.4地基等级 (3)1.4.5勘察等级 (3)1.5 勘察方案布置 (3)1.5.1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 (3)1.5.2勘探工作布置原则 (3)1.5.3勘探孔平面布置 (4)1.5.4勘探孔深度确定 (4)1.5.5其它说明 (4)1.6勘察工作概况与质量评述 (4)1.6.1钻探 (4)1.6.2取样 (4)1.6.3标准贯入试验 (4)1.6.4重型动探试验 (4)1.6.5旁压试验 (5)1.6.6波速试验 (5)1.6.7室内土工试验 (5)1.6.8 水文专项试验 (5)1.6.9 大地导电率测试、地温测定 (5)1.6.10 热物理、电阻率试验 (5)1.6.11 质量评述 (5)1.7 实际完成勘察工作量 (5)1.7.1野外勘探作业 (5)1.7.2室内试验 (6)1.8 工程测绘 (6)1.8.1 基准点 (6)1.8.2 测量方法和精度 (6)1.8.3 测量成果............................................................................................................................................... 6 2 自然地理与环境.. (7)2.1 地形与地貌 (7)2.2气象与水文 (7)2.2.1 气象 (7)2.2.2 水文 (7)2.3 场地及周边环境条件 (7)2.4邻近重要建(构)筑物 (8)2.5重要地下障碍物 (9)3 区域地质条件 (9)3.1区域地质构造 (9)3.2区域地震历史 (9)3.3区域地震构造 (10)4 工程地质条件 (10)4.1地基土的分布 (10)4.1.1地基土分布简述 (10)4.1.2地基土分层原则与方法、层号含义 (10)4.2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 (11)4.3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 (12)4. 3.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12)4. 3.2土的压缩指标及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12)4. 3.3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13)4. 3.4土的颗粒组成指标 (13)4. 3.5标贯试验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13)4.3.6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厚度加权平均值) (14)4.3.7岩石试验指标(范围值、平均值) (14)4.3.8土的基床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和泊松比室内试验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15)4. 3.9旁压试验指标(平均值) (15)4. 3.10波速测试指标(范围值、平均值) (15)4.4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 (15)4.4.1地基土参数可靠性分析 (15)4.4.2地基土参数的统计 (16)4.4.3地基土参数选用 (16)4.5电阻率与大地导电率 (16)4.5.1室内试验电阻率指标 (16)4.5.2野外测试大地导电率成果 (16)4.6地温 (16)4.7岩土热物理参数 (16)5 水文地质条件 (17)5.1地表水 (17)5.2地下水 (17)5.2.1 地下水类型 (17)5.2.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7)5.2.3 地层渗透性 (17)5.2.4 地下水水位 (18)5.2.5 地下水水质 (18)5.2.6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 (18)5.2.7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 (19)5.2.8抽水试验成果分析 (19)5.3抗浮设计分析 (19)6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19)6.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分组 (19)6.2 场地类别 (19)6.3饱和砂性土液化判别 (20)6.4抗震地段 (20)6.5软土震陷评价 (20)6.6地震动参数 (20)7工程地质评价 (20)7.1 场地稳定性及工程的适宜性 (20)7.2 岩土层工程地质评价 (20)7.3地基均匀性评价 (21)7.4特殊岩土 (21)7.4.1填土 (21)7.4.2软土 (21)7.4.4强风化岩 (21)7.5不良地质作用 (21)7.6围岩类别、土石分级 (22)7.6.1根据《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分级 (22)7.6.2根据《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分级 (22)7.7 施工影响、环境评价 (22)8 天然地基分析与评价 (22)8.1 天然地基持力层选择 (23)8.2 承载力设计参数 (23)8.3 沉降验算参数 (23)8.4不均匀沉降处理的工程建议 (23)9 桩基础分析与评价 (23)9.1 桩型选择 (24)9.2 桩基持力层选择 (24)9.3 桩基设计参数 (24)9.4 抗浮设计参数 (24)9.4.1抗浮桩设计参数 (24)9.4.2抗浮锚杆设计参数 (25)9.5 成桩可行性分析 (25)9.5.1成桩可行性分析 (25)9.5.2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25)9.5.3 成桩对周边环境分析 (26)10 车站深基坑分析与评价 (26)10.1深基坑涉及岩土层分析 (26)10.1.1深基坑涉及岩土层 (26)10.1.2岩土层性质分析 (26)10.2基坑围护参数 (27)10.3基坑围护方案建议 (28)10.4 基坑抗浮设计分析 (28)10.4.1施工阶段的临时抗浮设计分析 (28)10.4.2使用阶段的永久抗浮设计分析 (28)10.5基坑抗突涌稳定性分析 (28)10.6基坑降水 (28)10.7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29)11 地铁建设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 (29)11.1 车站基坑开挖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29)11.2 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 (29)11.3基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 (29)12 结论与建议 (29)12.1结论 (29)12.2建议 (30)13专项技术报告 (30)14 报告说明 (30)15 附件 (30)南京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D4-XK01标草场门站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南京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D4-XK01标草场门站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勘察编号:11015-S2)1 绪言1.1工程概况1.1.1总体概况为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南京市政府决定建设南京地铁四号线一期工程。

