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2)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位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2.通过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
3.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学习重点了解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难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自主学习1.珠江三角洲位于省的东南部,下游,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
2.1980年我国建立的4个经济特区中,毗邻香港的是,毗邻澳门的是。
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实用文档 13.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势,产品加工地在,生产的产品主要通过贸易渠道出口到世界各国,这种经济模式被形象地称为。
合作探究1.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的“南大门”,请说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查阅资料,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课堂检测1.珠江三角洲位于()A.广东省B.广西壮族自治区C.云南省D.青海省2.我国的“南大门”指的是()A.香港B.台湾C.长江三角洲D. 珠江三角洲3.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的主要来源()A.东南亚B.日本C.台湾地区D.港澳地区4.珠江三角洲出口产品通过的主要贸易渠道是()A.国内市场B.港澳C.台湾D.美国5.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优势的是()实用文档 1。
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课件

第24页,共29页。
双项选择
16.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D )
A.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B.资源缺乏、但市场大 C.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转移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D.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
第25页,共29页。
17.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D )
是由珠江沿岸的 广州 、深圳、佛山、 珠海 、东莞、中山、 惠州、江门、肇庆 9 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 改革开放
的先行区。
第5页,共29页。
4.外向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
区域成为中
国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重要区域。通过从境外引
进 资金 、 技术 、设备与管理模式,该区域的 外向型 经
18.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比较缺乏,为了解决本区的电力不足问
题,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主要措施是 ( BC )
A.修建青藏铁路 B.修建核电站 C.西电东送 D.西气东输
第28页,共29页。
19.珠三角地区和北京联系的铁路线①②分别是( AB )
A.京广线 B.京九线 C.广九线 D.京沪线
20.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不.包.括.(BC )
第9页,共29页。
【易混提示】 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区别:工业产品以提供生 产资料为主的叫重工业,工业产品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叫轻工 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 工业基地。辽中南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区内有丰富的煤、 铁、石油、锰、钼等矿产资源。
第10页,共29页。
单项选择
事商业贸易等活动。回答 7—10 题。
7.五月初举行龙舟节是因为( C )
A.庆祝立春的到来 B.春耕完成正值农闲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
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资料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读图分析法、联系法与比较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地理位置深圳和珠海在珠江三角洲,而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屏幕上出现珠江三角洲位置图。
哪位同学说一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珠江三角洲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请同学们利用地图分析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和“气候分布”图,利用已有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属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回答珠江三角洲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
活动后,由学生得出结论:珠江三角洲气候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总结:强调位置和改革开放的政策。
播放一段关于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材料。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老师解释相关定义:外向型经济是指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系的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体系。
外向型经济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贸易、资本、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经济交流活动。
狭义的外向型经济是指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
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后,逐步将经济发展的目标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外向型经济。
需要明确的是,不要求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运用有关资料,如文字材料、地图、照片、数据和相关案例等,来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应落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上。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2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
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讲授新课: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外向型经济1.多媒体展示图片“外向型经济一例”让学生理解认识外向型经济。
2.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外资的来源地区”让学生通过此图了解本地区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地区,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的资金来源。
3.通过“涌动的民工潮”,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二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的出口地。
5.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外向型经济对本地区的影响,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由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活中不过分依赖别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 联系与差异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练习含答案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达标练习必做下图是珠江三角洲区域某市三类产业的从业人口比例柱状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该市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比例大约是()。
A.10%B.16%C.40%D.65%2.下列关于该市三类产业的从业人口变化趋势的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三类产业均不断下降B.三类产业均不断上升C.第一产业不断上升D.第二产业不断上升3.根据图中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三类产业的从业人口比例柱状图,我们能够间接地推测到该市当时的经济结构是()。
A.以制造业为主B.以旅游服务业为主C.以采矿业为主D.以种植业为主读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甲是()。
A.广佛都市圈B.广珠都市圈C.澳珠都市圈D.港深都市圈5.图中三个都市圈围绕着珠江三角洲,可见三个都市圈地形()。
A.以平原为主B.以高原为主C.以山地为主D.以盆地为主6.根据图中的箭头可推测,珠江三角洲都市圈还辐射到()。
A.闽、桂、湘B.桂、湘、川C.云、赣、闽D.湘、赣、台读广东省夜晚灯光分布图,完成第7~8题。
7.根据轮廓,广东省夜晚灯光最密集区分布在()。
A.粤东沿海发展地区B.粤西沿海发展地区C.粤北山区D.珠江三角洲区域8.该区灯光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城市繁荣B.农业发达,照明需求C.交通发达,夜晚城市的车灯多D.渔业发达,利用鱼类的向光性,夜晚开灯捕鱼读珠江三角洲区域特色建筑示意图,完成第9~12题。
9.这种特色建筑是()。
A.吊脚楼B.碉楼C.骑楼D.窑洞10.这种建筑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B.寒冷干燥C.多风沙D.昼夜温差大11.反映该种气候类型的图是()。
12.这种建筑的第一层往往作为商铺,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
A.农业发展历史悠久B.工业发展历史悠久C.商业发展历史悠久D.建筑业发展历史悠久能力提升选做13.读珠江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初中地理八下《7第3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PPT课件 (16)[精选]
![初中地理八下《7第3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PPT课件 (16)[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052797c6529647d2628524a.png)
D
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谢谢观看
1.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重点放在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上;
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
珠三角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1 .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
()
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的?
