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2.37宋明理学课件岳麓版

合集下载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2.37宋明理学素养提升岳麓版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2.37宋明理学素养提升岳麓版

12.37 宋明理学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探究1 程朱理学史料一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程颢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发现问题:(1)根据史料一概括“二程”对理学建立的理论贡献。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依据关键信息“天理二字”“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概括即可。

提示:提出“天理”这一观念;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将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史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发现问题:(2)史料二反映了朱熹怎样的思想追求?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解读】史料二强调了“理”的重要性及与三纲五常的关系。

根本目的从维护统治方面回答。

提示:追求:朱熹肯定了“理”的绝对性和神圣性,而实际上就是强调“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要求人们恪守“三纲五常”,这样就会天下太平。

根本目的:维护专制王朝的统治秩序。

探究2 陆王心学史料一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象山先生全集》发现问题:(1)史料一强调了陆九渊的什么主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注意关键信息“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

提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

史料二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王阳明《传习录》发现问题:(2)依据史料二,归纳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解读】抓住关键信息“心外无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知行不可分作两事”分析。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课件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单元整合课件

二、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开展的因素
类别
中国
西方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其分散、封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对科技提出了更
闭的特性,使科技发展缺少应有的 高的要求,成为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
动力
封建专制制度强化,阻碍了中国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许多国家确立,为科技
政治
会的发展和进步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大成就
魏晋 时期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清 时期
数学、农学成就特别突出,出 现祖冲之等数学家和《齐民要 术》等农学巨著 医学成就比较突出,出现药物 学巨著《千金方》,火药和雕 版印刷术发明
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 到世界各地
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 为近代科技
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 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 学艺术的进步,唐诗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 的最高水平 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 时期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 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典例3】 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 两个不同的类型。比方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 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 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利于考场快速精准解题。
题型(一) 因果判断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考察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其根本构造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题干列出了某 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 性词语有“原因是〞“背景是〞“决定性因素〞 “主要理 由〞“导火线〞、“目的〞等关键词语。另一种是题干列 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 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
6.?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 种诗歌不同的风格。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7.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文学的开展,而 文学的开展具有时代的特色,记录着社会的开展变化。如 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 肥沃的土壤。
8.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美 、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 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这是随着经济的开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 出现的变化。
胶泥活字印刷术
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
火药
军事上广泛使用
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战国时发明“司南”,
指南针
__北__宋___时,指南针应用于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 _地__理__大__发__现___的时代
航海
(二)数学与天文历法 1.数学 (1)?___九__章__算__术___?: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应用数学著作。 (2)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天文 (1)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 录。 (2)?___石__氏__星__表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两宋 画学兴起,_风__俗__画____是最 张择端的《清__明___上__河__图__》 大亮点
元明 _文__人__画___成就最为突出

王冕的《墨梅图》,徐渭
的《牡丹蕉石图》,郑板 桥的《_墨__兰__图___》
(三)戏曲艺术 1.演变 (1)原始社会:原始歌舞。 (2)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3)元朝:元杂剧把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昆曲流传甚广。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

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

3-12-3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巧,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解析】北宋的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与材料中“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不符,故A 项错误;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不能说明“进入黄金时代〞,故B项错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注意“现存〞,故C项错误;敦煌莫高窟是唐代佛教兴盛的表现,与材料中“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21·湖北黄石调研)据?东都事略?,“(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 )A.出版业放任自流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C.印刷术空前开展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根据材料“不许覆板〞,表达的是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已审上司,不许覆板〞,表达的是对版权的尊重,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版权保护问题,与印刷术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宋代〞,结合所学,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3.?梦溪笔谈?记载:“方家(指方术之士)以磁石磨针锋,那么能指南,然常偏东,不全南也。

