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 区域经济分析 珠江三角洲

经济地理  区域经济分析  珠江三角洲

3.1.4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趋稳,消费增长继续 加快
• 2009年,珠三角地区完成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6903.34亿元,与去年同比增 长17.2%,增幅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6个百分点。分 城市看,各市近几年投资总额都保持 了较大的增长(见表4)。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2009年, 珠三角地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31.1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1.96%。 分城市看,珠海(98.6%)、惠州 (98.9%)、江门(88.33%)、肇庆 (84.3%)和佛山(72.5%)房地产开 发投资增幅居前;深圳房地产开发投资 出现负增长,比上年下降0.2%(见表 5)。
4
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4.1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增长后劲乏力 • 4.2比较优势效应日趋弱化 • 4.3资源环境约束力度加大,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 时代 • 4.4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升级受限 • 4.5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日趋严峻,出口增长面临 的制约因素增多 • 4.6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不足,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Leabharlann •2009年,珠三角地区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 态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1.88亿美元,比 上年增长16.1%,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占 全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20.3%。分城市看, 深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规模继续领先, 达到36.62亿美元,增长12.4%,增幅提高0.4个 百分点。此外,广州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2.86 亿美元,数额紧随深圳,增长12.4%;珠海增长 24.9%、佛山增长38.3%、惠州增长17.5%、肇庆 增长12.3%、江门增长15.5%、东莞增长17.1%, 中山增幅最少,仅为3.1%。
• 2009年,珠三角地区市场销售增长继续加 快,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 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珠三角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达7810.1亿元,与去年同比增 长2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 增幅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高出固定资产 投资增幅2个百分点(见表6)。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服务业。
经济发展特点与模式
1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为 辅,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发 展模式。
2
珠三角地区注重创新驱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 人才培养,形成了以创新为Βιβλιοθήκη 心竞争力的经济发 展特点。3
珠三角地区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群建设, 形成了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02
珠三角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经济结构特点
多元化经济结构
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 等多元化发展的经济结构。
外向型经济
珠三角地区依托其地理位置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 入驻,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
城乡一体化发展
珠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与 农村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珠三角地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良性循环。
04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与对策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人口压力
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导致资源紧 张、环境承载力下降。
资源短缺
珠三角地区的土地、水、能源等 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经济的持 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 发展
•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 珠三角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优势
•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 对策
•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01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概述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01
珠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 东莞等城市,地处南海航运要冲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

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东、香港和澳门组成。

目前,珠江三角洲区域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为了推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发展策略。

本文将对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研究,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策略。

1. 珠江三角洲的现状和趋势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繁荣的区域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珠江三角洲已经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

这一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也都十分庞大。

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GDP总量在2019年已经接近11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8。

同时,珠江三角洲也是全球最繁忙的货运和贸易中心之一,其对全球贸易的贡献也十分重要。

然而,珠江三角洲地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放缓,这可能会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同样,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给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困难。

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在不断地发生人口流动,这也给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现实的挑战。

2. 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机会和挑战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许多机会和挑战。

例如,中国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也将给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一系列的机遇。

同时,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将会受到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影响。

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也需要应对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

3. 发展策略为了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发展策略。

具体而言,发展策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化进程而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的条件。

因此,需要加强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例如,需要大力发展高铁和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同时也需要加强道路和桥梁的建设。

(2) 推动产业升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需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促进产业升级。

例如,可以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提高模式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

高二地理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珠三角

高二地理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珠三角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 •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2、优化产业结构 • 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措施: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采取 各种措施治理环境污染.保护水土资源; 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 绿化面积,优化人居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
7、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转出地 转入地 有利:
有利: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减少资源消耗; 缓解环境污染;
不利: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缓解就业压力;
不利:
失业人口增加
增加资源消耗; 加剧环境污染
社会发展概况
•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 改革开放以前:
–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城市密度低。
“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珠三角两次产业转移
• 第一次: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台 湾——珠三角 • 转移类型: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 • 对珠三角的影响:使珠三角经济得到快速 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加重了环境污 染
珠三角两次产业转移
四种工业化发展模式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建立——工业化——城 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资源开发——国有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前和现在的景观对比
问题? 城镇化: 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及规模的扩张。 主要原因: 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
自然因素: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 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人文因素: 交通便利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中国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加速发展,展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加速发展,展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加速发展,展现中国新的发展格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各个地区都在加速发展。

其中,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展现出了中国新的发展格局。

首先,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包括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在内,珠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企业众多,创新氛围浓厚。

特别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发展迅速。

深圳的科技、文化、金融等产业日益繁荣,成为国内外企业和创业者的热门选择。

此外,珠三角地区还具备较为完善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经济力量,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发展迅猛。