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工程平面控制网测量

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工程平面控制网测量
对控 制 网的 精 度要 求 。
【 sme] h o t l e r ni ot t ai fr uwa nt c o ,a eteG a gh u t ie hs I Ab t 1T e nr t kia r n s b yc s ut n t un zo r Ln ae c o n wo s mp a b s o s o ri k h Me o P V
1 工 程 概 况
广州 市轨道 交通六 号线 ( 见图 1二 ) 期 自高塘 石站 向 东延 伸 ,沿 广汕 公路 ,
经 高塘 石 商 贸城 , 黄 陂站 , 香 雪 制 设 经 药厂 设香山路站 。之后 线路沿 开创大 道

向东 南方 向行 进 , 到达 科学 大 道设 科学
城东 站 , 水西 路 设与 四 号线 的换 乘站 在 暹岗站 。经开达路 设 罗岗 站之 后在 荔红 二 路 设 香 雪 终 点 站 。 本 工 程 全 长 1.8 m, 设 6个车 站 , 03k 共 平均 站 间距 为 17kn, 大站 间距 为 22 k 最 小 站间距 为 09k . r最 3 .7m, .7m。在
C ia hn )
【 摘 要】 控制网是地铁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以广州地铁六号线二期控制网为倒, 较详细介绍地铁施工控刺网的设计、 布点原
则 、 测等 重 要 过 程 . 潮 量 成 果 精 度 进 行 比较 分 析 , 出控 制 网 与 原 ’期 控 制 网平 顺 连 贯 , 施 对 得 满足 地 铁 六号 线 二 期 工程 设 计 施 工
图 1 广 州 地 铁 六 号 线 示 意
暹 岗站与四 号线换乘 ,全 线均为 地下线 ,在 罗岗设车辆段
处 , 线单线 总长约 1 5 m。 配 .k 3

地铁保护监测技术方案

地铁保护监测技术方案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六年六月地铁保护监测技术方案(专家评审版) 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编制:校核:审核:南京地铁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六年六月关于南京南站综合枢纽快速环线工程(龙西立交二期)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技术方案专家评审意见的回复针对该项目监测技术方案的专家意见,我公司回复如下:目录1、项目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建匝道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工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地铁保护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依据及采用主要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的重要性及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监测范围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TA02标施工测量方案编制:校对:审核: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TA02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一年十月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TA02标项经部管理人员名单项经部经理:罗志军项经部常务副经理:孙启迪项经部副经理:吴耀忠项经总工:诸葛轶群技术主管:倪崇钦安全主管:崔勇质量主管:汪彬测量主管:史发成材料、设备主管:陈聪管线、用电负责人:崔勇统计、经营负责人:汪彬文明施工、综合治理负责人:王志国施工资料负责人:陈聪现场施工员:王志国现场施工员:高翔现场施工员:孙英广测量员:刘星、董涛目录1.工程概况 (1)1.1 本标段工程概况 (1)1.2 工程环境 (1)2.作业依据及执行规范 (3)3.测量作业任务和测量管理组织机构 (3)3.1 测量作业任务 (3)3.2 测量组织机构 (4)3.3 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 (5)3.4 施工测量程序 (5)4.加密控制测量 (5)4. 1 导线控制网 (5)4.2高程控制网 (7)4.3 报检要求 (7)5.联系测量 (8)5.1 定向测量 (8)5.2 高程传递 (8)6.施工测量 (10)6.1 内业资料复核与计算 (10)6.2 极坐标法放样 (10)6.3 车站施工测量 (11)6.4 高架段施工测量 (13)6.5 竣工测量 (14)7.施工测量管理制度及技术保障措施 (15)7.1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 (15)7.2 测量人员安全保证措施 (15)7.3 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5)8.附件(复印件) (15)1.工程概况1.1 本标段工程概况1工程规模南京至高淳城际快速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高架段长约16.353km,出入段线高架桥长约1.138km,主要经禄口新城、凤山、将军大道,设3座高架站,分别是禄口新城南、禄口新城北、秣陵站。