1 .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
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
()
F
C.矿产资源
D.人口与市场
城市:ABCDE 海域:FG
A.地理位置
B.海陆交通
4.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风险也大。
2.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比较劣势的条件是
C D
A.广州和深圳
B.东莞和珠海
2.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
()
4.为了加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2.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比较劣势的条件是
第四节 珠江三角洲 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 外向型经济模式是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着眼点的经 济发展战略模式。其基本特点有:
• 1.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把重点放在发展出口产品 的生产上;
• 2.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3.生产要素通过国际、国内的双向流动,达到优 化组合,提高其使用效率;
• 4.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大,风险也大。
• 出口导向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是不同的。出口导 向型经济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而 外向型经济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 外销加工经济方向的经济。
• 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是外向型经济;台湾 发展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
A
C.香港和澳门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 外向型经济
呼玛一中 王艳军
湘 教 版 地 理 八年级下册
复习提问
1、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 2、香港和澳门分别和大陆的哪个城市相连? 3、这两个城市在哪个地区?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 外向型经济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 、地形、和范围。
水量大,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等。
优越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 海相望,是中国的“南大门”;地处低纬度地区。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一、外向型经济增长迅速 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一)广州市
(二)深圳市
呼玛一中 2018年4月28日录制
4.为了加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应该大力发展的产
业是
(D )
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
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5、读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香__港___特别行政区, 与其毗邻的B是__深__圳____。 (2)C是珠海,其位置特点是 ____珠__江__口__西__侧__,__纬__度__较__低_____。 (3)D是____京__九____铁路。 (4)广州别称“__羊__城_____”,它 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举两例典 型文化代表:__粤__剧___、岭__南__画__派_。 (5)E是珠江的重要支流__东__江__,请说出珠江所具有的水 文特征。
找出珠江 水系的主要 支流。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 外,大部分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土地 肥沃,河网纵横,水热丰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 和水运条件。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 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教案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通过三角洲的位置认识位置的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拟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经济和城市开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珠江三角洲区域开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方法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比照两幅图片,这是1975年的深圳,这是2021 年的深圳,仅仅三十几年,深圳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们来听段歌曲。
歌词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对,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创始人〕这个圈在哪?〔深圳〕。
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以深圳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目标提示】,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开展的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地理位置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形成的三角洲,与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
2.珠江口西侧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___ ,与_______毗邻,珠江口东侧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___ ,与______毗邻。
(二)范围和交通1.珠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____为核心开展起来的,是由珠江沿岸的_____、_____、佛山、_____、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2.铁路线:京广线是从北京到_______的铁路线,京九线是从北京到________的铁路线,广深线是从广州到_______的铁路线。
3.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珠江三角洲区域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地形、和范围。
2 能够通过三角洲的位置认识位置的优越性。
3 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能够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全国著名侨乡”材料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外向型经济
三、教学方法
读图引导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①新疆位置在哪?地形有何特征?
②新疆气候有何特征?为什么?
③新疆农业、城市、主要分布在哪?
2、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提问歌词中唱到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这个圈在哪?(邓小平、珠江三角洲)。
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地区有关的图片(体现经济高度发达的建筑和交通等)提问本地区为什么如此发达它靠的是什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3、讲授新课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1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位置图,让学生读图独立思考,用抢答的方式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教师总结并指出最早回答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
2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引导学生认识本地区的“地形特征”。
3 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位置、地形认识本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归纳,并对总结的好的小组给予掌声鼓励。
4 通过教师的启发“关于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置经济特区阅读材料”及其几个问题的回答:“刚才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分析我们知道本区大部分在那个带?(亚热带)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这样的地形气候有什么好处?(有利于种植农作物)。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本节重点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归纳。
(二)、外向型经济
1多媒体展示图片“外向型经济一例”让学生理解认识外向型经济。
2 多媒体展示“珠江三角洲外资的来源地区”让学生通过此图了解本地区外向型经济最有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地区,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的资金来源。
3 通过“涌动的民工潮”,一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条件:二是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本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及其产品的出口地。
5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外向型经济对本地区的影响,有什么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由不利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活中不过分依赖别人)。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济有利条件,和外向型经济。
(四)作业:根据听课情况布置。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