浙江的杭州、宁波等城市以创新为驱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蓬勃发展。

江苏的苏州、南京等城市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长三角地区通过加强合作与交流,形成了经济联动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另外,环渤海地区也加速发展,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河北、辽宁、天津等地的经济实力逐渐崛起。

环渤海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依托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企业落户。

河北的沿海城市秦皇岛以及雄安新区的设立,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的发展。

辽宁的大连、锦州等城市在装备制造、能源、旅游等领域有着巨大潜力。

天津则成为了国际物流和贸易中心,同时发展现代制造业。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展现出中国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这三个地区都具备独特的优势,在各自的领域中起到了带动整个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此外,这三个地区之间也存在经济合作和交流,形成了互补发展的局面。

这种新的发展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与港澳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港澳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了 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
珠江三角洲的经 济发展以服务业 为主导,占据了 地区GDP的较大 比重。
服务业涵盖了金 融、商贸、物流、 旅游等多个领域, 为珠江三角洲的 经济增长提供了 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和政策 的支持,珠江三角 洲的服务业发展迅 速,涌现出了一批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企业。
汇报人:
航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航空枢纽,国内外航 班频繁。
港口: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多个港口,如广州港、深圳港等,是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交通 方式。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通达性。
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 候,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
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为工 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
要的水源
PART THREE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高。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的产 业体系。
人才和技术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 拥有众多高素质 的人才和先进的 技术,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撑。
人口密集: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人口压力较大。
资源短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原材料和能源。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
实施严格的环 保法规:限制 污染排放,加 大违法处罚力

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化石能源 的使用,降低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专题: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案例
总结词
佛山市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珠三角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的典范。
详细描述
佛山作为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制造业基地,面临着国内 外市场竞争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为了实现可 持续发展,佛山市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引 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措施, 逐步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转变。 这一转型升级不仅提升了佛山市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也为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角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广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珠三角区源自经济转型升级的典型 代表。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丰富的经济资 源和市场优势。近年来,广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 金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高 端化、服务化转型。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 ,广州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并带 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惠 州、肇庆等城市,以及周边一些县(市、区),总面积约5.5 万平方公里。
人口与面积
珠三角地区人口众多,截至2020年,常住人口约5800万,其中广州市约1500万 ,深圳市约1300万。
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大,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 基地之一。
02
珠三角经济现状
总体经济状况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 引擎之一,其总体经济状况呈
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珠三角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为 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结构、科技 创新、金融体系等方面具有显 著优势,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

珠三角区域发展与总部经济理论

珠三角区域发展与总部经济理论
质基础 。
月 ,首 届 中 国总 部 经 济 与广 帅发 展 论 坛 在 广 帅 召开 , 为珠 三 角 区 l l
域 发 展 总 部 经 济 奠 定 了理 论 基 础 。