本标段范围为禄口新城南站车站、禄口机场站~禄口新城南站区间及车辆段出入段线高架。

高架段起讫里程为K5+764.00~K8+278.425,总长2543.375m。

出入段线高架桥长1138.465m。

禄口新城南站为地上二层四柱三跨站,长121m,宽37.5m。

车站主体结构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轻型钢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方案。

高架段采用钻孔灌注桩做承台桩,现浇桥墩和盖梁,采用预制U型梁(车站往南120m采用5跨连续箱梁)。

2工程工期本标段工期为2011年1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工期目标:(1) 2011年11月1日第一根钻孔灌注桩施工;(2) 2012年5月19日架桥机进场开始架设预制U型梁;(3) 2012年12月31日工程主体结构完成。

1.2 工程环境1工程地质本区间跨越地貌单元主要有岗地、岗间坳沟、横溪河河漫滩等,地形波状起伏,地面高程7.0~19.0m。

岗地标高较高,一般在13~19m,坳沟、河漫滩地势平坦,标高一般在8~10m左右。

2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南京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5.7℃,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28.1℃,最冷月平均温度-2.1℃。

年平均降雨117天,降雨量1106.5mm,最大平均湿度81%,最大风速19.8m/s。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09m。

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东风,冬季主导风为向东北、东风。

无霜期237天。

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

南京市区地表水系除六合北部属淮河水系外,其他均属长江水系。

次一级水系有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等。

区内水系呈明显的外河和内河两部分,两者相对独立,同时又通过水利工程如涵(闸)互相沟通。

通过江河连通长江与内河,受两河洪水、长江顶托及海洋潮汐影响。

当雨水集中并且入江河道受长江水位顶托时,易形成内涝灾害。

本区间地表水以河塘水为主,河流主要有徒盖河、无名河及横溪河。

勘察期间通过干钻测得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0.4~4.5m,随地势起伏。

年水位变化幅度约1.0~1.50m。

3工程沿线情况1)沿线建(构)筑物调查禄口新城南站附近无民宅。

高架段:里程(K7+619.050~K7+721.050),线路两侧有新生社区2~3层民宅多栋;里程(K6+230.050~K6+381.050)线路两侧穿越下冯、圩房2~3层多栋民宅;里程(K5+885.050~K6+000.050)线路两侧为一养猪场,为1层平房。

2)道路交通调查⑴本标段内现有道路状况调查结果见下表。

⑵受本标段影响的道路社会交通调查结果:由于本线路位于较偏僻的农田、山地上。

根据调查,该地区无主要的社会交通,只有两条部分居民出入的小路需要临时导改。

3)管线情况在禄口新城南站以南,新生社区以北有一路10KV高压线多次斜穿线路。

禄横路有380V及220V架空线。

4)其它情况现场有一相交河道,横溪河(K6+651.050~K6+711.050),上开口线约110m。

2.作业依据及执行规范1、《合同文件》;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2009;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7、《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8、《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10、《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11、《南京地铁工程测量管理办法(二〇一〇版)》;12、国家、其他行业及地方有关规范、强制性标准等。

3.测量作业任务和测量管理组织机构3.1 测量作业任务3.1.1 测量工作是土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实时监控量测施工进程、地面、隧道相关变化量及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变化,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工程施工安全。

3.1.2 本工程测量包含的范围:禄口新城南站车站、禄口机场站~禄口新城南站区间及车辆段出入段线高架。

3.1.3 施工测量任务包括:根据《测量合同要求及招标文件》,本工程(TA02标)的测量内容为:①平面与高程控制点控制使用前应独立进行复核;②钻孔灌注桩及承台施工前对其中心坐标测量放样;③立柱施工前对承台中心位置检测;④桥面结构施工前对箱梁和立柱中心的平面、高程位置检测。