〞这那么材料不能说明( )A.沈括已经注意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B.北宋时人们已经能够制造人工磁体C.指南针在古代时常被用于迷信活动D.指南针已经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中【解析】“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说明地磁偏角的发现,A项正确;?梦溪笔谈?作于北宋,“以磁石磨针锋〞说明当时人工磁体已经被制造出来,B项正确;按材料意思,制出指南针的是方术之士,用途自然是多见于迷信活动, C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材料本身没有任何信息提及航海,D项错误,符合题意。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第34讲宋明理学课件岳麓版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第34讲宋明理学课件岳麓版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
13
程朱理学的内容及特点 史料一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 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 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 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现了儒学的进 一步思辨化,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
7
【教材补遗】 魏晋玄学 (1)概念:魏晋时期的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易 经》“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 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汉初,黄老思想所 讲的“无为”着重讲统治术,玄学的“无为”重点讲处世术。 (2)玄学出现及流行的历史条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不少名士卷入政治斗争,招 来杀身之祸;在现实政治的压力下,知识分子被迫明哲保身,倾向于“玄虚淡泊”; 东汉后期盛行的清议、清谈之风和先秦时期道家思想以及汉末魏初的名法思想为玄学 的产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
8
【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
9

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含新题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含新题新人教版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 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 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 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
十多年,生活居然 “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 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 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 “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 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第三步 组织答案 首先提取情节,根据小说梗概可提取的情节主要有鲁滨逊在巴 西开办种植园,并贩卖黑奴;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 里进行开发,建立了自己的领地;鲁滨逊自学《圣经》,获取 精神动力;等等。其次,指出该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注意 情节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可知 开办种植园、贩卖黑奴,在海岛上建立领地等情节反映了近代 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自学《圣经》反映了宗教改革;等等。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单元综合提升
一、中国古代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 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 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 冷落。
[对点训练] 1.(2019·石家庄二中期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 《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 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停滞 解析:选 A。根据题目中“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 来诠释《论语》”到“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 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可知“宋代儒学回归和 复兴孔孟学说”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单元总结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单元总结课件

3.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
●对前朝地方行政设置做出调整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
●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解析:B 汉承秦制,汉初在地方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
王;汉武帝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汉赋辞
经过千年后复苏,成为西方人 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学科素养
突破方法 提升素养
——观点论证及评述
【典型例题】 (2014年广东文综,15)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 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 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2.中西对比: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
社会 环境 产生 原因 思想 特点
地位
诸子百家思想
智者学派思想
生活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生活在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
兼并战争频繁
发展的顶峰时期
社会变革,统治阶级需要 工商业发展,公民的社会地定人的作用和价值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的基础;法家和儒家先后 独尊,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问题整合
中西对比 阶段特征
1.专题整合: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演变。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 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 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儒、佛、道纷争与融 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优化提升课件岳麓版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优化提升课件岳麓版
——摘编自李禹阶《朱熹的家族 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
8
材料三 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 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 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需的思想意识 ——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 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
——摘编自杨阳《王权的图腾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7 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
9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信息“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并结合所学 董仲舒新儒学的知识概括核心内容;根据材料信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 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可直接得出其目标归纳即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
4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独尊”。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董仲舒把诸 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对儒家思想进行了 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为政 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 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图解】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本质是相同的 程朱理学的理是外在的,求理要“格物致知”,陆王心学的理是内在的,求理要 内心反省。虽然对理的理解不同,但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都主张用儒家的伦 理纲常来约束社会。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课题37 宋 明 理 能力·素养提升 精确预测·命题前瞻 核心素养测评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一、程朱理学 1.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_三__教__合__一_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儒学大师韩愈 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4)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_理__为核心的新儒学 体系——“理学”。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三、理学的影响 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_气__节__、__品__德__等;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_专__制__统__治__,压抑、扼杀人们 的自然欲求。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辨析】正确认识“三教合一” 它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 种思想流派。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代表人物:“二程”(北宋)和_朱__熹__(南宋)。 3.基本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求理 方法:_格__物__致__知__;个人修养准则:“_存__天__理__,_灭__人__欲__”。 4.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_四__书__章__句__集__注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补遗】理学与理 (1)理学,因理学家主要讨论的内容为义理、天命之学,故称为理学,又名为道 学。理学是融合释、道二教部分教义与传统儒学的新思想体系,是一种既贯通 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 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思维激活】 《二程遗书》指出:“言敬,无如圣人之言。《易》所谓‘敬以直内,义以方 外’,须是直内,乃是主一之义。……但存此涵养,久之自然天理明。 ” 史料反映了“二程”怎样的观点? 提示:“二程”主张只有通过人自身的修养锤炼才能达到体认天理的目的。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二、陆王心学 1.思想主张: (1)陆九渊(南宋):“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_心__”就是“理”;穷理不必 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明朝):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_致__良__知__” 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2.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