珠 三 角 发 展 总 部 经 济 的 现 实 依 据 来 自两 点 . 1 广 州 和 深 ̄1 J区域 性 中心 城 市 地 位 明 显 广 州和 深 圳 的 区 域 l 1 性 中心 城 市 地 位 日趋 明显 .中心 城 市 的 功 能逐 步 向综 合 性 、 高效 化 转 变 。 随着 广 、深 两地 综 合 经 济 实 力 的增 强 和 城 市 建设 的大 规
2 珠 三 角符 合 总部 经 济 的 假 设 条 件 。 一 般 来说 .总部经 济 的 产 生和 发 展 ,基于 以下三 个 条 件 “ 假设 ” : ( ) 息 经 济较 充 分发 展 。 网络 及 通讯 技 术 的普 及 ,使得 企 业 1信 内 信 息 传递 和 组 织 成 本 大 大 降低 ,企 业有 条件 实现 内部 不 同组 织 的空 间 分 离 。珠 三 角 的信 息 产 业 发展 极 为迅 速 。珠 三 角 的信 息 产
维普资讯
区 l 经 i 睫 斋
珠 三角区域 发展 与 总部经 潞理论
曩 凌梅 玲 华南师范大学 经济 与管理学院
【 摘 要 ]从 某种 意 义上 而 言 ,2 世 纪 国际 竞 争的 基 本 单 位 既 不是 企业 也 不 是 国家 , 而 是 大都 市 圈 。 而在 大都 市 圈 中, 又非 常 看 1
重于总部 经济的作用。珠三 角城 市体 系日盖完善,中心城市和 次中心城市的 区域功 能和带动作 用明显。珠 三角 目前城 市总体规模庞
大 ,城 市 密度 高 ,这 些 都 为 区域 内 总部 经 济 的 发展 提 供 了广 阔 的 发展 空 间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地理意义上的珠三角
• 珠三角经济区(小珠三角):广东省政府于
1994年确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市、深 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东莞市、 惠州市(龙门县除外)及肇庆市区和高要、四会两 个县级市,陆地面积41698平方公里。
• 大珠三角: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以经济规模论,
补充:泛珠三角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对 比
指标 泛珠三角总量 对比其他国家/地区
面积
200.6万平方 公里
超过印尼(192万平方公里)\相 当于日本(37.8万平方公里) 的5倍
人口 4.53亿人
超过欧盟地区(4.5亿人)\为俄 罗斯(1.5亿人)3倍
GDP 6526亿美元
超过印度(5120亿美元))\接近 加拿大(7621亿美元)
1.4.1、区域比较(珠三角与长三角)
区域
面积 (km2)
户籍人口 (万人)
GDP
人均GDP
(当年价、亿元) (当年价、元)
美元
美元
外贸出口值 (亿元)
美元
珠江三角 洲经济区
41698 (0.42%)
2336.79
1011.57 (8.9%)
3754.10
908.29 (34.1%)
香港
1100 672.5
1068.36
615.16 578.93 362.50 269.38 461.31 8363.94
12625.85 498.02
31972
16155 37777 26994 14413(市区) 17211(市区) —— 201630.2
118079.3
22265.48
——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补充泛珠江三角洲:一个区域两种制度三个“世 界”:人均GDP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二、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2.1 总体发展概况
• 经济增长
•1979-200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1.78%, 远高于同期9.6%的全国平均增速和19.55%的全省平均增速。
国际旅游收入(十亿美元)
2002年6月股票日均交易总量 (十亿元)
68.52 (珠三角+香港)
15.57 (深圳+香港)
3.15(上海) 11.80(上海)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1.4.3、区域比较(珠三角与长三角)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 占全国比重变化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补充: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知识
43.67
4803.25
土地面积 (km2)
7434 1948 1560 3888 9541 2465 1800 3923 8863 41698 1101 25.8
42823.8
国内生产总值
户籍人口
(亿元)
人均GDP(元)
2685.76 1954.65 366.59
38007(市区) 43355 21306
1.3 区域地位
年 份
1980
珠江三角洲
GDP 实际利用外资 (亿元) (亿美元)
131
1.0115
占广东省的比重(%) 占全国的比重(%) GDP 实际利用外资 GDP 实际利用外资
52.39
47.22
2.89
3.30
1985
336
7.3895
58.19
80.40
3.75
15.90
1990
993
澳门
大珠江 三角洲
长江 三角洲
25.8 43.67
42823.8 3052.96
99700 (1.00%)
7446
•注:括号内的百分比为占全国比重
1619.32 61.99
2692.88 2053.75 (17.7%)
24080 14280.95
1899.43 22.99
8820.55
2830.71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 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 产业结构
•1979—2001年间,第一产业比重由26.88%下降到6.00%, 第二产业比重在绝大部分时间维持在45%—50%之间,第三 产业的比重从27.91%上升到44.85%。
•2.006 million km•2
•泛珠三角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5
•460 million •泛珠三角占全国人口总数1/3强
•6657.9 billion • RMB yuan
•泛珠三角约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3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补充:泛珠三角与其他经济圈比较: 人均GDP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现在正打造 2020年粤港澳世界城市群。
• 泛珠三角:“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
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 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 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大珠三角图: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2758.20
739.02 (28.0%)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1.4 .2 区域比较
—港口、航空港、金融、流通
2001年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百万标准箱)
机场货运量(千吨)
大珠三角
24.55 (广州+深圳+香港)
长三角 6.34(上海)
2955.11
1000.05(上
(广州+深圳+香港+澳门) 海)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 经济发展
2020/11/12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内容提要
• 区域概况 • 经济发展 • 空间格局 • 发展展望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概况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1.1 区域概念与范围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珠三角
• 珠江三角洲,简 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 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 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 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 万多平方公里。一般来 说它的最西点定义在三 水。
15.4140
63.69
76.18
5.35
14.98
1995 2000 2001
3999 7526 8523
86.0266 125.4100 141.9200
69.73
77.89
80.0 5
71.09
6.84
17.87
86.058.42ຫໍສະໝຸດ 21.1390.08
8.88
28.57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泛珠三角
区域经济学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城市
广州 深圳
珠 珠海
三 佛山
角 江门
经 济
东莞 中山
区 肇庆
惠州
小计
香港
大珠 三角
澳门
总计
1.2 经济概况(2001)
总人口 (万人)
994.20 700.88 123.55
533.77
395.68 644.58 236.33 154.28 294.81 4087.08 67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