⑤负责放样百米桩,曲线五大桩的平面、高程。

⑥立柱及盖梁完毕后对立柱进行沉降监测。

⑦本项目施工加密点坐标及高程埋设与定期观测由测量中心完成。

3.2 测量组织机构3.2.1组织落实是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及日常管理的关键,我项目部十分重视本工程测量工作,选派具有高度责任心及丰富测量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此工程工作,以确保优质完成本工程测量工作。

3.2.2加强日常工作,项目部内部实行岗位责任制,测量工作人员按岗位职责范围开展工作。

3.2.3安全工作十分重要,我项目部测量人员必须遵守业主及总承包部的每项工作制度和安全制度。

3.2.4对测量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均以文件形式请示监理和业主,征得同意后方可执行。

3.2.5我项目部人员进入现场工地必须配带安全帽,必须严格服从监理单位及总承包部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条例。

3.3 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3.3.1人员:项目部人员分工如下:项目测量主管:梅辉工程师项目测量工程师:史发成工程师项目测量技术员:刘星、董涛内业及辅助技术人员:3人3.3.2仪器设备:3.4 施工测量程序准备工作→测量作业→自检合格↓项经部复核合格→监理报验↓合格→进入下道程序4.加密控制测量4. 1 导线控制网4.1.1 桩点情况本标段已提供测量控制点DTJC-001~DTJC-007,均为深埋点。

DTJC-001~DTJC-004为一控制点组,DTJC-005~DTJC-007为一控制点组,点位具体位置详见控制点之记。

4.1.2 新埋点位由于控制点组之间的通视情况及距离过大等约束情况,控制点被高架区间沿线建构筑物、绿化等视线遮挡,使控制点不能与高架桩位、承台、桥面施工放样点通视,按施工测量的需要,根据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对控制点加密。

加密点位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利于保存,且相对稳定的地方,还要考虑施工测量的方便,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位置布设加密点,初步考虑采用附和导线测量方法,导线点间距约300~500米加密。

4.1.4导线测量方法及要求为确保加密导线必要的测量点位精度,每个区间设置一条导线,导线点布设应满足规范和施工要求,同时为确保导线间相邻点的相对点位精度和整条导线网的旋转和平移,导线布设宜采用附合导线形式,布设示意图如下:控3注:控1~控4为相邻平面首级控制点,导1~导3为介于控2、控3区间设置的导线网。

加密控制网按一级导线的要求进行测量,为防止两次对点误差对测量成果的影响,用“三联脚架”法进行导线测量。

4.1.5 成果处理根据测量计算数据进行坐标概算后利用导线网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各导线点的准确坐标计算,并进行测量成果的测量精度后评定,后评定精度指标为最终按导线网要求为:4.2高程控制网4.2.1 桩点情况本标段提供控制点DTJC-001~DTJC-007均附有坐标及高程,高程点位埋设在相对应点位的同一标石上,标志为约1cm高的球形突起。

4.2.2 水准点选布一般高程首级控制点在车站附近设置,在高架区间施工时有线高程放样点离高程首级控制点距离较远,为提高效率节约控制点引测距离,在介于相邻两个高架车站区间沿线各设置一条附合水准网。

水准网起始点为深埋水准点。

附合水准网中设置的水准点可利用施工单位的点位。

4.2.3 外业观测为了便于施工测量的方便,以及精度要求,需要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加密,高程点的加密宜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路线,加密点应布设在稳定且不易被破坏的地方。

加密控制网按二等水准的要求进行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4.2.4 成果处理水准测量数据原始数据检查无误后,对数据成果进行整理。

高差闭合差满足闭合差规范要求时对高差进行平差处理,利用平差后的高差进行高程计算。

4.3 报检要求测量数据成果呈报三份,业主、监理单位、项经部各留一份。

5.联系测量5.1 定向测量5.1.1定向方法桥梁施工中立柱的平面位置十分重要,为保证位置的准确要求放样立柱插筋的轴线,承台浇筑前认真检查立柱插筋的位置,立柱模板安装前放样出立柱的中心,立柱模板安装后检查模板垂直度,检查立柱顶标高,要求立柱坐标放样偏差小于5mm ,标高误差小于5mm 。

5.1.2定向做法放样过程中测量仪器必须严格进行校核,并严格整平居中,定向误差应小于1mm,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